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随着孩子长大,他们慢慢会进入一个状态,就是遇到什么东西都会问为什么,成为十万个为什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随着孩子长大,他们天性会显现出来,就是天赋所赐予的好奇心。这对于孩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想象力,他们的创造力都萌芽于这种好奇心。但是很多父母会觉得很烦,开始还有点耐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耐心被消磨掉。接着就是一个个不耐烦的解答,慢慢孩子的好奇心会在这个过程中磨灭。他们慢慢变得不问问题了,因为他们习惯接受答案了,还缺乏探索的勇气了,而且他们觉得没有人重视过他们的提问。</p> <p>那父母应该如何应对,才能不抹杀他们的创造力呢?对于“为什么要用筷子吃饭?”“为什么苹果是苹果?”这样早有答案的问题,很多父母可能会尝试回答,但是如果孩子不再追问,也就不了了之。也可能会转移话题,或者粗暴地说“就是这样的”。但这种看上去很民主的答案,其实并没有给到孩子真实的帮助。渐渐地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开始接受所有被告知的答案,没有了好奇心。</p> <p>1、回应孩子的提问=激发孩子的提问意识。我们可以用语言、表情、动作来表达对“提问”的重视。这样的回应会激发孩子的提问意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p><p><br></p><p>2、启发孩子提问=引导孩子思考。孩子们的问题五花八门,面对这些问题,我的思路通常如下:</p><p><br></p><p>●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问题,和孩子确认;</p><p><br></p><p>●询问孩子为什么会关注这个问题;</p><p><br></p><p>●询问孩子渴望知道什么样的答案;</p><p><br></p><p>●说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p><p><br></p><p>●说出这个问题可能的其他答案;</p><p><br></p><p>3、鼓励孩子探索答案=引导孩子的思考过程。许多父母意识到孩子提问的重要性,之后一般都不难做到,而启发孩子提问就有难度了。最有挑战的则是鼓励孩子们探索答案,它的难点在于父母自己是否知道怎么获得答案。因此,父母的重要作用是成为过渡的桥梁,而老师则是提供具体方法的引导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