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份责任 执着一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民银行昌吉中心支行退休老干部袁祥申同志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只读小学三年级,下乡驻村4年,使集体经济翻了三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没有从过军,却用军人的精神,坚守一个岗位将近3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没给子女讲过人生大道理,却身体力行传承出勤俭持家、乐善好施的好家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他!就是这次故事的主人公,我的老同事---袁祥申!自工作起就称他袁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在故事里也抒写着闪光且不为人知的另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的出生不是农民,也没有深入农村的生活的经历,你可能不会知道,农民的困难有多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没有参加过农村脱贫工作,也许你体会不到,带领农村致富有多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2年10月,正直全国大饥荒,袁叔在安徽涡阳县清潭镇大袁村出生了。好在安徽的饥荒情况比河南好些,至少还可以挖到野菜什么的…,说也奇怪,袁叔家这个支脉几代人不管生几个女孩,但男孩每一代就一个(还有一个妹妹),自然从小得到的优待也比较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49年,袁叔7岁学龄时,进入清潭镇尹庙集小学读书,农民的孩子早当家,刚刚完成小学三年级学业,身体也就能抗起一杆枪,就弃学去生产大队儿童团,在村里巡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只要身体能干农活了,多半都弃学去务农。袁叔,书虽然没好好去读,17岁那年在镇上参加了民兵,四年时间使身心得到很好的学习和锻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思想觉悟、军事技能、集体主义意识均得到很好的提升,练就了他敢为人先,不惧困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革命精神并影响他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带领民兵夜晚巡逻、敲更;白天训练、学习参加集体劳动等等”各项科目表现突出,得到村民的赞誉,连年被评为优秀民兵还被选为民兵排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0年,袁叔18岁,他被所在的生产队(将近300户)推选为青年队长,协助生产队带好200多青年,发挥年轻人先锋模范作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是计划经济大锅饭时代,每天早晨规定起床时间要敲锣,早饭过后要敲锣统一上工等等,都有青年人来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个生产队都有养猪场,到年底按肥壮标准来上交任务,但大多数生猪都达不到上交重量,对此问题袁叔大胆提出建议“将猪苗分配到每户人家去”,年底有生产队统一收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想法得到了允许,当年他们生产队生猪任务就全部达标上交,经验得到推广。同年袁叔被评为“五好社员”,镇政府奖励一头小猪苗。这件事过去了几十年,袁叔依然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3年,因送一个表亲戚来新疆(呼图壁县红旗公社连山子大队),这一来,就碰上个走出农村的好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家要急需解决农民温饱的问题,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工程,各地在有条件的地方筑坝蓄水,修渠灌溉农田,各地区都成立了水利工程队(修水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袁叔幸运的被招入昌吉州水利局第二工程队,主要任务是在玛纳斯县修水库。工程队500人组成,由于袁叔有过民兵和青年队长的经历,在工程工作中处处敢为人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工修水库,主要靠手推车,他总选择最艰苦的,每天用手推车推土方或石料等,每车不下200公斤,每人一天要推40车,袁叔总比别人多推4-5车,每天工作都上光荣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工作精神,得到组织的肯定。推了3年手推车后,他被调整成为了炊事员,一年后又被选为炊事班长,自己种菜、自己养猪,通过自力更生丰富大家的伙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工程队工作的6年当中,袁叔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做饭也是为人民服务”,在袁叔的档案里面看到这么一句话!我很感动……因为它反映了一个时代人民的思想觉悟,而他确用行动践行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现今举全国之力脱贫攻坚过程中“一个都不能落下”的精神,我们每个人不都肩负着一份“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6年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始。玛纳斯支行派袁叔参加县支农工作团,下乡驻村工作。他先后担任玛纳斯县乐土驿大队第二、第六小队工作组组员,由于抓农业生产工作有方法,县工作团又调任他到县塔西河公社担任工作组副组长,兼前进大队第三小队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到一个生产队,他首先观察了解该生产队农业种植情况,向有经验的同志征集意见,结合政策分析落后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过调查了解,结合过去的农业经验,甩弃过去老观念老做法,转变思维,加强农业种植管理(种植、浇灌、除草、施肥等)发展高附加值农作物(种植胡麻、菜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接任队长起,他所在的生产队,连续三年增产增收,社员收入翻了三培(原来1个工0.1元、第二年0.23元、第三年0.47、第四年0.7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民得到了实惠,落后面貌得到改变。