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孔亮的美篇

杨孔亮

<p>2020年12月8日</p><p>周一多云</p><p>我下午2点乘73路公交车去天生港,</p><p>拍摄我在那里生活四十多年地方,刻烙在每位生长生活的心里,</p><p>我只能从记忆中,回想美好快乐时光!</p><p>因初学拍摄水平有限,只能反映目前天生港真实情况。从下车开始吧!二路,三路,(73路后才有的)车站位置没有变,房子后改建的。</p> <p>第一站去看看制镜厂,绳网厂及原电厂公房(破旧不堪)。</p> <p>制镜厂内院</p> <p>去原电厂工房主路</p> <p>第二站是天生港最繁华街道,后建泽生社区,工行,水产医院,超市。保留原来建筑有天小,营养部,杂货店,酱菜店,烧饼油条店,饭店,废品收购店等。好多房子已经改变经营模式。下午菜市场只有几个人看守阵地。</p><p><br></p> <p>最繁华大道</p> <p>房子还是原来的,就是把推木门改铝合金门。</p> <p>第二站去拍摄原来洗澡塘,菜市场,水表厂等</p> <p>第三站从原菜市场走到泽生街,沿街二侧原来房子全部保留了,派出所,天生港公社,医院分院,药铺店,水产饭店等。内街拆迁后,房子还没拆完,脏,乱,臭也没有人管,居民基本搬走,只有少数留守老人,不愿意离开。</p> <p>添加一位天生港镇居民回忆当年的影子</p> <p>继续向前走有标志性建筑(小二楼),原水产冷库,大达水产公司,捕捞公司,水产医院。</p> <p>海河豚干烧五花肉真好吃,现在很少看见饭店有这道菜,就是有也很贵啦。</p> <p>有位在天生港土生土长老哥,写了许多的事,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p> <p>第四站拍摄二个船闸.(母亲)河在60-80年代,几个工厂运送物资,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等全部从船闸经过,汛潮期期间起到很大作用。目前没有渔船靠岸,平时红色小三轮车专门接送渔民上岸购物,今没有生意,就聚在一起打牌,聊聊天,休息。</p><p>过了中心港桥,是柴油机厂,现在全部搬家了,不知道是否存在吗?</p> <p>二个船闸与长江相连</p> <p>第五站拍摄天生桥到通燧后街,原通燧街全部拆迁给发电厂。后街拆迁90%,还有几户私房没拆。</p> <p>又有几位回忆在哪里生活几十年,美好时光</p> <p>通燧后街没有拆迁私房</p> <p>这位朋友写的记忆一点不错,给你一个赞!</p> <p>天生港镇电影院,完整保留下来。</p> <p>这朋友回忆当年 情况真对啊!</p> <p>原食品二厂</p> <p>第六站从通燧街向海岸上走到头,目前只有二个厂,其他居民基本拆迁搬家啦!大家还记得有个二炭场吗?现在改变生产加气块砖,厂效益很好,汽车排队提货,工人工资一般在一万多元。居民搬家是好事,住在那里污染很严重。</p><p>原通燧街与三八点相通,现在也拆迁了,少数居民与政府没有谈好,坚守阵地。应该早点搬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四周围环境实在太差。</p> <p>没有拆迁房子</p> <p>这户养了怎么多鸽子,有臭有脏</p> <p>第七站,我走了1万多步,肚子饿了,想吃食品二厂草鞋底,正好在三八新村围墙外有一家正中草鞋底,生意特别好,我四点多钟到那里,二人还没吃中午饭,每天生产1-2千只,想吃草鞋底还要预订。</p><p>吃饱了准备回家啦。</p><p>告诉人大家一声,开汽车去三八新村目前只有一条路,大家注意路况信息!</p><p>我从刘家圩一条小路走到天生桥,正好看见专业人员,对(母亲)河取水带回化验,我随便问一下捡测人员,现在水质如何,他们讲:通过这几年治理,水质明显好转,我拍摄几张大家看看就知道啦!</p> <p>加工场比较脏乱,最好整理一下,让大家吃了放心吧!</p> <p>大家看到草鞋底,嘴馋了吧!</p> <p>取水现场</p> <p>装进塑料瓶水比较清晰</p> <p>让大家再看这张照片,老虎灶门前二棵法国梧桐树,我估计有100多年吗?</p> <p>最后一站,准备回家啦,来了天生港要带点海鲜回家吧,发现有几家海鲜批发,我买了10元红娘子鱼,二条海鳗20元,第二天中午,红烧了红娘子鱼,口味一般,之前从来没有吃过,后听说:这种鱼,渔民是晒干后清蒸或烧肉吃。</p> <p>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政府部门给天生港办一件好事,对自来水,雨污分流进行改造。</p><p>因文字组织水平有限,大家看后提出意见,谢谢大家啦!!</p><p>我今天是贵宾,乘73路专车回家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