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印象(一)外朝

惠惠

<p>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共有24位皇帝在此执政、居住。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p><p>1911年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帝制,昔日戒备森严的皇宫从此成为公众自由出入的博物馆。</p> <p>从天安门城楼进入端门,出端门就来到了午门。</p> <p>午门是紫禁城最高的一座建筑,东西两侧各有两座楼观,从空中俯瞰,午门的四座楼观如同巨鸟的两翼。午门及其两翼楼观的别称叫做五凤楼</p> <p>午门前是一片宽阔的广场,皇帝登上午门主持的宏大仪式只有一项:凯旋受俘礼。</p> <p>凌晨五更时,参加上朝的文武官员都在午门外等候。</p> <p>推出午门斩首:午门前广场曾经是皇帝对触犯他的大臣示威的地方。</p> <p>从内金水桥回望午门背面。</p><p>午门有五个门洞,正面看是三个,背面看是五个,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p> <p>内金水河的人工水系,蜿蜒流经太和门广场,拱形的河道上面,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拱桥。</p><p>登上午门城楼向北眺望,中轴线上一条光滑笔直的青白石御道伸向太和门。这是一条一往无前无可阻挡的神圣大道,是一条界线分明、光芒四射、拥有无限风光的天下大道。网络图</p> <p>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门前列铜狮一对,铜鼎四只。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p> <p>太和门</p> <p>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称奉天殿。因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仪式都在此进行。它是皇权的象征,因而在各种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与众之不同。</p> <p>太和殿</p> <p>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p> <p>嘉量:图左上汉白玉石亭里面放着的量具。</p><p>18尊大香炉:太和殿举行大典时,在香炉中点燃松柏枝、檀木等,使殿外香烟缭绕,衬托着皇权的神秘。</p> <p class="ql-block">神龟香炉:龟的背上有个小盖子,可以放入香,点燃后烟从龟微微张开的嘴巴出来。神龟是仙灵之物,象征皇朝长盛不衰,江山永固。</p> <p class="ql-block">仙鹤也是香炉。</p> <p>中和殿,是外朝三大殿之一,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也是接受执事官员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p><p>中和殿门前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p> <p>中和殿北面</p> <p>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p><p>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p> <p>保和殿北门,称为云台门,门下的丹陛上有一块巨大的石雕作品。石雕分为上中下三块,其中下面这块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为250吨,俗称大石雕。上面雕刻着象征皇帝的“九五至尊”的九条蟠龙图案,下部为海水江崖图案,又被称为“云龙石雕”。</p> <p>乾清门内看保和殿北面建筑。</p> <p>太和殿台基“千龙喷水”雕塑 ,千龙排水,巧夺天工。每根望柱之下都探出一个龙头,整个三台上下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二个龙头,这些龙头又叫做螭首。</p> <p>六方须弥座</p> <p>太和殿东侧中左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