工作得到组织肯定,他所在的工作组被评为“优秀工作组”,他也被评为地区级“先进工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袁叔想起这段有意义经历时,笑着说“他们都说我聪明,不用手写,县上的精神全在脑子里清清楚楚……,我什么聪明呀,只读小学三年级,我会写的实在是不多,每次开会我就认认真真的听,然后反复的去想,工作精神就这么落实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经历过2020年“新冠疫情”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居家隔离(1-2个月时间)就是不怎么好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让您从事一份与其封闭隔离状态相近的工作……你能干多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0年8月,袁叔调入了玛纳斯县人民银行,成为了一名银行保卫工作者。说起保卫这个岗位大多数的人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即便是一位在银行工作了一辈子的员工,如果没有身处这个岗位,也是不会知道这个岗位责任的具体要求。恰好这个岗位工作要求,就类同半封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保卫岗”,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负责地区金库安保和库款守押,在岗要求一天24小时两班轮换,在岗时间不得离开值班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基本与疫情居家隔离相似(足不出户),不同的是在家里可以自由,但保卫值班时,你只能坐着、或站着、或走动,因为不允许有床铺休息,视线、耳朵是不能离开不安全因素等,头顶上还有监督监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袁叔从进人民银行起就一直在这个岗位,直到退休。无论是在县支行,还是地区中心支行,无论安全防困设备如何更替先进,工作上他都依然认真负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组织信任我,让我干这份工作,就要把它干好”一直是袁叔的人生信条。工作上,从来不放松自己,不是说能过的去就过的去,敷衍了事,什么时候都认认真真的把工作负责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份责任心,赢得了上级组织的好评肯定。1984年,因袁叔工作表现优秀,被调入昌吉中心支行(原二级分行)保卫科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工作的变换,没有带来袁叔工作态度的任何改变,似乎是让他穿上了一身“无形戎装”,责任如影随行。从支库保卫到二级发行库值守;到库款押运、高强度技能训练,他从没落后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袁叔在工作中他从不讲条件,由于工作特殊性,凡是遇到节日值班,同事们总与他换班,特别是重要节日(春节年三十),大家总希望与家人团团圆圆吃个年夜饭,每当这个时候,领导也有意安排老袁同志三十值大夜班,就这样不论是同事间还是组织安排,多年来他从未推辞或抱怨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支行的时候,有一年春节网点值班干部,突然家里有事要调班,正直大年三十的晚上,领导通知他要去30公里外的分理处接岗,他没有推辞,大冬天骑自行车便去网店做交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他共事多年的老同事说:老袁这个人责任心相当强,不管什么时候,工作都特别认真细致从不马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集体观念强,谁有个啥事的让代个班或调个班,他马上答应;总能站在单位角度和帮助身边同事的角度考虑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人纪律性比较强强,做为值班班长,人家要求别人做的,首先自己能做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方说交接班,他从不整点或迟到接班,他总是要提前个十几分钟接班…“哈哈”你不要笑话我给你讲这样的小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这个工作性质单一的岗位上,大家都比较在乎这些,因为上班时间相对于是封闭状态的,特别是快交班的时候,都在等接班的人什么时间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个小事,说明这个人,总是为他人着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经部门的负责人这么说:老袁这个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大局意识强,我们这个部门的工作单一枯燥,对身体心理都是一种考验,难免有同志发生心理情绪等等问题,因为我们的保卫人员上班时,要管枪、管弹还要守卫金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当部门负责人期间,可以说最怕接听值班电话,因为工作任务太重要了,但老袁同志总能站在单位以及部门更高要求,与其他有情绪、有困难同志交心化解,提前与我沟通,给我的工作开展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外就是这个人虽然读书少,但能力比较强,和他共事过的人,应该都有感受,你安排个什么事,他很快能想到怎样更好的去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袁叔说,在职期间,只要接上班,晚上巡视每个楼层的灯有没关灯,用耳朵听每个楼层是否有异常声音,用鼻子嗅是否有异味等等,像这样按值班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都是常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白班,每时每刻都观察保卫区域进出人员是否有可疑,对入库人员人数是否发生变化等等……都在他的敏锐的视觉监控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退休,他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干了25年。凭着这份执着和认真,在他值班岗位上,从未发生过业务差错和安全疏漏,从未给国家造成过损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付出总会有回报,在职25年里,曾有12年荣获县、区级“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也是组织对一位默默奉献的工作者予以的最高肯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袁叔所从事的保卫工作,在人民银行是一项单一的、切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这个岗位工作的同志,几乎不能正常享受法定节假日,只有轮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真的,我也是一位入职工作30年的老同志了,但对保卫部门的工作了解的不很透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采访的同时,一种敬畏之心悠然而生,“这是一种牺牲精神,牺牲花前月下,牺牲了节假日的天伦之乐,牺牲了陪伴亲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1962年,袁叔结婚成家,娶了邻村的女孩为妻,妻子是奶奶从邻村领回家的孤儿!