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期的文章中小编要写的这两座唐陵很是特别,是哪两座呢?一座是没有当过一天皇帝,而自己的墓又被称为帝陵,虽为唐帝陵可却又没有位列关中唐十八帝陵里,这座唐帝王陵就是惠陵 。还有一座就是北周贵族唐国公李炳的兴宁陵 ,虽是北周人,可他的墓却又归在了唐代陵园里 ,这两座陵很是特别吧?</p><p class="ql-block"> 有看客会问:为啥要把北周国公爷的墓归在唐陵里呢?或者说文章写的是唐陵不应该把北周墓葬写进来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各位稍安勿躁,小编会在兴宁陵这个章节给大家介绍清楚缘由。下面咱们先来到惠陵。</p> <p class="ql-block"> 说到这座唐陵比较特别,虽然是以帝陵为称,但是他却是陕西关中唐十八帝陵中除外的,这是怎么回事?听小编慢慢说来 。</p><p class="ql-block"> 唐惠陵是桥陵的陪葬墓,是让帝李宪和恭皇后的合葬墓。李宪,原名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李隆基的大哥。其成熟睿智、审时度势,不结交私党,素有贤德之名。韦氏之乱平叛后睿宗复位,由于古代立太子都秉承着长幼有序,嫡庶尊卑的原则,李宪为长子所以睿宗立他为太子,但因其三弟李隆基平叛功不可没,李宪便主动上奏将太子之位让于李隆基,深得睿宗心意,嘉奖他封宁王,这也成就了之后大唐的“开元盛世”,使得中国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所以让帝的称谓他是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 惠陵不知什么原因,基本没有陵前石刻造像存留,只有保存了一些后来历代祭奠的碑石,上面文字均已风化模糊不清,这里就不赘述了,小编下面将带大家走进惠陵地宫和博物馆看看。</p> <p>惠陵博物馆馆藏精品彩陶大立俑</p> <p>惠陵出土的彩陶双髻仕女俑</p> <p>彩陶骑马俑</p> <p>风帽立俑</p> <p> 许多人都知道西安著名的兴庆宫,兴庆宫中有一座名楼,名曰: 花萼相辉楼。但大家都不知道这座名楼是怎么来的?这个要来简单的赘述一下 。</p><p> 李隆基很重视和李宪兄弟情意,也很感激大哥的让位之情,他于唐开元八年下令在兴庆宫西南修建花萼相辉楼,象征着兄友弟恭,相互扶持的和睦景象。李隆基也常与李宪登楼观景,奏乐宴饮,一派祥和之气!花萼相辉楼就是唐玄宗封赏给李宪的大礼。</p><p> 唐玄宗二十九年李宪病卒,玄宗为了感激其兄长的让位之情,追封李宪为让皇帝并号墓为陵。所以说李宪生前没有做过一天皇帝,他的让帝之号是追封的,自然他的惠陵也是不能归在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之列 。</p> <p>马俑</p> <p>惠陵出土的单髻仕女俑</p> <p>卧驼骑俑</p> <p>大骆驼俑</p> <p>单髻披发仕女俑</p> <p class="ql-block"> 前面小编已经将惠陵及让帝的原委说清楚了,但我还是要说点篇外话,那就是我个人认为,当时李隆基平定韦氏之乱后为了稳定李唐江山,在后来的政权争斗中杀了一个很重要也很关键,而且与他联手平定叛乱的人物,谁呢?这人就是则天皇帝最喜爱的小女儿,也是李隆基的亲姑母太平公主。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利,历朝历代的皇族们都虎视眈眈,兵戈相见,太平公主也不例外。传说太平公主自视天命不凡有很强的政治见地,也想效仿其母则天皇帝做一代女皇,可是她却没有她母亲的政治手段,在皇权的政治斗争中落败,最后惨死于李隆基之手。</p><p class="ql-block"> 皇权的政治斗争向来都是手足相残,父子相伤,惨烈异常。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就是前车之鉴,我想让帝是个聪明人,自知无功又能看出李隆基的政治能力和铁血手腕,为了在其父皇李旦归天后自己免遭杀身之祸而自保,将太子之位让出,做一个逍遥自在的闲王岂不美哉!这其中滋味可能也是有着不得已之所在,大家想呢?</p><p class="ql-block"> 我的这一揣测,在后来央视记录片频道(9套)2021年2月9日晚间节目中第九集的《大唐帝陵——千秋让帝》一片里得到应证!</p> <p>惠陵地宫入口</p> <p>地宫甬道</p> <p>惠陵甬道顶部的盗洞</p> <p> 唐让帝惠陵地表参照唐代帝陵,不仅设置有华表、石马、石狮、石人等,也设置有多座陪葬墓。