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书法讲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什么是书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从古书上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距今八千多年。</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字采用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六种方法不断创造、不断地演化,逐步形成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八种书体。</p><p class="ql-block"> 研习书法首先应弄清中华汉字本身,具有哪些魅力?应当说,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爱国情结,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海外游子,这种情结更加浓厚。</p><p class="ql-block">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神韵:“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和月亮在一起”,作者用儿童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的心理的明亮。“雷”“雪”“霜”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同样富有形象性,在辞义上都与“雨”有关。这四个字富有典型性和趣味性。你想吧,“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觉到了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给人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而“幽深”两字一出现,你便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两字的创造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汉字之美,美在风骨。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而且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作者在这里把汉字的丰富多彩比作“奇妙绚丽的大花园”,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p><p class="ql-block"> 汉字之美,美在精髓。面对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呐喊。但是,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p><p class="ql-block"> 汉字之美,美在真情。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一言以蔽之,书法的本质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把矛盾写在纸上,形成和谐美妙的统一体。</p> <p> 二,书法的字法(结体)</p><p><br></p><p> 我的学书体会诗歌《字法》前言</p><p><br></p><p>书法有法字有法</p><p>神采章法都靠它</p><p>行草写活不写死</p><p>结体造势问有答</p><p>部首结成千万字</p><p>千姿百态全凭它</p><p>聚散安排独匠心</p><p>艺术水平准升华</p><p><br></p><p> (一) 收与放</p><p>如,日字,光字,嘱字,勤的异化字懃。都是收放关系与矛盾的统一。</p> <p>我的学书体会诗歌《字法的收与放》</p><p><br></p><p>收,像乐的重音</p><p>总在敲击受众的身心</p><p>粗壮或收紧的线条</p><p>让字焕发出美的神韵</p><p>放,似诗的想象</p><p>将部首插上翅膀</p><p>留出空间</p><p>让读者自由的飞翔</p><p>收与放</p><p>就像你我的手掌</p><p>攥紧</p><p>就是重拳出击</p><p>伸张</p><p>就像三山五岳</p><p>在蓝天下</p><p>让你驻足欣赏</p> <p>(二)欹(yi)与侧</p><p>如功字,劫字,崇字。