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写《岳阳楼记》

六知居士

<p>范仲淹像</p> <p>1956年,张伯驹将他珍藏了几十年的8件国宝级的书画,无偿捐给了国家,其中有一幅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小楷书法作品《道服赞》。</p><p> 图片《道服赞》是范仲淹的好友邀请范仲淹写的,内容如下:</p><p> “道服赞并序。平海书记许兄制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洁其身也。同年范仲淹请为赞云: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虚白之室,可以居处。华胥之庭,可以步武。岂无青紫,宠为辱主。岂无狐貉,骄为祸府。重此如师,畏彼如虎。旌阳之孙,无忝于祖。”</p> <p>康熙行草《岳阳楼记》</p> <p>华国锋手书《岳阳楼记》</p> <p>☆王宠小楷《岳阳楼记》</p><p> 王宠生活于明弘治至嘉靖年间,这时正是吴门地区书法创作鼎盛时期,他虽是祝允明,文征明的后辈,却与他们齐名,并称为吴中三家。王宠精小楷,擅行书草,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继而学习魏晋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王宠的书法一反明代放浪不羁的风格,运笔速度较慢,比较注意点画得失,以沉着的笔触从容的书写,形成一种古朴典雅的风格,巧中寓拙,潇散而疏逸,别具一种沉静的风神,在明代,王宠的书法独树一帜,在古朴典雅中见空灵。</p><p> 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画山水,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他的书法诸体皆能,小楷最为擅长。王宠小楷《岳阳楼记》取法魏晋唐,得钟,王神韵,得虞书之宽博而从容,功力深厚,用笔圆转,淳厚,结构上竭力避免笔法交叠,书风端庄古雅。在吴门诸子中,王宠的书法趣味高古,手熟于法度之内,笔下无狂怪之病,点画,结体该有来处,心境旷达而使字势开阔正大,以韵写拙,而又拙中见秀。</p><p> 小楷《岳阳楼记》是王宠的小楷代表作,其结体“宽绰而有余”,其书风旷适疏宕,遒媚飘逸,意态古雅,。王宠从通脱自然,婉转流美的晋人风韵中,出以己意,构筑成疏淡秀雅的意境,以其高华的气韵打动人心。</p><p> 王宠的书法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字里行间透出那份空灵,疏朗,这份美感,源至生活中所孕育出的高旷的人品,而绝非才力,技巧所能展现,可以说王宠是天才型的书家。他四十岁即离开人世,许多人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惋惜,慨叹命运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创作更完善的书法,他那舒朗洁静,无一丝尘俗之气的书法,与清纯的心灵,也足以令人永远对他喜爱与怀念。</p> <p>☆清代王澍楷书《岳阳楼记》,欧体书法造诣尤深!</p><p> 王澍(1666-1739),字若林,号虚舟,江苏金坛人,后居住无锡,是康熙年间的进士,他的楷书学自唐代欧阳询,吴修评其‘书入率更之室’。辞官后的王澍,倾其余生,致力于汉魏碑的访寻和研究,苦心探索当代书法艺术的出路。</p> <p>☆梁鼎光书法作品欣赏《岳阳楼记》</p> <p>☆[清]张照《楷书岳阳楼记》</p><p> 张照,初名默,字得天、长卿,号泾南、梧窗、天瓶居士。清松江府娄县人,家住秀野桥西。</p><p> 张照书法早年学董其昌,得母舅王鸿绪亲授;后又学米芾,并受赵孟頫较大影响。但不一意守师法,而是努力创新,特别是率真之作,更显得变化多端,精彩动人。楷书字体秀媚婉丽,平正圆润,是清代"馆阁体"代表。草书笔画转折多变,结字聚散适宜,气势贯通,浑朴雄健。曾书写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被镌刻于岳阳楼上。人称"名楼、妙文、好字",合为"三绝"。</p> <p>☆[明]文征明 书法《岳阳楼记》</p> <p>☆董其昌 行书《岳阳楼记》</p> <p>卷末自识:“范希文岳阳记,宋人犹以为传奇。文如东坡醉白堂记,壹似韩白论耳。文章家之重体如此。若夫希文之先忧,则不愧其自许矣。宋之古文实由范公推尹师鲁开之,又以公书法绝类《乐毅论》,虽文以书非所以重公,公在此道中,未尝可称当行名家也。己酉七月廿七日。董其昌。”钤“董玄宰”印。鉴藏印有“王时敏印”、“烟客真赏”。</p><p> 此卷书北宋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写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董其昌时年55岁,为补福建副使前四个月赋闲时所写。该书笔法由李北海而渐入米南宫,字大如拳,流畅劲健,通篇数百字一气呵成,显出深厚功力,为董氏行书中精妙之品。</p><p> 明万历晚期,朝廷上下党派门户之争愈演愈烈,董其昌对此甚为厌恶,故书此篇以寄其意。</p><p> 从鉴藏印悉知该书卷曾被“清初六大家”之首王时敏所收藏。</p> <p>田英章楷书《岳阳楼记》</p> <p>☆田英章楷书《岳阳楼记》</p> <p>田英章楷书《岳阳楼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