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苍穹下|艽野茫茫,云端阿里

ZhangYue

<p>心之所向,身之所往。</p><p>人总是会对不容易的东西念念不忘。听说每一个到过西藏的人心里都有一个西藏,而西藏的西藏在阿里,平均海拔4500+的世界屋脊,不管是从地理还是心理,一直觉得云端的阿里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远方。</p><p>在纪录片《第三极》的开篇有这样一段描述:</p><p>“青藏高原,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主体位于中国境内,这里的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高原腹地,年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这里是地球的最高点,被称为“第三极”。相比南极北极,这里却是人类活动丰富的天地,是中国多个民族世代聚居的地方。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到低处的平原峡谷,落差近八千米。在海拔高低变化中,动物活动呈现出与其他地域不同的景象,在这里生存的人们与动物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合作关系。人们对天地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给动物带来了安全感,人们也在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p><p>第三极,雪山、冰川、河流、湖泊、草原、沙漠、湿地、土林、荒野以及生命和宗教勾勒出一幅幅属于她的标志性画面。这般壮阔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像是一股神奇的力量,牵引着向往的人们。</p><p>所以,当决定出发的时候,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虽然这一路要经历各种艰辛,而在耐受空气稀薄的高海拔时对精神和体能是一种怎样的消耗只有踏足过那片土地的人才会真切感知。</p><p>从阿里回来有一段时间了,有时还会恍惚,像是在梦里,有点不敢相信这一趟难度指数极高的高原之旅就这样一路风尘仆仆在2020走过。</p><p>行在路上,从拉萨出发翻过岗巴拉山口,羊湖江孜以后在日喀则境内沿着南边绵延的喜马拉雅山脉冷峻巍峨的雪山西行,在普兰绕过冈底斯山脉,途经噶尔,穿越如魔界般的札达盆地,最西抵达日土喀喇昆仑山脉旁的中印界湖班公错;后半程大北线在阿里的革吉、改则、措勤横穿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在宽广的草原邂逅只属于高原的藏原羚和藏野驴;在中北线和藏北那曲“一错再错” (“错”即“措”,藏语“措”是湖的意思)与无数绝美的高山湖泊相遇;13天的旅程,我们驶过最荒芜的路,翻过最颠簸的山;沿途风光收获的千余幅照片,每一帧画面都了然于心。</p><p>雪峰林立,百川奔腾,湖泊星罗棋布,地球上最雄伟的三大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共同将阿里擎举。由于地势崎岖多变,自然条件恶劣,看似荒芜却包罗万象。自然在这里造就了高山、沟谷、土林、冰碛、湿地、草原等博大苍凉又截然不同的地形风貌,展露出阿里超凡的极地气韵。</p><p>除了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冠以佛教精神力量的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阿里还有着西藏最为古老而神秘的历史。3000多年前,兴起于荒原上的象雄文明,与象雄一同兴起的苯教,至今仍然被认为是藏文化的源头。穹窿银城、托林寺、古格王国遗址,这些散落在阿里高原上的古老遗存,千百年来一直静静地在阿里矗立,老去的时光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p><p>进藏的理由也许有千千万,有人为了梦想,有人为了信仰,有人为了挑战自己……又或者,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理由,仅仅是西藏这个名字,就足以令人无法抗拒。于自己,前后四次的藏区经历铺垫,只为有一天可以和相约路上的小伙伴共赴一场极致的阿里大环线之旅。</p><p>记录走过的路,定格目之所及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将是日后最好的重温与记忆。</p><p><br></p><p>Day1…2020年9月25日:各地(建议至少提前两天)至拉萨集合,准备旅途物资,行前会,当天主要是休息好以适应高海拔(宿拉萨,海拔3650米)</p><p>圣城拉萨,起点亦终点。</p><p>#阿里大环线#第三极#世界之巅,13天环线路线:拉萨~岗巴拉山口~羊卓雍错~浪卡子~卡诺拉冰川~江孜~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国道318拉孜5000公里处~嘉措拉山垭口(海拔5248米)~定日~白坝~加吾拉山垭口~绒布寺~珠峰~加吾拉山垭口~佩枯错~希夏邦玛峰~萨嘎~仲巴雅鲁藏布江发源地~帕羊~霍尔乡~普兰~玛旁雍错~塔尔钦~冈仁波齐峰~门士~穹窿银城~扎达土林~古格王国遗址~霞义沟~日土~班公湖~日土~狮泉河镇(阿里行署)~革吉~改则~物玛错~盐湖乡~达瓦错~措勤~扎日南木错~那曲~当惹雍错~文布南村~当穹错~尼玛~恰归错~色林错~错鄂湖~班戈~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那根拉垭口~当雄~拉萨。全程近5000公里。</p> <p><br></p><p>Day2…2020年9月26日:拉萨~岗巴拉山~羊卓雍错~浪卡子~卡诺拉冰川~满拉水库~江孜~日喀则(宿日喀则,海拔3850米)</p><p>从拉萨往羊卓雍错需要翻越岗巴拉山,盘山路崎岖艰险,山崖陡峭。途中可以俯瞰群峦环抱之中的雅江河谷。</p><p>岗巴拉山位于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贡嘎县之间,垭口海拔4990米。</p> <p><br></p><p>遇见羊湖最美的样子</p><p>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错&amp;相依相伴的乃钦康桑雪山。</p><p>羊卓雍错简称“羊湖”,藏语意为“仙女撒下的绿松石耳坠”。在岗巴拉山垭口俯瞰羊湖,如一条蓝色的丝带缠绕在群山之间,甚是妩媚。羊湖的西面群山璧立之中有一座尖顶雪山,便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乃钦康桑”雪山。</p><p>于岗巴拉垭口摄取最经典机位照之后驱车下行继续环湖游览。羊湖的湖水总是能给看到她的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湖面的蓝会随着光线照射的变化而变化,浅蓝、深蓝、孔雀蓝……湖水总是蓝,却蓝得不尽相同。听说当天空布满乌云时,湖面又会变成灰色。</p><p>是日天气晴朗,整整一个上午的车程都是沿着羊湖的湖岸蜿蜒而行,时而驻足,咫尺间羊湖变幻的光影令人迷醉。</p><p>羊湖形成于大约一亿年前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时,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面形状不规则,湖岸曲折,像珊瑚枝一般交叉纵横。羊湖的水源来自念青唐古拉山的雪水,虽然没有出水口,但是大自然的蒸发与雪水的流入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动态平衡。</p><p>总面积678平方千米的羊湖约是杭州西湖的70倍,湖面海拔4441米。</p> <p><br></p><p>卡若拉冰川</p><p>卡诺拉冰川有“最美的天堂在心里”之称,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日喀则江孜县交界处的公路边上,距离江孜县城约71公里,海拔5036米,背靠乃钦康桑峰(海拔7191米)南坡,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卡若拉冰川的融水是雅江上游重要支流年楚河的东部源头。卡若拉冰川也是世界少有的悬挂冰川,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都曾在此拍摄外景。</p> <p><br></p><p>满拉水库</p><p>嵌在山间的一汪碧水。如果不是在高原,难以想象水库的水也能美到如此极致。</p><p>满拉水库位于江孜县龙马乡境内年楚河上游,从羊卓雍错往江孜方向会经过这里,翻越斯米拉山垭口的路边有观景台,可以在此从高处眺望满拉水库的景色。</p> <p><br></p><p>红河印记,江孜古堡。