</p> <p class="ql-block">示意图中崇字,中线往左的位置字势开张,中线右端的字,字势合拢,左右呈现一种开张之势。整个字从字势上来看往中线左边倾斜,但是由于右边的笔画较多,并且笔画较长,从而平衡了这种态势。行书中的欹侧取势,最为奇妙。在平正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挪动、改变、转换点画和偏旁部首的位置和角度,虽然每个单字的重心处于一种将跌未跌,甚至完全倾倒的不稳定状态,但却能造成跌宕起伏、纵横参差之势,富于意趣,虽为临危据槁(gao)之形(唐诗中用以喻指逍遥自适),却有绝岸颓(tui)峰之妙。</p><p class="ql-block"> 我的学书体会诗歌《字法的欹与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靠着我</p><p class="ql-block">我倚着你</p><p class="ql-block">他俩多像一对</p><p class="ql-block">含情脉脉的情侣</p><p class="ql-block">你拉着我的手</p><p class="ql-block">我后仰着身躯</p><p class="ql-block">他俩多像</p><p class="ql-block">童年的游戏</p><p class="ql-block">你是一颗大树</p><p class="ql-block">我靠着你歇息</p><p class="ql-block">浓浓的绿荫下面</p><p class="ql-block">你我把爱与情</p><p class="ql-block">写进艺术的天地</p> <p>(三)高与低</p><p><br></p><p>——左高右低</p><p>如静字,詠字,骸字。</p> <p>我的学书体会诗歌:</p><p><br></p><p>多像一对母女</p><p>牵手远去</p><p>演绎出爱的寓意</p><p><br></p> <p>——右高左低</p><p>如清字,諸字,浪字,攬字。</p> <p>我的学书体会诗歌:</p><p><br></p><p>好似一对情侣</p><p>并肩向春的深处走去</p><p>高挑的男友拉着女友</p><p>书写出文与字的花季</p> <p>——中间低两边高</p><p>如树字,</p> <p>我的学书体会诗歌:</p><p><br></p><p>好似一家人在蓝天下行走</p><p>父母牵着幼小的儿女</p><p>把爱与美的浓缩</p><p>写进书艺的纸壁</p> <p>——中间高两边低</p><p>如徵(征)字,微字。</p> <p>我的学书体会诗歌:</p><p><br></p><p>就像照像前</p><p>让高的中立</p><p>一副新作才会</p><p>错落有致,和谐统一</p> <p>(四)大与小</p><p>如終字,林字,足字,致字。</p> <p> 我的学书体会诗歌《字法的大与小》</p><p><br></p><p>把部首写大</p><p>就成了红花</p><p>把部首写小</p><p>就像添上绿叶</p><p>辉映成彩霞</p><p>再把中宫收紧</p><p>就成了盛开的花蕊</p><p>有大有小</p><p>才能编织出书法的奇葩</p> <p>(五)横与纵</p><p>如妄字,孟字。</p> <p>我的学书体会诗歌《字法的纵与横》</p><p><br></p><p>上面的部首</p><p>取势为横</p><p>下面的部首</p><p>取势为纵</p><p>就像一个美女</p><p>高挑的身段</p><p>头戴着花翎</p><p>上面的部首</p><p>取势为纵</p><p>下面的部首</p><p>取势为横</p><p>就像一个横卧的男子</p><p>让一个美女</p><p>立在身子的当中</p><p>顽皮的游戏</p><p>爱意浓浓</p><p>横与纵</p><p>把部首的肥与瘦</p><p>组合成矛盾的平衡</p> <p>(六)穿插与揖(yi)让</p><p><br></p><p>如視字,观字,砚字,峰字。</p> <p>我的学书体会诗歌《字法的穿插与揖让》</p><p><br></p><p>穿插是亲昵的表情</p><p>揖让是羞涩的萌生</p><p>你中有我</p><p>我中有你</p><p>才有艺术的朦胧</p><p>穿插与揖让</p><p>好比一对恋人</p><p>你拥抱青春</p><p>我亲昵人生</p><p>用包容与揖让</p><p>书写出美丽的风景</p> <p> 三,书 法 的 笔法</p><p><br></p><p> (一)方与圆</p><p><br></p><p> 方是内敛的,圆是外展的。这就像中国的这一枚铜钱,方正为心,圆滑为体,一个藏于内,可感而不可触,一个现于外,可触而不可感。