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四十五年前的旅行日记

承基衍庆

<p class="ql-block">  近日整理东西,发现了四十五年前的旅行日记,是我们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读书期间,放暑假时,结伴去黄山旅行时写的。那时我们刚过二十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也是第一次出远门旅行。</p><p class="ql-block">以下是黄山十日游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五年八月四日,第一天</p><p class="ql-block">上午五点出发,五点半到达上海火车站。</p><p class="ql-block">六点刚过,毕、张、沈、姚、王五人都到齐。</p><p class="ql-block">六点三十五分准时开车,因为是慢车,几乎每一个小站都会停留,有时竟停半小时之久。到达杭州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p><p class="ql-block">下车后,乘7路公交车到西湖湖滨,再换车至九溪十八涧,旁边就是钱塘江大桥和六和塔,滔滔江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路上经过了西湖、虎跑、柳浪闻莺等。</p> <p>富春江</p> <p>在九溪十八涧换车至富阳。本打算从富阳到桐庐,再从桐庐到黄山,旅馆房间都订好了,在沿江的二楼,窗口正对着富春江,风景极好。谁知,打听下来桐庐没有车到黄山。不得已,只能把订好的房间退了,本打算游览富春江的计划也泡汤了。</p><p>从富阳返回杭州,在湖滨前一站下车,把东西放在毕老师舅舅家后,我们绕了一大圈,找到汽车站,问明了明日车辆情况,在车站对面吃了晚饭,芝麻饼和赤豆汤。为探明路线,我们徒步回毕老师舅舅家,路过湖滨和浙江美院,路灯昏暗,看不清西湖美景。</p><p><br></p><p>八月五日,第二天</p><p>晚上九点睡下,迷迷糊糊中被叫醒,已是清晨三点多了。洗漱完毕,步行到1路车站,乘车往长途汽车站。一路上还是夜深人静,路灯很少,准备买去歙县的汽车票,不知能否买到。</p><p>现在是凌晨五点零五分,天已破晓,橘红色的晨曦给建筑物和树木映出了很美的轮廓。</p><p>一波三折,开始卖票后,里面的人说到歙县的长途车因为昌化地区道路塌方停开了,我们只能乘车到广德,再换车绕圈子去黄山,只能如此了。</p><p>在长途车站对面吃早餐,大饼油条和豆浆。</p><p>六点二十分,我们终于乘上了去广德的长途汽车。车开得很快,一路上颠簸得很厉害。这里已经是安徽地界,公路两边山峦起伏,地势差别很大,一会儿在平原行驶,一会儿开上山丘,在车上俯瞰大地山川,好不有趣。</p><p>一路上水塘很多,还有一些石头的山丘,大部分都是红土地,偶尔也有少量的梯田,总的感觉是人很少。</p><p>汽车在泗安停车吃午饭,中午十一点多到达广德。下车后即往售票处询问,才知道去歙县要先走宁国,一天两班车,中午十二点的车票已售罄,我们只得买了明天一早的车票。</p> <p>广德</p> <p>走出车站,我们找到广德旅社,房间是二楼30号,安顿下来后洗了个澡,用的是井水,很凉快。两天折腾下来非常累,睡了个午觉,下午四点半才醒来。这段时间毕老师和沈出去写生,他们两人精力充沛,好像永远不知道累的。在旅馆晚餐后和姚一起逛街,在广德县革命委员会门口和一座古塔处画速写。</p><p>广德县城不大,现代建筑也不多,还是古城镇的样子,街上有摆摊卖各种东西的,甚至有卖烤鸭、烤肉等熟食的,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自由市场,很有趣,在上海决对看不到。