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游戏观察

Zq

指南对游戏观察的解读 <p>游戏观察</p><p>游戏观察是教师分析解读游戏、助力游戏深入发展的基础,但在实际游戏观察过程中抓不住重点、顾此失彼等都会影响教师观察质量。</p><p><br></p><p>《指南》中说,游戏中观察幼儿,最重要的是耐心和尊重。幼儿的能力和学习方式有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和探究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只要没有危险,请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宽容。而且最好不要过多干涉幼儿的游戏。的引导下,大胆指出自己的意愿,一定程度上对我有了信任感,所以即便是游戏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游戏,他都会用疑惑的眼神望向我,收到肯定的眼神后自由的参与到活动中。 了解幼儿,一日生活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他们的真实表现往往会反映在最习惯性的生活活动和游戏中。寻找幼儿在生活、游戏中的点点滴滴,观察记录再进行分析,帮助他更快的适应到新的生活、学习氛围中。</p><p>积极正面地分析和看待幼儿。 儿童能够表现出任何一种能力都是一个过程,我们观察、了解儿童需要善于发现儿童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p><p> 可借鉴《活用幼儿学习指标》介绍的一种方法,通过儿童表现的三种情形发现其的进步:</p><p>a 最初朝向某项学习指标迈进的情形(萌发); </p><p>b 朝向某项学习指标进步的情形(进步中); </p><p>c达到某项学习指标的情形(达到)</p><p>1)对幼儿的表现要客观地记录和描述,这也是教师了解幼儿以及制订下一步教育策略的基础。客观地记录和描述而不是解释性、判断性的笔记。</p><p> 2)在观察中重点记录有意义的行为表现。深入了解表现背后的原因、兴趣和学习特点。观察者并不是被动的,及时地捕捉有意义的行为,使之成为进一步观察或者制订课程计划的基础。</p><p> a与观察目的相关的行为表现是有意义的。 </p><p>b问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促进和加深幼儿行为的意义 </p><p>c以观察到的有意义的行为表现为基础,创造不同情境,让幼儿探索新材料和与同伴互动,做进一步观察。</p><p> 与同事讨论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高观察记录质量的途径,不同的人看同一个问题的角度不同,在他人的批评中反思,继续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记录水平。</p><p><br></p><p>运用《指南》客观、积极地观察了解幼儿 1. 一日生活和游戏是儿童真实发展状态的表现,是最佳观察机会。 2.客观记录和描述儿童的行为表现是评价儿童和做课程计划的前提。</p><p> 怎样理解和运用?</p><p> 1. 需要熟记其中的领域及其目标,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整体形象。 </p><p>2. 目标下的“典型表现”为我们指明了观察、了解的不同维度,评估儿童的某一方面的学习与发展要从不同的维度去观察、了解,要从多方面的信息对其作出综合评估。</p> 从儿童的视角看问题能看到什么? <p>  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p><p><br></p><p>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一、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p><p><br></p><p>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p><p><br></p><p>二、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晨间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走到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人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北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p><p><br></p><p>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灵活地选用不同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从幼儿的能力发展来看,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观察时也要各有重点。</p><p><br></p><p>四1、教师事先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被观察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者就追随到哪里,固定人而不固定地点。</p><p><br></p><p>2、教师可以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区域幼儿游戏的情况,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p><p><br></p><p>3、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同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这一方法适用于全体幼儿游戏的情况,一般在游戏开始或者结束时选用较多。</p><p><br></p><p><br></p> 常用的观察方法 <p>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三种:1.扫描观察,2.定点观察,3.追踪观察。</p><p><br></p><p><br></p><p><br></p><p>观察的方法很多,从观察目的来看,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有两种:</p><p><br></p><p><br></p><p><br></p><p>1、随机观察,及时捕捉幼儿从语言、动作、表情中所发出的信息,了解这个信息所反映出的幼儿的行为动机、幼儿的即时需要、幼儿的意愿、困难和情绪体验,作为指导游戏的依据,以便把握干预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做出适宜的应答行为,以满足游戏的需要,推进其活动;2、有目的的观察,其目的是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发展的最近趋势,作为教育的依据。其他常见观察方法,有扫描观察、定点观察与追踪观察等。</p><p><br></p><p><br></p><p><br></p><p>观察的方法很多,从观察目的来看,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有两种:</p><p><br></p><p><br></p><p><br></p><p>1、随机观察,及时捕捉幼儿从语言、动作、表情中所发出的信息,了解这个信息所反映出的幼儿的行为动机、幼儿的即时需要、幼儿的意愿、困难和情绪体验,作为指导游戏的依据,以便把握干预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做出适宜的应答行为,以满足游戏的需要,推进其活动;2、有目的的观察,其目的是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发展的最近趋势,作为教育的依据。其他常见观察方法,有扫描观察、定点观察与追踪观察等。</p><p><br></p><p><br></p><p><br></p><p>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p><p><br></p><p><br></p><p><br></p><p>  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是教师开展新的教育活动和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做到客观、有效。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以下不足,有待改进:</p><p><br></p><p><br></p><p><br></p><p> 表现之一:分析与观察内容不吻合,如观察的是某个孩子的行为,分析的却是某一类孩子的行为,这样以点代面,欠客观。</p><p><br></p><p><br></p><p><br></p><p>  表现之二:分析观察内容时,习惯于以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幼儿发展中的问题,在观察分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该幼儿一向比较胆小、怯懦”“这个孩子一直比较霸道、不讲礼貌”。