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翠云廊

豆瓣小站

<p>  还是当知青的时候,一次到老村长家去串门,聊起喜欢阅读,而一直闹书荒时。村长将我拉到他的储藏室。打开一个大木箱,让我随便挑选。还偷偷再三叮嘱我注意保密。我就是在这一堆古书里,读到翠云廊这三个字的。</p><p> 除了摄影和登山爱好者,这个地方很少见到其他人群。而我则是做足了功课有备而来。</p><p> 要把翠云廊说明白。还必须先从大家所熟知的“三国”说起。</p> <p>  先说刘备,刘备在成都站稳脚跟,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先是与孙权联合抗曹。将曹操拒之门外后,刘备与孙权又先后发生了领土争夺战。在这些来来往往的战争中,很多有心人肯定在纳闷,怎么不见张翼德,张飞的身影?</p> <p>  那就再说张飞,其实这时的张飞另有重任。他被诸葛亮空降到了阆中,交代给他的任务是:看好一条江,守住一条路。江乃渝水(嘉陵江古称),路就是这翠云廊。</p> <p>  张飞在镇守阆中的七年间,除圆满完成诸葛亮交代的两个任务外,还额外做了两件利国利民的大事。</p><p> 一是教民务农,发展农业生产并教授种桑养蚕技术。阆中在张飞当政期间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发达阶段。因此阆中人对张飞爱戴不已。</p><p> 二是在翠云廊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p> <p>  史载,翠云廊除遭遇了天灾外,还有人祸的破坏。大规模的破坏植被砍伐树林活动有两次。一是秦始皇伐木建阿房宫,被称为“蜀山兀,阿房出”。可见毁林的严重性到了何等地步。</p><p> 二是抗战期间为了修建川陕公路,古柏损坏也是十分严重,以致群情激愤,状告到蒋介石那里。迫使其发出了“砍伐皇柏者枪毙”的禁令。</p> <p>  翠云廊和所种的柏树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谓。第一次是老百姓对秦始皇为建阿房宫而乱砍乱伐怨声载道。秦始皇方令种植柏树。这条道被称为"皇柏大道"。</p><p> 第二次是在三国蜀汉时期,张飞驻守阆中,任巴西太守。姜维则守在了剑门关,而刘备的大本营在成都。为了方便军政羽书的往来,张飞便下令在路旁植树表路。百姓把这时所植的柏树叫"张飞柏",这条路叫"张飞大道"。</p><p> 第三次是宋代,翠云廊的石碑受风化剥蚀严重,当地人请了苏东坡重书碑文,此碑现存武连觉苑寺中,这时所植的树叫"晋柏"。</p><p> 第四次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杨贵妃喜欢吃川南荔枝,玄宗皇帝命人快马入川,连夜运送。为保持荔枝的鲜味,特令百姓沿途植树遮荫。剑阁人民又在原有的基础上补栽柏树,使树荫更加浓密。这时的古道称为"荔枝道"。</p><p> 第五次大量植树是明朝正德年间,剑州知州李壁倡导剑阁百姓对行道树进行了大量补植,这时所植的树叫"明柏",又称"李公柏"。</p> <p> 清朝的剑州知州齐钵是这样评价它的:“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仿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就此,这段路正式命名为“翠云廊”。其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p> <p>  翠云廊是古蜀道的一段,而且是以险著称的剑门蜀道的一段。翠云廊与剑门关紧密相联。翠云廊与剑门关休戚与共。翠云廊与剑门关生死相依。</p> <p>  柏晚翠方深,冬至红更艳。翠云廊与剑门关古今成就了多少名将。它更是迄今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被誉为世界奇观,蜀道灵魂。</p> <p>  翠云廊始于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应该说是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见证了封建王朝的荣辱兴衰历史和王朝的更替,也见证了一个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它不像长城,以一个没有生命的雕塑,注视着一个国家的进程。也如同一个不关自己的陌路方式注视着整个中国的历史;但是翠云廊不是,她是以一个群体的生命关注着整个中国的发展,似乎也是在以生命的方式礼赞中国的辉煌历程。</p> <p>  而今放眼翠云长廊,仍缠山绕岭,盘旋于重崖叠嶂之间。漫步其间,“千株万树环道左”,“行人尽被浓荫遮”。雄奇秀丽的景色,令人陶醉,令人遐想。而那些奇特的树名,奇特的传说,又给千年古柏融进了永恒的灵魂,寄托了人们对历史的尊崇和怀念,也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展望和畅想。这是历史,是我们中国人的历史,一部活着的历史,一部还在继续书写的历史,也是一部永远没有完结的历史。</p> <p>  偶然看到有网友评论,说翠云廊没啥,还不如城里的一个公园。那是没有看到翠云廊背后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就凭那深植中华大地树龄两三千年以上,古柏树不是一两棵,更不是成片。而是布满整个山间,延绵数百公里时,就不由得让后人肃然起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