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饶城投集团驻万年县裴梅镇黄墩村第一书记况巧平 “况书记要回上饶去了!”<br> 听到这个消息,黄墩村的老老少少真有点依依不舍。近四年的共同生活,使得村民们早已把况书记当作自家人,而况书记也把黄墩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br> 黄墩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村民们记得,在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战斗号角之后,2013年,上饶市城投集团公司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与黄墩村结成对子开展扶贫工作。2017年5月,况巧平这位三十出头的年轻党员得知公司要另派驻村干部的情况后,便向公司领导主动请缨,离开繁华的都市,告别年迈多病的父母和娇妻幼子,来到黄墩这个贫穷落后的山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 “他是不是来村里镀金待会儿就走?会不会存在语言困难水土不服?会不会摆架子不接地气……”听说况书记初来乍到,村民的质疑声不绝入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发现,这个从城里来的况书记一点都不娇气,吃住都在村里;也没有什么官架子,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经常走巷串户,访贫问苦,嘘寒问暖。驻村以来,他走遍了村里的弄头巷尾,踏遍了村里的山山水水。扶贫工作非常辛苦,经常是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是常态。村民经常看到村委会的办公室深夜还亮着灯,他们知道这又是况书记在伏案加班,扶贫队的工作基本都是由他一人在担着。几年来,况书记与村委会干部一起齐心协力,精心谋划,真抓实干,带领村民一点一点地改变村容村貌。如今,村里的路宽敞了、硬化了、整洁了;太阳能路灯装上了,晚上村民也和城里人一样可以惬意地散步了;家家安装了洁净甘甜的自来水,人们再也不必喝从前那口老井中带咸味的劣质水了;扶贫产业搞起来了,而且有声有色,后劲十足。昔日的贫困村终于在2018年顺利脱贫,一下子成了让周边邻村刮目相看的美丽富饶的新农村。 村里的特困户徐炳教永远忘不了,是况书记不厌其烦、三番五次的登门走访和热情鼓励,温暖了他那颗早已孤寂的心,唤起了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他本以为自己这个年逾六十、双腿残疾的孤老头子就是这样浑浑耗耗地了此一生,谁知道有幸遇到了对自己关爱有加的况书记,一次次的促膝谈心,一次次的逢年过节深情的慰问,让他倍受感动:一个市里派下来的外地干部这样关心我,再不振作起来如何对得住人家?于是,他心里感到了如阳光照射般的温暖和敞亮。让他更为感激地是况书记特别细心,知道他以前学过理发手艺,竟然出资帮他买来了一套理发工具,制作了广告牌,帮助他开起了理发店。如今,看到来店里理发的人越来越多,徐炳教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觉得自己再也不是多余的人,他也可以用双手为村民服务。他每天开门,都要深情的看看开张时况书记为他写的对联:“无法用脚步丈量世界,但可用双手改变人生。从头开始”他一下子又觉得今后的日子是有希望的。最让他终生难忘的是,在今年十月十七日“全国扶贫日”,他作为村里的“自强之星” 戴着大红花平生第一次登上了领奖台,那一刻,他望着台下的父老乡亲,心里无比自豪。他知道 ,没有况书记的热情鼓励就没有他今天的荣光,况书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现在,听说况书记要回公司去了,他百感交集,既为他高兴,又依依难舍…… 贫困户徐黎明永远忘不了,是况书记给了他女儿重新上学的机会,圆了他女儿徐婷读卫校的梦。那是在2017年,正在上高二的徐婷得知母亲患有尿毒症需要长年透析治疗,家里债台高筑,再也无心上学,便中断学业外出打工。得知这个情况,况书记十分愀心。他联系上徐婷,反复做她的思想工作,劝告她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庭的困境。当况书记了解到她最大的心愿是读上饶卫校之后,况书记又向城投集团公司领导汇报,最后在公司领导大力协调下,在况书记的积极奔走推动下,徐婷如愿以偿,读上了心仪已久的护理专业。徐黎明的妻子徐员秀清楚地记得,当女儿拿到书本的那一刻,她们母女俩喜极而泣,留下了感激的泪水。如今,徐婷已在万年县康城医院成为一名护士,并且主动投身到万年县疫情防控一线,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奉献青春,服务社会,这个用知识改变命运,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感人故事在村里广为传扬。此时此刻,徐黎明真想带着女儿当面向况书记这位大恩人送上一份锦旗,并说一声:“谢谢!” 那些黄墩小学的孩子们也永远不会忘记,2018年暑假,这位况叔叔把十几个贫困户子女接到了上饶参观,开展“大手拉小手,圆梦微心愿”的活动。这些从未进过大都市的孩子们来到上饶亿升购物广场,兴致勃勃地乘坐了自动观光电梯,还收到了况叔叔送给他们的礼物——衣服和鞋子,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随后,况叔叔又带他们来到高铁站参观,当看到宏伟宽敞的候车大厅和一些现代化设施,孩子们都惊呆了。第二天,况叔叔又带着他们来到了上饶师院,让孩子们第一次亲身感受“大学之大”和“大学之美”,孩子们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好跟校园里的大哥大姐那样考进大学。