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在实践中反思,在研讨中提升——乾县二中语文教研组“强化预习,直击高考”系列探究课掠影

晓曦

<p>为了加快践行学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精准教学″的变革步伐,12月7日,第三次教研组活动我们语文组举办了“学习助成长,交流促提升”的研讨会。邀请优秀教师、知名学者袁富民老师一起探讨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兴趣。</p> <p>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围绕高考指导学生按照课型特点通式阅读,如何以课文为范例,积累素材,学习技巧,提高写作水平。</p> <p><br></p><p>教研组决定以学生觉得最难得分的古诗文阅读为突破口,开展以“强化预习,直击高考”为主题的系列探究课。</p> <p>古诗文教学的通式研究是指从古诗文教学目标出发,结合高考考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p> <p>诗文教学的目标有五个:</p><p>一是字词句等文言知识积累,夯实基础。</p><p>二是人物、事物形象分析,提高鉴赏能力。</p><p>三是艺术手法借鉴,提高审美能力。</p><p>四是汲取人生智慧,实现德育目标。</p><p>五是将课本素材用于写作实践,提高写作水平。</p> <p>探究课系列听评课活动在董世群主任、康鹏主任的领导下,由罗琼组织在三个年级展开。</p> <p>12月9日,任静老师在高一十三班率先上了一节“古诗教学建模探究课”,课文为《诗经.卫风.氓》。</p> <p>任静老师从高一学生的学情出发,也从古诗教学的通式出发,把古诗的翻译任务作为预习清单提前布置给学生。采取学生独立完成,生生讨论,师生总结三步完成。</p> <p>直击高考部分则从解读文中人物“言、行、神、思”四个方面教给学生分析古诗中人物形象的方法。</p> <p>随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晏子之御者》中的人物形象,在对比阅读中强化了学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p> <p>课后,我们随即开展评课活动。康鹏主任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规范答题,形成分析人物形象的通式答案,提高答题准确度的角度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指导。</p> <p>董世群主任从课型建模的意义出发,用生动有趣的例子谈古诗教学中学生学到的方法要不断强化,要不断检测学生掌握方法的程度。这样教学成果才能巩固下来。强调了“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p> <p>张敏老师结合多年高三教学经验从高考备考的角度,强调从高一开始就要强化学生面向高考的意识,把课文不妨当作考题的范例来讲解,形成一套完整的备考体系。可谓站得高看得远。</p> <p>倪党军老师综合分析了高一学生的学情,分享了他关于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施细则。</p> <p>组长罗琼建议大家从课型建模的理念出发,不断探索各种体裁的文章的教学方法,随时交流,共同成长。在评课中要见仁见智,集思广益。</p> <p>我们语文组的“强化预习,直击高考”系列课活动会在不断总结,不断提升中继续开展。要实现语文课“有趣有效有获”的目标,我们还要在每天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砥砺前行!</p>

教学

学生

高考

直击

古诗

预习

探究

强化

通式

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