</p><p>出满拉水库,驱车前行至英雄城“江孜”,江孜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前藏(拉萨)通往后藏(日喀则)的交通要塞。</p><p>江孜古堡耸立在江孜县城区的宗山上,地势险要,距离白居寺不远,这里是1904年西藏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地方。</p><p>江孜古堡也是电影《红河谷》的拍摄地。</p> <p><br></p><p>远眺白居寺</p><p>寺内白居塔享有“十万佛塔”美誉而闻名。</p><p>白居寺藏语称“班廓曲德”,意为“吉祥轮大乐寺”,位于江孜县江孜镇,三面环山,海拔3900米,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噶当、格鲁三派共存,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p> <p><br></p><p>天边有白云,前方光影下起伏的山峦,左右是跨过年楚河大桥后两旁丰收的青稞地,傍晚时分江孜赶往日喀则市行驶中车窗外的一幕。</p><p>日喀则市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汇处,为西藏的第二大城市。</p><p>日喀则地区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接壤,西衔阿里,北靠那曲,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地区。边境线长1753公里。</p> <p><br></p><p>Day3…2020年9月27日: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拉孜~318国道5000公里纪念碑~嘉措拉山口~定日~白坝(宿白坝,海拔4338米)</p><p>后藏圣地扎什伦布寺</p><p>坐落于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历代班禅驻锡地,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其余五个是: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塔尔寺、拉卜楞寺),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规模较为庞大的寺院。公元1447年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的弟子根敦珠巴主持创建,历时12年建成,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殿宇依次递接。</p><p>历史上,西藏分为以拉萨为中心的前藏地区和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地区。如果说大昭寺是拉萨的灵魂,那么扎什伦布寺应该是后藏地区的心脏了。</p> <p><br></p><p>扎什伦布寺寺内主要有措钦大殿、历代班禅大师灵塔祀殿、第十四班禅大师金质灵塔祀殿、世界最大的铜质镀金佛像殿、四大佛陀开光并大梵天王装过护身符盒子的嘎东强巴佛像及60多个珍贵文物殿堂。</p> <p><br></p><p>寺院入口坡道边上,这棵逾百年树龄的灯芯树,默默见证着扎什伦布寺的历史与过往。</p><p>在海拔3800+的高原见到这么苍劲的古树,绞缠的树干透出岁月的沧桑,生命力的顽强令人惊叹。</p> <p><br></p><p>318国道5000公里处</p><p>漫漫长路上的一座具有地标意义的纪念碑,也是阿里南线东西方向去往珠峰的必经。</p><p>318国道被冠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川藏线318为其中的一段),从上海市中心区人民广场至西藏日喀则地区,5000公里处在海拔4000+的拉孜县境内。</p><p>《中国地理杂志》介绍:“G318国道由上海人民广场至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全长5388公里,大体是一条笔直的东西向景观公路,途径八省(及自治区、直辖市),沿途与320、104、205、206、105、106、107、316、209、210、212、319、213、108、214、109、219等国道相交或重合,是中国最长的国道。最早部分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期,2004年最后一部分得以完成。”</p> <p><br></p><p>翻越海拨5248米的嘉措拉山口</p><p>作为“珠峰门户”,嘉措拉山口是通往珠峰大本营的必经之路,5248米的海拔使其成为318国道的最高点。穿过拱门标志着正式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方定日县,是距离珠峰最近的一个县城。</p> <p><br></p><p>Day4…2020年9月28日:白坝~珠峰边检站~珠峰景区大门售票处~加吾拉山口~绒布寺~珠峰大本营(北坡)~(折返)加吾拉山口~珠峰景区大门~中尼公路~佩枯错~希夏邦马峰~萨嘎(宿萨嘎,海拔4500米)</p><p>晨曦中的珠穆朗玛</p><p>为了一睹珠峰的日出,当天凌晨4点多起来,早餐后行李装车6:00准时从酒店出发,前往珠峰路上需要持有效边境通行证通过边检,然后披星戴月一个多钟经过九曲N道弯的盘山道攀爬,终于在天微亮前抵达海拔5210米的加吾拉山观景平台。</p><p>喜马拉雅山脉,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整个山脉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p><p>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简称“珠峰”,又名“圣母峰”,海拔8848.86米(2020年12月8日中尼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西坡在定日县扎西宗乡,东坡在定日县曲当乡),南部在尼泊尔境内。</p><p>珠穆朗玛峰山体呈金字塔型,山顶终年覆盖冰雪,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脊中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00多条大型冰川,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罕见的冰塔林和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冰裂缝。瑰丽的景观汇聚在一起,构成了雄伟大气的地球第三极。</p><p>饱览过壮美的日出画卷,10:00左右加吾拉山口另一侧盘山道赶往海拔5150米的绒布寺附近近距离眺望珠穆朗玛峰。</p><p>下午老定日沿318国道的中尼线行驶,穿过希夏邦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佩枯错,晚上20:00抵达萨嘎,全天奔袭近500公里。</p> <p><br></p><p>日照金山</p><p>“犹抱琵琶半遮面”</p><p>马卡鲁峰(Makalu)海拔8463米(另有海拔8485米的测量数据),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世界第五高峰。西北方距珠穆朗玛峰19.5公里。马卡鲁峰沿西北—东南山脊为界,北部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南部在尼泊尔境内。</p> <p><br></p><p>观喜马拉雅山脉8000米级雪山群日出</p><p>在海拔5210米的加吾拉山顶观景平台,向南极目远眺,喜马拉雅山脉被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一点一点映照,期待的日照金山在翻滚的云海中时隐时现;最最意想不到的是有珠峰奇观之称的“旗云”也毫不吝啬的逐一呈现在喜马拉雅山脉四座8000米级连绵的雪峰之上,峰顶扬起的旗云,时而像一面旗帜迎风招展,时而如波涛汹涌的海浪,不多一会又像婀娜升腾的云纱,更有形似一顶圆帽在空中盘旋……这一幕幕大自然带来的可遇不可求的奇观与惊喜,已然烙印在了记忆深处。</p><p>将手机旋转90°横屏观看</p> <p><br></p><p>皑皑雪山,喜马拉雅山脉绵亘天际。</p><p>在世界屋脊西藏,日喀则境内,坐落着五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而在日喀则市定结县境内的加吾拉山口,超高的海拔,开阔的视野,成就了世界上唯一可以完整远眺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五座8000米级高峰的最佳观景台。</p><p>照片横屏观看,从左至右依次:海拔8463米的马卡鲁峰,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p> <p><br></p><p>珠穆朗玛傲视群峰</p><p>秋季的珠峰更容易毫无保留地展露在人们面前,日照金山过后晨光中的珠峰。