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2月10日教育局局长范振凯亲临一线与孩子们一同体验了研学课程,并检验考察了线路的完善性以及研学的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p><p> 通过所有校外人的努力,一年多的探索终于走出了具有大同特色的研学路线,给近12万人次的师生带来了不一样的研学体验,得到了大同市各所学校的一致好评,大同日报又进行了多次的报道,在外界的一致好评时,我们校外人不骄不躁,砥砺前行,我们相信在各界领导的带领下不断完善,努力提高,在研学路上趟出一条具有大同特色的研学路子。</p> <p>“游山西·读历史”研学实践活动第十期</p> <p> 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教育部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2020年5月11日-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文旅厅2020年7月23日发布的《“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实施方案》重要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积极组织开展“游山西·读历史”研学实践教育从大同营地出发……</p> <p> 12月7日上午,2020年大同市中小学生“游山西·读历史”研学实践活动第十一期顺利召开,我们迎来了北师大附中和外国语中学近800名师生参加为期五天四夜的研学实践活动。 </p><p> 上午十点四十分,举行了开营仪式~</p> <p> 参加开营仪式的领导有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长于海军、大同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魏智军、北师大附中德育处主任卫水水、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外教育中心主任吴彦春、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外教育中心副主任梁志强、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外教育中心副主任王超颖。</p> <p>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p><p>校外教育中心副主任梁志强致欢迎词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p><p> 大家好!首先欢迎北师大附中和外国语学校两所学校近800名师生来到基地参加本期综合实践活动。在此,我代表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对参加本期综合实践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热烈的欢迎!</p><p> 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作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基地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原有社会实践“五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五大研学板块和劳动教育主题,结合大同地域特色,自主研发了四大主题18条研学线路和50多门研学课程,全面实施研学实践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实践+研学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p><p>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号召,大同营地与大同市教育系统“游山西·读历史”工作室深入结合,深化研学实践活动内容,推出了以得胜堡、李二口为主的“长城军事斗争史”,让学生在宏伟的古长城中感受当年的金戈铁马;“穿越土林,遇见火山”,解读“地质构造运动史”;走进大同市博物馆、明堂公园,感受“民族融合发展史”;走进绿康源农场和望佛湾农场等,体验“劳动人民创造史”。此外,大同营地还将推出“古建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和“黄河文化”等主题的研学线路及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游山西,在研学中读历史。</p><p> 实践出真知,实干炼人才。同学们,综合实践活动是你们对自身学识和潜能的一次锻炼。希望同学们在五天四夜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用你们的智慧和热情圆满完成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祝愿大家能够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乐。</p> <p>学生代表发言</p><p><br></p> <p>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教官,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外国语学校八年级6班的顾宸。</p><p> 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全体同学,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实践的机会,让我们得以拥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蓝天白云的指引下,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我们将开始这次期盼已久的社会实践活动。</p><p>“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实践指引着我们,走出校门,走向自然,走进社会,感悟生活。它是一种学校学习的延伸和补充,也是一种更广泛的学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锻炼才干,更新观念,吸收知识,拉近感情。所以,我们要更好的利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另一个课堂,另一片天地增长知识,锻炼意志,丰富阅历。我相信我们将与老师、同学以及朋友们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学习生活。</p><p>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我们更应该加强纪律观念。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学校的形象代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作为一名致力于仪表美、言语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中学生,时刻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经常要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言行,做一名严于律己的合格学生,向所有人展示出我们充满阳光的形象。</p><p>一周的时间很快就会结束,但我们充实自己、锻炼自己的路程不会结束,在此我代表全体同学郑重承诺:我们一定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活动中去,会用我们的努力和汗水圆满的完成此次实践活动。