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营养赴沪沉淀 储能量返辽提升——义务教育教研部主任培训活动纪实

<h3>  “转观念越千山申城培训,谋发展跨万水沪江研修。” 按照《辽宁省教育学院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省级基础教育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承蒙领导厚爱,我有幸参加了2020年12月7日—13日的辽宁省教师进修学院校义务教育教研部主任培训活动。本次活动由辽宁省教育学院主办,上海市沪江进修学院承办,来自全省13个市、86名中小教部教研主任参加。</h3> <h3>  在市教师进修学院张宝明、董晓玲两位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参训八人组在朝阳相聚、同行,在沪江相学、成长。两位领队精心组织、温馨照顾,时刻关注着大家的一日三餐、衣食冷暖;各位成员勤奋好学、互相帮助,尽显朝阳研训人的踏实敬业、严谨谦虚。大家互帮互学、切磋交流,在寒冷的冬季点燃希望的火种,为研训的旅途注入不竭的动力。</h3> <h3> 本期培训历时七天,共分为理论专修、经验分享、实地考察三个版块。我们和专家一起进行《单元视角下的教学、作业、评价系统设计》,一起探讨《如何引领教师做课例研究》。我们聆听区域经验分享,明确《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一起《关注教研员的工作智慧》。我们走进校园,听桃浦中学夏青校长分享《综合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做宝山实验学校校长徐谊一样的“问题化学习”的践行者,做一名《发现•支持•成就不一样的学习者》。精准设置的培训课程、深入浅出的专家讲解、贴心入微的会议服务让每个参训者受益匪浅,收获颇多。</h3> <h3> 精心准备的开班仪式上,班主任老师安排部署班级管理工作,明确学习要求。</h3> <h3> 上海市沪江进修学院副院长吴国平同志致辞,强调了教育的人民性、基础性和时代性。</h3> <h3>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开班仪式上,辽宁省教育学院教研培训中心初中部付军主任对全体参训人员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汲取全国最先进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争取学有所获、学以致用。2、本次培训的内容是唯一的,团队组建是唯一的,大家要建立学习交流联盟,分享各自的经验、方法和困惑。3、加强培训的组织性、纪律性、防疫性,建立战斗联盟。要求大家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遵守班级纪律,做好学习记录。付主任的讲话贴心、暖心、让人感到舒心,既带来了省学院领导的问候和关怀,又指明了本次培训的意义和初衷。</h3> <h3>版块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r> 理论专修内容精准到位,切合实际。通过聆听专家们的报告,让我们找到了日常工作的欠缺和不足,拓展了今后研训工作的视野和广度。专家们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先进的教学理念,独到的研究方向都是他们长期刻苦的“啃”政策、搞调研,通过总结—实践—总结……反复研究得出的。他们的研究成果给予我们以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工作精神也坚定了我们返岗后创新教研工作方式、营造区域教研文化的信心,明确了今后培训工作的内容和方向。</h3> <h3> 张民生教授的《推进双新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专题报告指出:教育的“双新”指的是新课程和新教材,实施“双新”,要求我们要改变育人质量和育人方式。教育的“同频共振”要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要有全球视野、改革视野和专业视野。</h3> <h3> 教育要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想清楚今天、想明白明天,在学习实践中,在改革研究中不断进步!</h3> <h3> 韩艳梅博士的报告主要从新时代学校课程建设的背景和走向、学校课程方案编制的基本问题、如何编制学校课程方案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核心素养与学校课程方案编制》内容。她指出:建立“大思维”意识,将课程置身于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获得与时俱进的力量。建立“大格局”概念,将课程置身于育人的根本上,坚守优质教育的本质。建立“大系统”的方法,将课程置身于文化建构的氛围里,发挥教育文化的作用。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想建立系统的学校课程,就要建立以校为本的课程评价体系、就要注重方案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同课程要设立不同的评价方案以及要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跨越新起点,踏上新征程。</h3> <h3>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研究员,上海市正高级教师王月芬博士带给我们的是《单元视角下教学、作业、评价系统设计》专题报告。她从教学、作业、评价三者之间的“四种表现”(正常型、争议型、鸡血型、错乱型)阐述了不一致的七种危害。从国内外视角分析了正确处理教学、作业、评价三者关系的必要性。借助“费曼的故事”讲述了高水平学校教学系统的建构与实施的重要性。王博士丰富的理论依据,高深的研究水平为我们学校评价工作指明了方向,破解了难题。她的结论是常年累月研究的积淀,是苦尽甘来付出的回报。</h3> <h3> 上海TALIS研究中心成员,博士生导师王洁博士为我们精心准备了题为《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专题报告。