</p> <p><br></p><p>珠峰旗云</p><p>堪称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在藏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见到旗云就好比见到了佛光,海蜃,都是大吉祥,大福气。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珠峰旗云,气势雄浑,可谓天工之作。</p><p>我国最早在书面上提出“珠峰旗云”的是地理学界前辈徐近之先生。</p><p>关于“珠峰旗云”: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故称为“旗云”。</p> <p><br></p><p>高山的晨间</p><p>缠绕在加吾拉山与喜马拉雅山脉间如仙境般的的云海,美到令人久久不愿离开。</p> <p><br></p><p>仰望世界之巅</p><p>通往珠峰的路千回百转。</p><p>为了满足海内外登山者前往珠峰登山探险的需求,1978年,西藏自治区政府修建了一条全长110公里的四级砂石路,路面宽3.5米,起点在中尼公路318国道边,终点在珠峰脚下的珠峰大本营,即为“珠峰公路”。</p><p>从加吾拉山口下山-上山-下山-再上山,虽然现今珠峰路全程已经被铺成柏油路面,当车道急弯时坐在副驾的感觉是一会离心一会向心,不断的兜兜转转,也不知道绕了多少弯弯曲曲的盘山道,印象里还经过一个高地深处原始的藏族小村落,大概一个多小时到达一个“珠穆朗玛峰”景点观光换乘环保车的集散地,环保客车站设在珠峰景区北大门内79公里处,距珠峰大本营近20公里。旅游大巴或自驾车辆抵达该处后,所有游客需换乘环保客车,继续前往大本营。返程时,同样需乘坐环保客车回到换乘处。</p><p>绒布寺海拔5150米,宁玛派,听说世界各地登山爱好者在登珠峰之前都会到寺庙祈祷,接受绒布寺活佛的灌顶和祝福,然后再向世界第一高峰进发。</p><p>这张照片的拍摄机位与珠峰大本营核心区还有约两公里的距离,由于国家加大对珠峰地区的环境保护,从2018年已经禁止游客前往大本营核心区。</p><p>珠峰保护区功能分区重新调整后,标有“海拔8844.43米”的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已被移至靠近绒布寺不远处的一个相对平坦的台地。</p><p>严格意义的珠峰大本营,是为了保护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保护地带,海拔5200米。</p> <p><br></p><p>珠峰公路</p><p>通往世界之颠(北坡)的珠峰公路,盘旋在加吾拉山两侧,相比川藏线的“天路十八弯”和康定新都桥之间翻S人的折多山,也许高海拔和珠峰公路本身不尽其数的折弯也是一道风景线。为了去到珠峰脚下近距离观赏珠峰,那天从距离珠峰大本营百公里以外的珠峰景区大门开始上山至加吾拉山顶(观景台),翻过加吾拉去到珠峰脚下,然后回头(往返200多公里),除了驻足欣赏美景的两三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加吾拉山盘上盘下,回想,这一程还是蛮辛苦的。</p><p>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p><p>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p><p>照片是行驶中拍摄的“珠峰公路”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山体皱褶。</p> <p><br></p><p>日喀则仙湖佩枯错</p><p>从珠峰景区大门出来,前往萨嘎途中的阿里南线一定不会错过与佩枯措的相遇,湖面和羊卓雍错完全不一样的蓝,深邃祥和,三面环山,静静躺在一片开阔的谷地。</p><p>照片是佩枯错与希夏邦马雪山,全景接片。</p> <p><br></p><p>希夏邦玛峰</p><p>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是喜马拉雅山脉著名的高峰之一,由三个高度相近的姐妹峰组成;在世界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第14位,也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山峰。</p> <p><br></p><p>Day5…2020年9月29日:萨嘎~仲巴~帕羊五彩沙漠~马攸木拉山(海拔5211米)~普兰霍尔乡~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拉昂错~塔尔钦 (宿塔尔钦,海拔4600米)</p><p>溯源雅鲁藏布江</p><p>图片拍摄于仲巴境内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玛央宗冰川和山脚下清澈见底的冰碛湖。</p><p>杰玛央宗地势高寒,海拔5590米,被冰川和积雪覆盖,当地人把冰川融水汇集成的河叫“杰玛央宗曲”,向北流至热布杰错后折向东流,在仲巴县桑木张、纳库比藏布和马攸木藏布后,始名当却藏布,即“马泉河”,河流至萨嘎正式称为“雅鲁藏布江”。</p><p>雅鲁藏布江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形态,时而汹涌,时而平缓,这条极地最富盛名的大江从拉萨开始一直到日喀则仲巴源头,此行前四天几乎一直相伴我们左右。</p> <p><br></p><p>位于帕羊的雅江源湿地观赏区</p><p>雪山、冰川、河流、湖泊、湿地、沙漠,这些看似迥异的不同元素的自然风貌,在雅鲁藏布江的源头神奇地交织在一起。</p><p>离开仲巴,沿着马泉河上行不多一会儿,一大片金黄色的沙丘闯入视野。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夹角的帕羊,常年风沙沉淀在这里,形成了大大小小高矮错落形态各异的沙漠群,随着日照的不同沙漠会呈现不同的色彩。</p><p>照片可见雅江的上游河谷开阔,河床较小,沼泽星罗棋布,沙丘分布在湖泊河流间,远处杰玛央宗绵延起伏,马泉河静静的流淌…</p> <p><br></p><p>望不到尽头的路</p><p>马路上自由踱步的羊</p><p>后视镜里的云和车队</p> <p><br></p><p>高原上别致的☁️</p><p>仲巴往阿里的路上,在行进的车里突然发现这朵别致的☁️,浮在空中透着一丝复古的气息,像极了《福音》里用来书写的羽毛笔。</p> <p><br></p><p>帕羊往西,便是阿里。</p><p>帕羊短暂停留继续驱车西行,视野里两边的草场泛着秋黄,山丘寸草不生。在一马平川的公路行驶不久,终于见到了这座在网络里看到无数次具有标志意义的地理界标,上面写着“藏西秘镜 天上阿里”,想必这是当地认为最能概括阿里的八个字吧。</p><p>过了这座大门,算是正式进入阿里地区了。</p><p>提及阿里,能想到的是“万山之祖”,“百川之源”,“西藏的西藏”,“世界屋脊的屋脊”,当我们亲历过这片土地,这些标签无不名至实归。</p><p>亿万年以来的板块运动,阿里地区沧海成陆,不断隆升,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在此汇聚。圣湖玛旁雍错与鬼湖拉昂错夹峙于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p><p>源于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山的四条大河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分别向西北、西南和东南方向流入印度、尼泊尔,成为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最终汇入印度洋和阿拉伯海。</p><p>平均海拔4500米,大部分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阿里,拥有西藏最辽阔的地域,最丰富的地貌,以及密度最低的人口。</p><p>“阿里”一词,本属藏语的音译,其意思为“领地” 或“属地”。在藏文古籍中,“阿里”一词最早出现在9世纪中叶,其特定含义为,吐蕃政权灭亡后,吐蕃赞普的后裔吉德尼玛衮及其后世子孙们来到藏西这块原属象雄十八部统治的区域,建立古格、布让、拉达、桑噶等一系列王朝。&nbsp;这些吐蕃后裔的领地即为如今的“阿里”</p><p>阿里有三围,传说中的三子占三围:雪山围绕的普兰,土林围绕的札达,湖泊围绕的日土。</p><p>阿里面积约33.7万平方公里,行署狮泉河镇,辖普兰、札达、噶尔、日土、革吉、改则、措勤七县。</p> <p><br></p><p>初见冈仁波齐</p><p>从拉萨出发阿里,南线G318+G219,普兰县的霍尔乡是进入阿里境内的第一站。</p><p>普兰县是青藏高原西南门户,与尼泊尔相邻,位于纳木阿比峰和那尼雪峰之间的孔雀河(马甲藏布)谷地,南有喜马拉雅,北有冈底斯,被称为“雪山环绕的地方”。