</p> <p>广德旅馆的速写</p> <p>回到旅馆已经晚上七点多了,遇到几位住店客人,是无锡、马鞍山等地来广德出差的,与他们闲聊了一会,画了几张速写,期间他们不断地递烟给我们抽,大概碰到了几个画画的,他们也觉得好奇吧。</p><p>晚上虽然有蚊帐,还是有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风从木板墙缝中吹进来,倒满凉快。</p> <p>八月六日,第三天</p><p>凌晨,被一阵骚动惊醒,警觉地坐了起来,窗外还是漆黑一团,一看表,已是四点半左右了。大家立即起床,洗漱完毕,在街上吃了早餐,马上前往车站。五点五十分,往宁国的长途汽车启程了。</p><p>路上仍是昨日景色,土坡、河流,还看到了一条宽而浅的大河,河床都露了出来,清澈的流水微微荡漾,河底的黄沙在阳光下发出点点晶光,一块块露出水面的沙洲形成了无数的几何图案和片片绿洲……</p><p>八点一刻左右到达宁国(河力溪),立即买到歙县的车票。这里没有去歙县的始发车,只能乘芜湖到歙县的车,还要看车上有没有空位子。等了一个多小时,在车站画速写,吸引了一大群围观者,大概难得一见有人这么画画,都感到好奇吧。</p><p>九点半左右汽车到了,我们上车后,汽车一直在山中穿行,有些路好像从山中挖掘出来的。有时车子爬上高坡,往下看去,山谷像一块块小小的盆地。车窗外的山丘色彩斑澜,一层墨绿、一层灰蓝、一层青紫、一层翠黄。群山顶上,彩云缭绕,聚散变化。</p><p>汽车在山间行驶,一边是陡峭的岩壁,就像刀切似的几何图形,是长年累月风化剥蚀的结果,另一边是悬崖,往下足有几十米深。漫山遍野全是马尾松。</p><p>从河力溪到歙县的公路沿线正在修一条铁路线,看标语可能是“津浦铁路”,穿山越河,隧洞高架,一路过去。</p><p>十一点半左右,汽车开到杨溪,司机宣布吃饭,“休息时间为四十分钟”。饭菜做的很慢,吃到一半,司机已经在叫嚷“开车了”,还吹哨子,我们只得扔下吃了一半的饭菜(好在这菜也不算好吃),跑步上车,离开杨溪。</p><p>中午一点四十分,汽车到达歙县。一下车,立即去买到黄山的车票,幸好还有四张,再买了一张明天的车票。走出车站,只见一座长桥直通对岸,旁边还有一座古塔。我们过马路,沿河边走去,看见一座七二年重建的纪念碑,上面刻着“死难烈士永垂不朽”。</p><p>下午两点十分开车,我们五个人一起混了上去。汽车在颠簸不平的道路上足足开了三个小时,这一路进去,已是黄山山脉了。连绵起伏,完全是山区景色,偶尔有一两块水田傍着公路。灰沙很大,只要对面有车辆过来,便掀起一阵“迷雾”滚滚而来,弄得大家灰头土脸,头发沾满了黄土。</p> <p>黄山盘山公路</p> <p>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绕行,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峡谷,许多农家小屋建在山上,绿色丛中点缀着点点洁白。</p><p>汽车偶尔路过小镇人家,一座简陋的木桥旁,四个小孩在树荫下乘凉,旁边流水潺潺。</p><p>逆光里,有几个小孩的剪影,扛着钓鱼用具在河滩上行走,前面有几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地舞动着手里的柳枝,背景是渐渐远去的桥梁,彩云……</p><p>车窗外,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黄山的味道来了。</p><p>下午四点半光景,我们的汽车穿过了一座横跨公路的牌坊,这便是黄山大门了。牌坊上有“黄山”二字,听说是陈毅所书。车子继续沿着蜿蜒的爬山公路前行,经过“黄山林业学校”,五点多,终于到达黄山温泉宾馆。从上海出发到黄山,足足用了三天!