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曲《凉州词》,琵琶带急,胡笳有咽,羌笛含怨,声声是边愁。正所谓,“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在这样的意境中,我在武威的峰峦叠嶂里,期待着能听到风语沙鸣,传来的倒是陆游的《凉州词》:“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陆游的“雄心”,看起来是收复失地的寄望,涵蕴的却是“一望关山泪满巾”的惆怅。</p> <p>凉州,前称雍州、姑臧、休屠,后为旌表霍去病击败匈奴之威武军功,改名武威。古之凉州,雄居河西走廊之西北一隅,为丝绸之路之西去要冲。《汉书•地理志》载曰:“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保边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西汉辞赋大家扬雄作《凉州箴》,视凉州为“雍垠”之地:“黑水西河,横属昆仑。服指阊阖,画为雍垠。”从唐人元稹所作《西凉伎》一诗中,可以管窥凉州昔时的富庶:“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当然,繁华的背后,亦有醉生与梦死,也是凡间世态之活灵活现:“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北魏文学家温子升在《凉州乐歌》中也描述了凉州曾经的车水马龙,当是盛极一时:“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车马相交错, 歌吹日纵横。”也因为此,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登凉州尹台寺》中很是少见地描述了凉州的梨花烂漫:“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p> <p>汉唐之际,因为地处边陲,凉州“南排劲越,北启强胡”,所以,《资治通鉴•汉纪》说,“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土风壮猛,便习兵事。”在唐诗里,凉州就是“狼烟起”、“边风急”的不二象征。王之涣的《凉州词》,把边塞孤城写得那么富有诗情画意:“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王瀚的《凉州词》也毫不逊色,写出了“沙场征战”的大义凛然:“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建的《凉州行》则是战争频仍下的民不聊生:“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 边头州县尽胡兵,将军别筑防秋城。 万里人家皆已没,年年旌节发西京。 ”而白居易也作《西凉伎》,表达了“遗民肠断在凉州”的无可奈何:“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在宋词中,凉州也算得上是“凄凉之城”。刘克庄在《贺新郎•癸亥九日》里深有怅惘:“怅谁伴、先生情话。樽有葡萄簪有菊,西凉州、不似东篱下。”陈允平在《玲珑四犯•金屋春深 》中“犹记舞歇凉州,渐缥缈、碧云缭乱”,也是意兴阑珊:“天涯柳色青青恨,不入东风眼”。</p> <p>两千多年来,凉州不仅作为“天下要冲”而载入史册,更因为“凉州词曲”而星光熠熠,还因为“马踏飞燕”而名动千秋。或许,在南城门的古风遗韵中,可以想见“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的风华绝代;在莲花山的苍莽岫岩里,可以意会“只有青山高致,对此还论世事”的沧桑巨变,独留“送我一杯酒,谁起舞凉州”的旷世嗟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