中班幼儿园游戏培训体会➕观察记录

别吵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收获颇多。南京大学的讲师字字句句都给我留下了的深刻的印象,让我亲身感受、精神振奋,对“游戏”的理解,特别是对“自主游戏”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更全新的认识。简单的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br>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促发幼儿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当前的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br> 此次学习,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在日常教学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珍惜孩子们有限的童年生活,探索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反思。讲师提出的一些解决措施,给了我启发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我们将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先进的理念,与幼儿共成长。<br> 学习后,我们对幼儿进行了课程游戏。这是一个发生在娃娃家游戏中的系列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小名叫“毛豆”的女孩,在游戏指导中是我们会追随孩子的脚步,聆听孩子的想法,为孩子提供所需要的帮助的。<div><br></div> 游戏活动“豆芽”的故事 ●故事一:“豆芽”出生了<br><br> 一天,在娃娃家,孩子们一边布置环境,一边讨论宝宝是从哪里来的。毛豆说:“当然是妈妈生出来的!”说着,毛豆就把布娃娃塞进衣服,指着鼓鼓囊囊的肚子说:“我要生宝宝了。”她用两只手捂着鼓起的肚子。毛豆拍打着鼓起的肚子,大声喊:“我要生宝宝了!” “医生”拿起塑料小刀在毛豆的衣服上划了一下。“医生”立刻递给毛豆一个药瓶,毛豆接过药瓶假装喝药。“医生”把绉纸球塞进毛豆衣服里说:“这个可以止血。” 接着,“医生”从毛豆衣服里取出布娃娃。“宝宝生出来了!”所有人都拍手欢笑。 教师的反思:<br><br> 幼儿基于生活中对生孩子的了解,通过角色扮演感受生命诞生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用鼓起的肚子表征“怀孕的妈妈”,用“我要生孩子了”的语言创设游戏情境,以角色身份与同伴说话,获得了丰富的游戏体验。 ●故事二:给“豆芽”打预防针<br><br>毛豆带着“豆芽”去“医院”打预防针。 在“豆芽”的病历上,“医生”除了填写“豆芽”的姓名、年龄。“医生”说:“人一出生就是1岁了,过了新年就要增加1岁。” 在“医院”里,毛豆与“医生”讨论着宝宝出生多久需要打预防针、需要打几针、用什么样的针管给宝宝打针。 教师的反思:<br><br> 在“打预防针”的游戏情节中,幼儿充分运用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来支撑自己的假想世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观察和倾听。<br> ●故事三:给“豆芽”做婴儿车<br><br> 在开放的活动空间,毛豆自由选取材料。 尝试了多种材质的“盒子”,感知了不同材料的质地,发现适合做婴儿车的材料需要具备以下特点:结实,能够在地上拖行,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让“豆芽”躺在里面。 毛豆在与同伴多次尝试、讨论后,最终选择了建筑区里装积木的整理箱。 教师的反思:<br><br> 幼儿制作婴儿车时寻找合适的替代物的过程就是“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过程。看到幼儿如此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我很欣慰。这让我更加坚信:游戏对幼儿来说是极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游戏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可以说,游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实现“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悟中学”。教师的作用是观察和理解幼儿的游戏,以及在幼儿需要时帮助他们扩展经验,获得更丰富的精神享受和成长。从“豆芽”的系列故事中,我看到了儿童发展的脉络。 <div> 在“豆芽”的系列故事中,我秉持“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这一理念,不断追随幼儿的脚步,聆听幼儿的想法,为幼儿提供所需要的帮助。<br>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多观察、细思考,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幼儿创设自主游戏的空间与时间,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愿望,激发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快乐过好每一天,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br></div>

幼儿

游戏

毛豆

豆芽

学习

教师

课程

打预防针

宝宝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