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水趣玩

小贺老师

<p>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做沙水区的游戏案例分享。</p><p>安吉游戏理念实践之初,我对沙水区还是有一些困惑和担忧的:当幼儿不再玩教师设计好的游戏,他们在完全自主的游戏里能完全的投入吗?他们会玩得开心吗?他们会不会因为不知道玩什么而无所事事呢?我怀揣这些疑问,投身到放手与观察中去。</p><p>阶段一:探索沙水工具的使用</p><p>因为环境的改变,教师在活动前和小朋友一起认识了沙水区的工具和区域基本规则,知道工具可以随时取放,并要按照收纳要求来进行游戏后的整理。</p><p>游戏开始后,孩子们冲进沙池,看着他们的游戏行为,我知道,沙子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以往幼儿园也是存在着这么一大块沙池,所以前期经验让他们玩得“得心应手”。孩子们纷纷脱下鞋袜,挽起裤腿,用小手、小脚来感受干沙、湿沙、水流的特征。(图片)。</p><p>孩子们自由的选取工具,在挖挖铲铲中感受每一个工具的特性。这样的工具探索与水的探索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水和沙的结合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无尽的可能。孩子们马上展开了一个“水坑跳来跳去”的游戏。(图片)</p><p>在一次的沙水游戏时间,孩子们发现有工人叔叔在拿长长的软管给小树浇水,凡凡说:“老师,我也想给小树浇水,但是找不到那么长的管子。”于是,几个孩子凑过来展开了讨论,怎么样才能在水管不够的情况下,还能让水流到树坑里呢?诗诗说:可以接管子,我看见柜子里有可以拐弯的管子。这时,我抛出一个话题:那要如何连接呢?孩子们又是一番讨论,得出结果,可以先把长管和弯管接在一起,再用立板和鱼骨架来固定组合,还是不够可以把半管再接上,这样水就能从高处流到树坑里了。问题来源于孩子,于是孩子有了行为的动力。(图片)</p><p>&nbsp;&nbsp;&nbsp;阶段二:项目工程-挖河道、建桥梁</p><p>一天,洋洋用铲子挖了一条宽宽的河道,并将水引进河道内。这时旁边的睿睿看见了,立刻加入游戏中,由于幼儿有着过桥的生活经验,立刻进入情境中,睿睿将旁边的梯子搭在了河道上面,当作桥,同时还对洋洋说,桥下面有大鳄鱼,经过的路人要小心一点,慢慢通过桥,不要掉下去。这一场景引发了阶段三的深入游戏。(图片)本来是两个小男孩自己挖自己的河道,睿睿对童童说:“童童,你挡住我的路了,我正准备往这边挖一个大河道呢。”两个小朋友的河道即将挖在一起,童童说:我们把河连在一起吧,变成一条长长的河道。于是他们开始商量着,如何让两个河道连接在一起?不一会,两条河道连接在一起了,原来,他们找了一个长板放在河上,变成了一个小桥,下边可以流水,上边还可以走人。</p><p>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已经不满足利用外界物来做桥梁了。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尝试着用沙土来创造。(图片)昊昊和艺腾在创作小桥时,桥面突然就塌了,几个孩子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来劲儿,又开始制作加固小桥,让水在小桥下流动,过了一会,其他小朋友也开始模仿他们的小桥,慢慢的一个小桥,变成了三个、四个小桥。(图片)</p><p>小结:在游戏中,更能看到幼儿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的精神,以及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幼儿的观察、模仿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更胜于传统的教学方式。</p><p>阶段三:工具的创造性使用</p><p>&nbsp;&nbsp;&nbsp;&nbsp;在以往游戏中,为了让儿童玩出所谓“高水平”的游戏,我们总是费尽心力地准备材料和设定玩法。比如,为了让儿童玩过家家游戏而设计制作逼真的厨房、食物、家具等。放手游戏初期,我们也会疑惑游戏材料没有了玩法的设计,儿童会用吗?会不会影响游戏的开展?在不限定玩法和使用空间后,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对儿童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持续观察,在使用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材料盛水、运水时,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水是没有固定形态的。在利用软管、半管、管道引水时,幼儿可以感受到水的流动性,从而引起幼儿的思考,发现水与这些材料的关系。不断发现水与周围环境的关系。</p><p>你会发现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对材料进行自如替代并进行充分想象,一种材料会玩出多种花样。比如,游戏中的水管,有时是小桥,有时是旗杆,有时是大鳄鱼;筛子会变成沙发、城墙、水果盘等等。游戏中缺什么就能有什么!例如,创造性游戏水上升国旗(照片),游戏玩法:第一步:用湿沙子制作旗台、把水管当做旗杆,固定旗杆。第二步:用铲子在旗台下方挖一个小洞,把软管里的水引流到旗台下面的管道里,第三步:海洋球随着水位上升缓缓的漂到水管的最高处。孩子们看到这个画面,高兴的说“快来看水上升国旗,国旗升起来咯”。</p><p>儿童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的能力是那么地了不起!</p><p>二、儿童对游戏进行表征和反思:</p><p>户外游戏结束后,小朋友回到班级继续进行绘画游戏故事。</p><p>“绘画故事”环节,即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对游戏经历进行回顾、反思、叙述和表达。每次游戏结束后,幼儿会自主地画自己想要表达的游戏内容,把直接经验用抽象方式表征出来,这是儿童第一次反思。然后,幼儿用语言向教师和家长表达自己画了什么,是如何游戏的,成人再用文字把他们的原词原句完整地记录下来。在跟成人进行表述的时候,儿童会再次思考自己在游戏中有有哪些发现和想法,这是第二次反思,聆听和记录幼儿的表达,在不断了解和发现儿童的过程中建立起对儿童的信任和尊重,建立起正确的儿童观。</p><p>游戏链条:在为期一个月的游戏时间里,幼儿游戏水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p><p>阶段一:探索工具的使用&nbsp;&nbsp;</p><p>阶段二:项目工程-挖河道、建桥梁</p><p>阶段三:工具的创造性使用</p><p>从最开始的熟悉工具到使用工具,到最后的创造性使用工具,教师通过每一个生长点的推动,一步步的支持幼儿深度游戏的发展。</p><p>思考与感悟:放手游戏后,到处都能看到儿童充满喜悦、深度投入的状态,我们发现游戏不用教,儿童天生就会玩;发现儿童会沉浸到自主游戏所带来的喜悦与满足之中;发现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发现儿童在不被打扰后呈现出的幸福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来自于游戏权利的回归,来自于教师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p><p>&nbsp;</p><p>&nbsp;</p>

游戏

儿童

幼儿

河道

工具

孩子

小桥

材料

使用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