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印度人和中国人的硅谷职场之争是素来已久的话题,很多人分析过其背后的原因,但还没有人从幼儿教育的角度去尝试做一些观察和分析。本周五本周五,我们的特邀嘉宾相楠老师将给大家支支招,带来专题讲座:《我在美国硅谷做幼师--谈中、美、印三国的孩子与家长》</p><p> 本次相老师的讲座,区实验幼儿园小班家长颇有感悟,同时也领悟到了一些新知识,开拓了视野,也为更好的教育儿童提供了经验,一起来看看家长们的收获吧!</p> <p> 小一班孙昱扬孙昱帆家长感悟</p><p> 对三种文化背景下的家庭及孩子进行分析,印度孩子、中国孩子、美国孩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及家庭进行对比分析,俗话说文化就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反映的都是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之下培养出的孩子在个性、学习、兴趣、表现等等各方面的差异。</p><p> 显而易见集体中心文化一直是我们中国孩子的成长背景,而美国孩子比较善于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对于自我的绝对自信和认可。并不是说各种文化有哪种不好,集体文化更关注的团结协作有序,而个人中心更关注自身的感受、兴趣爱好和想法。对于美国中国印度三国家长进行对比,对于教育孩子教育投资及关注度,印度人对教育的投资更大除了金钱还有时间和精力。家长主动的参与让孩子进行全面的提升。最熟悉孩子的情况随时可以调整进度,通过听讲座确实感受到印度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付出程度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在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流的今天,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加应该结合兴趣和知识的学习。</p><p> 提到这,我想到一个同事本身就是英语专业八级毕业的研究生,为了教育孩子自己又考了全球认证的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同事三岁的儿子已经自己可以读简单的英文绘本,七岁的儿子应该可以用英文与人交流。还有的身边的朋友自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一有时间就带孩子泡在书店里,她说:“带孩子去书店起初并不是期望让孩子多读多少书,而是先让孩子感受读书的氛围”,渐渐的果然她家孩子阅读量不断攀升,自然进入小学以后成绩也是名列前茅,这当中离不开她的陪伴及金钱的付出。在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值得学习,作为家长而言在教育上除了金钱的投资之外还需要带着孩子去学习,就像讲座中讲到的印度家长一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p><p> 美国的家人更加关注的情绪、社交和运动,当然这也有我们作为中国家长值得借鉴的地方,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本身教育资源有限,作为孩子们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学习美国家长对于孩子的这些教育模式,有助于加深孩子与家长的感情,让家长更多的去感受孩子们的想法,有助于孩子心理的更加健康的成长、情商提高及更加适应社会。无论是哪个文化背景下的孩子或者家庭教育,都有值得 </p><p> 我们作为中国家长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就像讲座中老师说的相信每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都是幸福和快乐的。</p> <p> 小二班耿语娉耿诗婷家长直播感悟</p><p> 感谢老师分享,很有收获,育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融入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学习美国家长注重孩子独立性,也要学习印度家长注重科学培养,取长补短中国家长加油!!!</p> <p> 小三班房文政家长感悟</p><p> 通过今天直播的观看学习,让我对教育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陪伴孩子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和正确的生活与为人处事的习惯。生活中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中国的家长确实对孩子的管教比较严历,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信任孩子,我们还要做到适当放手,给予他们鼓励和等待,要有耐心,陪伴孩子,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也是一定充满幸福和快乐的,让我们共同怒力,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p> <p> 小四班王奥然家长感悟</p><p> 今天听了相楠老师的讲座,深有感悟。三个国家的文化各不相同,美国家长注重孩子的健康情绪,提倡孩子的个人主义,印度家长注重孩子的科学,中国家长注重孩子的语言数学等。不管注重的是哪一方面,我们都应该从小就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向印度家长一样,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几组家庭坐在一起,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一起陪孩子阅读。一起陪孩子游戏,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一定抽时间多陪陪孩子。</p> <p> 小五班胡智展家长感悟</p><p> 当今社会的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同时我们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能够有足够的潜力和信心离开我们,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个体。我们要向美国父母学习大胆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做,去尝试!毕竟在事实面前,我们的想象力越发达,后果就越不堪设想,所以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大胆去做而不是凡事自己去替孩子担当,让孩子做温室里永远的花朵。我们还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提问,注重智力的培养,要向印度家长学习注重孩子的学习,要做到和孩子共同努力进步,尊重并引导孩子思想的培养,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还有要从小教育孩子做到守时守信,做事要有节制,不浪费时间不做无用功,要时刻提醒孩子要有时间观念!</p><p> 今天看了直播认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认可了自己与老一辈教育孩子的一些分歧观念,我们要取长补短,争取做到更好,自己也要做一个负责人合格的家长!