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黄色、气候宜人的九月,到寒风瑟瑟的十二月。恋湖小学已经陆续开展了多次小学数学组的教研活动。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一股鲜活力量,正处于教师专业发展起步阶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一课四活动篇</font></h3> 我们学校推行“一课四活动”的教研模式,以此来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一课四活动”是同课研究的一种,指在备课组内,教师们围绕同一教学内容(即“一课”)以四周为一个周期、每周开展一个活动(即“四活动”)。 <ol><li>各备课,显身手</li></ol> 第一周是主题学习、个人备课。集体讨论确定教研课的主题及内容,共同研读教材。教研活动交流之后,教师们自主备课。 2.集备课,共探讨<br> 第二周是微格研究、集体备课。组内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互相启迪,达成共识、形成大家基本认同的最优化的教学设计。 3.展课堂,亮风采 第三周是抽签观摩、反思重构。抽中的教师按形成的预案组织教学,其他数学老师认真听课记录,课后集中评课议课,再次修改教学设计。 4.听评课,共反思 第四周是专家引领、反思再构。再次抽签抽中的教师按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再次组织教学。专家听评课,指点不足给与建议,教师反思再重构教学设计,形成一堂好课。 <div> 此次片区教研活动,第一节课由罗颖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边形》。罗颖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语言洪亮有激情,她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四边并大胆猜想四边形的特性,然后带领学生通过观察来证实猜想,通过探究,学生牢固的掌握了四边形的特性,圆满的完成了教学目标。</div> 第二节课由谢庆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连加连减》。谢庆老师熟练运用PPT,引领学生通过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作为一位参加工作仅两年的教师,其成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落落大方的自信表达赢得在场听课教师的一致称赞。<br> 课后,本校的付蓉、田誉婧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说课,各学校数学老师进行评课,老师们针对这节课的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策略各抒己见,在浓厚的教研气氛中进行了高效的评课活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教研活动展示篇</font></h3> 1.活动简介 2.教研感悟分享 付蓉老师主要从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来分享有关备课的感悟。个人备课要备教材、备学情、备教学设计。集体备课通过主备人说课、他人质疑、共同研讨,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有所学。<br> 生动课堂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倡导以学生为主题,注重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让课堂活起来。田誉婧老师结合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生动课堂的别样精彩。<br> 听完一节好课,大家都会各有所思,刘甜甜老师分享了有关听评课的感悟。数学组听课后的评课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小组讨论”,这是一个智慧碰撞、互相启迪的过程,大家在讨论中成长。二是“专家指导”,学校专门请来专家为我们进行指点,给与专业的建议,让我们在理论中成长。 3.反思与展望 每次专家来我校听课,都会点评我们的课,总结好的地方,指点我们的不足并提出建议。结合这些,陈燕洁老师根据我们教学实际进行了反思,总结了一些不足之处:没有回归教育本源、缺乏大教材观、没有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未贯彻落实课标由“双基”走向“四基”。针对这些不足,陈老师觉得深度解读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今后我们可以从在“多版本比较”中创新教材、在“课标视野”下深挖教材、在“儿童立场”中用活教材、在“整体关联”中打通教材、在“深度提问”中运用教材这五方面来深度解读教材,这也将作为后期教研活动的重点。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不断学习,积累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