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今天我有幸聆听了上海教科院祝庆东教授题为《教研活动的创意策划与实施》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p><p>祝教授首先以蔡元培先生的话“题好文一半。”作为引子,告诉我们,“怎样拟一个好的课题名称”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具体详实地告诉我们拟题的几种结构模式、方法和课题表述的注意事项等。课题名称的拟定方法:坐标拟题法、菜单拟题法、聚焦拟题法和矩阵拟题法。以拟定课题名称为重点,对课题名称的结构形式:三要素结构、两环节结构、复合式结构,课题名称的拟定方法:坐标拟题法、推敲拟题法、菜单拟题法,课题名称的表达要求做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讲座的聆听,我理解了课题名称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课题名称体现的研究者的研究能力,蕴含着研究者的思路、方法、策略,也是课题能否被立项的重要依据。</p><p>接着祝教授先从实例入手由简单到深入的讲解《怎样拟定课题名称》。从课题名称的基本类型,课题名称结构形式、课题名称的拟定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深受启发。课题研究“三要素”为“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两环节”的结构是:依据一个什么原理(理念)运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手段完成一个什么任务,即两环节式的基本结构模式是:运用(策略)···提高(效果)···。祝教授通过大量的课题名称举例说明了课题名称的拟题方法。</p><p>最后祝教授从教研中的一个例子引出了课题研究就如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深入浅出、高度凝炼且幽默的语言,为广大教师打开了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拉近了课题与教师之间的距离。</p><p>祝教授讲教研主题从哪来?</p><p>教研主题从消除困惑中寻求突破中来。</p><p>教研主题从承担任务中探求高效中来。</p><p>教研主题从提炼经验中追求再生中来。</p><p>祝教授用最简洁的语言讲明白了:教研是以课例为载体,是做好了再想;科研是以课题为载体,想好了再做,而且科研是要选题的,不是所有都能成为科研对象。</p><p>教授还说,教研重在“仿”,而科研重在“创”。是的,我们要从“仿”走向“创”!祝教授还提醒大家课题研究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听会的做出来,做好的说出来,说好的写出来。教研要做实,科研要做亮!自身的科研能力就会在不自觉中提升。</p><p>听了祝教授的讲座我反思自己平常的教研活动,往往是就课论课,这是一种零敲碎打,形散神也散的教研。耗时多,收获少。我们教研活动的时候,如果只是由参与讨论的成员凭借自己的认识评头论足,说是说非,就不能说教研有主题,而只是有了个话题,话题不等于主题!听了教授的讲座我明白了自己的问题,问题就在于没有明确研究主题。</p><p>祝老师的精彩讲座,使我对课题有新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如何做课题,也感受到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祝教授的讲座语言凝炼又能引用精彩、典型、有说服力的实例,为我们拨开迷雾,消除了我们对课题研究的畏难心理,树立了坚持科研的信心。</p><p>祝庆东教授的《教研活动的创意策划与实施》的讲座报告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教师人人做研究,不同的人做不同的研究,不同的研究不同的人做,我们要从自己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入手,把问题进行提炼,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祝庆东教授《教研活动的创意策划与实施》的讲座,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我们教研活动形式化、单一化的现状指明了方向。</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