</p> <p>黄山翼然亭</p> <p>宾馆登记处说今天已经客满,等晚上再说。晚上去问,说住宿费两元一人,我们觉得太贵,就把东西搬往宾馆附近的翼然亭。</p><p>“翼然亭”三字是董必武手书,亭下有锁泉桥,桥下有山泉,在大块的岩石中川流跳跃,水非常清澈。</p><p>我们去温泉浴室洗澡泡温泉,一个个小水池,是天然温泉,水很热。本来想在温泉游泳池游泳,可是一看,泳池里的水都抽干了,一个个双人床,也都住满了人,看来游客也不少。</p><p>洗完澡,我们在锁泉桥下洗衣服,泉水非常清澈,也很凉。我们把衣服晾在翼然亭栏杆上。</p><p>晚上九点多,巡逻的民兵穿着棉大衣,背着枪来到翼然亭,让我们不要睡在亭子里,一来太冷,二来也不安全。我们说我们是学生,住宿费太贵,我们也没办法,他们叫我们小心点也就走了。</p><p>翼然亭的凳子只能睡两人,我们三人就到对面一个竹亭子里睡了。半夜一点多冻醒了,把外衣穿上还是冷。四周一片漆黑,摸黑去翼然亭拿了件衬衣套上,卷曲着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早上五点了。</p> <p>黄山人字瀑</p> <p>八月七日,第四天</p><p>早晨醒来,回到翼然亭,大家在锁泉桥下用泉水洗漱完毕,在宾馆的饭厅吃过早餐,馒头稀饭,便出发上山。</p><p>经过人字瀑,在一片平坦的山坡上有一道人字形的水流痕迹,可惜没有瀑布,只有很小的细水。过了疗养院、白龙桥,到达慈光阁。慈光阁也是董必武的题词,但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一些砖石而已,周围倒是翠竹千竿,林木葱茏,还有千僧灶等古迹。休息了一下,继续往前,到达青莺桥。这是一座架于山谷之间的木头桥,下面是“莺石谷”,大块的石头,微微有些细水。抬头往上看,是“蜡烛峰”、“鲫鱼背”,回头看去,是桃花峰的“水帘洞”,可惜无水,长满树木的山坡上,有一块凹陷进去的地方。</p> <p>黄山半山寺观金鸡叫天门</p> <p>八点二十分,我们到了半山寺,寺内有一块“半山寺”的匾,是刘伯承题写的。我们在画速写时,寺里的老和尚大声叫嚷不要踩坏了他的菜园子。寺前有泉水,老和尚用竹竿把泉水接引到寺里一水池中,水很清澈。寺后绿荫遮天,清凉无比。站在寺门前,仰首可见对面天都峰上,有一块形似母鸡的石头,称“金鸡叫天门”。</p><p>九点整离开半山寺,往上行进。大约走了三里路,越过镜子石,左边有一道石梯,登上石梯即是“龙蟠坡”。龙蟠坡三面围着铁链,往外看去,一片奇峰云海。往左看,有一块奇石,像一群摩肩接踵、携手执杖的老人,人称“五老上天都”。</p><p>下龙蟠坡,前进至天门坎,休息了半小时。天门坎下有“龟鱼石”、“兔儿望月”等像形石。过了云巢洞,沿石阶往上,就到了海拔1800多米的天都峰脚下。</p><p>从这里往左可上玉屏楼,往右有天梯登天都峰。往上看,有一块长石亭亭玉立,双手合十在前,人称“观音石”,对面山谷有一石像小孩,人们把两座石峰合称为“童子拜观音”。</p> <p>黄山玉屏楼迎客松</p> <p>我们选择先上玉屏楼。到了玉屏楼,穿过一山洞,洞口巨石上镌刻着“文殊院”三个大字。再往上,就是迎客松。往四处望去,但见一片雾海,远处山峰若隐若现,壮观极了。</p><p>在玉屏楼吃午饭。这里很凉爽,楼前有一块平台,大家在此小憩,准备下午继续行程。</p><p>这儿有很多奇松。沿玉屏楼右边拾级而上可见送客松,像一位热情的主人向旅者伸出手臂。迎客松后面的石壁上刻有“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还有“不险不奇”、“奇松怪石,天然仙境”等,的确如此啊。</p><p>我们十二点半出发前往北海。路很难走,石阶很陡,崎岖坎坷,一路上费了很大的劲。走走停停,经过蒲团松,看到“金龟探海”,一块圆形的大山石,前有像龟头似的突出小石,对面另有一石,人称“龟蛇二石”。