</p><p>冈仁波齐,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海拔6656米,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藏语意为神灵之山,被誉为“神山之王”。</p><p>冈仁波齐峰的神秘之处还在于,山的向阳面,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而神山背面,长年没雪,即使被白雪覆盖,太阳一出,随即融化,与大自然常规刚好相反。</p> <p><br></p><p>穿越世界屋脊,走近神山圣湖。</p><p>作为冈底斯山的主峰之一,要认识冈仁波齐,还要认识整个冈底斯山系,它横贯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大体平行,呈“西北-东南”走向。</p><p>冈底斯整个山脉,西起喀喇昆仑山脉东南部的萨色尔山脊,东延伸至纳木错西南,与念青唐拉山脉衔接。这座长约1100千米的绵延山系,不仅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的地理界线,也是西藏印度洋外流水系与藏北内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p><p>冈底斯以北,为高寒的羌塘高原内流区,气候严寒干燥,以高山草原为主,绝大部分土地只宜放牧绵羊和牦牛,或为无人居住的荒寂原野,是野生动物的乐园。</p><p>冈底斯以南,则为气候温凉稍干燥的谷地,广阔的草场在雪山和河流边连绵无际,海拔4000米以下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为灌丛草原,较高地区为亚高山草原。这一地区草场辽阔,耕地集中,为西藏自治区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的地域。</p><p>西藏不缺神山,藏传佛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四大教派,却都把冈仁波齐视为世界的中心。山的上半部终年积雪,在群峰中卓然而立,从南面望去,犹如坚实的金字塔。</p><p>从冈仁波齐周围地区发源的四大河流全都属于外流水系,分别是森格藏布(狮泉河)、朗钦藏布(象泉河)、马甲藏布(孔雀河)、当却藏布(马泉河)。</p> <p><br></p><p>冈仁波齐峰</p><p>在高原上所见的雪峰大多线条硬朗,棱角分明,但冈仁波齐的峰顶却是多了几分宽厚和圆润,耸立于群峦之间显得雄浑刚毅,辨识度极高。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和横向岩层形成的天然符号“卍”,象征着永恒。这个符号藏传佛教认为是“卐”,苯教则认为是“卍”。</p> <p><br></p><p>经幡飞舞</p><p>草甸蔓延</p><p>无处不在的冈仁波齐</p> <p><br></p><p>斜阳西下,衔着余晖。</p><p>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来到阿里,在拉昂错背倚纳木那尼峰看神山冈仁波齐落日。</p><p>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脉平行绵延到普兰,最近的距离不过几十公里,中间空出一块巨大的谷地,与冈仁波齐相对而立的,是有着神女峰之称的纳木那尼峰,海拔高出冈仁波齐一千多米,虽然两峰相望,却属于不同的山系,冈仁波齐属于冈底斯山系,而纳木那尼却属于喜马拉雅山系。</p><p>“神山”冈仁波齐、“神女峰”纳木那尼、“圣湖”玛旁雍措、“鬼湖”拉昂措,两山两湖构成了阿里普兰360度的绝世大美。</p> <p><br></p><p>“鬼湖”拉昂错的黄昏</p><p>拉昂错与圣湖玛旁雍措相邻,隔着一座狭长的山丘,两湖之间的陆路是进出普兰县的必经。拉昂错属咸水湖,由于湖水不能饮用,且湖岸周围植被绝少,故被称为“鬼湖”。据考证,拉昂错与玛旁雍错曾经相连,后因湖面下降,才分成了两个湖。民间的传说里,两湖湖底相通,如果某天“鬼湖”里随水流入了金色鱼和蓝色鱼,“鬼湖”的水就可以饮用了。</p><p>众多的传说为“鬼湖”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当天到达拉昂措时已是傍晚的日落时分,可能观景台是在一个相对空旷的高地,耳畔总是一阵阵的狂风在呼啸。原以为鬼湖的湖面应该也会是涛声大作,当看到远山和拉昂错静静的被斜阳晕染,原来鬼湖也有其柔美的一面。</p><p>拉昂措,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海拔4574米,见到的拉昂措和玛旁雍错一样美丽,湖水同样蓝得心醉。</p> <p><br></p><p>圣湖玛旁雍错</p><p>深藏于藏地深处的玛旁雍错,与纳木错和羊卓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相比在拉萨周边的纳木错和羊卓雍错,身居阿里的玛旁雍错最不容易抵达。</p><p>玛旁雍错位于神山冈仁波齐以南,喜马拉雅纳木那尼峰北侧,站在湖边可以看到北面的冈仁波齐与南面的纳木那尼。</p><p>玛旁雍错海拔4588米,湖水来源于冈底斯山脉的冰雪融水,成就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泊,周围有马泉、狮泉、象泉、孔雀四水之源,这四水又在蜿蜒的河谷中发育成了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和萨特累季河。</p><p>藏语里“玛旁”即“不败,无不胜”,玛旁雍错意为“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p><p>唐朝高僧玄奘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记》称玛旁雍错为“西天瑶池”。照片里清澈的湖水漾起层层波浪,在光照下如碧玉般通透;湖的对面即纳木那尼峰。</p> <p><br></p><p>晨光中云海缭绕的纳木那尼峰</p><p>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普兰境内的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与海拔6656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南北相望,藏民称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由6条山脊构成,山峰峡谷间倾泻着5条巨大的冰川,绵延的山体把著名的“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揽在怀中。</p><p>纳木那尼山形平缓优美,山头高低错落,远看好似一座座水晶般的宫殿。</p> <p><br></p><p>Day6…2020年9月30日:塔尔钦~冈仁波齐峰~门士乡~古如江寺~穹窿银城~札达县城(宿札达县城,海拔3750米)</p><p>早上从塔尔钦沿着一条狭窄的尘土飞杨的泥石路攀至海拔5千多的神山冈仁波齐脚下。</p><p>2017年曾在影院观赏过电影《冈仁波齐》,当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三年后自己会亲历冈底斯山脉,如此近距离注目过冈仁波齐峰。</p> <p><br></p><p>玛尼堆、经幡柱、神山冈仁波齐,一个有阳光的早晨,远离尘嚣的一方净土。</p> <p><br></p><p>冈仁波齐峰倒影</p><p>山脚下依稀可见塔尔钦小镇</p> <p><br></p><p>普兰往门士G219路上,一座巨大的经幡塔特别惹眼,视线延伸远处的冈仁波齐,雪峰长出了几分雪糕的模样。</p> <p><br></p><p>金秋时节的冈仁波齐</p><p>在阿里的普兰境内,总是可以看到不同景别的冈仁波齐,这座在广阔的巴嘎草原上高昂的雪峰,一直在视线里,或远,或近。</p> <p><br></p><p>回望冈仁波齐</p><p>不同视角,冈仁波齐的山形也不同。离开普兰后,冈仁波齐与我们也渐行渐远了…</p> <p><br></p><p>古如江寺崖壁上的修行洞</p><p>面向古如江寺,右侧崖壁上的“雍仲仁钦洞”,据说距今已有2900多年,是西藏历史上最早的修行洞,1936年苯教大师琼追晋美南卡多杰在该修行洞的基础上修建了古如江寺。</p><p>位于阿里噶尔县门士乡卡尔东的古如江寺是阿里地区唯一保存的一座苯教寺院。</p><p>藏文文献中记载的象雄是西藏原始苯教的发源地,苯教祖师敦巴辛饶在这里创立了最早的“雍仲苯教”。</p> <p><br></p><p>尘封的远古文明</p><p>探寻穹窿银城,古象雄王国都城遗址。</p><p>早在吐蕃王朝以前,地处西藏西部的阿里高原上就有了当地的古老文明,藏文献称之为“象雄”, 象雄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仰苯教。</p><p>穹窿银城,意为“大鹏栖息的地方”(指此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形状),位于札达县曲龙村,象泉河北岸,从河岸往上,曲折的山路修建有栏杆,山的岩壁上,遍布着大大小小或完整或风化或坍塌的洞窟。