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968年至今已是53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仿佛就在昨天。我说难忘1968,是因为1968是我入伍的第一年,由此开启了22年的青春军旅生涯。难忘1968,是因为在广西宁明的英雄营阵地上,发生了太多的动人故事。对那片红色的土地,注入了太多情感。此刻,我向新老战友讲述自己在宁明阵地经历的难忘的部分战斗生活场景。用美好的回忆当作对1968的珍贵纪念吧!</p> <p> 一、击落敌机,续写辉煌 </p><p> 3月22日下午,陈辉亭营长指挥,发射三发导弹,一举击落美帝军用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一架。我和新战友在阵地上目睹了整个作战的全过程,作战人员从跑一等警报开始,直到战斗结束,看到战友们脸上露出的兴奋笑容和高举拳头的豪迈;看到制导雷达和导弹 一起对向目标,同步转动的雄姿;看到三发导弹象三条火龙,依次呼啸着直插蓝天,彻底击毁目标。这一仗打得漂亮!令人激动振奋!战后的第二天,新华社就播发了新闻和评论员文章。这一胜仗,是英雄营1959年首战以后击落的第五架敌机。为英雄营续写了新的辉煌。</p><p> </p> <p> 二、一切为了打仗,时刻准备打仗</p><p> 3.22战斗的胜利,是英雄营提髙警惕、常年精心备战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激发了全营官兵的练兵热情。在战斗洗礼的宁明阵地上,备战已成为官兵的髙度自觉,兵器保障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兵器参数力争调到最佳,及时排除故障和隐患,口号是“故障不过夜”。为保证不怡误战机,严格作战值班。要求一号班战勤人员,坚守阵地,活动半径保证一等警报后,能及时跑到战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任务。“宁跑千次空,不漏一次情。”大家几乎每天都要跑一等警报,一天跑上7、8次的情况时常发生,将士们都毫无怨言。</p> <p> 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p><p> 这八个大字,是毛主席的教诲,也是宁明山头营区的真实写照。部队坚持每日出早操,晚上点名,集体收听新闻联播。文体活动开展活跃,坚持饭前、点名前、连队开会前先唱歌,全营大会前,连队之间赛歌拉歌。营和连都不定期组织自编节目演出,有独唱、合唱、快板、三句半、乐器演奏等。一连姜守国战友的笛子独奏有特色,指挥连一个姓白的战友自拉自唱,水平很高。受条件限制,当时开展体育活动主要是篮球。山头上唯一的简易篮球场利用率很高,场上的战友,个个龙腾虎跃。老首长老战友刘明、张东宁、陈丹淮、单绍发、陈子安、王军等都是活动积极分子。刘明参谋长的勾手投篮命中率很高,每次攻防都十分精彩。进攻时还不时大喊“战友”。场外观战的战友们用掌声和笑声互动,好不热闹!</p> <p> 入伍后我使用的军用水壶</p> <p> 四、战友情深似海</p><p> 我和1965年入伍的老战士张继荣,坚持为我们一连编写黑板报。我负责编、排、写,他负责插画。两人配合黙契,经常得到连首长的表扬和战友们鼓励。由此,两人结下深厚友谊。他还主动送我一本广空颁发的奖品《毛主席诗词》,我珍藏至今。</p><p> 当年部队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我和同班的陈丹淮结为对子。他是哈军工毕业的髙材生,又是老大哥。他经常帮助连队和战友做好事,脏活累活抢先干。从山下场站四中队挑水给伙房做饭的是他;经常打扫厕所,给菜地施肥的也是他;他是我心目中的好榜样。在军事技能上,他经常给我细心指导。在山头散步时,向我讲述人生哲理。总之,对我帮助影响非常之大。在后来组织上决定第一批派我去导弹学院读书的时候,陈丹淮还写下了《送兴河上学》的五言长诗,送我留存。