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快到30岁时我第一次看见真正的大海,之前都是在梦里,在图片上在电影电视里。和许多人一样,我对水也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并由此喜欢所有的山泉小溪,江河湖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们喜欢水事出有因,因为水很可能是生命最初的发源地。</span></p> <p>琼海 — 潭门渔港</p> <p>陵水 — 新村渔港</p> <p>文昌 — 清澜湾</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与山泉小溪、江河湖泊相比,我最青睐的是波澜壮阔的大海。图片上影视里的椰风海韵总是吸引着我的眼球;神秘莫测的海岛渔村、气象万千的渔港不断地勾起我的好奇心;还有色彩斑澜的贝壳让人爱不释手;诱人的海鲜散发着让人垂涎欲滴的气息。</span></p> <p>琼海 — 青葛渔港</p> <p>临高 — 新盈渔港</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看看大海,一直是我的梦想,也像是一种心灵的召唤。</span></p> <p>万宁 — 港北渔港港门</p> <p>东方 — 八所渔港 — 织网图</p> <p>东方 — 八所渔港</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后我有机会去过一些海滨城市,也深入过一些海岛、渔村,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位于祖国最南端的那片海 —— 南海,还有南海上像珍珠一般撒落的海岛渔村。</span></p> <p>琼海 — 潭门拾贝</p> <p>陵水 — 新村渔港</p> <p>万宁 — 港北渔港至盐敦的渡船</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海南岛有着1823公里的海岸线,而南海海区面积则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我国主张的海域面积大约有200万平方公里。</span></p> <p>儋州 — 白马井渔港</p> <p>东方 — 八所渔港</p> <p>琼海 — 潭门拾贝(二)</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辽阔的南海和海南岛绵长的海岸线使海南省的海洋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历史上就有从事渔业生产的传统。</span></p> <p>琼海 — 潭门渔港</p> <p>万宁 — 港北—港门垂钓</p> <p>东方 — 八所—岁月— 老船(一)</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据资料,海南岛海岸线上分布着可供开发的渔业港湾有68处,其中被国家农业部列入渔港名录的渔业港湾43处,包括中心渔港6座,一级渔港6座,二级渔港13座,三级渔港17座和西南中沙渔业补给基地1座。</span></p> <p>东方 — 八所— 岁月 — 老船(二)</p> <p>东方 — 八所渔港 — 渔港之晨(一)</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琼海市的潭门历史上就是海南渔业生产的主要港口之一。明代起这里的渔民就有远赴西沙、南沙、中沙群岛进行捕捞作业的记录,并形成《更路薄》这样详尽描述西南中沙航路、岛礁、物产的著述。他们世世代代在南海上耕耘,南海就像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span></p> <p>琼海 — 潭门渔港港门</p> <p>临高 — 新盈 — 头嘴养殖区</p> <p>儋州 — 白马井</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西南中沙渔业补给基地已经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建成,它将为海南等地的渔民兄弟们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span></p> <p>万宁 — 港北渔港</p> <p>临高 — 新盈渔港</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新一代的潭门人正沿着前辈的足迹远赴西沙、南沙,去谱写新的潭门故事,继续他们的海上传奇。</span></p> <p>琼海 — 潭门 — 归航</p> <p>陵水 — 黎安港 — 黎安之子</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陵水新村渔港的港湾里,船艇穿梭,壮观的海上渔排绵延千米,犹如一座海上城镇。港湾里锚泊的渔船层层排开,那多是以船为家,与海为伴的疍家人。他们不畏艰险,迎风斗浪,是真正的大海之子。</span></p> <p>儋州 — 白马井 — 西海岸最独特的船</p> <p>海口 — 新海渔港</p> <p>万宁 — 港北 — 马鲛鱼交易</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儋州白马井渔港座落于海南岛西部,是海南最大的天然良港,也是我国南方第一个集捕捞、水产品加工、销售、运输为一体的大型国有渔业基地。</span></p> <p>陵水 — 光坡港坡 — 爸爸织网我端杯</p> <p>琼海 — 潭门 — 我和妈妈上渔排</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郭沬若先生在1962年春来此,曾写下《白马井港》一诗,赞其:“天然良港似长湖,第一渔场此海壖,多让未逞今异昔,鲸鲲南极待人屠”。如今白马井渔港的发展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白马井到洋浦开发区的跨海大桥已经建成通车,儋州湾从此变通途。</span></p> <p>西沙 — 永兴岛渔港</p> <p>儋州 — 白马井渔港</p> <p>陵水 — 新村渔排</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傍晚在东方八所渔港,路灯下一排长长的集市吸引着你的目光。那就是渔港的海鲜零售夜市。各种贝类、鲜鱼、海蟹用大盆小盆依次摆开任你挑选。不过不用担心你是外地游客,市场对面的饭店都会为你提供海鲜加工服务。</span></p> <p>东方 — 八所 — 岁月— 老船(三)</p> <p>陵水 — 新村渔排</p> <p>万宁 — 乌场渔港港门</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临高新盈渔港是流传千年的临高渔歌“哩哩美”的故乡。在渔港的码头上小镇的街道旁,你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群渔家姑娘在编织渔网,你也经常可以听到“哩哩美”那优美的歌声在小镇上空随风飘荡。2010年6月,临高渔歌“哩哩美”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足见海南渔家文化独特的艺术魄力。</span></p> <p>万宁 — 港北 — 港区渔排</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拍摄《南海渔歌》的想法就是在穿行于渔港渔村的过程中产生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后记:一晃几年过去了,我见证了洋浦大桥、清澜大桥、海文大桥、万洋高速、海三高速的建成通车。我也期盼着港北渔港至盐敦的大桥早日建成。这些方便了海湾两侧的居民生活,活跃了经济,也让我去渔港渔村更加便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