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集美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第二场

肥肥spring

湿冷的初冬,抵挡不住师者一片赤诚的研修之心。2020年12月12日是集美区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集中培训的第二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场学习与成长的饕餮盛宴,在来自北方却如南方女子温柔婉约的陈萍老师的轻柔话语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陈萍老师,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正高级教师,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特聘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国家级课改试验区专家,国家期刊《中小学班主任》杂志主编,是中国教育学会特聘的“未来教育家专业成长导师”,更被教育部主管《中国教师报》称作“教师专业发展的领跑者”! 校本教研,是每所学校都高高举起的大旗,但却在理解的误区里毫无头绪,将校本教研错认为“本校教研”。因此陈老师围绕“校本教研的现状“、”校本教研的内涵与价值”、“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校本教研的评价标准”四大方面展开,向学员们阐述了校本教研的六种有效方式:以课例为聚焦的行动型教研、以沙龙交流为方向的阅读型教研、以问题为中心的解惑型教研、以项目为驱动的任务型教研、以试题为素材的评析型教研、以讲座为载体的交流型教研、以课题为抓手的探索型教研。 <div> 陈老师特别强调应以多样校本教研形式,让校本教研精致化——以发展为目标、以实践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旨在通过精致化的校本教研,将教学研究的重点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融合理论和实践队整个研究活动进行引领,既要注重实际问题,也要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成长。<div> 原本“雾里看花”的校本教研,在陈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学员们逐渐拨开云雾,豁然开朗!<br></div></div> 潜心学习,砥砺奋进。丰硕的收获,化作密密麻麻的文字流于笔尖,满载而归! 12月12日下午,精彩继续!陈萍老师温柔且不失风趣的语言风格,一扫学员们的困顿,一场《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修炼》的视听觉盛宴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娓娓展开。<div> 陈老师抛出直击心灵的叩问“一线教师应如何在科研之路成长?”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陈老师就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和专业成长之路展开,结合大量实例,认真严谨而又具体生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一丝不苟的态度看待教科研,不断学习,不断感悟,迸发出对更好的教育教学的追求,数次引发在场学员的共鸣与深思。</div> 陈老师引导学员深思“我想研究什么;我能研究什么;具体研究什么;不同子课题研究什么;不同阶段研究什么”,并向学员阐述如何精准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有效分解课题研究内容、科学选择课题研究方法、做好课题研究步骤安排,以及如何对课题研究条件进行有效论证和对研究成果进行预设等,并结合自身课题申报书为例,具体阐述学校如何进行课题管理、主持人应如何主持等,为全体学员带来满满干货,并寄语全体学员不断扩展视野,持续不断前行! 一路聆听,一路记录,一路花开。 讲座过程中,学员们纷纷拿起手机,拍下满满的收获。 今日培训已然暂告一段落,但学习之路仍在继续!课后,学员们就讲座过程中的内容进行讨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专家的专业引领下、同伴的学习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大家不断地反思、悟化,欲博学而审问,勤慎思而笃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学无止境,我们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教研

校本

学员

陈老师

课题

研究

专业

教师

陈萍

教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