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火车票的回忆

悠然自得

<p><br></p><p> 前几天看到美篇征集关于《一张车票一段故事》的话题,我翻出了收藏的一张火车票,那是一张邓县至郑州的普通火车票,这张小小的车票,对于我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值得怀念、回味。</p><p> 说起这张火车票,那还要从参加高考说起了。</p><p> 我们同龄人都知道,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高考简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录取率非常低,很多学生复习了几年最终还是名落孙山,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的也很多。能考上中专、大专就不错了,要是能考上本科那简直就是凤毛鳞脚、非常了不起了。但那时中专、大专的含金量都很高,国家管分配、农村学生可以从此离开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身份转换成吃卡片粮的国家干部,被人们称作是“跳龙门”了。现在研究生、本科生毕业了也不管分配,还要自己找工作,真是差距大呀。</p><p> 我没有参加过高考,人生经历里缺少这浓重的一笔。成为我、我的老师和家人的一生的憾事。我在《小小煤油灯点燃心中的希望》里提到1984年我初中毕业考入了邻县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初中毕业考上的称之为“小中专”。这年中考时,我的一名同班同学考了450分,是全县第一名,我考了435分,成绩还是不错的,我是那种没思想、听父母话的人,他们上有双方的老人要赡养,我们兄妹4人要吃饭穿衣、要上学,他们收入低,家里经济比较拮据,于是就让我报考了中专,初中毕业考上的是“小中专”,不用上三年高中,可以早毕业、早就业,走捷径,帮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以至于有的学生考上高中后又回到初中复习考中专,也的有学生连续复习多年,有不考上中专誓不罢休的感觉。中招考试后,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先录取中专生、然后再依次录取重点高中、一般高中的,就这样我成为了一名中专生,无缘于上高中、参加高考了,我初中的老师们听说我上中专了,都替我感到惋惜,家长们后来也觉得我没上高中考大学可惜了,那就是后话了,事情已经过去了,时过境迁,再说也没什么意思了。三年后我还未满二十周岁、稚气未脱,分配到乡村的一所中学任教,站在有的比我高头要高、年龄还要大的学生中间,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p><p> 虽然表面上看我对没能上大学不在意,但在内心里,我还是为自己感到惋惜、有时也难过过,每当逢年过节同学聚会、看到昔日的同学从大学回来,或是看到同事或邻居谁家的娃参加高考考上什么大学,兴高采烈的样子,心里会有一种失落、怅然若失的感觉,也不服气。虽然失去了参加高考的机会,但上大学的心愿在我心里一直没有放弃,参加工作之后,我还在为之不懈地奋斗着。工作之余,我一直坚持自学。1988年,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终于参加了高考、那是国家为我们这些失去上大学的机会、而又不放弃努力的人们设立的成人高考,这一年我顺利地考入了河南省的最高学府、唯一的重点大学——郑州大学的新闻系函授学习。领到了录取通知书后,我也很兴奋,终于实现了我的理想,跨入了大学校门。</p><p> 就在一个的秋高气爽的日子,就是这张小小的硬纸片带着我怀着美好的希望踏上了去郑大上学之路。火车载着我在辽阔的华中平原上欢快的疾驰,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我来到了省会郑州,站在郑州大学高大的校门前,看着佩带着校微进进出出的学生,真是称得上心潮澎湃,羡慕忌妒、失落兴奋,心情可以说是非常复杂,五味俱陈。走进校园感到很新鲜、很激动,那时的郑大校园与现在的新大学城比起来要小多了,但在我看来,觉得还真是大呀,注册报名后,我在校园里来回看看,望着那宽阔的体育场、高大的教学楼、图书馆,真是目不暇给呀。我置身在大学校园里,和那些大学生们没有什么异样的,因为我和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同龄人,更巧的是,我在这里遇到了我初中时的几个同学,我上三年中专、他们也上三年高中,我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他们也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三年的经历不一样,结果就大相径庭了。他们热情接待了我,让我住在他们的寝室里,带着我和他们一起排队,在大餐厅里吃饭,星期天还带我去约会在郑其他大学上学的同学,交流叙旧,亲身体验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也算过了大学瘾了,几天后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学校园,火车又载着我从原路返回,从省城到县城再到农村,繁华落尽,又返回我那穷穷、落后的乡村学校教书,辛勤耕耘,去帮助那些复习了多年、有的看上去年龄比我还要大的学生考中专、上高中、考大学,实现人生理想、跳龙门、摆脱穷困。</p><p> 然而,很遗憾的是,回来后不久,我的第一次大学梦就破灭了,那时的函授学习很正规、要求也比较严,每学期要到校参加十多天的面授学习,还要去参加期末考试,否则就不能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书,一方面我在农村教书、请假时间长了学校不太支持,并且最近的面授点也在漯河,一年要往返来回数次,四年下来花费经济和时间的代价也太大了。于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最终选择了申请退学,放弃了我的大学学业。</p><p> 然而不去郑州上学并不是就放弃了我的追求、放弃了我的大学梦,我继续努力,选择报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学考试顾名思义就是不用到学校上课,自己学习,然后参加全省的统一考试,每个专业规定的学科全部考试通过了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更方便在职人员学习、而且最节省财力的学习途径,时间上不受约束,在家学习,只需每年4月、10月份参加两次考试,没有学制限制,每次可以选择考一门、两门课程都行,全部课程都通过了就可以拿毕业证了,只需要到书店买教材,那时每考一门课只需交5元钱考务费就可以了,但要想通过考试就很难了,60分及格少0.5分也不算通过,最省钱也最能学到知识,必须勤奋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每年春秋两次到南阳参加考试,象正规的高考一样严格,不能作弊,所以通过率也是很低的,很多成绩差或者想投机取巧的考几次不过就灰心了、放弃了、半途而废了。</p><p> 由于是为在职人员学习,白天工作忙,只能利用晚上和节假日,牺牲休息时间学习了,因此很多晚上我就住在单位分的那间斗室里了。别的同龄人在喝茶打牌、喝酒唱歌,在独自守在我那间小小的斗室内,孤灯清影、寒窗苦读,就这样坚持了两三年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顺利地取得了河南大学中文专业大专毕业证书。通过自学,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于我后来到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收获很大。再到后来,跟随时代发展,到了2004年,我参加了中央学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学习,获得了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只是这种函授学习是各级党政干部获得学历的途径,有些镀金的意思,也没学到多少知识,自己也尽力去学习了解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最终的结果是在填写个人登记表时,学历一栏变成了“本科”二字,我的大学的愿望到此终于画了一个完整的句号了。</p><p> 说到这里,我们这一代人,因为社会变革,个人的成长受到了影响,但很多人还是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我也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回首浮生己过半,但求无愧亦无惊”,希望能借这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了,与同龄人交流共勉,能给后代的学习进步成长以启发诱导吧。</p><p> 悠然自得随笔于庚子年冬</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