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18px;"> 一九七零年十一月,我从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长广煤矿来到杭州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学习,成为首届工农兵大学生。临行前,矿井党委书记语重心长地嘱咐:“你是从一千多名工人中间筛选推荐出来的,代表着我们产业工人去上大学的。”当时心里无比激动,深感肩上责任沉重。</b></p><p><b style="font-size: 18px;"> 五十年过去了,撫今思昔,感慨万千。当年在杭大的学习、生活尽管已经碎片,但却时常想起,犹如发生在昨天。</b></p><p><b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73届大学生在文革中招生,是全国高校停止招生四年之后的首秀。因此当时学校的组织领导结构、行政管理体制、教与学、包括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杭州大学除了校党委会、校革委会还有工人毛泽东思想㝉传队。学生则是以连、排、班为建制。同学们分别来自工矿企业、乡镇农村、部队军营。我当时所在是外语系一连二排四班。俄语专业共三个班,其中一个工农班20人,一个海军班10人,一个陆军班10人。记得走进教室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大号斗笔在红纸上恭恭敬敬地写上了“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九个隶书大字,然后由其他同学贴在教室黑板上方的正面墙上。入学两周后(70年10月25日)就到乔司农场进行一个月的军事训练。中间还安排了忆苦思甜活动和大批判会。春节之后进行了为期26天的野营拉练(71年2月8日至3月5日)平时劳动课内容多是挖防空洞。每天早晨要出操,当时我任二排副排长,有带操任务。</b></p><p><b style="font-size: 18px;"> 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就连校园里挂着的横幅标语口号也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尽管口号这样提,但这始终没有影响老师诲人不倦的教和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丝毫不影响浓浓的师生情。当年先后教我们的老师有许高渝老师、陈纲老师、冯昭玙老师、邱国倩老师、翟燕芳老师、叶志洪老师、韩志咏老师。老师们既像兄长,更似父母。在学习上循循善诱,生活上无微不至关怀。当时班上有位同学生病,因发病急,我们蹬人力三轮车将她送到杭州中医院求诊,陪同的陈纲老师一路小跑到医院已是滿头大汗、气喘吁吁,让医生们都误认为是病者的家长。老师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他们有着崇高的职业操守,渊博的学识。对事业精益求精,极端负责。对人生豁达大度,荣辱不惊。这些人格的魅力感染着我,成为我今后开拓进取,努力拼博的力量源泉。</b></p><p><b style="font-size: 18px;"> 大学生活中最难忘记的是杭州大学男子排球队,可以说这是一支杭州大学体育运动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支球队。队员几乎都由杭大外语系的学生组成,学生中又几乎都是海军学员。我因在读高中时就是排球队成员,因此有幸被教练看中成为这支球队的一员,球队的队员尽管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专业,但经常切磋球艺,形影不离。球队中印象最深的三位队友是张江海、施阿伟、陈如彪,他们都是外语系英语班的海军学员。施阿伟是主攻手,身高力大。张江海是副攻手,有着极佳的身体柔软性。陈如彪是二传手,身体素质一流。教练姓陈,福建人,据说是某国字号排球队的队员,因膝关节受伤退役到杭大当体育教师,在训练中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极其严历,一丝不苟。我在球队的角色是接应二传,因此对陈教练的魔鬼训练法记忆犹新,因为吃了不少苦头。</b></p> <p><b style="font-size: 18px;"> 每次训练结束之前,陈教练总会花几分钟单独给我吃小灶,这个时候他会喂球给我,让我低姿托起,且一定要到位,有时人屁股都要着地了,他还要求双手托球,不允许垫球。为此我的两手的食指、中指经常指甲微裂并有血渗出,不得不用医用橡皮胶缠住,有时因手指痛双手下意识去垫球时,他就会停下来对我吼:“如果主攻手是球场的核心,那二传手就是球场的灵魂。一支球队如果魂都没有了,还打什么球!”在教练严格的训练和队员刻苦磨练下我们杭大男子排球队在高校排球界已小有名气。校外不少排球队到杭大来打比赛已鲜有胜绩。最难忘的是去空军疗养院同飞行员打的那场球,可谓是棋逢对手,难解难分。比赛是下午三点左右开始的,我们球队的首发依然是张江海、施阿伟、陈如彪、我以及另外两位队友。比赛的第一局,双方都打得比较拘谨,都想试探对方的实力及战术。第二局哨子一响就立即进入白热化,陈如彪传出不少让主攻手得心应手的好球,但施阿伟势大力沉的扣杀居然不能一锤定音,要在以前的比赛中比分就一路上升。但对手是飞行员,他们超强的灵敏度和超人的身体素质让看似无法挽回的死球起死回生。特别是张江海擅长的“背飞”也被他们一一化解。当然我们参赛的队员也非等闲之辈,除了我之外,个个都是身手敏捷的海军战士,特别是他们鱼跃救球的动作实在是太漂亮了,简直是“萌”让人不由得联想在蔚蓝的大海中自由翱翔的海鸥,时而掠过海面,时而一飞冲天。比赛呈胶作状态,比分也交替上升,教练再次叫暂停,调整战术,叮嘱我们多打“时间差”,打乱对方节奏。比赛拖到决胜局,这对双方的体力也是个严峻的考验。在这个关键节点上,陈教练平时对我们的大运动量超强训练起到了效果,队员们坚持下来了。回忆那场比赛我们也算超常发挥,小球的处理比平时更加细腻,一传到位率也刷新记录。最终我队以微弱优势胜出,全场比赛的净胜分只有个位数。</b></p><p><b style="font-size: 18px;"> 比赛结束时,天际出现了一抹晚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至今,那夕阳绚丽的色彩和球场上的青春律动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金保仁 2020年12月7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