最后,况叔叔把孩子们带到上饶集中营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两天的参观活动,让他们大开眼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了自强不息的种子。特别是况叔叔鼓励他们“要人穷志不穷,发愤图强,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好报效祖国”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让他们倍受鼓舞,终身受益。<br>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况叔叔是那样的让人可亲可爱可敬。现在,听说况叔叔要回上饶了,孩子们多想再一次聆听他那催人奋进的话呀…… 那些扶贫车间的大妈们也不会忘记,为了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及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是况书记在2017年主动联系了上饶市经开区达淋新材料有限公司,盘活村戏台闲置场地,在村里建立了这个生产加工场所,让她们足不出村每个月就可以赚到两三千元的工资。自扶贫车间开工以来,况书记非常牵挂工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经常来车间询问,帮助她们解决一些困难,每次来回上饶都要满载扶贫车间的货物,为扶贫车间减少运费开支,保障货源供应,让大家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听说他因“人货混装”在高速收费站还被交警拦下来批评教育过。现在,听说况书记要回城了,这些大妈们心里若有所失,真有些不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四年的风风雨雨,四年的春夏秋冬,况书记就像一颗树深深地扎根在黄墩村的土地上,为人们带来片片绿荫,也赢得了全村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全村的人民对况书记以及城投公司的扶贫工作是赞赏和感激的。<br> 村里人都知道况书记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期间连年获上饶市、万年县“优秀扶贫第一书记”,每年考核均为优秀等级,并获上饶市第五届“上饶青年五四奖章”及万年县全县“我是党员我带头”活动先进典型。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荣誉的背后,却隐藏着他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愧疚和未能照顾家庭的歉意。当初来到村里,他的父亲已身患癌症,并到了晚期,将不久于人世。作为人子,他知道应该抓紧时间尽孝;但作为第一书记,他又要对村里的扶贫工作尽责。他深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只能强忍痛苦把大部分精力放到扶贫工作上。当他的父亲在与病魔抗争了十个月后就撒手人寰时,他还正在村里填报扶贫资料,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在深深的自责愧疚中,他留下“脱贫攻坚路茫茫,奔赴战场不思量;娘亲难舍爸卧床,离家恐父命不长;今日归来见灵堂,回首往事情断肠;自古忠孝两难全,唯有来生把债偿……”的万千感慨,我们无法想像况书记当时的内心是何等痛苦。在为父亲办理完丧事后,他只休了一天丧假,就又擦干眼泪返回村里投入紧张的扶贫工作中。失去了父亲的他,无法和扶贫队的同龄人相比,以后的路都要靠自己,只有努力的奔跑才能回报父亲的期望,他比以前工作更拼命,更卖力了。 况书记的爱人远在浙江与广丰交界的一个山村小学任教,来回村里一趟近500公里路程,在这四年的驻村扶贫日子里,夫妻俩聚少离多,有时一两个月都难得相聚,照顾孩子的重担都落在妻子一个人的肩上,在与况书记的聊天中得知,今年八月小孩生病住院,妻子在家抱怨,又逢脱贫攻坚普查,他只能在百忙中请假回去照看一晚就匆匆返回,然后让其远在宜春高安老家帮其弟弟带小孩的母亲过来医院接替照顾,如此才得以脱身。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只能在村里通过手机微信视频表达对妻子及小孩的思念。每念及此,他是多么的内疚,他说,每次回家,最高兴的就是自己一岁半的女儿非常惊喜,一直跟在自己身后不停的叫着爸爸爸爸,看到父亲回去,小孩整个晚上都会兴奋的睡不着觉,这个时候的他总是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觉得在外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委屈心里都是幸福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现在,扶贫工作即将告一段落,驻村干部要回原单位去了。村民们既为况书记终将结束长达四年的牛郞织女式的生活而高兴,也希望他能经常回村里看看,看看他今年春天带领村民栽种的130多亩马家柚,尝尝他亲自栽种的果实,收获丰收的喜悦;看看他不知道用脚步丈量了多少遍的光伏发电基地;看看他精心呵护的中药材产业;看看他日夜牵挂的已经摆贫困的村民和村里的老人孩子们…… 况书记说:“会的,乡亲们,这几年与大家朝夕相处,我也深深地爱着你们!希望大家一定要保重身体,我一定会经常关注你们,一定会经常看望你们,因为这里曾是我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等我再次回村的时候,村里一个都不能少,我们一起述说过去,活在当下,畅想未来!” 作者系裴梅镇黄墩村村民(裴梅中学副校长):徐燕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