这段美好的集体生活也将会成为我们永久而珍贵的记忆,成为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成为一盏人生路上永不熄灭的明灯。</p><p> 无论什么困难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整装待发,朝向实践的新天地前进。同学们,让青春的旗帜高高飘扬,让我们在阅历和知识的不断积累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空。</p><p><br></p> <p>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长于海军</p><p>宣布此次活动正式开营</p> <p> 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通过军事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坚毅独立的思想,同时养成严格自律的好习惯。</p><p>“游山西·读历史”研学实践活动</p><p>从大同营地出发……</p><p> 游山西就是读历史。清晰完整的历史脉络,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促成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交融互通。</p><p> 此次,“游山西·读历史”研学实践教育从大同营地出发,以大同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爱国主义责任情怀。</p> <p>“根祖文化 国情教育”</p><p>——触摸吉家窑</p><p><br></p> <p> “吉家窑”依托于吉家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将其传承、发展。后期通过团队刻苦钻研,复原了唐代浑源窑的宫廷秘制釉色—茶叶末釉,并利用大同当地的陶土及矿物,创造出大同独有的多种釉色—吉家釉。</p><p><br></p> <p>研学第一课:吉家窑与吉家釉</p><p> “吉家窑”陶瓷文化以开展陶瓷科技和艺术普及为重点,体验和互动为特色的陶瓷教育;融合发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陶瓷文旅;坚守传承、勇于创新,实现陶瓷文化创新发展新跨越的陶瓷设计;为传承与弘扬中国陶瓷文化做出不懈努力。</p><p><br></p> <p>研学第二课:感受陶瓷独特魅力——“拉坯”</p><p>揉泥流程:传统揉泥,菊花揉泥法,羊头揉泥法,最后把泥巴收成圆柱体。</p> <p>研学第四课:云海曲艺社</p> <p>拓跋归来,走进能源馆</p> <p>研学第一课:大同博物馆</p><p> 大同市博物馆是一座地志性综合博物馆,大胆吸收大同火山群、龙壁文化和云冈石窟空间演化的文化元素。建筑造型宛若行将腾飞的巨龙,昭示着龙城大同,合博大精深之文化,呈龙腾虎跃之胜势。</p><p><br></p> <p>研学第二课:走进大同能源馆</p><p> 大同能源馆是全国唯一由地方政府主办的大型能源主题展馆,重点展示能源产业发展历程与能源革命的路径探索与实践成果,以全球视角洞察未来能源发展方向。</p><p>阅行辽金文化,解密雕塑之都</p><p><br></p> <p>研学第一课:走进华严寺</p><p> 华严寺,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华严寺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p><p>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特别是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全国唯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p><p><br></p> <p>研学第二课:走进中国雕塑博物馆</p><p> 中国雕塑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家专题雕塑博物馆,旨在开展古今中外雕塑艺术品收藏、展览陈列、艺术研究公众教育、艺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的公益性事业。整个博物馆将以展览、收藏、研究和公共美术教育为目的,走国际性与地域性、专业性与业余性、学术性与民间性相结合的路子,通过举办各类雕塑艺术展示和创作活动,吸引国内外高品质的艺术人才和学术团队聚集大同,吸引更多具有影响力的艺术交流活动落户大同,促进和带动大同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p> <p>走进绿康源,体验农耕生活</p> <p>了解应县木塔</p> <p><br></p><p>社会实践——五色课程</p><p><br></p> <p> 橘色民俗文化教育:民俗文化课开发了一系列与研学线路点紧密结合的实践课程,如扎染、染色剪纸、布虎、泥塑等课程。该馆系统展现了大同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工艺与民俗风情,使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触摸历史了解家乡传统,拓展视野陶冶道德情操,感悟中华文化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p><p><br></p> <p> 蓝色科技创客教育:科技课结合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开设了科技制作:电子昆虫、水火箭、电子创意搭建、令人着迷的航模。运用创客融合教育理念,使学生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知识运用和分享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p><p><br></p> <p> 红色国防军事教育:国防军事课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将战役战术理论与红蓝军模拟对抗相结合,并融合了兵器、战役讲解,射击模拟等,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国防知识,提高国防观念,增强保卫国家的安全意识。</p> <p><br></p><p>绿色运动拓展课程:这项课程分为地面和高空两大项目模块,由各类极限运动设施所组成,有“趣味桥”、“模拟长征路”、“泸定桥”、水上索道、高空滑索、攀岩、“三维太空环”、“跨海登岛”、“毕业墙”等运动拓展项目。该区以激发学生身体潜能与培育学生意志品质为原则,使学生在挑战极限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熔炼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团队合作精神。</p><p><br></p> <p>结营仪式</p><p><br></p> <p> 每一次研学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宝贵又难得的经历。相信在每一位学子日后的学习历程中,都将是独特又难忘的,也将成为永久的回忆。</p><p><br></p> <p>学生代表发表研学感悟</p><p><br></p> <p>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外教育中心</p><p>校长于海军发表讲话并宣布结营</p><p><br></p> <p>研学不是享受,</p><p>而是一种感受,</p><p>是一种人生的体验,</p><p>研学是一种深度体验式教育。</p><p>最好的教育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