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乡》 摘抄

秀秀

<p>环境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p><p>少年闰土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中年闰土的形象: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一个纸包和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园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p><p>杨二嫂的形象: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图画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p><p>离别时的感受:</p><p>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悲哀。</p><p>我躺着听着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p><p>想到希望,我忽然害怕起来了。</p><p>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 <p>  读后感:读鲁迅的《故乡》,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悲凉,人民生活的艰难,从成年闰土的语言外貌描写及文章开头对故乡环境的描写,都渲染了一副荒凉、落败、悲凉的旧中国的社会风貌。然而,鲁迅先生希望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新生活,不再像他、像闰土、像别的人那样过辛苦辗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的生活。而且相信:希望是有的,正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对新生活的向往,对新一代人提出的殷切希望,他希望新一代人能带着这样的希望走出一条新的中国路。在今天看来,鲁迅先生的愿望实现了,他是多么有远见的一代伟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