这些洞窟潜藏了远古人类的生活痕迹,留下众多的隐秘。</p><p>象雄王国存续了大约1000年,公元7世纪象雄王的妃子,松赞干布的妹妹最终引来了吐蕃的大军,象雄王国的辉煌就此终结。</p><p>照片穹窿银城遗址全景,象泉河(朗钦藏布)在河谷缓缓流淌。</p> <p><br></p><p>札达土林奇特的地理景观</p><p>札达县象泉河谷两岸分布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土林地貌”奇观。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数百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抬升,水位线递减,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冲磨出今日的模样。</p><p>从穹窿银城出来往札达县城,大半天时间车辆都在土林里行进,如同在穿越一个巨大的迷宫,绵延不绝的土林层层叠叠,参差嵯峨,形态万千。从高处眺望这片洪荒之地,无边无际,磅礴如海。</p> <p><br></p><p>夕照土林</p><p>在阿里广袤的大地上最为与众不同的地貌景观既不是辽阔的荒漠草原,也不是连绵起伏的雪山,而是位于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遍布札达盆地的土林,这些被风削雨蚀日晒过的山体呈现出丰富的肌理,黄昏时分,在夕阳的映照下,沟壑之间明暗有致,金黄的土林很是炫丽。</p> <p><br></p><p>秋天的高原浓墨重彩,河流是大地的琴弦。</p><p>整个札达土林的分布面积达到了250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发源于冈底斯山脉的朗钦藏布在札达盆地的山谷里蜿蜒流淌。</p><p>朗钦藏布,汉语译名象泉河,为印度河最大支流萨特累季河的上游。其河源海拔约5300米,流经至札达县的河谷地带最低海拔只有2800米左右。</p> <p><br></p><p>Day7…2020年10月1日:上午古格王国遗址,下午托林寺,晚上欢聚国庆中秋,行程相对轻松,算是旅途的一个休整(宿札达,海拔3750米)</p><p>失落的古格</p><p>古格,一座建于悬崖峭壁之上的王宫,曾经至高无上的王权,一夜之间消隐于黄沙之中。</p><p>时至今日,在藏西的阿里高原上,古格王国仍可以说是一个厚重得让人过目不忘充满想象的名字。</p><p>关于古格…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的权贵们相互攻伐不休,由印度传入的佛教与本土宗教笨教激烈冲突,吐蕃王朝分崩离析。末代赞普(藏王)朗达玛之子吉德尼玛衮逃至象雄故地建立割据政权,并改称象雄为阿里,意为“领地”,阿里之名正式出现。吉德尼玛衮分封诸子,其中一子统治今日札达地区,是为古格王国。
</p><p>古格王国遗址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8公里。这座庞大的古建筑群大体分为三层,窑洞、佛塔、碉楼、庙宇、王宫,自下而上,依山迭砌。</p><p>其中最为突出也是保留最好的建筑分别是山顶上孑然而立的坛城殿、山坡上两相辉映的红殿和白殿、高低错落的大威德殿和度母殿以及西北侧高耸的佛塔。山腰及山脚大小不一的窑洞是僧人和百姓的住所。从山脚到王宫只有一条人工开凿的甬道。山顶台地是王国宫殿,四周峭壁悬崖,崖边环绕着一圈夯土或土坯砌筑的防卫墙。</p><p>20世纪初,这个总面积达72万平方米的遗址逐渐被发掘,经过考察队的实地勘测,王国遗址保留有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防卫墙10道、洞葬1处等等。</p><p>如此辉煌的古格在阿里曾叱咤风云700余年,世系16位国王。传说300年前一场战争中被拉达克所灭。如今王国遗址已是断壁残垣,虽历经千余年风霜,依旧有遗世独立之势。</p> <p><br></p><p>登高古格</p><p>从古格王国遗址墙根到山顶制高点海拔差300多米,在海拔4000+的高原徒步登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较好的体能和坚韧的意志才能完成。</p><p>照片在攀爬过程中于城堡内向外俯瞰,居高临下,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级别的防御工事应该是最易守难攻的吧。</p><p>可是曾经繁盛一时的古格却在十七世纪左右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极少记载和各种神秘传说…</p> <p><br></p><p>地质学家是这样表述土林地貌: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呈半固结状态、沉积厚度很大、具有水平层理的地层,在地质构造作用下持续抬升并经受强烈物理风化、暴雨冲刷及其水系的剧烈切割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形式。</p><p>照片是古格王国遗址山顶近距离拍摄的土林</p> <p><br></p><p>古格王国坍塌的土墙</p><p>古格的诞生、崛起、兴盛,以及最后的陨落,在阿里这片佛之盛土上,如同一朵莲花的出尘、展叶、含苞、绽放以及凋零, 一夜之间消失的千年文明着实有太多的未解之谜。</p> <p><br></p><p>白塔、红墙、与土林</p><p>从古格城堡远眺,意外发现扎布让村象泉河南岸看起来非常精美的一座寺庙。</p> <p><br></p><p>土林深处,每一粒尘埃都是记忆。</p> <p><br></p><p>托林寺</p><p>阿里地区第一座佛教寺庙,由古格王子意西沃创建于公元10世纪。</p><p>托林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佛教后弘期弘法的重要策源地,古格时期重新兴起的佛法由托林寺传播到整个藏区。</p><p>托林寺为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札达县城所在地托林镇,距离阿里地区行署狮泉河镇约250公里。</p> <p><br></p><p>这座建于公元996年的寺庙,寺内佛殿供奉有诸多泥塑、金铜佛像和许多珍贵的历史壁画。</p> <p><br></p><p>每一座寺庙都有自己的传说</p><p>托林,“在高空中飞翔、盘旋”之意,所以托林寺又被称为“飞翔寺”或“悬空寺”</p> <p><br></p><p>Day8…2020年10月2日:札达县~霞义沟~昆莎~日土县~班公湖~阿里行署狮泉河镇(宿狮泉河镇,海拔4300米)</p><p>凌晨札达托林镇出发,悬在半空的一轮明月。</p><p>早就听说阿里是观星月的最佳地,果真,十六的月亮大又圆,仿佛触手可及,近到有些不真实的感觉。</p> <p><br></p><p>千山开画障,一谷暖阳晖。</p><p>当车辆穿行在长长的霞义沟,从晨光熹微到旭日东升,窗外像是一个未知星球的魔域幻界。</p> <p><br></p><p>霞义沟的光影</p> <p><br></p><p>大地就像上天的画布,变幻的光线将高原幻化为一幅幅精美画作。</p> <p><br></p><p>中-印界湖班公错</p><p>因中-印摩擦,2020最敏感的地区之一,特意绕道而来,只为一睹你的真容,希望你一如既往的安好。</p><p>班公错,即班公湖,海拔约为4350米,是高原上的内陆湖,藏语又称措木昂拉仁波,意为“长脖子天鹅”,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城西北约12公里处,总面积604平方公里,形状狭长,湖体东西走向,全长约150公里,其中约100公里在我国境内,约50公里在印占克什米尔境内。南北平均宽约4公里,中段最窄处仅100米左右,是一个典型的河道型湖泊。平均水深5米,最大水深41米。汇入班公湖的两条最大支流麻嘎藏布和多玛曲都位于湖体的东段,淡水来源充足,补给量大于蒸发量,湖水的含盐量低,为淡水水质;而中段和西段淡水补给量锐减,加以中段湖体狭窄,湖水在东西方向上的交流不畅,东部淡水很难持续向西补充,使西部湖水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水的含盐量骤升,变成咸水湖。</p> <p><br></p><p>喀喇昆仑山南侧狭长的班公湖湖面波澜不兴,每年夏季会集聚成千上万只的候鸟在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候鸟栖息地。那些或于天空盘旋、或在水中休憩的红嘴鸥,为班公湖增添了几分生机。</p> <p><br></p><p>班公湖美丽的红嘴鸥</p><p>2018年在CNN公布的“全球自然奇迹Top50”中,班公湖列第9位入选。</p><p>据说整个湖区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岛上多为迁徙的候鸟,数量最多时可过万,它们冬季从班公湖鸟岛飞往南亚大陆避寒,次年5-9月又飞临至此栖息。</p><p>在湖畔,可以随时用相机捕捉它们的身影,或是振翅高飞,或是凌波微步,或是三五成群随着波浪一起一伏,任性十足。</p> <p><br></p><p>班公湖也是世界上最长最著名的裂谷湖之一,周围山峦起伏,山湖相接,湖水清澈,由于光照、深浅等因素,呈现出墨绿、淡绿、深蓝等不同的颜色。