从这件事,看出袁叔一家人“心怀善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袁叔家世代单传,母亲过世早,一个妹妹早逝,家里缺少劳动力,他来新疆后,所有重担都押在了阿姨和爷爷的身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9年大女儿出生,家里的人丁增加了,劳动力确减弱了,阿姨和爷爷的担子更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一般像袁叔这样的家庭,父母是不会让孩子出去闯荡的,出去不仅少了劳动力,更担心的是从在很多风险,何况去的又是遥远新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也看出爷爷的眼界是比较长远的,只有让孩子走出去,才能改变根本,改变家庭面貌,现在苦是一时的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袁叔来新疆后,刚开始每隔两年(7月)他都要请探亲假(1个月)回家,因为这个季节是老家最忙的时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到这个季节,他的心里就总是牵挂着老家。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农作物成熟后,不及时收割,就会自行脱落田地里,就收不回来了,庄稼收不回,下一年就要挨饿没吃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0年包产到户后,袁叔从两年回一次家改为每年回家一次,那时候在老家的阿姨,一个人要种6个人的农地20亩,一年要种两茬,压力很大,她还要管4个孩子,大女儿才11岁,老爷爷岁数也越来越大……,当回忆起包产到户后的10年,大女儿哽咽“那些年我父母真的挺辛苦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女儿说,记得弟弟小学三年级时候,爷爷就让他给爸爸写信,还给他讲,写些什么内容。那时候我上初一了,刚开始的信都是我写好,爷爷让弟弟腾一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不懂为什么爷爷要让弟弟写信,可能是重男轻女吧,后来我成家后才慢慢懂得,在一个家里,男孩子和女孩子所承担的家庭责任是不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 家里从来没倒过剩饭,滴到饭桌上的饭菜都要捡起来吃掉,就是有了剩下的饭菜,也要在下顿饭吃掉。我们家的人好像都习惯了,特别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夹菜都很小心,生怕掉到饭桌上捡起来吃,让人笑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0年,袁叔把家人迁回新疆,结束了长达27年的往返奔波!一家人才真正的告别了农村生活!团聚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的困难也随之而来,袁叔家的阿姨没有工作,4个孩子正处于学龄阶段,家里(7口人)的吃饭、穿衣、学习等等,只靠袁叔每月57元的工资来支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情况下,袁叔便想出一个办法,让阿姨和老爷爷炒葵花籽卖,这样既解决了每天给孩子做饭,又可以贴补家用减轻负担,直到最小的女儿工作,家里的负担也轻了许多,才停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让阿姨讲讲袁叔时,她这么说:我又不会说!“好”老袁这个人就是“好”,我嫁给她,一辈子从来没有对我动过手,就是我做的不对,他都不大声的“吼”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母过世早,我爷爷带着哥哥出走了,家里就剩我一个人,袁家奶奶听说了,就把我领过来,他们袁家一家人心都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和袁叔生活了一辈子,让你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姨不假思索的说:是在老家,每次回家收庄稼,他要赶着时间,因为假就一个月,每天他干很多活(很累),回到家有时候饭还没做好,他从来不说我,也不发脾气,就赶快帮着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能从阿姨的语气中感受到,这个男人就是她心灵深处的那座“大山”,自然会顶天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位老同事说:原来分管保卫工作的老行长在一次外出活动上说,我与老袁家住邻居十多年,从来没有听到过他家里有吵吵呀、动手呀</p> <p>等等声音,同事评价也很好,从不在外面议论长短……,像这些我们家做不到,即便我做到了,我爱人也做不到!</p><p><br></p><p> 你看老袁这个人,他什么时候见到熟人,都远远的主动打招呼,他爱人总是微笑着点点头,谁在他眼里都一样……。</p><p><br></p><p> 在这个家庭中,父母很少讲人生大道理,但从他们身上无时无刻体现着朴实和无华。</p><p><br></p><p> 这些,却让我耳濡目染,受益良多!“家里有用坏的东西,爷爷和爸爸总是去修补,舍不得扔掉;要求我们就是见到熟人一定问好,跟朋友玩要学会谦让,要是有长辈在有好吃的要先要给长辈”大女儿说。</p><p><br></p><p> 儿女不负父母情,袁叔的子女表现都比较出色。儿子大学毕业考入中国银行县级支行,通过一步步努力,现已成长为省级分行处级领导;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从事了金融工作,在各自的单位也都晋升到了中层管理岗位; 最小的女儿选择了自主创业,事业发展的也很不错。</p><p><br></p><p> 说到孩子目前的生活工作时……能从袁叔的面容感受到满意的光采!在袁叔的生命当中,看到“责任、家庭、国家”六个字贯穿他一生,影响着他的家人,形成了代即相传的家风!</p><p><br></p><p> 铁汉柔情!当谈到孩子们成长的时候,他眼眶湿润了……</p><p> 正如一位母亲对孩子说:你的责任就是你的方向!</p><p><br></p><p> 祝!袁叔一家人!幸福一生!</p><p> 愿!分享故事的您!平安吉祥!</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年时期的袁叔!秀眉俊目,眼神里透出,自信与坚毅!</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退休后的袁叔与爱人形影不离!弥补着久违的爱……</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乡土地的涟漪……割舍不了的情怀!</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其乐融融!次第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