但是历经千年,地标建筑和石刻造像都已损坏无存,而其地下建筑也多次被盗。处于文物保护等原因,政府对唐惠陵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而为了更好地展示唐惠陵的真实面貌,在原唐惠陵的陵寝之上,又修建了唐惠陵博物馆并对游客开放 。</p><p> 上面看到的陶彩绘人俑及骆驼胡人俑均出自惠陵,下面我们还将看到地宫的彩绘壁画。</p> <p>地宫入口两侧复制的壁画</p> <p> 唐代墓葬彩绘壁画是非常珍贵的墓葬遗存,对于研究唐代历史变迁、墓葬文化、审美观点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中小编我拍摄到的照片据讲解员讲解基本都是复制品,真迹只有墓穴正面墙上的一组仕女图,其余被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下面所看到的彩绘壁画就是小编拍摄的仅存的一点真迹。</p> <p>地宫仅存的一点壁画真迹</p> <p>资料图片(对照)</p> <p>让帝的石棺椁</p> <p> 唐惠陵博物馆采用仿唐建筑风格,主要包括文物展厅、地宫、墓冢等部分,其中地宫甬道内保留有大量壁画,在地宫之中还有一副精雕细琢的石椁。作为陕西省唯一发掘并对外开放的唐帝陵建筑,唐惠陵博物馆可以带你更好地了解唐代帝陵以及唐代文化。</p><p> 接下来小编就要为大家揭示出为啥把北周唐国公的墓归到唐陵的这个特别之处,请大家跟我看来 。</p> <p> 兴宁陵,位于西安西北17公里处,在汉高祖刘邦长陵的西南,咸阳城东 20 公里处渭城区正阳乡后排村,是北周唐国公李炳的墓 。李昞于北周建德元年葬于此地 。有趣的是不知什么原因,咸阳市政府在1981年立碑的时候,把墓主人李炳的名字错写成了“李芮”之墓。</p><p> 因为李炳是唐代之前北周朝的人,因此他的墓也是建于唐关中十八帝陵之前的北周时期,陵的建制保留了汉的风格成圆锥形封土,但又有不同之处,陵前有神道,神道两旁立有仪仗石刻造像,以显示地位和威严。</p> <p>兴宁陵前神道景象</p> <p> 李炳是李渊之父,李世民之祖父,他是李渊祖父李虎的第三子(虽然人物关系比较绕,但还是比较清楚的 )。当时由于李虎的大儿子效力于北齐、二儿子又战死,所以由三子李昞继承了李虎的陇西郡公的爵位,北周建立后改封为唐国公,任安州(今湖北安陆县)总管、柱国大将军,举家迁居长安。</p><p> 再后来李炳之子李渊建立了唐朝之后,在武德元年追尊其为唐世祖元皇帝,是初唐号墓为陵的产物 。至此李炳的陵就被后人顺理成章的纳入了唐陵,这就是为何将北周墓归唐而又不在唐十八帝陵之列的原委所在。</p> <p> 陵前石狮埋在地下只露出一个头,好想一睹它的全貌 。</p> <p> 兴宁陵的陵前神道仪仗石雕仅剩下8件,石狮一对,仗马2对,天禄一对,本文中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兴宁陵前的石刻造像 。石狮只露出头部在地面,其身体还深埋在地下,石马和天禄的腿也埋在土里,这样矗立在田野里的同时,也给人带来视觉上特别的观感 。</p><p> </p> <p>陵前神道两侧石仗马,腿埋半截 。</p> <p> 由于兴宁陵建于唐代之前,所以陵前石刻造像比较并没有像初唐时期的高大,盛唐时期的精致华美,只是简单、粗放、呆板,仅具有象征性意义而已。这种陵寝的布局,为后来诸唐陵做了启发而纷纷效仿,成为唐帝陵建制格局和陈设的样板。</p> <p class="ql-block"> 陵前神道两侧的天禄,也是歪歪斜斜腿埋半截的立在田野里,兴宁陵的天禄也是历史上最早的,随后在唐顺陵前有一对儿。有意思的是这两座陵虽被列入唐陵,但都不是帝王陵 。</p> <p>天禄身上留存的模糊不清的花纹</p> <p> 这就是小编我这期文章给大家讲述的两座有着特别之处的唐陵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历史产物,需要我们去研究发现,这里面真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值得后人去感知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p><p><br></p> <p class="ql-block"><b> 感知历史,发现不同 。因走陵辛苦,码字不易,以上内容版权归“鱼戏莲叶”所有,不经许可不得使用,如果喜欢文章欢迎分享,谢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