湖面自由的鸟儿星星点点。</p> <p><br></p><p>班公湖不仅水美,鸟美,临近湿地的湖面金黄的水草摇曳,蓝黄交错,甚是斑斓。</p><p>班公湖北侧是西北-东南走向的世界第二高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南侧被同样西北-东南走向的“世界之轴”冈底斯山脉的余脉所环峙,这使其虽然身处干燥的藏北高原,谷地却是一派水草丰美的景象。</p><p>这个与班公湖接壤的湿地叫“玛嘎尔草场”,位于日土县城西部,毗邻219国道,是阿里地区著名的草原湿地。因新藏公路从中穿过,使其成为去往班公湖的必经之地。近年来随着班公湖水位逐年上涨,部分玛嘎尔草场被班公湖湖水淹没。</p> <p><br></p><p>发现黑颈鹤</p><p>班公湖的美不单在于它的湖水有多蓝,天空有多纯净,更特别的是在河谷湿地聚居了20多种鸟类,其中包括姿态高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p> <p>&nbsp;</p><p>班公湖返程狮泉河镇,路遇一群缓缓移动的羊,洁白的羊毛在逆光笼罩下被镀上一层金色的轮廓光,暖暖的,嘟嘟的,画面很是讨喜。</p> <p><br></p><p>Day9…2020年10月3日:阿里地区行政公署狮泉河镇~革吉(宿革吉县,海拔4530米。原计划宿改则,因住宿原因行程有调整)</p><p>从狮泉河镇出发,沿G317自西北向东南行驶约2.5小时就到了革吉县。</p><p>革吉,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县境地处羌塘高原大湖盆区,狮泉河源头,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p><p>在雪域高原,踏上北方的空地,当车辆在连绵起伏的高山草甸间行进,不时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藏原羚闯入视野,它们悠闲自得在大草原或觅食或奔跑或盘桓在陡峭的山坡。当天早上还惊现难得一见的藏野驴大家族,浩浩荡荡一同奔跑在金色的原野,属于藏北高原的独特气息呼之欲出。</p> <p><br></p><p>在羌塘自然保护区内,有成群的藏野驴也有三三两两结对出行的藏野驴,每次发现都无异于一次惊喜,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总是想停下车来用镜头捕捉属于它们的瞬间。</p> <p><br></p><p>羌塘,藏语意为“北方的空地”。</p><p>广义的“羌塘”,指羌塘高原,面积超过6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几条漫长的山脉构成了高原的边缘。它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地势的最高一级台阶。</p><p>狭义的“羌塘”,指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71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仅次于格陵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在羌塘高原上游走,目之所及,除却广袤无垠的旷野,便是数不胜数的野生动物和雪山湖泊。</p><p>茫茫高原,有最深的寂寥,也有最极致的美景,图片中的藏野驴拍摄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湖乡境内。</p> <p><br></p><p>在寂寥的旷野邂逅生命的奇迹</p><p>因为野生动物,阿里大北线可以说是一条充满惊喜的路,这次的沿途除了黑颈鹤、黑牦牛和藏野驴,冷不丁出现机会最多的是藏原羚,这些属于超高海拔的自由精灵大多以群体出现,偶然看见一只踽踽的独行者,神态灵动,满脸警觉。万物有灵,相对于它们才是那片土地的主人,我们只是过客,除了远远的欣赏,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定不要去惊扰它们。</p><p>据资料,阿里处于羌塘高原的核心地带,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达15万只以上,是众多珍稀野生动物自由驰骋的天堂。</p> <p><br></p><p>常年高寒的世界屋脊,广袤的草原和高山牧场,很容易看到成群的羊和身着传统服饰的牧羊人。</p> <p><br></p><p>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阿里境内的草原包括:措勤、改则、革吉、噶尔及日土部分区域在内的广大地区。</p> <p><br></p><p>Day10…2020年10月4日:革吉~盐湖乡~改则~物玛错~达瓦错~措勤(宿措勤县,海拔4700米)</p><p>早上8:50革吉出发,经改则,傍晚19:00时至措勤县,全程317转216约600余公里,在羌塘腹地穿越茫茫艽野,一路美丽湖泊相伴,正式开启“一错再错”之旅。</p><p>照片藏北羌塘</p><p>在青藏高原西北,北部的昆仑山,东部的唐古拉山,南部的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西侧的喀喇昆仑山之间,是一片广袤的“空地”,这便是羌塘,亦称藏北高原。</p> <p><br></p><p>高山上的湖水,有着惊世的美丽。</p><p>亿万年前地壳移动、碰撞、亚欧板块隆起,成就了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p><p>高原内陆湖区。</p> <p><br></p><p>在看似荒芜的藏北高原里,交错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广阔天地间藏尽了世间所有湖色,就像眼前的物玛错,极少见的一汪碧绿,有几分绿松石的意味,让人一见倾心。</p> <p><br></p><p>走近西藏的湖泊,如大海般辽阔的有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拉昂错、班公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色林错……这些声名远播面积动辄几百上千平方公里的大湖,宛如镶嵌在第三极的一面面浩大的天空之镜;另有更多小众的以及未名的湖泊,它们仿若星辰,遗落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安安静静的与大地相守。</p><p>照片中紧邻的两个小湖泊,一蓝一绿,分外轻柔,各自美丽着。</p> <p><br></p><p>远处隐约可见的夏岗江雪山,属措勤、申扎和改则三县管辖,海拔5000-6500米以上,美丽的夏岗江雪山边上是神奇的达瓦错。</p><p>达瓦错亦称“达娃措”,意为“月亮湖”,阿里措勤县西北部的一个咸水湖,湖面海拔4626米,周围是一片天然牧场。</p> <p><br></p><p>湖泊的灵动是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p> <p><br></p><p>Day11…2020年10月5日:措勤~扎日纳木错~羌塘草原~当惹雍错~文布南村(宿文布南村,海拔4630米)</p><p>早上迎着朝阳措勤出发,转战阿里中北线,见识了传说中的弹坑路和搓衣板路。驱车行驶在没有路的大羌塘,如何辨别方向变得很重要,从阿里的扎日南木错到那曲的当惹雍错几乎全程都是沿着满是泥沙的车辙推进。很奇怪当时一路的坑洼颠簸好像并没有感受到有多么的艰辛,在海拔4500+的藏区腹地,虽然前后也就那么几台车,在滚滚的烟尘里,车辆与车辆之间,相识的与不相识的,大多难抵一颗躁动的心,相互“竞技”绝尘而去(其实也是为了不在车后“吃土”😂)的刺激和畅快着实有一种在无边旷野尽情撒欢儿的别样体味。</p><p>阿里东南的“措勤”,藏语“大湖”之意,即因“扎日南木错”而得名。</p><p>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印度板块的不停撞击,使得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高大山脉逐渐隆起,并加快了藏北高原的抬升,在此过程中,沿东西断裂陷落而形成了一个大型构造盆地,加之四周高峰的冰川融水源源不断的注入,最终造就了今日的扎日南木错</p><p>位于冈底斯山脉群峰之中的扎日南木错,湖面海拔4613米,是矿化度较高的咸水湖,距县城约25公里,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为阿里第一大湖,西藏第三大湖。</p><p>扎日南木错湖岸线曲折迂回,优美流畅,视野所及,烟波浩渺,柔婉至极。</p> <p><br></p><p>传说中的一错再错,路遇一面面时间深处的湖水,因为人烟稀少,寂静也被无限放大…</p> <p><br></p><p>遇见当惹雍错,邂逅世间最纯粹的那抹蓝。