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为母亲离世三周年制作

翡翠石

<p>小的时候,听妈妈说我有个姨娘在很远的地方,有一天,姨娘真的来了,我们姊妹几个都很稀奇,尤其是我像个跟屁虫似的天天跟着她。</p> <p>后来妈妈对我说要我跟姨娘去,我不但没有不愿意,反而在姊妹中还有点沾沾自喜的气他们!就这样我跟着姨娘去了很远的地方——新疆。</p> <p>从那时候起就成了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我的记忆和人生轨迹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从此我的姨娘姨父就成了我的父母, 母徐逢吉 ,江西玉山县人,师范毕业;父吕剑锋,河南孟津县人, 他们的过去我知道的很少,但从我和他们一起生活开始所有的事情,我历历在目,在我的脑海里不能忘却!在新疆的日子,我的父母没有少吃苦头,由于父亲的身份是“右派分子”,加之他的个性是一个爱表达和性格外露的人,他的历史地理知识渊博,他不善寂寞,所以每一个“运动”他都要被揪出来,作头号批斗对象!他是一个做学问的人,但在那样的形势和环境下,他干过最累的农活,出过最重的苦力。被批斗过无数次,低头弯腰,被吊打肋骨被打断,背部肌肉被脚跺的青紫,住的不是牛棚是猪圈,受了许多人格屈辱和精神折磨,有过自杀未遂等等。精神的折磨不仅他一人,还有整个家庭成员,母亲肯定逃不脱,她虽然是师范生,但因受父亲影响,在新疆一直从事农业劳动,不被人看得起,有时候还要参加“陪斗”!我那时候年纪小,但自从“文革”开始上二年级,学校就宣布不允许选我当班干部,更不允许参加“红小兵”、“红卫兵”组织、加入共青团组织,虽一直作为“可教育好的子女”,但只培养不发展,总是将我拒之在门外。</p> <p>1978年10月,父亲的“右派”问题被落实政策彻底平反,恢复原职原薪工作,他们回到了阔别十八年的教师岗位,河南偃师高中和偃师实验小学,从此开始了他们的人生第二春。</p> <p>久旱逢甘霖,给点雨露就阳光。十八年后重新登上三尺讲台,他们仍然激情澎湃、豪情满怀,尤其是父亲走上讲台上历史课,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娴熟如数家珍,挥笔板书工整,走下讲台彻夜备课写教案,字里行间都渗着透“认真”二字,他活力四射,精神饱满、热情高涨,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除了任课,还带一个班的班主任,此外还兼管一个高考复习班,他的一切精力和付出就是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那年父亲52岁,他常常说要把52当25来用,在偃师高中校园里,每天起的最早的是他,他带领学生出早操,口号响亮,上课时声音洪亮、生动形象,给那时的学生和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留下了颇好的口碑。</p> <p>人生就是这样,很快几年过去又到了退休年龄,六十岁是人生的一个砍,退休后何去何从,是父亲当时选择难点,最终还是离不开教学这个老本行,选择先办了一个高考补习班,再开办学校。民办学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选址、跑政府办批文等等,费一番周折手续才齐全,开办了偃师第一家私立学校——偃师伊洛中学。从置办桌凳等教学用品,招生,选授课老师,他都亲力亲为,一心想的就是能够多吸收一些高考落选学生,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实现大学梦想!就这样一干十几年,我没有统计有多少学生从他的学校走进大学,总之又为社会多做了十年贡献。七十岁了,力不从心啦,他只能忍痛割爱停下来了。他把办学的积蓄和物质分别捐给偃师高中二十五万元(有实物和钱款),并成立了剑锋基金,以奖励和激励偃师高中成绩好的学生和支助贫困学生;捐给偃师申阳小学桌凳和钱款价值五万;捐给孟津扣马小学一万等等,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他的事迹还登载在了洛阳日报上。</p> <p>伊洛中学停办后,靠他渊博的历史地理知识,专注撰写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达数万字的文稿,参加洛阳市委组织的宣讲团在偃师及其他县的学校、机关等单位演讲,受到洛阳市、偃师市有关部门的表彰。</p> <p class="ql-block">记得七十岁生日那天,场面热烈,有偃师高中现任领导和曾经的学生,还有偃师高中第一任校长张正民,九十高龄亲自前来贺寿,他们送上最真挚、最美好的祝福和心愿,小学生也献上美丽的鲜花,气氛热烈,在父亲人生中着实珍贵和难忘,这场面更是对他精神境界的最高评价!2007年5月3日父亲走完了他人生之路,享年82岁。</p> <p>母亲退休之后一直协助父亲办学和照顾他的生活,父亲走后她的身体也每况欲下,需要靠人照顾,2017年12月21日离世,享年88岁。</p> <p>父母所留遗物都做了妥善安排,所有的文稿、字画、教案等都交由偃师高中保存,作为偃师高中一代宗师留下的财富,载入偃师高中的发展史册。</p> <p class="ql-block">人生路上,风雨兼程,坎坷不平,生命里程,诸多不易,起落不定。每个人的生活并非都是天天美好,有坎坷,有烦恼,有社会带来的,有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但人生无论是处在高低浮沉中,还是在峰回路转时,总有一缕阳光是属于你的,微笑着,用心走好脚下的路。我感恩社会给的磨砺和历练,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家庭给我的厚爱,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阅历和一切。记住别人的好,就是珍惜自己的福。父母走了,家还在延续,而且由一个家变成了四五个家,子孙后代已经成长起来了,感谢你们,愿在天之灵保佑你们的子孙健康成长,事业顺利发达!</p><p class="ql-block"> 二O二O年十二月十二日</p> <p class="ql-block">母亲三周年祭祀</p> 人生的结局在于有人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