教师简单地给幼儿贴上了标签,却没有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p><p><br></p><p><br></p><p><br></p><p> 表现之三:列举的教育措施不具体。在对观察内容的分析中,经常出现“需加强教育”这句话,至于用什么方法,开展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却没有结合观察事实进行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的说明。这样的观察分析会导致教师简单说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p><p><br></p><p><br></p><p><br></p><p>表现之四:教育分析中过分依赖家长的配合。例如,在对幼儿进餐环节的观察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放碗筷的动作很重,于是将“联系家长配合指导”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其实,教师只需在幼儿园进餐时提出。</p><p><br></p><p><br></p><p><br></p><p>注重观察记录的客观性,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应避免以下两种不当的表现。</p><p><br></p><p><br></p><p><br></p><p>表现之—:从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p><p><br></p><p><br></p><p><br></p><p>  表现之二: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p><p><br></p><p><br></p><p><br></p><p>提出递进性要求,深入观察幼儿</p><p><br></p><p><br></p><p><br></p><p>  在连续性个案观察中,有些教师受观察主题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儿发展情况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教师在第一次观察时,发现某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便实施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观察时,她就将注意力放在证实已经实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用、幼儿是否已经学会正确洗手上了。看到预期目标已经达到,观察活动也就终止了。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观察很难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p><p><br></p><p><br></p><p><br></p><p>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p><p><br></p><p><br></p><p><br></p><p>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p><p><br></p><p><br></p><p><br></p><p>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p><p><br></p><p><br></p><p><br></p><p>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晨间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走到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人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北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p><p><br></p><p><br></p><p><br></p><p>摄像法</p><p><br></p><p><br></p><p><br></p><p>借助相机、手机等辅助工具,帮助还原当时的游戏情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记录方式。</p><p><br></p><p><br></p><p><br></p><p>抽样法</p><p><br></p><p><br></p><p><br></p><p>抽样是指从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品单位进行记录、分析,主要有时间抽样和事件抽样两种。</p><p><br></p><p><br></p><p><br></p><p>①时间抽样法: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记录,可以是针对一名幼儿,也可以是幼儿群体。在记录时不用连续不断进行叙事记录,这样会无法兼顾记录和观察。教师可以记下时间点和关键词,待活动结束后再进行整理。</p><p><br></p><p><br></p><p><br></p><p>②事件抽样法:常常用于观察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幼儿,如脾气暴躁、攻击他人等。做这类观察的目的是记录下所有事件,看看事件的发生是否有规律可循,进而为制订有效的矫正策略提供帮助。</p><p><br></p><p><br></p><p><br></p><p>图表法</p><p><br></p><p><br></p><p><br></p><p>主要有追踪图和饼图两种形式,相较书面法更清晰、更有目的性。</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①追踪图:记录幼儿在游戏时间内的动向,去了哪些区域,做了什么事情。</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②饼图:呈现幼儿在不同活动中的时间量,便于了解幼儿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引导。饼图的记录非常简单,能清晰、直观表明观察结果,可以用文字进行辅助记录。</p><p><br></p><p><br></p><p><br></p><p>书面法</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书面法是通过文本的形式记录幼儿的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①结构化记录: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一般为某个具体的原因而进行观察时通常采用这种记录法。</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②非结构化记录:没有预定目的地去观察一名或一群幼儿时采用这种记录法。这类观察是自发的,常常是因为突然发生了有趣的或出人意料的事情。建议教师在口袋里常备小巧的笔记本和笔,可以随时进行记录。</p><p><br></p><p><br></p><p><br></p><p>③比较性观察记录:可以是观察不同幼儿在同一情境下的不同表现,也可以是间隔性地观察同一名幼儿在不同阶段中的表现。这种观察记录法能让教师看到不同幼儿的能力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也可以观察到幼儿的进步情况,有利于教师为幼儿制订个性化的指导策略。同时,积累的过程性资料也可为评价幼儿提供支持。</p><p><br></p><p><br></p><p><br></p><p>整体法</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整体法主要通过符号形式记录幼儿的活动,教师需要对每名幼儿轮流扫描观察,每个主题可以观察几分钟,从而了解全体幼儿的游戏情况。</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整体法一般在游戏开始和结束时选用较多,教师事先需要将所要观察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准备好,游戏开始时直接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在表格里做记号(如打√),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笔做记号。