</p> <p><br></p><p>位于冈底斯山脉中段北麓的当惹雍错,湖面海拔4535米,长70公里,宽15~20公里,四周群山环抱,只有南岸达果雪山东侧有一处小缺口,由于地形闭塞,营造了湖盆相对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在文布南村当惹雍错湖边可见一片青稞地,这在高海拔的藏北极其罕见。</p><p>“达果”和“当惹”都是古象雄语,意为“雪山”和“湖”。公元五世纪以前,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曾经存在一个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文明高度发达的古象雄王国。最辉煌的时候,象雄王国的疆域西起今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上象雄),横贯藏北的尼玛、申扎一带(中象雄),东至今昌都丁青一带(下象雄),疆域极其辽阔,是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而这其中,中象雄的中心就位于达尔果雪山和当惹雍措的附近。</p> <p><br></p><p>神山达果雪山&amp;圣湖当惹雍错</p><p>达果雪山位于那曲地区的尼玛县境内,是古象雄部落的神山之一,山体黝黑,顶覆白雪,七峰如同尽职的卫士守护着当惹雍错。</p><p>当惹雍错是西藏面积第四大湖,湖形狭长,一千多年前这里曾是象雄王国的核心地带。在藏人的心目中,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达果雪山和当惹雍错,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并列为西藏的三大神山圣湖。</p> <p><br></p><p>当惹雍错是西藏雍仲本教尊崇的最大圣湖,形成于洪荒之力的自然造化,其水深深度达230米,是中国境内最深的高原湖泊。湖畔牛羊成群,羌塘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当地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p> <p><br></p><p>庚子年中秋节的第五天,月朗星稀夜,在当惹雍错湖边听着涛声顶着寒风只为在高原拍一次银河。话说农历十五前后并非拍摄银河的最佳时机,从Raw格式文件中把银河找出来真的已经尽力了😳😂</p> <p><br></p><p>清晨的文布南村是宁静的</p><p>当惹雍措湖畔的文布南村,一个被称为故乡的地方,面朝圣湖而建,散布的白墙平顶藏式矮房,不管是临湖,还是倚山,皆有一扇窗对着深邃梦幻的当惹雍错。在住宿的二楼凭栏远眺,炊烟袅袅,湖水漾着微波,左侧的山峰和远处的达果雪山被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p> <p><br></p><p>Day12…2020年10月6日:文布南村~当穹错~文布北村~尼玛县重新汇入大北线~恰归错~错鄂~色林错~班戈(宿班戈,海拔4715米)</p><p>文布南村和文布北村相隔不是很远,途中会经过位于当惹雍错北面的当穹错,当天天气晴好,从马路边上远眺当穹错,有一侧湖岸的山体如矿物颜料般,呈现的紫红倒映在丝般柔滑的湖面,辅以泛黄的秋草,画面完全有别于藏北的粗犷,非常奇特。</p> <p><br></p><p>藏语里“当穹错”即“小的当惹雍错”之意</p><p>当穹错与文布北村相邻,原是当惹雍错的一部分,因气候变化湖面降低而“自成一湖”,而在地质上依然一体,同属四面群山封闭的当惹雍错湖盆区。</p> <p><br></p><p>波光粼粼恰归错</p><p>大北线上顺道的一个小众湖泊,一错再错无数的蓝,每一片蓝都是唯一。</p> <p><br></p><p>一直在不断扩张的色林错</p><p>中国大部分湖泊的面积都在缩小,而色林错非常的神奇,近几十年来一直在变大,现在的面积已经超过纳木错,成为西藏面积最大的湖。</p><p>色林错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和拉昂错一样是鬼湖,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可怕,但水色却是如碧玉般柔美。</p><p>色林错地处申扎、班戈和尼玛三县交界,位于冈底斯山北麓,海拔4500米,咸水湖。湖泊面积由1976年的1667平方公里,扩大到2019年的2414平方公里,流域面积45530平方公里,流域内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互相串通,组成了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附近的错鄂是色林错的卫星湖。</p> <p><br></p><p>Day13…2020年10月7日:班戈~纳木错~圣像天门~念青唐古拉山垭口~当雄~拉萨(宿拉萨,海拔3650米)</p><p>“天湖”纳木错,西藏“三大圣湖”之一</p><p>一早离开班戈县城,继续沿着317国道往位于纳木错北岸的圣象天门前进。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中,前半段柏油路,后半段多为乡间土路。</p><p>临近纳木错,远处海拔七千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高昂耸立,一湖碧绿随着起伏的波浪翻滚出一道又一道洁白的浪花,不时冲击着湖岸,如此循环往复,耳边夹杂着阵阵涛声回响,竟然有些像大海的景象,只是纳木错的浪来得更加的急促。</p><p>在广阔的藏北,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日夜厮守,神山配圣湖,情意自绵绵。</p> <p><br></p><p>十月,纳木错最美的季节。</p><p>于湖岸海拔4900+的崖顶俯瞰纳木错,山水相融,水天一色,湖面浩翰,盈盈波纹如练;圣象天门、月亮湾、绵延的念青唐古拉山在藏地特有蓝色的映衬下,美得如此肆意。</p><p>纳木错海拔4718米,高出青海湖一千五百多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咸水湖,所以又被称作“天湖”,湖水主要来源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水,总面积达两千多平方公里,是横跨班戈和当雄两县的西藏第二大湖。</p> <p><br></p><p>圣象天门</p><p>一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象拱门,一个浑然天成的美丽水湾,是隐藏在传说中的圣地,位于纳木错北岸恰多朗卡岛上,它是“老西藏”们心中深藏的秘境,是纳木错最美的地方,被摄影师誉为“西藏美景的终结地”。</p> <p><br></p><p>行程最后一天的下午,从圣象天门环湖出纳木错,翻过念青唐古拉山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行驶在当雄返回拉萨的路上,国道右侧可见念青唐古拉山穷母岗日峰,海拔7111米。</p><p>念青唐古拉山脉属断块山,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向东约600余公里,西接冈底斯山脉,东南延伸与横断山脉的伯舒拉岭相接,中部略为向北凸出,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同时将西藏自治区分为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区域。</p> <p><br></p><p>嘎玛仁波切说:"信仰的极致,是一种心无旁骛的心灵极简。虔诚的体现,不会有太多花哨的繁复。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纯朴而持久的坚持。"</p><p>10月4日下午,藏北那曲,路遇磕着等身长头的信徒,叩拜在朝圣的路上。他们手持护手板,身着长围裙,两手合十,触额、触口、触胸,身、语、意与佛相融为一体,虔诚平静的各自朝拜。这种笃信与执念,远在我们的理解之外……</p> <p><br></p><p>“无论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p><p>相约路上,属于我们的旅途点滴:</p><p>💕盼姐…我们此行团队里的大姐姐,与生俱来的瘦,怎么也吃不胖让人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印象里,清瘦的体格,一颗容易被触动的心(在札达,国庆+中秋+楚绵生日,团队欢聚时刻,看见她眼里泛着泪拍摄齐唱生日祝福的场景),遇见任何困难骨子里所展现的意志力和坚韧的品格总是会让我想起《阿信》。</p><p>💕天涯…来自北方,性情爽朗,喜欢她特别具有感染力的笑。在海拔五千多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山脚下和海拔四千多米的古格遗址前,团队录制国庆祝福的小视频里能听到天涯的中气十足,厉害。</p><p>💕鲍爸…团队里HKU家长中唯一的爸爸,妥妥的“党代表”,和薰衣草是一对神仙眷侣,背囊里随时可以掏出长焦和广角,一路除了拍摄山川湖海,为“薰衣草”拍摄美照付出的心力大家可以脑补一下😄</p><p>💕薰衣草…2018年我们曾经一同走过色达和稻城亚丁,这次阿里大环线她一如既往的表现出过人的身体素质,高原之于她是如履平地,再次大写的服。