再往前走十几分钟,即达莲花峰。</p> <p>黄山莲花峰</p> <p>登莲花峰的石阶即百步云梯,其险万状,左临绝涧,右傍峻壁。下午两点左右我们登上莲花峰顶,一块石柱铁链围绕的圆顶,这是黄山的最高峰,海拔1800米。莲花峰劈地摩天,气冠群山,峰上有飞龙、双龙等名松,又有月池、香沙井,那月池就是我们见到的那一潭碧水。站在顶峰,凭栏远眺,如置身云霄,一览众山小。远处水天一色。迷雾中的山峰、田野,令人心旷神怡,比起两年前游览的苏州天平、灵岩,不知壮观多少倍!</p><p>从莲花峰下来就比较轻松了,因为没有负重,东西都由毕老师在山脚下看管着。从百步云梯处往前看,有一山峰,如鳌鱼张着大嘴。迎面有一浑圆的大山石,即容成峰,因形状酷似一座倒置的古钟,故又名钟峰。从百步云梯往下,沿石阶穿过几个山洞,洞内潮湿、滴水,崖壁长满青苔。不一会儿,回到龟蛇二石处,继续赶路,在一片平坦的山坡旁有大块平整的绝壁,上有四个金色隶书大字,“大块文章”。</p> <p>黄山云海</p> <p>在大块文章处站立眺望,只见群峰挺拔刚劲,雾气缭绕,时聚时散,真是一副天然自成的水墨画。路上还看到了光明顶和飞来石,在略平的封顶,一块巨石兀然耸立,好像与山峰并无关联。再往前,顺石阶下到拐弯处,从两山之间往外看去,云海之中露出淡淡的奇松怪石,还可以俯瞰谷底风光,人称“东海门”,旁边石壁上刻有“天然图画”四个金色大字。</p><p>往前走,经过黄山气象台,一直到北海。这一路比较好走,两旁松树林立,形成山间小路。</p><p>傍晚四点半左右,到达北海宾馆,随即在登记处解决住宿、吃饭问题。我们被安排住在北海宾馆旁边散花精舍,一张凉席,一条被子,睡在地板上,还好,价格便宜。</p><p>晚饭后碰到广东工艺美术工厂的几个同行,来黄山写生,是搞工艺绘画的。还碰到了陶老师,给我们看了他在这里的速写。</p><p>晚上很冷,我们穿上外衣,盖上被子,美美地睡了一觉,比在温泉宾馆附近睡亭子好多了。</p> <p>黄山清凉台</p> <p>八月八日,第五天</p><p>清晨四点半起床,说好去看日出的。外面很冷,天下着蒙蒙细雨,大家都穿了雨衣,借着晨曦的微光出发了。摸黑走了十分钟,到达清凉台。人较多,雾愈大,雨绵绵。清凉台是一块突出山崖的看台,一米多宽,三米多长,挤满了人。四周雾气弥漫,稍远处就是白茫茫的一片,看日出是无望了,我们在清凉台呆了十分钟就打道回府了。</p><p>外面大雾封山,雾气袭来,冷得发抖,我们只得穿上雨衣御寒。许多旅人都逐渐离开了北海,撑着竹竿,慢步往山下走去,渐渐消失在云雾之中。</p><p>上午十点半,我们重上清凉台,并画了速写。只见山峦起伏,层层叠叠,气势恢弘,各种色彩在雾气和光线的影响之下,千变万化,神采夺目,令人陶醉。</p> <p>黄山西海排云亭</p> <p>下午我们向西海出发,一路急进,经过万松林,一点多到达西海排云亭。这是一座小石亭,亭后青松环绕,四围是铁链围着的十几步见方的一块平地。往前望去,是无数的奇峰怪石,左边有金鸡叫天门、仙女弹琴、仙女绣花等,右前方有武松打虎、文王推车等怪石,在近处一块耸立的大岩石上,搁着一双石靴,被称为“仙人晒靴”。在排云亭画了几张速写后,继续前进。雾又大起来了,遮住了远处的山峰。</p> <p>黄山飞来石</p> <p>下午三点,我们来到光明顶附近的飞来石。攀登上山的路陡峭且危险,顶上有一巨石,看上去与峰顶无联系,故名“飞来石”。周围场地很局促,用铁链围挡着,天又下起雨来了,我们只得躲在飞来石下面避雨。</p><p>在飞来石边遇到一个玩摄影的朋友,带我们去旁边一座山峰,上去的路是这次上黄山以来最难走的,右边悬崖,左边绝壁,只有一脚宽的小路,我们又背着水壶,晃荡晃荡的,很费劲。我们只得扒着崖壁,小心翼翼地挨过这一段险路。但可咒的雾气挡住了视线,本来可以看到的双人峰等奇景,现在是白茫茫一片雾海。狂风吹来,冷飕飕的,等了一会儿,只得下来。