她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为什么、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做引发的三点思考展开论述,对教师提升途径、课例研究案例、教学质量的内涵和学习的三种隐喻等四方面进行了剖析,使我们明确了日常教研中要关注学科教学的本质,关注教学的研究成果,关注对于学习的研究。</h3> <h3>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玉东博士报告的题目是《如何引领教师做课例研究》。杨博士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充分发挥了课例研究的引领作用。深厚的理论学识、丰富的教学语言、犀利的研究论断、独到的认知思考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杨博士从课例研究的国际背景和比较、中式课例研究的实质、教师校本课例研究操作要点以及重新理解课例研究作为教师校本专业学习方式的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他的报告告诉我们:所有的成功都是以辛勤付出做基础,表面上的优雅从容都源于背后的努力拼搏!</h3> <h3>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原副主任、特级教师赵才欣教授带给大家的课题是《智慧坚守,有效追求,自如行走》—谈教研员的学识视野和专业素养。这是一场接地气的讲座,也是一次最具影响力的培训。赵教授主要从认清功能定位、拓展学识视野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做好教研员工作的要求和基础,明确了培训工作的目的和努力方向。</h3> <h3> 借助古训和现代理解,诠释“教、学、研、究”的内涵和外延。</h3> <h3>版块二 千淘万漉虽辛苦 , 吹尽黄沙始到金。<br> 如果说理论专修来之不易,那经验分享就更为珍贵。作为一个有大教育观的人,有教育情怀的人,一定会把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和个人见解分享给别人,用自己的教育魅力、教育特色去激励人、感染人、感化人。这次培训我们就得到了两位专家的区域教研经验分享的偏爱,他们分别是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副院长胡军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陆伯鸿。</h3> <h3> 上海市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陆伯鸿博士带给我们的报告是《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主要从实验课例的启示、教研活动的组织、教研活动工具列举等三个维度进行阐述。陆博士的报告使我们明确了教研是什么?教研员要做什么?教研活动要如何开展?<br> 胡军副院长带给我们的主题是《关注教研员的工作智慧》。胡院长分享了虹口区教研工作的基本情况、区域教研的探索和区域教研活动课程化的思考与实践三方面内容。每人近三个小时的培训都是立足现实情况和区域实际展开的分享,独特的思想和不同的举措都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思考,为我们指明了区域教研的方向和路径,每一个参会者都收获多多,满意多多!</h3> <h3>版块三 锲而不舍金可镂,绳锯木断水穿石。<br> 本次培训活动内容可谓是异彩纷呈,全面具体。理论培训带给我们的是头脑风暴的洗礼,实地考察带给我们的则是眼前一亮的感觉。培训期间我们分别考察了上海市桃浦中学和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中学部两所学校,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厚重的育人底蕴深深吸引着每一个考察者。从他们的详细汇报中,我们体会到的是教育人的执着和坚守,从他们的感人事迹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教育人的博爱和奉献。</h3> <h3>  上海市桃浦中学校长夏青报告《上海综合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她们的理念是“抱团取暖,团队作战”。</h3> <h3> 作为一个只有四年校龄的一贯制学校—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从一无所有到全区瞩目,他们的坚守就是“问题化教学”。他们秉承“发现•支持•成就不一样的学习者”的办学理念,在“问题化教学”领域走出了不一样的自我,现已在全国多个省市铺开。徐谊校长用汗水和心血写就的创业史令我们感动,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到突破口搞科研令我们钦佩。他们的很多做法都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h3> <h3>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高端的培训催人奋进。转眼间七天的培训活动结束了,讲师们收获了甘愿倾囊相赠交流的喜悦,参会者品到了足以醍醐灌顶培训的盛宴。12日下午4:30,我们在虹口区社区学院礼堂举行了隆重的结业典礼。颁发培训证书、观看培训短片令我们感官震撼、内心激动;领导总结讲话、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让我们学有目标、用有方向。省教育学院教研中心副主任、初中部长付军主任进行了以“感恩、感谢、感动、行动”为主题的培训总结。</h3> <h3>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正如市学院张宝明主任所说,我们会借本次培训活动的东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沉浸式教研,自主式发展,区域式互动,联盟式推进。望教研的星星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愿朝阳的教研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h3>

教研

培训

教育

我们

课程

课例

教学

研究

学院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