</p> <p>折,可以出方,易断。弯,能够成圆,可曲。</p><p>方圆可以是一个世界,一个为用,一个为体,一个为动,一个为静,一个为行,一个为止。</p><p> 大道至简,书法里可以用方圆概括。</p><p> 选择几个古人的字,方圆着笔处来细观,方与圆巧妙结合,天地便开了别一番精致。</p> <p>苏轼,在这个字里,把方圆处理的气脉贯通,起笔切,二笔切,三笔跪折下行反转再来一个方折笔。到此有三次的方笔动作,随后笔势突变,接了三个圆转,最后折笔方收,方圆对比完美。由静到动,一气呵成,气脉是通的,能感觉到字在运动。</p> <p>怀素写的胸和名字,以圆笔裹挟着这个字,不留方折,让其出现飘逸,炫飞的姿态,草书多此。全字以动为主,情绪激昂,全字体现了速度感。这也是圆笔特有的特征。</p> <p>颜真卿,沉稳之力,这是一种静下来的练达,不急不躁,方正里透出的浑厚雄健,古朴苍劲,着实着另一种美和温度,和圆转的笔法恰好是个对比。</p><p>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tuo);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密;圆笔者,萧散超逸,方笔者,凝整沉着;提则筋劲,顿则血融。知方才能知圆,知圆才能知方,一为不容易油滑,一为不容易呆滞。</p><p> 方圆概括里,即是一个世界,一撇一捺中,也便是一个天地了。</p><p> 我的学书体会诗歌《字法的方与圆》</p><p><br></p><p>方似劈石刀</p><p>刻出坚韧的线条</p><p>像陡峭的山峰</p><p>险峻中直击云霄</p><p>圆像银丝条</p><p>连成线的妖娆</p><p>多像编织的田间阡陌</p><p>阳光下,透亮飘渺</p><p>圆与方</p><p>一个柔美</p><p>一个峻峭</p><p>就像桂林的山水画</p><p>将奇山异水田野情</p><p>写成艺术的美妙</p> <p>(二)轻与重</p><p>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软性毛笔的轻运重行中,在轻重用笔的对比、错综中形成无限丰富的韵律,从而呈现出神机莫测、变幻无穷的境界。书法家的智慧结晶为又一种书艺辩证法。</p><p> 轻与重在用笔的多少上是有不同的。今人胡小石有过系统的探讨,在其《书艺略论》中说: “书之使笔,率不过腰节以上。二分笔身,分处为腰,自腰及端复三分之。于轻者用端部之一分,其书纤劲,所谓蹲锋。至重者用腰部之三分,其书丰腴,所谓铺毫。界乎腰端之间者为二分。</p><p> 轻与重的不同用笔在作品质感上也相异。一是轻用笔者与纸面接触少,从而笔道细;重者则与纸面接触多,从而笔道粗,其中又有粗与细、肥与瘦等艺术关系。其二,轻者纤劲,超逸秀发;而重者则丰腴,沉着温厚,美感不同。</p><p> 然而,用笔的轻与重都有一个分寸。过轻便成“佻”,流为“轻佻”则为书艺之大病。黄庭坚曾口诛书法之“姿媚”,笔伐书法之 “轻佻”,而对后者厌恶更甚。他说道:“凡书害姿媚是其小疵,轻佻是其大病。”</p><p> 南齐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揭示的“粗不为重,细不为轻”就是一种辩证法则,而且书家讲究活的辩证法则,他们追求在笔的运行中轻重变幻,以至于风神洒脱,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清周星莲说得好: “用笔之法,太轻则浮,太重则踬(zhi)。到恰好处,直当得意。唐人妙处,正在不轻不重之间,重规叠矩,而仍以风神之笔出之。褚河南谓‘字里金生,行间玉润’。”</p><p> 书法通过炼形——炼气——炼神,可以达到“书皆以身轻为尚”,“活泼飞动”,风神洒脱的境界。这其实是学习书法由重入轻,由浊入清,由俗入妙,由低入高的进境,“一切书皆以身轻为尚”,不是没有“重”,而是化重为轻,轻中含重,是在一个更高水准上来把握书艺中的轻重关系,有着相当丰富的意蕴。</p> <p>我的学书体会诗歌《字法的轻与重》</p><p><br></p><p>轻是远的象征</p><p>重是近的反映</p><p>一个字里</p><p>有轻有重</p><p>就像是远山与近影</p><p>交织成立体图画</p><p>又像把茂密的森林</p><p>顶在头上</p><p>底部好似磐石一样稳重</p> <p>(三)慢与快,亦称迟与速</p><p> 书法既是线条的运动艺术,必讲究艺术地使线条运动。书法中有“慢”与 “快”的法则,专门从速度这一视角窥探书法线条的艺术秘密。</p><p> 慢,或称为 “迟涩”等;快,或称为 “捷速”等。运笔而迟,取其稳重、沉着、端庄有力;然而一味迟重,专务迟涩,则会失却神气、风采,故必欲与速相辅而行。运笔而速,取其劲利、飞动、风神显耀;然而一味捷速,则会失势、失态,故必欲与迟相互辅行。但是迟速的辩证处理,不是平分秋色、半斤八两式的机械配合,而是有深一层的丰富内涵。