从这里往下,经过光明顶黄山气象站,四点半左右回到宾馆。</p> <p>黄山散花坞中的笔架山和梦笔生花</p> <p>我们住宿的散花精舍窗外就是散花坞,据说每年春季,可见前面散花坞内鲜花盛开。散花坞中有笔架峰,五座耸起的山峰组成了高低不同的模样,像搁毛笔的笔架一样。还有梦笔生花,一株奇松立于一山峰顶端,峰似笔,树似花,故名。据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来黄山时也住在散花精舍,看来我们运气还不错。</p> <p>八月九日,第六天</p><p>晨七时许,向始信峰出发,一路轻装故不感觉累。从住处右转东行,沿石阶经过高大粗壮枝叶茂盛的黑虎松;从树根处分枝,紧紧依偎在一起的连理松;树根外露,像爪子一样抓住地面,上部仍枝繁叶茂的龙爪松;从树干一米处分枝向两边伸展的麒麟松。再经过仙人桥,我们便登上了始信峰,山上有奇松异石,游人多在此拍照留念。山顶上有一石,石上刻着“寒子江独坐”,据说此人是明末抗清英雄,在黄山一带抗敌被俘后就义,他曾上此峰,书此石。</p> <p>黄山始信峰</p> <p>站在始信峰眺望,山峰峻峭秀美,峰上多奇松,从山崖石缝中往外伸展,将山石点缀得风姿绰约。始信峰下方的山谷雾气弥漫,隐约中可见有许多小石峰,名为石笋矼。</p><p>从始信峰后山沿小路往下,通往另一座山峰,可观望石笋矼。</p><p>这段路较近,也好走,因此很快就回来了。再沿着去清凉台的路前进,在岔道转弯沿绿荫小道登上狮子峰的清凉顶。眼前是绚丽多彩的丹霞峰峦,左边有大块平坦的“达摩面壁”,远处一平顶山上,有猴子观海奇石,外形像一只抱膝下蹲的猴子在看着远方,可惜今日无云海,远处起伏的山峦,下面是一片平原盆地。有人描述这一奇景:“宿雨初晴之日,云铺深壑,絮掩危岩,眼前汪洋一片,风吹云动,波涛万里。”真是“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p> <p>黄山猴子观海</p> <p>看过猴子观海,北海一带的景点基本上都走到了,只是没有看到日出,有点遗憾。看过刘白羽描写日出的散文,他写了徐霞客观日出的感慨和他自己在飞机上偶见的一次日出,写得淋漓尽致,神乎其神。如能亲身体验清凉台日出,再重看他的散文,一定感受极深,可惜。</p><p>午饭后休息了一会儿,以恢复体力。</p><p>下午一点,我们走后山向温泉宾馆进发。后山路比较好走,石阶完整,而且有一段是在建的公路。沿路往下,奇峰依然不少,环境幽静,人烟稀少,石阶依山傍岩,另一边则是悬崖深谷,长满各种高山杂树。为减轻疲劳,调节精神,我们在登石阶时冲一段,歇歇脚,再冲一段,利用歇息的时间观察欣赏,隔溪望见打鼓峰上的“双猫捕鼠”奇景,猫扑鼠窜,生动逼真。这一带还有形似骆驼的骆驼峰,形似大象的象鼻石等等。一路上山泉小溪有三四处之多,“黄山好是好,只是水太少”,要是山泉瀑布水量大的话,景色一定会更壮观。</p><p>再往前看,群峰之中有一怪石,形似猴子,团脚缩手,捧一石桃,坐于石上,像极了。此山之中竟有这许多形似飞禽走兽的岩石,不能不说这是此山的一大特色了。</p> <p>黄山入胜亭附近</p> <p>走了一个多小时,在一条小道上见一六角石亭,人称“入胜亭”,入胜亭以下,景色比较单调,也就是说,从后山往上,要过入胜亭,才能引人入胜,欣赏到黄山美景。</p><p>再往下,两点四十分左右,到达云谷寺。此地有一种凄凉的感觉,可能来的人太少,我们走进饭馆,桌椅板凳锅碗瓢盆都在,却空无一人,只有一只白色的小狗摇晃着尾巴转来转去,似乎在欢迎大家。寺院门前有一石块叠成的水池,名曰“灵铭泉”,可现在只见底部有一滩泥水,石块的缝隙里长着几颗海棠花倒鲜艳亮丽,此处还长着大片的金针花,听说我们吃的金针菜便是这种花。</p><p>往下有一岔道,里面有九龙瀑、苦竹溪,我们怕到温泉宾馆的时候太晚,就放弃了。</p> <p>黄山观瀑亭和百丈瀑</p> <p>半路上我们还经过观瀑亭,百丈瀑等,可能较长时间没有下大雨的缘故,崖壁上只有淡淡的瀑布冲刷过的痕迹。