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11.25~28</p><p>26号从德天瀑布出来,直接赶往北海,导航距离450公里。</p><p>在北海的两天三晚时间,改变一下记录方式。</p> <p>广西北海,一座滨海城市。在整个中国,整个中国的滨海城市群中,它不是排头兵,存在感也不强,但是,但是,却是最宜居的城市。</p> <p>走在北海的街道上,会感觉春天的温情。</p> <p>城市建筑时尚,大气,有不张扬。象北海的人一样,温和安静。</p> <p>它象一个安静的姑娘,默默地坐在一隅,静静地品咂四季,静读日月,不矫情,也不泼辣,低调而含蓄。</p> <p>我喜欢这个海滨小城。</p> <p>人气北海侨港风情街:</p><p>是北海一条人气比较旺的特色小吃街,以北海、越南风味的特色小吃为主。每当夜幕降临,从市区及外地过来的车辆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涌进侨港,品尝当地特色的海鲜。侨港风情街越南华侨很多,所以有着各种各样的美食,主打越南风味,像鸡丝粉、蟹仔粉和卷筒粉等。</p> <p>糖水</p> <p>蟹黄粉</p> <p>忘记什么名字了😅</p><p>听介绍是用越南一种植物叶子,包精美馅料炸制而成。</p> <p>烤肉</p> <p>这个棒棒是甘蔗😇</p> <p>最让我不好意思的是这个小柠檬果,到这里才知道是挤出汁,或蘸或佐料的,回想在德天瀑布,我竟然是整个放碗里呢,哈哈😄</p> <p>虾(原谅我记不得全名)</p> <p>总体味道很新鲜,很清爽,吃一点就有饱腹感。</p><p>象我这种大快朵颐,无辣不欢的吃货,应该在这里耗一个月,肯定减肥成功。因为他们的饭菜清淡,吃一点就行,不象在北方,饭菜味重,每每吃了这口,另一筷子已经送到嘴边😂</p> <p>换场,品尝另一种口味,其他菜品不上图,这两个必须上,因为好吃😊</p><p>鸽子粥</p> <p>啥子鱼哦,我又忘记名字了,我这脑瓜!😰</p><p>一个字,好!</p><p>两个字:好吃!</p><p>三个字:真好吃!</p> <p>推荐一处住所:北海银滩一号国际会议中心,如果订到靠海的方向,是真的海景房。</p><p>打开阳台落地玻璃门,眼前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前台问晚上睡觉怕不怕动静,因为海浪的声音会很大。</p> <p>房间外面就是一个大的公用阳台,可以看书喝茶聊天,身后是银色的海滩和蔚蓝的大海。</p> <p>室内阳台观海听涛。</p> <p>酒店的早餐厅外面还是大海。</p> <p>夜色撩人,有弯月盈空,有海风拂面 听大海欢唱。</p> <p>远处的灯塔和月色照亮了大海。</p> <p>听,海浪的声音,它在诉说什么?</p> <p>银滩日落</p> <p>北海银滩面积超过大连、烟台、青岛、厦门和北戴河海滨浴场沙滩的总和,而平均坡度仅为0.05。</p> <p>沙滩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等特点,而被称为“天下第一滩”。</p> <p>弄沙</p> <p>沙真的很细很白,叫银滩真的不是浪得虚名。</p> <p>有点南海的味道。话说这里的海就是南海嘛🤭</p> <p>看了半天,镜头使劲拉,才看清,他在海中捕鱼,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收获,只看见他专注地站在齐腰的海水里一个小时有余 我走了,他还在。</p> <p>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p> <p>冠头岭位于北海市西南端,距市区8公里,岭长3公里, 象一条青龙横卧在市区西南端,站在山上可以远眺北海的风景。</p> <p>气象塔</p> <p>海枯石烂前面人太多,就在背面留影吧😑</p> <p>海蚀礁群是冠头岭海景的一大看点,很壮观,当地人说是远古时期海底火山喷射岩浆遗留物。大片黑黢黢的海蚀礁石,给这里增添了一份沧桑感。</p> <p>俯瞰山上的普度寺(音名),听说香火很旺。</p> <p>戏浪</p> <p>金海湾红树林</p> <p>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称,幽秘神奇、倚海而生,随潮涨而隐、潮退而现,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p> <p>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是我国极富滨海湿地风情和渔家文化内涵的黄金景点。</p> <p>午后过来,光线太强,图片效果不佳。</p> <p>因为淡季,人不多,走在栈桥上,有一种“这是朕打下的江上”的豪迈。哈哈😄😀😀</p> <p>在红树林景区,参观了疍家文化园,第一次了解了疍家人。</p> <p>疍家,又称艇户,是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一带,一种以船为家的渔民,世代以打渔为生,而不在陆地上置业。</p> <p>关于“疍家”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来源于早前他们居住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像浮于海面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民”。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p> <p>从元朝到清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疍民备受欺凌,他们没有部落,没有田地,以海为生。岸上的原住居民规定“疍民”不准上岸居住,不准读书识字,不准与岸上人家通婚,科举的名册中也从来没有“疍民”的名字。官府也不把流动渔民入册,是没户籍的。新中国成立后,疍民才陆续上岸定居。</p> <p>现在的疍家人生活富足,安居乐业。</p><p>2017年,习近平亲临这里体察疍家人生活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