</p><p><br></p><p><br></p><p><br></p><p>“观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想提高观察能力,就必须不断尝试和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指南》提出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目标,每个人的背景和学习方式不同,只有教师深入观察、客观评价并提供适当的支持,才能更有利于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用蒙台梭利的话来说“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眼睛练得如同鹰眼一般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儿童最殷切的需要。</p><p><br></p><p><br></p><p><br></p><p>借助《指南》的引领,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p><p><br></p><p><br></p><p><br></p><p>观察是我们了解幼儿的第一步,真正了解幼儿还需要我们对观察记录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我们要熟记《指南》中的领域及其目标,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整体形象,并借助各年龄段的“典型表现”来分析、了解幼儿,深入研究他们在活动中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义的表现背后的原因、兴趣和学习特点。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比较客观、全面、积极地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p><p><br></p><p><br></p><p><br></p><p>注重观察记录的客观性。</p><p><br></p><p><br></p><p><br></p><p>良好的观察记录不仅是幼儿成长的轨迹,也是教师了解幼儿以及制定下一步教育策略的基础。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要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长时间持续观察,不能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注重“眼见为实”,才能保证观察的真实、客观与全面。</p><p><br></p><p><br></p><p><br></p><p>提出递进性要求,深入观察幼儿。</p><p><br></p><p><br></p><p><br></p><p>我们的教育不是追求短暂的昙花一现效应,而是为幼儿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从《指南》中各年龄段的“典型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从小持续纵向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提出递进性的发展要求,同时进行持续观察,使幼儿良好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为止。</p><p>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观察不一定是事先有准备的,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会有许多自发的场景会成为观察的对象,教师要能够在随机的场景中意识到观察的价值,同时重视幼儿在此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并对发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层分析,才能得到比较客观、真实的结论。</p><p><br></p><p><br></p><p><br></p><p>例如:某教师的记录是这样的:“**到美工区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有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犯了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p><p><br></p><p><br></p><p><br></p><p><br></p> <p>《指南》对观察、了解儿童的意义.1.提供了导向性的指引,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内涵。2.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帮助我们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儿童。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p><p>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p><p>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p><p>从儿童的视角看问题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p><p>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二、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p><p>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p><p>一、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晨间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走到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人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北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p><p>4、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灵活地选用不同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从幼儿的能力发展来看,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观察时也要各有重点。</p><p>3、教师事先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被观察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者就追随到哪里,固定人而不固定地点。</p><p>2、教师可以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区域幼儿游戏的情况,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p><p>1、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同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这一方法适用于全体幼儿游戏的情况,一般在游戏开始或者结束时选用较多。</p><p>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三种:1.扫描观察,2.定点观察,3.追踪观察。</p><p>观察的方法很多,从观察目的来看,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有两种:</p><p>1、随机观察,及时捕捉幼儿从语言、动作、表情中所发出的信息,了解这个信息所反映出的幼儿的行为动机、幼儿的即时需要、幼儿的意愿、困难和情绪体验,作为指导游戏的依据,以便把握干预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做出适宜的应答行为,以满足游戏的需要,推进其活动;2、有目的的观察,其目的是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发展的最近趋势,作为教育的依据。其他常见观察方法,有扫描观察、定点观察与追踪观察等。</p><p>观察的方法很多,从观察目的来看,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有两种:</p><p>1、随机观察,及时捕捉幼儿从语言、动作、表情中所发出的信息,了解这个信息所反映出的幼儿的行为动机、幼儿的即时需要、幼儿的意愿、困难和情绪体验,作为指导游戏的依据,以便把握干预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做出适宜的应答行为,以满足游戏的需要,推进其活动;2、有目的的观察,其目的是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发展的最近趋势,作为教育的依据。其他常见观察方法,有扫描观察、定点观察与追踪观察等。