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构”出不一样的精彩

xiaofang

<p> 为了进一步探讨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落实核心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20年12月10日,广东省梁梅名师工作室应信宜中学的邀请,到信宜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p><p> 这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参与主讲老师分别是信宜中学的冯晓华老师和我们的工作室的杨晓玲老师。</p> <p>首先给我们展示的是冯晓华老师。</p> <p>一,知人论世</p><p>结合北京说说作者的写作心理</p> <p>二,读读学习目标</p> <p>三、走进秋</p><p>(一)任务一: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呢?找出文章的文眼。</p><p>哪位同学可以读一读</p><p>同学:可是啊,北国的秋,确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p><p>学生自由朗读,思考第二个任务</p><p>(二)任务二:赏秋景说一说作品描写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故都情怀?</p> <p>五幅图,读的时候感觉怎么样?</p><p>学生:很美!</p><p>老师:怎么美?</p><p>第一组:秋晨图</p><p>第二组:北国的秋槐</p><p>第三组:秋蝉的蝉声</p><p>衰弱的:体现静。</p><p>家虫:作者对北国秋的喜爱</p><p>第四:秋雨</p><p>第五:秋果图</p><p>学生齐读,体味秋果之味。</p><p>师:来得悲凉,是因为什么?</p><p>生:结合作者的背景细细分析。</p><p>师:要把北国的秋的美留下来?</p><p>师:文章中有没有具体写作者情感的语言?</p><p>生:最后一段。(学生读)</p><p>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p><p>情:眷恋,向往。</p><p><br></p> <p>仿写</p> <p>接着,给我们展示的是工作室的杨晓玲老师。</p> <p>一,由吟诵诗歌开始</p> <p>二、出示学习目标</p> <p>整体感觉:</p><p>学生:第一段(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p> <p>感受五幅图</p><p>秋院清晨</p><p>秋槐落蕊</p><p>秋蝉残声</p><p>秋蝉啼鸣</p><p>秋雨话凉</p><p>秋果风沙</p> <p>活动一:课前导学案(小组合作讨论完成):</p><p> 《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描绘了5个秋景图,请你选择其中一处景观来介绍。</p><p> 学校有一批来自新加坡友好交流学校的学生,具备良好的汉语学习基础,目前已经完成了在中国高中校园的学习,现在计划“跟着课文去旅行”,第一站是赏郁达夫《故都的秋》里描绘的秋景秋味,请你代表班级同学从本文中选择一处景观,向他们做推荐介绍。要求写一篇100字的发言</p><p>(这个设计,考虑了两个点,第一是生活情景化的任务,第二个点,给学生机会自读课文。按任务梳理归纳并品味文章的内容。)</p> <p>范例</p> <p>探讨12段。</p> <p>开展研讨会</p> <p>信宜中学的语文科组长李凤章老师主持。</p> <p>杨晓玲老师分享设计理念</p> <p>冯晓华老师分享设计理念</p> <p>广东省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梁梅老师评课</p> <p>  梁梅老师提及,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p><p> 教材、教学、考试、能力培养</p><p>原话是这样说的:本着为编写教材服务、为教学服务、考试评价服务的原则。突出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的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指导。</p><p> 实现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率, 重在课堂要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梳理,把任务给学生,把方法给学生,在任务中学,实现最终目的,提升学生的能力。</p><p> 新课标要求的一个关键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所谓终身发展就是:思想正确,有文化素养,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有自主发展的能力,有沟通能力。</p><p> 在新教法下,如何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p> <p>信宜市教研室陆海点评。</p> <p>陆海主任提出,部编版教材的使用, 的确是颠覆了我们原有的思维。新教材,新课堂,新高考,带给我们的都是一个新的挑战。</p><p>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语文课都要上出我们的语文味,读——品——悟——评。这两节课都设计了仿写,都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很好。需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驱动要小一点,具体到相应的内容细细品味更好。</p> <p>两节同课异构在大家的思考当中落下帷幕。这两节课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p> <p>&nbsp;有专家说,“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的确,在同课异构中,在观摩和讨论中,我们想了很多,深深感受到,任重道远。时代给予我们课改的契机,作为站在最前沿的冲浪者,我们不能后退,唯有前行。或许暂时我们的课堂还不能尽善尽美,但是这些都是我们探索路上的痕迹。我们唯有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试着去解决问题。</p><p>&nbsp;&nbsp; 感谢这次分享和遇见,它让我们重拾了课堂外的激情,充足马力继续前行。 </p><p>&nbsp;</p><p>&nbsp;</p><p>&nbsp;</p>

学生

同课

老师

北国

异构

课堂

来得

故都

信宜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