</p><p> 书圣王羲之《书论》提出了迟与速辩证法的总原则:“每书欲十迟五急。”他十分明确地指出,当以迟为主,而以速为辅。一般地说来,缓和滑容易上手,而疾和涩较不易做到,要经过一番练习才会使用。</p><p> 在迟与速的行笔关系上,历代书家还透视到小至一笔一画、一字一形,大至某种书体中两者的辩证关系。</p><p> 从一字构成言,也有迟有急。王羲之说过: “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急?至如 ‘乌’字,下手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 ‘乌’ 之脚急,斯乃取势也。”(《书论》)</p><p> 从书体论之,这方面内容更为丰富。姚孟起《字学忆参》中说: “用笔之法,有言篆宜缓,隶宜疾;有言隶宜缓,楷宜疾。”若再排比下去,行书宜比楷书疾,而草书又比行书疾。但是也有书艺家提出,楷书宜写得快些,行书宜写得慢些。表面上似乎很矛盾,其实很有道理,楷书较行草写得慢,但太迟缓则失精神; 行草较楷书写得捷速,但太急躁则失法度。书艺家还研究一幅书法作品在创作时的迟速问题,比如一幅行草书的创作,先是沉思默想,酝酿熟虑,一旦契机来临,便挥洒之,往往缓前急后,越至后面越有奔逸驰骋之势。王羲之说过:“若欲作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钩连不断。”</p><p> 与 “迟”与 “速”相关相联的尚有 “行”与“留”、“动”与“静”等书艺辩证法则,名目或异,其法则相通。</p><p> 我的学书体会诗歌《笔法的慢与快》 </p><p><br></p><p>不激不厉</p><p>把圆润雕刻成</p><p>不朽的足迹</p><p>快笔像刷漆</p><p>果敢而迅疾</p><p>把枯涩与率意</p><p>挥洒成老辣的天地</p><p>慢与快</p><p>伴着情感的节奏</p><p>走走停停</p><p>停停走走</p><p>一会儿,笔又跃起</p><p>就像在松软的田间倘佯</p><p>把深深的脚窝</p><p>和着奔跑扬起的尘土</p><p>留在艺术的田野里</p><p><br></p> <p>(四)锥 划 沙</p><p><br></p><p> 书法中的“锥画沙”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个典故: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笔法是跟“草圣”张旭学的。</p><p>张旭曾对颜真卿讲,其舅陆彦远从褚遂良处得到“印印泥”的理论之后,最初不懂,后来悟到了“锥画沙”笔法后,豁然开朗。“吾昔日学书,虽功深,奈何迹不至殊妙。后问于褚河南,曰‘用笔当须如印印泥。’思而不悟,后于江岛,遇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这就是书法中的著名笔法“锥画沙”的来历。那么什么是“锥画沙”呢?大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征:</p><p>第一,软中有硬,硬中有软。</p><p>“锥画沙”的“锥”,及“印印泥”的“印”都是“硬”的,但笔毛的笔头却是个软的“锥体”。所以,要想将“软锥子”写出如“印”如“锥”的效果,就要恰当地使力,学会控笔用软,顶纸而行!对毛笔来说,要做到“锥画沙”,先要能够化软为硬,把“软锥子”当鞭使,再能将其当棍使,一直到能使出“金刚杵”般的感觉,此所谓“软中有硬”。潘天寿先生说:“用笔忌浮滑。浮乃飘忽不遒,滑乃柔弱无力,须笔端有金刚杵乃佳。”</p><p>第二,中锋行笔,“提按”得法。</p><p>“印印泥”及“锥画沙”意思相近,它们都涉及到“中锋”行笔的笔法。“印印泥”是指将印章盖在物品的封泥上。盖章时只有将印在印泥中间垂直下按,印泥才会沿着印章上线条的中心自然溢向两边;用锥子在沙地上划道时,只有方向持正、用力垂直向下,两侧的沙子才会自然凸起,在中间呈现一个凹槽。书法亦同此理,要想让墨痕饱满、有力,就要让笔锋垂直纸面,在点画正中前行,这正是“中锋”行笔的两大特点。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蔡邕(yong)(蔡文姬她爹)说:“常令笔尖在点画中行。”</p><p>“锥画沙”还有“提按”得法的意思。想在沙滩上写字,太轻则不见沙痕,太重则拙滞不便,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力度及速度才能书写流畅。这就需要行笔时提按得法,做到“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恰当地控制笔和纸面之间的摩擦力,使点画明媚利好、瘦劲爽利。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坠、飘二病。”