</p><p>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p><p>  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是教师开展新的教育活动和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做到客观、有效。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以下不足,有待改进:</p><p> 表现之一:分析与观察内容不吻合,如观察的是某个孩子的行为,分析的却是某一类孩子的行为,这样以点代面,欠客观。</p><p>  表现之二:分析观察内容时,习惯于以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幼儿发展中的问题,在观察分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该幼儿一向比较胆小、怯懦”“这个孩子一直比较霸道、不讲礼貌”。教师简单地给幼儿贴上了标签,却没有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p><p> 表现之三:列举的教育措施不具体。在对观察内容的分析中,经常出现“需加强教育”这句话,至于用什么方法,开展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却没有结合观察事实进行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的说明。这样的观察分析会导致教师简单说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p><p>表现之四:教育分析中过分依赖家长的配合。例如,在对幼儿进餐环节的观察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放碗筷的动作很重,于是将“联系家长配合指导”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其实,教师只需在幼儿园进餐时提出。</p><p>注重观察记录的客观性,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应避免以下两种不当的表现。</p><p>表现之—:从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p><p>  表现之二: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p><p>提出递进性要求,深入观察幼儿</p><p>  在连续性个案观察中,有些教师受观察主题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儿发展情况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教师在第一次观察时,发现某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便实施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观察时,她就将注意力放在证实已经实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用、幼儿是否已经学会正确洗手上了。看到预期目标已经达到,观察活动也就终止了。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观察很难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p><p>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p><p>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p><p>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p><p>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晨间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走到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人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北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p><p>摄像法</p><p>借助相机、手机等辅助工具,帮助还原当时的游戏情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记录方式。</p><p>抽样法</p><p>抽样是指从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品单位进行记录、分析,主要有时间抽样和事件抽样两种。</p><p>①时间抽样法: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记录,可以是针对一名幼儿,也可以是幼儿群体。在记录时不用连续不断进行叙事记录,这样会无法兼顾记录和观察。教师可以记下时间点和关键词,待活动结束后再进行整理。</p><p>②事件抽样法:常常用于观察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幼儿,如脾气暴躁、攻击他人等。做这类观察的目的是记录下所有事件,看看事件的发生是否有规律可循,进而为制订有效的矫正策略提供帮助。</p><p>图表法</p><p>主要有追踪图和饼图两种形式,相较书面法更清晰、更有目的性。</p><p><br></p><p>①追踪图:记录幼儿在游戏时间内的动向,去了哪些区域,做了什么事情。</p><p><br></p><p>②饼图:呈现幼儿在不同活动中的时间量,便于了解幼儿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引导。饼图的记录非常简单,能清晰、直观表明观察结果,可以用文字进行辅助记录。</p><p>书面法</p><p><br></p><p>书面法是通过文本的形式记录幼儿的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p><p><br></p><p>①结构化记录: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一般为某个具体的原因而进行观察时通常采用这种记录法。</p><p><br></p><p>②非结构化记录:没有预定目的地去观察一名或一群幼儿时采用这种记录法。这类观察是自发的,常常是因为突然发生了有趣的或出人意料的事情。建议教师在口袋里常备小巧的笔记本和笔,可以随时进行记录。</p><p>③比较性观察记录:可以是观察不同幼儿在同一情境下的不同表现,也可以是间隔性地观察同一名幼儿在不同阶段中的表现。这种观察记录法能让教师看到不同幼儿的能力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也可以观察到幼儿的进步情况,有利于教师为幼儿制订个性化的指导策略。同时,积累的过程性资料也可为评价幼儿提供支持。</p><p>整体法</p><p><br></p><p>整体法主要通过符号形式记录幼儿的活动,教师需要对每名幼儿轮流扫描观察,每个主题可以观察几分钟,从而了解全体幼儿的游戏情况。</p><p><br></p><p>整体法一般在游戏开始和结束时选用较多,教师事先需要将所要观察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准备好,游戏开始时直接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在表格里做记号(如打√),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笔做记号。</p><p>“观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想提高观察能力,就必须不断尝试和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指南》提出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目标,每个人的背景和学习方式不同,只有教师深入观察、客观评价并提供适当的支持,才能更有利于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用蒙台梭利的话来说“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眼睛练得如同鹰眼一般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儿童最殷切的需要。</p><p>借助《指南》的引领,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p><p>观察是我们了解幼儿的第一步,真正了解幼儿还需要我们对观察记录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我们要熟记《指南》中的领域及其目标,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整体形象,并借助各年龄段的“典型表现”来分析、了解幼儿,深入研究他们在活动中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义的表现背后的原因、兴趣和学习特点。