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如始,勿忘初心——培训第二天剪影

南南

相约福州 开启赋能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坐标:福州闽江饭店15楼</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相约大美“福”地——福州培训班级合照</span></p> <p>  今天的福州艳阳高照,我们的培训也进入了第二天,今天为我们做讲座的有两位国家级专家,同学们在认真听课之余,也感受到作为培训者的职责——慎终如始,勿忘初心!</p>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p> 专家引领篇</p> <p>  李瑾瑜,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学案例专家工作组成员,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和“校长助力工程”培训专家。</p> <p>  李教授用一个多小时唤醒反思我们作为培训者的责任,系统清晰的从课程设计四个逻辑起点问题入手,解读了课程设计的学理观念、培训学习设计五线谱等内容,尤其是图解了“课程在哪里”更让培训学员深深反思,如何做一个真正意义的培训者让每个参培教师受益!</p> <p> 杨润勇,教育学博士,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国内高级访学及博士后导师,现任教育法治与标准研究所所长。</p> <p>  杨教授从教育科学研究有效课题研究18讲之100个观点精辟阐述了教科研的重要性、策略与方法。他厘清了我们对有效课题研究认知,提出了问题就是研究起点,问题也是研究中心,问题更是研究主线,问题还是研究归宿。</p><p> </p> <p> 他的讲座内容详实,深入浅出,用案例分析等形式,吸引了每一个参培者的心,帮助大家发掘有效课题研究的实效性。</p>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p> 精英学员反思</p> <p>教师培训的明天(听课感悟散记)</p><p> 宋胜杰</p><p>1.说到明天,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而言,如果不去工作场,教师培训经费似乎会被无情地糟蹋。</p><p>2.公共培训师地位艿艿可危。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将成为职业导师,专业引领将成为培训的亮色。培训机构应有决心组建稳定的导师团队,并依托导师团队组织构建研修资源以支持教师工作品质的提高</p><p>3.教研组的作用将被发挥,工作坊将成为教师发展的主要形式。</p><p>4.工作坊研修将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服务工作改进为目标</p><p>5.培训机构将进一步阵地前移,帮助重构教研组和工作坊文化,促进工作坊文化的发育,并通过专业指导、科学管理和区域交流,助推教师全员发展。</p><p>6.课程价值将受到空前重视,培训课程设计将把未知的内容作为追求,已知的内容将逐步淡出课程。 专业引领将成为培训的亮色</p><p>7.好的培训课程目标清晰,重点突出,问题具体,且具有成果化特征。</p><p>8.教师可以带着问题走进培训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培训教室。</p><p>如由于专业素养不够造成的文本误读问题</p><p>9.课程可以是课程表,可以是教科书,是目标、内容、反馈、改进、成果的集合。</p><p>10.培训是个工具,不是目的。目的性是培训的引擎。</p><p>11.基于工作改进的持续、系统的课程包将是专业培训机构持续服务教师发展的标配。</p><p>12.培训内容的选择基于教师工作内容,课程优化与资源建设将走进培训机构的视野。</p><p>13.实践课程是学员动手的课程,不是简单的案例描述,更不是授课专家的实践属性。</p><p>14.培训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学科教师发展的应然状态和学科教师发展的现实状态的差距。在现实状态中徘徊是止步不前,在应然状态中遨游是脱离实际,因此,我们设计培训内容时无法回避学科教师标准。</p><p>15.在集中培训的教室里,案例式培训始终受到推崇。</p> <p>关于教师触摸教学研究的再认识(宋胜杰听杨润勇讲科研)</p><p>1.当教学研究服务于教学改进时,它才有了意义。</p><p>2.有人研究,有人使用,但当使用的人开始有了研究方法时,研究才找到了落点。</p><p>3.教学研究选题的具体性与现实价值</p><p>(1)研究的起点:研究什么?</p><p>如作业设计不科学的问题,学习愿望问题,学生汉字写不好写不快的问题,教材体例的理解偏差问题,诗歌教学方式匮乏问题,学习内容的规律</p><p>(2)研究的过程:为什么?</p><p>如:</p><p>为什么学生会抄作业?</p><p>为什么学生考完试会不快乐?</p><p>为什么有些孩子写字写得不好不快?</p><p>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体例?</p><p>为什么要用更多的方式教诗歌?</p><p>为什么实用文体不用形容词,文学类文本形容词使用比例不高?</p><p> (3)研究的成果:怎么样解决</p><p> 《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方法》(怎样解决抄作业的问题?)</p><p> 《基于唤醒积极学习心态的考试方法》(怎么样让孩子考完试也能快乐起来?)</p><p> 《中学生书写能力培养的路径与方法》(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的字写得又好又快?)</p><p> 《用诗歌的方式教诗歌——诗歌学习方式研究》(怎样用好教材体例?)</p><p> 《少用形容词——词性使用问题研究》(为什么花朵优于鲜花?“鲜花走了,果实来了”→“花朵走了,果实来了”)</p><p> ……</p> 今日寄语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莫道岁月晚不蹉跎,不虚度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从此刻起,莫负时光!愿所有参培学员都能将所学内化为工作中的力量,慎终如始,勿忘初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