</p><p>第三,立锋杀纸,用力均匀。</p><p>“锥画沙”的笔法还要求“立锋杀纸,用力均匀”,增强笔力。所谓“立锋杀纸”指要使笔锋“站立”起来顶纸而行,显出“击杀”纸面的力量感,这与中锋行笔也有类似之处。笔锋是笔毫的末梢,也是墨水集中下注、笔力集中到达的地方,它若偃卧就无法取得“锥画沙”的效果。 广西书法家梁三日说:“笔锋立得起来而不是偃卧平拖,才杀得入纸,才有‘涩势’,写出来的线条如铸如刻,凝重,沉着。”</p><p>我的学书体会诗歌《笔法的锥画沙》</p><p><br></p><p>把纸当作沙滩</p><p>将笔化作锥尖</p><p>笔划在沙滩上运转</p><p>将笔的力度溶进纸里</p><p>线条</p><p>不知会变成啥样的质感</p><p>锥划沙</p><p>意在先</p><p>白纸上深深刻出</p><p>笔划的灿烂</p> <p>(五)折钗股</p><p><br></p><p>何谓折钗(chai)股,古代妇女的发钗单腿的叫簪(zan),双腿的叫钗,大部分是用金属制成,但也不排除玉制的钗。书法上对转折的笔划,要求笔毫平铺而笔锋圆劲,如钗股弯折仍体圆理顺,因以为喻。宋代姜夔 (kui)《续书谱·用笔》:“用笔如折釵股……折釵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而现代红学家周汝昌在他的《永字八法》里面的说法是:“钗有两根股,折断了,钗股的折痕处,不论是平齐或斜断,都是方棱立角,显得锋利,绝不会有圆浑的断痕出现。用这来比方笔画的行笔遒劲,住笔峻洁。”综合他们两人说法的结论是:笔画的起止、行笔要干脆利索,遒劲,转折处要圆,并且有力度。折钗股表现最为突出的要数怀素和黄庭坚。</p><p>我的学书体会诗歌《笔法的折钗股》</p><p><br></p><p>每每遇到使转</p><p>想想怎样将钗股折弯</p><p>如同握着钢铁扳手</p><p>把千钧之力溶进手腕</p><p>折弯钗股的线条</p><p>拧着力道</p><p>将是怎样的质感</p> <p>(六)屋 漏 痕</p><p><br></p><p> 屋漏痕是用来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zhe)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che)之路,一一自然。(比喻用笔如泥墙自然坼裂的痕迹,无做作习气)。”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一句话便说到了点上,言简意赅。以此写出的字也就显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沉着而凝练。试着写一下古人的屋漏痕,有三点技巧。</p><p> 一是涩行。起笔涩行,是用手推着笔走,也就是笔杆的方向和笔头的方向正好相反,笔杆朝东倾斜,笔尖向西运动,笔杆向西,则笔尖向东,比之其它如似。有一点需要注意,笔杆是朝向笔头的反方向,推动笔头运动。反之,便是拖,拖着笔头行走,那样出来的不叫涩行,效果不同,试一下看看。</p><p> 二是摇摆。行笔也是一个技巧,太快了油滑,掌握有失法度,太慢了肉厚。一直在家呆着,如此时此刻,容易长肥,且是赘肉。这个度的掌握,有点琢磨头。那如何掌握?其实不难,下雪了,路结冰,在冰上走就是这个写法。每走一步,都挺住脚掌,踩踏实,叉开腿,碎步行。力全在腿上挺着了。下雪踏冰,走一走便明。用这个感觉在纸上写一下试试。</p><p> 三是收笔。都是水,漏着出来,流着出来,渗着出来,冲着出来,结果是不一样的。想象一下,可以这几个字安插,迟,速,晕,刮。迟,特征是慢。速,便是快。晕,是慢慢渲染开来。刮,一大片的推出来。单拿出来说“漏”,表现出来的特征是,迟滞。走不动,又必须走,只好慢慢挤着前行,停停,走走。走走,停停。突然走不动了,挤着在那里动不了了,那便是收笔——有动的欲望在内里,只是没有条件往前移。仿佛有一句话到了嘴边,却被牙齿刚好咬住,耳朵等在边上,琢磨着声音的内容。</p><p> 我的学书体会诗歌《笔法的屋漏痕》</p><p><br></p><p>滂沱大雨</p><p>透过屋脊</p><p>将点点滴滴</p><p>流在墙壁</p><p>我把墨雨</p><p>化作雨滴</p><p>有意或无意中</p><p>点进纸里</p><p>点像葡萄</p><p>线似碧玉</p><p>溶进我</p><p>书法的艺术天地</p> <p> 四,书法的章法</p><p><br></p><p> 书法的章法指的是一幅书法作品全篇的安排和布置,把单独的字通过一定的技巧,安排在一起,使它们能够合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书法的章法。书法的章法就像打仗时的排兵布阵,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单个字写的再好,放在一块不和谐,这也不是一幅好的书法作品。