</p><p>💕蓉姐姐…小巧玲珑,心性大气,有着京城的耿爽豪迈,偶尔的不经意的举动仍然会透出几分川妹子的俏皮和可爱。</p><p>💕萍儿…不管是衣着还是品性,随性自然,给人以棉麻质地的舒适感。在文布南村那天晚上因为高反一夜没睡,然而貌似并没有影响第二天早上在当惹雍错旁拍照蹦哒,潜能十足。</p><p>💕云淡风清…出发前主动热心帮楚绵加急办理边境通行证。一路和萍儿一台车,形影相随,偶尔表现出一点小高反,一旦停车摆拍高反立马全无,神奇吧😊</p><p>💕随想…职业会计师,自告奋勇担当起此行生活上的财务工作,相对于对数字的精细和敏感,在性格上表现出来的却是豁朗,爽快易处。</p><p>💕Q…临时起意加入我们的队伍,阿里行前成员里最后一个抵达拉萨,是日晚上开行前会突然发现身份证不见,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成行,大伙儿一阵着急,领队们连夜分头找寻、报案,在就地补办无望的情形下最后是提供随身携带的驾驶证和边境通行证出示通行,可谓有惊无险的走过了13天。在札达参观古格城堡的时候是握着氧气罐一步一步挪着身子攀登到宫殿的峰顶,超强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佩服。</p><p>💕楚绵…团队里HKU家长中年龄最小,按她的话说他们同学间聚会时她是受关照的对象,可以啥事不管。然而在这次阿里的行程中,到点吃饭点餐劳心费神的活儿全揽下了。特别是在文布南村的时候,因为没有餐馆,主动协助老王等领队在村里人家上演了一部锅碗瓢盆交响曲,体验了在高原炒菜做饭的不容易,着实是辛苦了。</p><p>💕音…因为在2018年稻城亚丁徒步登高牛奶海的时候有过心慌,此次行前多少有点担心会不会高反,所幸,音的表现特别棒,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高反,能吃能睡还不晕车,各景点以及有难度的高地攀爬那是一个都不落下,了得</p><p>💕不二…此行主领队兼驾驶,一个90后的大男孩,大学期间有过一次自行车骑行滇藏线圆梦西藏的经历。旅途中吃住行每一个节点的衔接与安排都是尽可能的妥当。在札达的时候半夜去药房为团友找“甘草片”,非常有心。</p><p>💕张彧…旅拍摄影师兼驾驶,为了给团友拍出漂亮的合影和美美的个人人像,长焦、超广、无人机,常常是轮番上阵。还记得这一路陪伴出行的酷酷的带着墨镜的“小黄鸭”,风景所到之处来了个打卡全记录,出品了小黄鸭最强打卡万里行。果真是摄影人,想法和创意多多。</p><p>💕老王…旅拍摄影师兼驾驶,不介意被玩笑“隔壁老王”,老司机,在某些路段行驶过程中总是很有爱的通过对讲现场语音传授驾驶经验和技巧。因为文布南村吃住条件有限,在前一站的措勤县城居然有跑去菜市场买了一只鸡带上。不会忘记文布南村当晚,老王、张彧、不二、楚绵四位大厨不顾辛劳为整个团队十几号人出品了一顿美味丰盛的大餐。</p><p>💕老李…职业司机,老师傅,听他说他常常跑阿里,沿途线路路况门清。虽然最后两天在北线因为行驶速度偶尔有脱离车队队伍,总体来讲最后是带着我们的队员平安顺利回到拉萨。(配图合影分别于:布达拉宫、当惹雍错、珠峰大本营、珠峰观景平台加吾拉山口)</p> <p><br></p><p>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付出和旅途的艰辛会从记忆中慢慢淡去,而留在心中的美景一定永远不会消失。</p><p>💕写在2020阿里大环线:</p><p>其实在自己心里阿里一直是个执念,也知道平均海拔4500+对自己是个挑战。为了有一天能成行阿里,为了能逐渐适应高海拔,在此之前我对自己出行藏区心里有个逐步适应计划。</p><p>除了2016年凭一腔热情往九寨沟,从重庆懵懵懂懂直飞到黄龙(后来才知道黄龙也算藏区,海拔4000左右,在机场下飞机后头就开始疼了,当时还不知道是高原反应的一种),下九寨沟(景区海拔1900-3200)的路上司机告诉我们黄龙机场比拉萨贡嘎机场还高,当时我们一行特别惊讶,一直心生畏惧的高原一不留神就已经踩在脚下了。记得自己在黄龙一处观景平台一激动还不由自主的小跑起来,怕招来高反当即被司机师傅喊住了。那次好像没有任何预防措施,老天保佑最后是顺利完成了藏区的首趟旅行。</p><p>时间来到2018年3月,林芝桃花最美的季节,藏区行正式纳入计划之一,在出行前有在电台听一些有关藏区旅行攻略的节目,对林芝(海拔3000左右)及周边有个大致的了解,也是那次通过电台节目结缘了新坐标旅行。在林芝桃花节活动整个行程中,领队不二和摄影师张彧尽心尽责给我们留下了较好印象,第一次有无人机视角的航拍也给那次桃花节活动增色不少。遗憾的是行前身体抱恙,一路欣赏美景(除了漫山遍野满眼的桃花,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非常幸运的一睹了南迦巴瓦峰真容)的同时感冒咳嗽不停,头疼(也可能是高反)持续,行程结束回到深圳第一时间去了医院,做了一些检查以评估身体的状况,幸好没有大碍。</p><p>同年(2018年10月)穿行横断山脉腹地的川西环线,难忘金秋新都桥(海拔3300左右)的美妙光影、色达(海拔4200+)的一天四季;在塔公草原(海拔3800)看到一览无余的雅拉雪山,翻越海拔4300九曲十八弯的折多山,在康定有幸遥望到蜀山之王贡嘎雪峰壮美的日照金山;记忆深处的稻城是亚丁的三神山(央迈勇、夏诺多吉、仙乃日),从海拔3800的洛绒牛场一步一步丈量到海拔4600的牛奶海,没有吸氧顺利往返,于自己在海拔4000+高原徒步算得上一次“壮举”了…</p><p>川西环线是自己平生第三次的藏区之行,可能身体对应激高海拔的低气压有一定记忆,发现在海拔3000左右已然无感,窃喜^_^</p><p>身体对高海拔有了一定的适应,遂有了2019年7月的西北大环线(青海甘肃)之旅,在达板山垭口和卓尔山海拔4000左右有轻微头疼,在大柴旦翡翠湖、茶卡盐湖、以及青海湖(均海拔3000+)似乎不记得有高反。</p><p>从2016年到2020年,四年间经过前后四次的藏区旅行,对高海拔内心不再恐惧,但应该有的敬畏心还是有必要。行前做好各项预防,提早去拉萨适应,了解阿里全程路况,对沿途的住宿做好心里预期(阿里中北线藏家的住宿条件有限),想到不适应藏餐的话备些葡萄糖和干粮…甚至带好暖宝宝以抵御阿里十月的高寒…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能够企及这个地球的第三极,去踏足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在西藏的西藏探寻古老的象雄文明,在荒芜的札达土林感触失落的古格,在云端亲历世界中心冈仁波齐和无处不在的神山,在藏西秘境一措再措饱览醉美圣湖…</p> <p><br></p><p>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艰苦跋涉的路上</p><p>附图:1)日夜兼程陪伴我们的4台丰田霸道,阿里南线+大北线+中北线+大北线,整整13天,奔袭近5000公里;2)阿里地区在西藏自治区的地理方位;3)红线标注的是我们此行阿里大环线的路线图。</p><p>ps:阿里南线:拉萨-日喀则-拉孜-定日-珠峰-萨嘎-普兰-札达-狮泉河-日土-班公错,前段318国道,中尼公路,大部份沿着新藏线219国道一路向西,路况好;阿里北线:狮泉河开始东行-革吉-改则-措勤,大多柏油路面;中北线:措勤-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文布南村,全天有型路面和越野地形混合,大多砂石路、弹坑路、牧民道、乡村道、车辙道等;中北线从文布南村-文布北村-尼玛县城后再次汇入大北线:那曲地区尼玛-色林错-班戈一路路况良好,纳木错圣像天门沿湖岸线至当雄需要翻山越岭,路况颠簸;当雄至起点拉萨路况良好。</p><p>十三天,八千里云和月。</p><p>藏地苍穹下,有蔚蓝的天空,有洁白的云朵,有阳光,有耳畔呼啸的风,有莽莽雪山,有大地的脉络起伏,有神山圣湖,有奇异土林,有交织的河流,有静谧的湖泊,有羊群,有马儿,有徜徉在湿地的黑颈鹤,有硕大无比的黑牦牛,有班公湖上嬉戏的水鸟,有羌塘腹地自由踱步的高原精灵,有奔跑或驻足于荒野的藏野驴,有神秘的宗教,有飘荡的经幡,有随处可见的玛尼堆,有谜一般的古格,有悲情的古象雄,有绵延的山脉,有望不尽的旷野,有走不到头的路,有翻不完的垭口,有匍匐在地上最纯粹的信仰……这是一路的看见,神秘的藏西,辽阔又多彩,不愧为旷世美景的终极地,真真是必须历经千辛方能抵达的远方……</p><p>象雄与古格都已远去,今天的阿里,依然保持着其独有的魅力,她就在荒野中,既荒野,又文明。</p><p>此行图片摄影器材:</p><p>Canon EOS 5D Mark IV&nbsp;</p><p>Canon EOS R5</p><p>EF24-70mm f/2.8L II USM&nbsp;</p><p>EF70-200mm f/2.8L IS ll USM&nbsp;</p> <p>圣湖羊卓雍错</p> <p>珠峰云海</p> <p>日喀则佩枯错&amp;希夏邦马峰</p> <p>圣湖玛旁雍错</p> <p>阿里路上,我们的车队</p> <p>班公湖</p> <p>牧羊女和她的羊</p> <p>当惹雍错</p> <p>圣湖纳木错&amp;圣像天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