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比较客观、全面、积极地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p><p>注重观察记录的客观性。</p><p>良好的观察记录不仅是幼儿成长的轨迹,也是教师了解幼儿以及制定下一步教育策略的基础。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要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长时间持续观察,不能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注重“眼见为实”,才能保证观察的真实、客观与全面。</p><p>提出递进性要求,深入观察幼儿。</p><p>我们的教育不是追求短暂的昙花一现效应,而是为幼儿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从《指南》中各年龄段的“典型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从小持续纵向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提出递进性的发展要求,同时进行持续观察,使幼儿良好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为止。</p><p><br></p><p>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p><p>观察不一定是事先有准备的,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会有许多自发的场景会成为观察的对象,教师要能够在随机的场景中意识到观察的价值,同时重视幼儿在此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并对发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层分析,才能得到比较客观、真实的结论。</p><p>例如:某教师的记录是这样的:“**到美工区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有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犯了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p><p><br></p> <p>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每时每刻都在看着孩子、在观察孩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观察有审视、查看的内涵,而我们平常所说的“看”,并没有这样的内涵。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实施教育,观察要先行。教师应当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真实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p><p>观察儿童是任何人都能学会的一种技能,但这种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少有人是天生的观察者。科学地观察幼儿,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教育技能。客观、真实地观察、了解幼儿是我们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和促进其学习和发展的前提。</p><p>老师观察区域活动时,可以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记录,特别是现代科技手段的运动,能弥补老师肉眼观察的遗漏。</p><p>  观察后得到了一手资料,那么对于这些观察到的案例的分析是尤为重要的,在分析时要抓住要点主线,摒弃那些与要点主线无关的内容,进行运用教育理论进行恰当的剖析和反馈调整,让自己的工作在有效的观察下做得更好。</p><p>对于一些偶发性的观察,比如老师偶然发现小朋友的特别表现或是小朋友之间的偶发事件,也可以用手里的手机随时拍照或是拍视频,这样能更加详尽地记录现场的情况,也便于老师事后整理要点和进行案例分析,及时调整材料投入或者组织策略,让小朋友的区域活动开展的更好。</p><p>观察的记录:记录客观真实多样,及时分析调整</p><p>  在区域活动时,老师观察小朋友的活动还可以随时进行记录,对于有目标有方向的观察,老师可以带着小本子,直接边观察边记录孩子们的对话和表现。笔者会随时那好小本子进行记录,并展示老师的观察记录。</p><p>观察的角度:观察外在活动,内在理解,尊重孩子</p><p>  在老师对幼儿的观察中,观察的是幼儿的外在表现,但是却能通过外在表现看到孩子的内心,从而理解孩子们的表现,给予孩子最大的尊重和帮助,避免误会和主观臆断孩子的表现,对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p><p>观察的角度:观察外在活动,内在理解,尊重孩子</p><p>  在老师对幼儿的观察中,观察的是幼儿的外在表现,但是却能通过外在表现看到孩子的内心,从而理解孩子们的表现,给予孩子最大的尊重和帮助,避免误会和主观臆断孩子的表现,对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p><p>1.静静的观察,不打扰孩子。</p><p>2当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时,适时干预。</p><p>3.纸抽笔随时记录。</p><p>4.手机拍摄,留下好的图片。</p><p><br></p> 观察游戏的方法 <p>  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p><p><br></p><p>扫描观察法</p><p><br></p><p>扫描观察法,是指在固定的时间段里对幼儿依次进行轮流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粗线条地了解全班幼儿的游戏状况。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保证所有的幼儿均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一般先设计好表格,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如10分钟),在表格内做记号即可。</p><p><br></p><p>定点观察法</p><p><br></p><p>定点观察法,是指选择某个区域进行一段时间系统、细致的观察,观察对象包括此区域内的所有幼儿或部分幼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教师想要了解某个区域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以便把握幼儿游戏的兴趣、水平、特点和个体差异等。</p><p><br></p><p>追踪观察法</p><p><br></p><p>追踪观察法,即定人观察法,是指明确某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之后,幼儿走到哪儿,教师就跟踪到哪儿,并进行系统、细致的观察。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了解个别幼儿的游戏状态,是进行个案研究最好的方法。</p><p><br></p><p>观察记录是指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写下来,以期对幼儿的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审视环境和教育的适宜性。教师撰写观察记录的关键是能否抓住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并认真、细致地观察,再客观、详尽地描写出来。</p><p><br></p><p>自主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老师虽然是一个观察者、指导者,但也是一个参与者。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游戏水平和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以及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真实想法,以小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玩。为了更好地观察孩子,在区域中留下影像资料、现场记录等方法。</p><p><br></p><p>深入游戏可能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游戏点,但是教师要一边参与玩耍,一边全面观察也需要技巧!</p>

幼儿

观察

教师

游戏

记录

活动

教育

儿童

信息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