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小故宫

马儿

<p>被冠以魔都小故宫的杨浦区图书馆,最初是我在媒体上得知的。她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上海市立图书馆。自1936年建成开放,还未满一年,就因战争被迫关闭,之后几乎被历史淹埋。近代以来,即便是在附近生活了二十年的老居民,都没走进去过,超过一半的上海人,或许都不曾知道它的存在!如今经过3年的修缮扩建,这座老建筑终于重获新生,华丽转身,成为了杨浦图书馆新馆🤗🤗🤗</p> <p>在以现代化城市风貌闻名中外的“魔都”上海,居然有这么一座古色古香的图书馆,着实让我惊讶和好奇……终于在女儿的帮助下,预约到了参观门票,得以近距离地了解感受和体验这座上海的文化新地标。</p> <p>驱车驶入杨浦区的长海路,远远就看到一座古城楼,便知目的地到了。她与周围的现代楼宇截然不同,孤傲地矗立着,屋檐与蓝天相接,划出优美的弧线。</p> <p>这座古城楼式的图书馆明黄色的琉璃瓦、重楼飞檐,深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p> <p>这种在北方常见的有着琉璃瓦和彩绘墙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在上海却并不多见。</p> <p>这座让人惊艳的小“故宫”不仅外部壮观,内部也同样令人惊叹!</p> <p>该建筑是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董大酉设计的。这次修旧如旧,将图书馆里珍贵的彩绘、琉璃瓦、水磨石等最大程度进行保留。</p> <p>走进图书馆,飞檐大顶,梁枋藻井,古风彩绘,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建筑美的神韵,令人赞叹!</p> <p>在一楼大堂壁龛的上方保留着当时建筑顶部的华彩,其他彩绘均按原件复制。</p> <p>中厅的那扇铁门,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孔雀门”,也是1934年的原物,纯手工制作,那时候没有焊接,全部依靠铆钉将铁铆在一起的!</p> <p>一楼门厅入口处的圆形水磨石是旧上海市图书馆旋转门的遗迹,中间的凹点是门的轴点。四周的红缸砖地坪已有80多年的历史。 </p> <p>沿着参观路线兴致勃勃欣赏着这座融历史和现代为一体的图书馆,了解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用眼睛和手机记录下这座图书馆的风貌。</p> <p>新馆总面积逾14000平方米,对外开放的是二层,规划了文献借阅、数字服务、展览展示、主题活动等4个基本功能区。</p> <p>各式风格的阅读空间,有明代典雅古朴风的,有近现代复古风的,还有少儿阅览区的简约活泼风,宽敞而静谧。</p> <p>每个阅览区的书柜内摆放着整齐的各类书籍或杂志,书桌上都配有台灯。</p> <p>我也不由自主的被带入到一片书香文化当中……,坐在馆内拿上一本书翻阅起来,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悠然与平静。</p> <p>二楼的报告厅正好在举办讲座《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奥秘》,我也进去“偷听”了一下,感觉真好☺️☺️☺️</p> <p>虽然图书馆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古色古香的,但内核却完全是崭新的、现代化的!</p> <p>看,这些设备就知道,她能按照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要求,实现借阅数字化、图书内容数字化。</p> <p>建筑承载着底蕴,文化传递着温度。杨浦图书馆既保留了老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积淀,又焕发着新的青春活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行走期间,感受着浓墨书香,更感受到一份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沉淀。</p> <p class="ql-block">手机摄于2020-12-12</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到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