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天依然淅淅沥沥下着小雨,一早我们离开九江驱车去南昌。</p><p>南昌市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有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有考古出土大量马蹄金的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葬等名胜古迹。</p><p>我们还是先去了南昌市南郊梅湖定山桥畔的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p> <p>驶上横跨赣江的生米大桥沿着昌南大道没有走多远,来到位于南昌市南部的八大山人纪念馆。</p><p>上午10点多来到纪念馆,天还下着小雨,来参观的游客并不多,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情景,因为对于八大山人,许多人还比较陌生。</p> <p>余秋雨老师曾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年他招收研究生时出过一道题:“略谈你对八大山人的了解。”有一位考生答道:“中国历史上八位潜迹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骨,姓名待考。”</p> <p class="ql-block">余秋雨说:“考生把八大山人说成八位隐士,我是有所预料的,这道题目的‘圈套’也在于此;把中国所有的隐士概括为‘通诗文,有傲骨’十分有趣;至于在考卷上写‘待考’我不禁哑然失笑了。”</p> <p>报考余秋雨研究生的考生对八大山人尚且如此隔膜,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了。</p><p>八大山人学名朱耷(1626~1705),是明末清初时期的画家、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出身显赫,系明代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学名朱耷,皇室贵胄、世居南昌,是标准的高干子弟。</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自小家境优渥,又聪慧绝伦,8岁能赋诗,11岁能作画,18岁通过诸生(秀才)考试。</p><p class="ql-block">那时,一条铺满着鲜花的大道摆在他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然而,八大山人命运的转折点是在1644年的甲申之变。清军入关,明崇祯皇帝自缢在北京景山公园,那年八大山人19岁。</p><p class="ql-block">入京后的清军挥戈南下,到达江西时:故明诸王,无论大小,均押送至北京,对稍有不从的明宗朱姓,皆杀戮之。当时南昌名士彭士望在诗中写道:“王孙各窜伏,困苦无完裳。”</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的父亲死在战乱之中,八大山人也在窜伏之列,内心极度恐惧、忧郁、悲愤的他,便假装聋哑,装疯卖傻,隐姓埋名,潜居山野,亦僧亦道,以保护自己。</p> <p class="ql-block">“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经历对鲁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那么从贵族王孙到被通缉捉拿的亡命之徒,八大山人的所受到的各方面打击应该是更加惨重。</p> <p class="ql-block">《个山小像》是清代画家黄安平为49岁时的八大山人所画,现藏在八大山人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画中的八大山人身着的是明代的服饰,至于发式只好用一顶草帽遮掩。</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作为大明皇室的“金枝玉叶老遗民”,人生的悲剧色彩在他的身上显现得更浓烈一些,也不可避免的表露在他的绘画作品中。</p> <p class="ql-block">《秋荷》八大山人</p><p class="ql-block">“文章憎命达。”甲申之变的亡国之殇给八大山人带来无尽的痛苦,但也给他打开了艺术之门。</p><p class="ql-block">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也是用血在画画。</p> <p class="ql-block">《孤松》八大山人</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p><p class="ql-block">他画的树,都是一根老干枯枝,树叶寥寥,不太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念。</p> <p>《松鹿》八大山人</p><p>八大山人花鸟禽兽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画面简洁,惜墨如金。</p><p>画面上的孤松和翻着白眼的鹿只用了寥寥数笔,抒发了八大山人愤世嫉俗之情。</p> <p class="ql-block">《枯木立鹰》八大山人</p><p class="ql-block">他画的禽鸟大都拳足缩颈,一副受到欺负又不甘屈服的神态,在构图、笔墨上也十分简洁。</p> <p class="ql-block">《孤禽》八大山人</p><p class="ql-block">他画的孤禽图单腿独立,翻着白眼,一副桀骜不驯的神情,曾以6272万元天价拍卖成交,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一只鸟。</p><p class="ql-block">我的朋友蔡老师说得好:“八大山人笔下的鱼虫鸟兽为什么画得好,因他注入主观意识。至今无人超越。”</p> <p>《行草书题画诗》八大山人</p><p>八大山人的书法取众家之长,善用秃笔中锋,淡墨古雅,结字奇特,章法舒朗。其诗文多为幽涩隐晦。</p> <p class="ql-block">南昌绳金塔</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曾在南昌郊外道院青云谱做住持,并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躲避清政府对他的迫害。</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常年鬻画为生,清贫孤独,常蓬头垢面混迹于贩夫走卒之间,大隐于南昌绳金塔附近的市井之中。</p> <p>《雄鸡立轴》牛实慧</p><p>八大山人一生用过的笔名很多,雪个、个山、人屋、道朗、个山驴等。</p><p>他从60岁起用八大山人笔名。据说是和他弟弟朱道明(也是画家)笔名牛石慧,将朱字拆开二人用,可见兄弟俩的良苦用心。</p> <p>《翠鸟》潘天寿</p><p>八大山人的水墨写意中国画技法对后世画家影响极大。清代中期画家扬州八怪深受其影响。评论家王进玉说:“如果你真正读懂了八大,你会发现虽然扬州八怪风貌各异,且成就非凡,但他们加在一起却终究抵不过一个八大。”</p> <p>《玉兰小鸟》齐白石</p><p>近代画家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也莫不受其熏陶。齐白石曾在一幅画上题字: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八大山人等)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p> <p>《鳜鱼》八大山人画并题诗:“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河。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原画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八大山人纪念馆有高仿真画出售。</p><p>实在是太喜欢八大山人的画了,我们购买了这一幅《鳜鱼》和下面一幅画。</p> <p>八大山人在书画作品落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起来写,仿佛象“哭之”又像“笑之”,以表达他啼笑皆非内心极度痛苦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位和八大山人几乎是同时代,远在万里之外欧洲的一位画家伦勃朗(1606~1669)。</p><p class="ql-block">一生命运多舛的伦勃朗晚年的自画像上披着旧外衣,眯着眼睛,嘴巴微涨,好像是哀哭,又似乎又在冷笑。我以为,只有悲痛至极的人才会有这种似哭似笑怪异的表情。</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的哭之笑之和伦勃朗的似哭似笑,冥冥中似乎有着某种契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