我心里一直由衷地对他充满敬意和感激!</p><p>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1968年宁明的山头阵地上,送走了一批复员干部和战士。在全营集合列队欢送复员老战友时,大家纷纷流下惜别的眼泪,有的还哭出了声。我也哭的很伤心,心想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这些亲如手足的战友了,我们的缘分怎么这么短呢?!</p> <p>前排左起:</p><p>王 军、杨联兴、张宏伟、 陈丹淮、祝长随、张振祥</p><p>后排左起:</p><p>刘树栅、卿德国、张兴河 余平富、颜厚册、黄庆发、 陈 军</p><p><br></p><p> </p><p><br></p> <p> 李建荣 张兴河</p> <p> 五 参加明江泅渡训练</p><p> 明江是广西的一大河流,明江镇是距我们阵地最近的一个古镇。在汛期,我参加了一次在明江的泅渡训练。靠近古镇的明江水段,水面不算太宽,大约一百多米,水流湍急。对于近乎是旱鸭子的自己,确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这是军训,我也顾不上自己不大会游泳的情况了,勇敢地参加了泅渡。我凭借在游泳池初学的不标准的蛙泳姿势,憋着一口气,在水中拼命加快手脚划动的频率,顺利到达彼岸,总算侥幸安全地完成了渡训任务。事后心想,还是部队能够摔打锻炼人呐!</p> <p> 六 、挺进 十万大山</p><p> 十万大山 是位于广西南端的大山脉,占广西总面积的17.7%,它的余脉,横亘于宁明县南部全境,资源非常丰富。为了锻炼部队的吃苦耐劳精神,也是为了节省经费,改善连队生活,部队几次安排去十万大山原始森林伐树砍柴。五十多年前的十万大山原始得很。汽车进山只有一条不宽的土道。完成此项任务,最重要的是保证行车安全,施工还要防摔、防砸、防蚊虫叮咬。我们参加此项作业的战友,都一一做了充分准备。森林中高高的木棉树,开着火焰般的红花,万绿丛中一点红,好漂亮、好壮观啊!很快我们就进发到伐树作业区,只看到森林中大树林立,遮天蔽日,树间长有竹子、万年青和其它叫不上名的灌木植物。我们来不及仔细欣赏原始森林的风貌,只有无比的惊讶和赞叹!我们很快系好三口(领口、袖口、裤腿口)和一围(脖子上围毛巾),选好一棵适中的砍伐树木,隨即开锯干活。在放倒的大树头上,隐藏着一个直径将近一米的大马蜂窝,幸好没有招惹到它,没给我们造成身体伤害。我们将大树先去头、去枝,把树干锯成散段,最后装车回营,圆满完成任务。我真想找机会再去一次十万大山,弥补当年没能细致观察欣赏的缺撼。</p> <p> 七、宁明县农副产品丰富,中药材品质上乘</p><p> 我们三班的新战士,每月至少步行去宁明县城三四次。任务之一是给全班购买新鲜水果。那时的水果有:龙眼、荔枝、菠萝、香蕉、巴蕉、甘蔗、柚子等。任务二,为一号班战友购买中药材或其他急需物品。那时,我们战士第一年的津贴每月6元。买水果都是技师们出钱,我们跑腿儿。买来的水果都放在木板床下。宿舍里每天都能闻到浓浓的果香。我用积攒的8元钱给爷爷买了一包黄连,寄回家。爷爷用上后,竟然神奇般地把他大片流黄水的湿疹腿病 彻底治好了。事后他还报怨我买得太少啦!实际上,不是舍不得,而是津贴不够用。湿疹是顽疾,要不是自己亲自购买,用在爷爷身上的疗效,我也不会相信那里的药材这般灵验!</p> <p>野生黄连图片</p> <p> 以上是1968年自己亲身经历和见证的一些事情。我想,每个参加过宁明阵地那段战斗生活的战友,都有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动人故事。三连的一个战友,几年前为续写故事,还专程到宁明考察战地的变迁呐!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看到战友们更多更精彩的战地回忆故事,以此,纪念我们的军旅青春,回望迈进部队生活的年轻初心。</p> <p>部分照片选自战友李建荣和网络,在此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