</p><p>四点三刻左右,我们回到了温泉宾馆。这样,我们用了三天时间,走遍了整个黄山的主要景点,确实江山如画。</p><p>晚上的个人卫生仍在锁泉桥下进行。洗衣服时用石块垒了一道“堤坝”,挡住上面留下来的泉水,不一会儿,水就漫过了堤坝,很有成就感,蛮好玩的。</p> <p>黄山天都峰鲫鱼背</p> <p>八月十日,第七天</p><p>今天重上玉屏楼,还要去一下天都峰鲫鱼背,黄山最险峻的地方。</p><p>二次上玉屏楼仍然不轻松,虽然我们将挎包和画夹寄放在温泉宾馆。带着水壶、照相机,八点出发,开始登山。几天来的疲劳开始影响登山的速度,休息的次数多了起来。</p><p>带出来的一壶水很快就喝完了。本以为山上有泉水可以喝,但连续几天未下雨,半山寺前的水池也听不到几天前叮咚叮咚的流水声了,只有细小的水量无声无息地流入水池,接水的竹子歪倒在一边也无人问津。</p><p>我们沿着光滑的石坡,脚蹬牢,手扒紧,把水壶口对准流水,装满一壶,饱喝一顿,凉爽之极!</p><p>重过青莺桥,坐在桥上,抬头可见重重石阶从我们脚下蜿蜒向上,傍峭壁,临绝崖,通向云雾之中,向上攀登的旅人身影也渐渐模糊远去……</p><p>中午抵达玉屏楼,饭后在迎客松、送客松处留影后下山至龟蛇二石,即天都峰脚下,休息片刻后,便一路上天都。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在最吃力的时候,大口喘气,几乎登十几级台阶就要小憩一次。</p><p>鲫鱼背是上天都峰的必经之路,是一道山脊,其形就像出没于波涛中的鱼背,宽仅一米,长十余米,圆弧形,两边有低矮的铁链,山脊两侧是千仞悬崖,云雾弥漫,深不见底。本来想在鲫鱼背拍个照,但大雾不散,连最近的山峰也只是乳白色的一片,雾气弥漫,扑面而过,能见度只有六到七米。</p><p>过鲫鱼背有仙桃石,五只巨大的石桃堆在一起,纯天然的,味道好极了。</p> <p>黄山天都峰</p> <p>天都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1810米,直冲云霄,被称为黄山第一峰,天都峰的石阶梯道有一千五百多级,许多石阶是在岩石上开凿的,在三大主峰中最险峻难登。山峰四周雾气缭绕,古人称之为“群仙所都”。天都峰峰顶平坦,有“登峰造极”石刻。峰内还有天桥、百丈云梯、松鼠跳天都、天上玉屏、二僧朝佛等景观。</p><p>三点半开始下山,速度很快,五点半回到温泉宾馆,晚餐还喝了点酒。</p> <p>黄山白龙桥</p> <p>八月十一日,第八天</p><p>温泉宾馆的早餐时间特别早,尽管昨天特别疲劳也不能睡懒觉。五点半起来,餐后在宾馆附近画速写,观瀑亭、大好河山石刻、白龙桥、回龙桥等等。白龙桥下有圆形巨石,山泉流过,长年累月,石块被磨光了棱角。站在河床上,只见拱桥横跨两山之间,桥洞下杂草丛生,四周青山松林茂密。</p><p>午饭后休息。晚上看电影《黄山如画》。在黄山看这电影特别有意义。画面和色彩美极了,我们这几天没看到的景观都有了,瀑布、日出、云海、鲜花,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特别冬天的雪景,黄山一片银装素裹,真如影片开头说的,如画、如诗、如仙境。</p><p>原来准备经芜湖、南京回上海,考虑到时间和经费,还是决定原路返回。</p> <p>歙县的石牌坊</p> <p>八月十二日,第九天</p><p>早晨五点起床,六点二十分乘长途汽车离开温泉宾馆。汽车沿着盘山公路飞驰,八点二十分到达歙县,在车站买了明天去杭州的车票,在车站边的徽州旅馆订了房间。</p><p>一切就绪后,我们就去逛街,领领市面。这儿的集市贸易很热闹,人群川流不息,道路两边很多商店。</p><p>河对岸有一座纪念碑,河很宽,一座有十几个孔的拱桥横卧在河床上,水很少,河床上的石块都晒干了。