</p> <p> 小六班徐琳茜家长感悟</p><p> 今天听了相楠老师的讲座,对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有他自己的独特性和特色,我们要学习各个国家的长处,不同的国家家长和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国外家长对孩子不光投入金钱,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孩子共同成长进步,我们的家长大多忙于工作,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应该对孩子多一些陪伴,学习国外家长对孩子学会放手,这样才能让他更好的成长,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一起加油[拳头][拳头][拳头]</p> <p> 小七班索文正家长感悟</p><p> 本次分享主要是相楠老师在美国硅谷做幼师期间对三种文化背景家庭里的大人、小孩儿的观察。在美国硅谷这个中、美、印共生共存的神奇圈子里,三种国度的人及其素来已久的职场之争往往是大家热衷讨论的话题,而且职场的角色也相对固定,硅谷很多全球有名的大企业CEO基本都是印度人、管理者是美国人、中国人是打工者。</p><p> 本讲座在大环境的定格下,试图从这三种国度人教育孩子的角度,尝试去做一些观察和分析,透过幼儿园这个小小的社会、小小的空间对社会上的大事儿见微知著,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p><p> 中国孩子的家长很努力、擅长和老师交流,会主动要老师的私人联系方式、偶尔过节给老师礼物,经常带孩子参加娱乐性的聚会,比较关心孩子的语文、数学、生活,非在硅谷工作受到限制的原因,他们不会主动转行做幼教;美国人有很强的捐赠文化、他们喜欢赞赏别人,每逢过节会给老师送礼卡、带贴心小礼物,很擅长带孩子各种玩耍、比较关心孩子的运动、社交和情绪,他们公私分明、不会主动要老师的私人联络方式;</p><p> 与前两个国度的家长相比,印度孩子的父母被誉为“最抠门”的家长,他们会十几号人居住在不大的两居室、逢年过节从不给老师各种大小的礼物,但同时他们又是肯下血本在教育上的人,纵观全美高质量学区的住宅都有印度人的身影、而且肯花时间和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印度人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种学习聚会,代替纯娱乐性的party,每次的聚会都会有明确独立的学科主题、家长们各尽其长、有计划有目标的举办每一次的假期辅导班。他们甚至会放弃自己的工作转身投入幼教行业,用自己的亲力亲为掌握和控制自己孩子的学习进度,代替把孩子送入补习班。印度父母更注重孩子的数学、科学,在学习方面有很好的方法和眼光,并且很擅长和老师交流,令整个交谈过程十分愉快、舒服。</p><p> 硅谷的中国孩子集体主义比较强、懂规矩、相对内敛、不太爱闯祸,基本都拥有一个父母给取的英文名字,而美国孩子比较个人主义、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相对自信,爱搞肢体冲突的校园霸凌。印度孩子则中和了中美孩子的特点,有个性、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哭闹)争取利益、会花心思去揣摩老师的想法,能完美的融入到集体之中,他们很有文化自信,虽然身在硅谷但坚持用自己独一无二的印度名字,三四岁的孩子就基本能运用这些沟通和社交技巧,五六岁时他们就能灵活变通幼儿园的生活技巧。</p><p>教育方面,美国的幼师一般不卑不亢,他们不会去讨好谁,认为孩子就是独立的个体,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界限;</p><p> 印度幼师很会各种和家长交流,他们经常带孩子做冥想、肚皮舞之类;而我们中国的幼师则是最努力的群体,他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和蔼可亲;对应各自的幼师,印度的园长属于交际型,美国属于问题解决型,他们都很擅长制造各种活跃气氛,而中国园长则属于最刻苦型,相对不太擅长气氛的营造。</p><p> 综上,作为家长我们更要学习印度父母的做法,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给孩子做好表率的同时更要多花些时间为孩子亲力亲为,积极正确引导孩子像结合这三个国家孩子优点的方向发展。从整个东西方文化差异而言,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适时培养孩子多些自信、多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少些谦卑。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拥有最刻苦的园长和多才多艺的幼师,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在父母的日常引导下,在优质师资队伍的教诲下,在我们幼师、家长的积极协作下,我们的孩子会更健康、更快乐、更全面的成长!!</p> <p> 小八班闫沁菲家长感悟</p><p> 无论如何从这个纪录片中,还是有些收获的,印度和中国的教育有着很大类似,美国的教育的确有着令国人望洋兴叹的地方。</p><p> 首先,因为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就奠定了国人的性格与心态。美国的孩子常常活跃于社会实践的舞台,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有着迎接各种挑战的自信心,或许他们还未具备这样的实力去战胜困难。而中国的孩子坚守着家与学校的两点一线,学校俨然是他们的第二个家。</p><p> 其次,中国、印度的孩子背负着比美国孩子更多的压力,但也许也是更多的“压力”。中国、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的国家都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因此,不断地鼓励现在的少年读书,拼命地读书。家长对孩子这样的期许在发展中国家比比皆是。并且对于中国这个施行计划生育的国度而言,现在的家长更愿意为独生子女加大教育投资,包括报补习班,学习各类舞蹈、小提琴等辅导课,使自己的孩子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印度的孩子需要在每天早上五点不到之前起床,先去上课做作业,然后再吃早餐,再去学校上课,学习,单纯地、极大强度地吸收知识;而中国的孩子在学校里的时间被无数的课程、作业填满,即使有一点点的时间可以用来活动,但“学习第一”已经成为了他们高中阶段永恒的信念。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以及社会背景,这两个国度的孩子渐渐迷失了他们人生的目标。中国的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将来的目标是什么,只知道要在某一个领域取得第一,只知道自己不要变成最差的那一个,于是拼命地竞争,而兴趣爱好却得不到较好的发展。而美国的孩子对未来有着很清楚地规划,经常去社会实践,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正因为这样看似散漫的经历,让美国人开始焦虑他们的下一代没有多大的雄心壮志,在衣食无忧、社会稳定的情况下丧失了学习的动力。</p><p> 国家文化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在以后的教育中多提倡个人,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时,要更好的提高家长的认知,才能更有利的促进孩子的成长。</p> <p> 国内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可能更多的是指令似的培养以及事无巨细的呵护;国外的则是发掘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用心培养孩子的自理及独立能力。家长们观看后更多的感悟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融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