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

wanshi

<p>  夜幕下的德格,除了色曲河与欧曲河穿城而过的窃窃私语,留下的就是无限遐想与敬畏。</p> <p>  德格,意为“善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金沙江、雅砻江上游。德格,系“四德十格”的简称,原是一个土司家族的名称,后发展成为一个地名,威震雪域高原。</p> <p>  从甘孜出发,追寻当年十八军进藏的足迹一路向西,过“西部牛仔城”马尼干戈,别“西天瑶池”玉隆拉错,令人胆战心惊的雀儿山肆无忌惮地矗立于眼前。“翻越雀儿山,犹过鬼门关”。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系川藏公路上的著名险关,被称为“川藏第一高”和“川藏第一险”。1951年,十八军将士遵照“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以热血战高寒,以生命践使命,硬是凭着血肉之躯和必胜意志,在“鸟儿也飞不过”的雀儿山凿出了一条荡气回肠的云上天路、一条民族团结的康庄大道。</p> <p>  随着雀儿山隧道的全线贯通,如今的翻山变成了穿洞,不再有“鬼门关”的惊心动魄,但十八军将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永存。山下,玉隆拉措湖光山色,美轮美奂;山腰,烈士陵园白骨忠魂,气贯长虹;山顶,千年积雪,高耸云霄,不怒自威。几十年来,在十八军将士“甘当路石”的精神滋养下,雀儿山已成为新时代的中华民族精神高地,道班工人陈德华、雪域信使其美多吉等一个个时代楷模均孕育于斯,闪光于此。</p> <p>  心若虔诚,清风自来。德格的夜晚,是有灵性的。身处其间,不见都市的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但足以让思绪特别的通透与平和。闭上双眼,倚窗而靠,苍穹之下,万般灵动。玛尼石,从远古而来,经千锤而初心不改;转经筒,为苍生而歌,经风雨而愈发浑厚;唐卡画,因善地而生,经岁月而更加瑰丽。冬季的高原,不乏苍凉,但冬季的德格,充满生机。在德格,一山一水皆是生命,一草一木皆有温度。即便残枝败叶,待到冰雪融化之时,也必是枯枝吐绿,满眼春色。</p> <p>  人们说,不到德格,未到康巴。人们还说,如果不能去拉萨,就一定要去德格。在我看来,德格印经院是德格的魂。去德格,就一定要去印经院。十多年前,第一次走进德格印经院,更多的是一份好奇;十多年后,再一次抚摸绛红色的院墙,多了一份敬畏。虽然不识藏语,对藏文化也知之甚少,但排山倒海般的雕版,分明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精雕细琢的背后,那分明是信仰的力量。据介绍,德格印经院,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现保存有三十多万块雕版、六千多块画版,其中不乏珍本、孤本和绝本,被称为藏文化的“大百科全书”。</p> <p>  漫步于回环往复的印经院廊道,稍不注意就会同几百年前的某一个时刻不期而遇。来到镇院之宝《三体合璧般若经八千颂》前,我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块雕版,小心翼翼地双手捧着,古木、朱砂与酥油融为一体,暗香浮动,尊贵极致。霎那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断闪烁于脑海……这座“雪山下的文化宝库”,不仅奠定了“康•德格”的地位,更增加了中华民族的厚重。从这个意义上讲,德格印经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p> <p>  雀儿山,是德格最忠诚的守卫;印经院,是德格最富有的宝藏。格萨尔王,驰骋疆场,降妖除魔,史诗般地代代传唱;夏克家族,兴衰荣辱,大义凛然,传奇般地与日同辉……久别重逢,围炉而坐,格外亲切。虽已有十多年未来德格,但当年的点点滴滴,仍记忆犹新。忘不了帅气的叶康,热情的黄德华,认真的多尔吉,随时都笑呵呵的奔巴,还有那栋藏式的小楼房。李凌仍如当年那般壮,布泽仁更加成熟了,段康杰局长撑起了一片天,新来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p> <p>  夜已深,心愈静。推窗而望,沁人心脾。我知道,德格于我,海纳百川;我于德格,沧海一粟。善地德格,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穿透人心的力量。此种力量,虽无形,也无声,但更深层、更持久,足以慰籍每一个孤独的心灵,也足以安放每一个高贵的灵魂。</p> <p>(特别鸣谢:“甘孜的甘孜”各位群友的美图共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