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 ——读书沙龙活动

喜洋洋

阅读•交流•共享 <p>  读书能启人心智,撼动心灵,丰富人生,读书能积淀学养,激发思考,指点迷津。阅读着,让我们更富有内涵,思考着,让我们更有灵气,实践着,让我们渐渐成熟,成长着,让我们拥有了更高的目标,捧起书本,就是捧着一个伟大思想,翻开书页,就是翻动一个精神海洋!</p> <p>  折潇老师: 我学习到了,王老师在让孩子们学习《荷花》的最后,移情入境,在学生的想象写话中,课的情境由实到虚,角色的转换不动声色,这就是教师有着明确的训练意图,但学生毫不知情的接受训练,我们称之为“隐性训练”,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p> <p>  付彩霞老师:读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我的理解和感受。</p><p> 诗意语文,就是“以情感为语文教学的主攻目标,以课堂是否感动人心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核心尺度”。</p><p>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言以尽象的方法。通过语言的体会,形象的确立,情感便如水到渠成般自然。对于语言的理解要既有提问式的引导体会,也要有总结式的理解阐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词语当中所包含着的感受和心情。</p> <p>  鄢娅静老师:读了《王崧舟与诗意语文》,我知道了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我们上课时不但要全身心投入,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还要上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思想。不能照本宣科,上“身”在场面而“思”缺席!</p> <p>  脱亚丽老师:阅读不是文字的搬运,不是简单的体验,而是一种创造,一种寻找,甚至是更好意义的吸引乃至兴趣的诞生。或许这就是文章与读者最美的相遇,最完美的生命与精神的确认。</p> <p>  张丽老师:那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诗意课堂?这是我拜读完这本书以后最多的思考: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你应该是一位谈吐风趣、学富五车的 “诗人”。言语中带着诗意;朗读中能聆听到诗意;课堂中浓浓的诗意语文;教学中充分显现教师智慧,能够深入浅出。诗意的语言让学生永远回荡在心间,师生终身受用;诗意的朗 读让学生听得入神,师生受益匪浅;诗意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师生其乐融融。聆听王崧舟老师的课,他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言语滔滔不绝,脱口而出。在诗意的课堂中,老师用一颗诗心,带着几十颗童心交流,以一份情感动另一份情,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颗诗心荡涤另一颗诗心。</p> <p>  李慧芳老师: 古人云:“兴国必先强教,国将兴 必贵师强傅。”强教必先重师。2013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所以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修养,更要有教书育人的良好方法。</p> <p>  徐阳阳老师:阅读本身其实是培养阅读力、写作力、表达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好途径。所以,读懂仅仅是第一步,但绝不是最后一步,可是现在的语文课即使是读懂都很难做到了。现在的语文课早已偏离了方向。不能仅仅落实在读懂这个层面上,只停留在分析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内容分析仅仅是过程中的一小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写,为了用,会写一定要读懂,分析只是为了最后的写,最后的用。</p> <p>  宏梅老师: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的平台。</p> <p>  涂倩老师:诗意语文,就是在诵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情感和精神之所在。诗意语文倾向于对文本的审美解读,倾向于学生的游戏天性,是基于儿童的天性——自由状态,忘我状态,想象状态,解脱状态,并认为这些状态,即我们所说的“诗意的状态”,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可以通过举例,想象,联想让孩子思维活跃起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原有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可以扣住文本中关键字,挖掘文本的深意,通过朗读指导,嗯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和意境,然后去感悟。</p> <p>  宋欣瑶老师:王崧舟作为一个语文人,他认为语文课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课程,而是底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创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容易调动学生的感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同时,它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首先,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情境的创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事件为背景,来激发自己探究的欲望。其次,情境的创论要有趣味性。创设的情境要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最后,创没情境应注意从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与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又能感觉到新知识具有挑战性。</p> <p>  刘莹老师:1、了解学生的诵读难点,针对学情,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一个活跃、开阔的语感训练平台,激发学生阅读激情,注重语言的训练,语感的沉淀。</p><p>2、“隐性训练”。这是一种融入整体语境中的“有机训练”,当这种训练被安顿在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境中,写话实践更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精神诉求。</p><p>3、评价语到位,一两拨千斤的点拨与引导,看似随意,却为学生提供了一条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的路。</p><p>4、关注境感,最终达到“共情”。</p> <p>  本次读书沙龙活动,在殷校长,贾主任以及左主任的赠言中落下帷幕,真诚地希望这次读书沙龙活动能够再次点燃老师们心中的读书热情,也真诚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老师能够站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尽情地诉说着读书的幸福!</p> <p>一年级语文组</p>

诗意

学生

语文

老师

情境

课堂

训练

读书

语文课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