</p><p> 一是章法的内容。</p><p>章法具体讲究字和字之间的大小比例,间隔的距离,每一行和一行之间的距离和关系,以及落款的位置,落款字体的大小,还有在什么地方盖印章,盖多大的印章等等,包括的内容还是很多的,每一样都需要亲身体验才能掌握。</p><p> 二是章法的形式。</p><p>1、横成行,纵成列,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书法章法,多用于篆书、楷书、隶书这三种正书书体,有时候行楷书也用这种章法。</p><p>2、纵成列,横不成行,这种章法常见于小草书和行书,一般的行书都是这种章法,有时候小楷也是这种章法。</p><p>3、无行无列,狂草书一般用这种章法,比如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帖》都是这种章法。</p><p> 三是怎样安排章法。</p><p>最好在动笔以前想好使用的书体,根据书体安排章法,选择好了书体在看看纸的大小以及创作内容的多少,可以打一个草稿设计一下,现有一个大概的设想,然后在动笔,动笔的时候还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如果不是很熟练的内容,最好不要盲目动笔,要先谋划一下,做到胸有成竹最好。</p><p> 我的学书体会诗歌《书法的章法》</p><p><br></p><p>你似文章的主题</p><p>围绕你,谋篇布局</p><p>你像建筑的总体设计</p><p>下笔前,你就在我的心里</p><p>欲塑雄强,须把字写成男子</p><p>高大粗壮,顶天立地</p><p>欲求清秀,应把字写成美女</p><p>婀娜多姿,亭亭玉立</p><p>喜爱散淡,要把字写成浪荡公子</p><p>无拘无束,新奇随意</p><p>主题是书法的灵魂</p><p>设计是书法的旨意</p><p>意在笔先</p><p>就像文章题目的确立</p><p>把灵魂融进笔端</p><p>沿着设计的思绪</p><p>将矛盾激化</p><p>又使它和谐统一</p><p>疏能跑马,密不透风</p><p>收能顾盼,放不越矩</p><p>呼应是点画的拥抱</p><p>留白是空灵的寄语</p><p>章法虽是艺术的设计</p><p>有时</p><p>却又在无意中</p><p>创造有意</p><p>诗歌为我的书法</p><p>插上翅膀</p><p>那似是而非的语境</p><p>催生我书法艺术的</p><p>逐步崛起</p> <p> 五,书法的气韵</p><p><br></p><p> 什么是书法的“气韵”?</p><p>“气韵”,或者说“气韵生动”,历来是我国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揭示艺术本质的一个完整概念。它包含有畅达的气息、浓郁的诗情与和谐的律动等等含义。它是一切艺术所应遵循的不二法门。气韵也是书法艺术的生命线和主要特征,是书法家与欣赏者必须理解的一个更深的层次,它是书法家、作品、欣赏者相结合的产物。有人将气与韵分开解释,认为表现在书法中的“气”代表气力,是刚性美;“韵”代表韵味,是柔性美,这不符合中国美学思想与艺术实践。“气韵”是指艺术的普遍规律,“刚柔”则是指艺术风格,不能将艺术的原理与艺术的审美特征混为一谈。为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将“气”与“韵”分开来谈。“气”是我们先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最高观念,“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莽苍宇宙,从宏观到微观,从具象到抽象,从客观到主观,从生理到心理,天体、万物、心灵、艺术,都以“气”为其本源。它贯穿在书法家的心中,从而在创作作品中方能具有与宇宙相通的浑融之气。古人常有“一笔书”之说,并非指写一篇作品要一笔下来,而是指笔与笔之间虽不相连而意连在一起,这样才会有充满运动的、象八卦一样回旋的气。“韵”指的是旋律、韵律,是主体通过书法的创作、欣赏对线条的一种有节奏的抒发、感受。无论风格是刚是柔,都应该表现出这种鲜明的节奏与韵律。</p><p> 我的学书体会诗歌《书法的气韵》</p><p><br></p><p>你是美的象征</p><p>却又无形</p><p>似一根银线</p><p>将字与字</p><p>串成流动</p><p>你用优美的旋律</p><p>将情与感</p><p>幻化成歌声</p><p>你是人体的气血</p><p>你是艺术的生命</p><p>你是素养的综合</p><p>你是书法的神情</p><p>我把它融进白纸</p><p>写出书法的虎跃龙腾</p><p> 诗歌写于2012.1.29</p><p>讲稿写于2020.12.12</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