对岸山坡上还有一座宝塔和一些古建筑,不知是不是废弃的庙宇。</p><p>街上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双层的,有八只柱脚,两边各有两只硕大的石狮子。石牌坊上面有“恩荣”、“大学士”等文字,当地人称之为许国牌坊,据说是明朝的时候建的,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一座古城,建筑也有地方特色,我们在街上画了一些速写。</p><p>在街上的小饭店吃午饭后,回旅馆休息到下午两点半,继续逛街。</p><p>晚上在电影院看动画片《小号手》、《东海小哨兵》。</p> <p>岩石与瀑布</p> <p>八月十三日,第十天</p><p>从歙县去往杭州的长途汽车是早晨六点二十分,五点一刻,沈就敲门把住在隔壁房间的我们叫醒了。洗漱完毕,在“车站饭店”吃了早饭。</p><p>汽车准点出发,沿着公路疾驰,上坡,下坡,速度很快。中午十一点十分停车吃饭后继续上路,直到下午两点,才到达杭州。</p><p>由于昨天晚上下大雨,一路上看到山路两侧的山坡岩石上有大大小小的瀑布飞流直下,原来干涸的河床现在也浊浪翻滚,汹涌澎湃,可以想象如山洪暴发时,会是怎样一种景象!</p><p>有点遗憾,现在黄山的瀑布一定也很壮观吧,百丈瀑、人字瀑,还有九龙瀑等等,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p><p>杭州的天气很热,达三十三度,从温泉宾馆下山时,我们都穿了外套,两地的温度有十余度之差。黄山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p><p>下车后,我们随即乘七路公交车到火车站。</p> <p>1942年建成的杭州火车站</p> <p>杭州火车站是解放前建造的中式建筑风格,看上去雄伟壮观,别具一格。</p><p>我们买的是晚上六点三十分直达上海的加快列车。走出车站,我们将背包画夹等寄放在小件行李寄放处。沈精力充沛,一个人去灵隐寺了,我们则在解放路、湖滨等到处游荡。西湖碧波荡漾,有许多人在湖水中游泳戏水,湖边绿树成荫,对岸山峰隐约。</p><p>杭州现代建筑不多,跟上海不能比,宽阔热闹的街道也就这么几条。我们还去看了工艺美术展和书画展。</p><p>傍晚五点半,在七路公交车站与沈汇合,晚饭是茶和大饼。在火车站附近找不到点心店,唯一的一家只卖馒头,而且排着长长的队伍。</p><p>一切结束后,我们走进车站,旅行也接近尾声了。</p><p>六点三十分火车准点开出杭州站,向上海方向驶去,窗外是色彩斑斓的晚霞,沈和姚在画速写,引来了一群观众。</p> <p>杭州西湖</p> <p>不知不觉中,列车驶进了上海站,时间是晚九点四十五分。下车后,我们互相道别,开学再见。</p><p>后记:</p><p>现在看四十五年前写的游记,青涩稚嫩却真实有趣。就像那时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与现在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一样。</p><p>那时国内还很少有人外出旅游,好像有一个中国旅行社,那是专门接待外国人的。交通不便,上海到黄山要换多次长途汽车。没有高速公路,路况也不好。信息不对称,是走一步看一步,以至于我们到黄山走了三天。</p><p>那时候黄山没有门票,没有索道,游客稀少,以现在标准衡量,一切还处于原始状态……</p><p>后来又去过几次,尽管各方面条件与那时相比已有天壤之别,但与少年时代第一次游黄山的味道已经大不一样了。</p><p>又:当年的照片和速写大部分已丢失,文中图片多为网络截图。</p><p>2020年12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