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君秋大师百年祭 作者:王奕謌•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王奕謌•昱璘堂

<p>《站在巨人的肩膀上》</p><p> ---君秋大师百年祭 作者:王奕謌</p><p>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业界同仁:</p><p> 大家好!我是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王奕謌。从1999年正式开启张派之旅,已经学习并努力了二十一年的时间。今年是张君秋大师的百年诞辰。北京京剧院是张派艺术确立并传向四海的中国京剧最高殿堂,是大师艺术的诞生之地、见证之地、传承之地!北京京剧院院领导极为重视此次张君秋大师的百年纪念,倾力倾为隆重盛大!这是京剧张派艺术发源地所进行的最为重大、永载史册的纪念活动。</p><p> 君秋大师创立的张派声腔艺术被誉为中国的“花腔女高音”。声腔设定的音域极为宽广,高可入云、低可遁谷,高低相差大约十三度,对于演员的天赋条件和驾驭能力要求极高。张君秋先生的高低音域相差悬殊,但他的设计使低音不压抑,高音不刺耳,对情感的细腻处理无缝衔接了高中低音所有的声腔。</p><p> 君秋大师的嗓音具备了甜美、脆亮、水润、圆融、娇媚、宽厚等诸多优势,他设计的唱腔绚美抒情、婉转自如,对于京剧传统板腔的运用、转换与升华,彰显着坚实而深厚的底蕴。他早中期的唱腔刚健清新、柔俏多姿;中晚期更是由浓稠醇美中显示出华丽舒展、气势独具、炉火纯青臻入化境。他14岁师从李凌枫先生专攻青衣,初与雷喜福先生合作,便以优越的嗓音条件和娴熟的演唱技巧获得成功。后拜梅兰芳大师,同期受教于“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以及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京剧大师。他运用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和炉火纯青的演唱技巧,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创新之路。他的唱腔集各流派之大成。吸收了梅派的“雍容华美”用于张派唱腔的主要基调;把程派的“哀婉悲怆”体现在《楚宫恨》里“怀抱着年幼儿好不伤情”、《金锁记》里“莫来由遭刑宪受此大难”;把尚派的“脆亮坚实”体现在《楚宫恨》里“密匝匝布旌旗五色风云”,把荀派的“羞怯娇媚”体现在《西厢记》里“莫不是步摇动钗头凤凰”。君秋大师兼收并蓄、广纳众长,形成了独具一格、跨越时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张派唱腔体系。更有,他吸纳西洋花腔女高音设计的裂帛之音,体现在《西厢记》 “月底西厢变南柯” 中,腔体由低沉压抑的呜咽,变为穿云裂帛撕心裂肺的冲天一怒,配合莺莺不顾仪态、拂袖摔杯的掩面离去,这样的设计,在整个京剧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创举。反过来说,张派声腔是最不遮丑的声腔体系,如果演唱者音域和技巧不够,势必将演唱者自身的短板显露无遗。张派声腔又是最高大上的声腔体系,如果演唱者有与之匹配的音域和技巧,那么就如同演唱者站在巨人之肩,驾驭着君秋大师无与伦比的声腔翅膀演绎出来的也必将是唯美极致的。</p><p> 君秋大师最善于“声腔塑造人物”,他是“声腔表演”的京剧大师,他的“语气声腔”堪称一绝!张派声腔的灵魂与精髓是以“唱腔刻画角色”。是“心理化的再现、情感化的凝练、语气化的演唱”。运用声腔对身份、心理、情绪、感情等变化进行缠丝剥茧般的完美传递,环环相扣的吸引无数观众。他的“语气声腔”时而忧伤哀婉“遭不幸老公婆双双命丧”、时而欢快连绵“喜盈盈进画堂亲任主考选才郎”、时而气势恢宏“前呼后拥出府门”、时而诙谐幽默“唯有我老爹爹你是个大大的好人”、时而高亢舒展“天波府忠良将宫中久仰”、时而阴郁迂回“未开言不由娘珠泪双流”;他的南梆子华彩热烈“却原来竟是这翩翩的少年”、四平调柔美圆融“有谁知兄妹二字断送了良缘”;散板、摇板无板又有板“我将公婆已埋殡”“步匆匆走出了大佛殿外”;流水板、快板有板化无形“低头离了洪洞县”“可笑他无才学自讨无趣”;二黄优雅沉稳、不瘟不火;西皮高亢奔放、张扬有致。无论哪段唱腔都是“快而不慌、稳而不坠、不做作、不雕饰、来自内心、发乎其声”。</p><p> 君秋大师吐字干净紧致不拖泥带水,字韵清晰流畅,加之他独具的磁性共鸣,愈发显得韵味隽永、回味悠长。快板的快,慢板的稳,都在对语气、咬字、行腔等一系列的强弱对比之中,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演唱驾驭功力、音域张力和唱腔生命力。他对于气口的设置和控制达到化境,观众几乎听不出他的气口在哪,很多时候觉得他是一口气唱下来的,其实在潜移默化之中他已经完成了深层次的换气。对气口的隐秘性和连贯性的设计与运用,也是张派唱腔的精髓所在。君秋大师一生追求的精髓是“有形中的无形”,他在京剧固有程式中真正实现了梅兰芳大师倡导的“移步不换形”的艺术创新理念。之所以叫精髓,必定是神,是灵魂的载体。听君秋大师的演唱,娓娓道来,是那么的自然亲切、牵动人心,即使闭着眼睛,剧中人物及心理状态也会跃然眼前。所有的唱腔像说悄悄话一样细腻,一张嘴一开唱,他就用细如游丝的声线,将观众拉进剧中人物的世界,而忘记了他本人。</p><p> “全局铺垫个别点睛”。他所设计的唱腔,叫好的地方不多,大都安排以朴素平实的旋律,或是高低跌宕的布局,并无多少给观众叫好的节骨眼儿,但这恰恰是君秋大师与众不同之高级美学的体现。他爱好国画大写意,他笔下的密不透风的朱红芭蕉、憨态可掬的几只小鸡,其实正是他对于唱腔设计的取点和呼应之处。通过新颖别致的唱腔技巧的罗叠,使观众听得目瞪口呆、任其情绪的牵引而无走出之力,如痴如醉亦忘记了鼓掌之行为。他就是需要观众静静的聆听、深深地陷入、牢牢地掌控所有在场观众的耳朵与眼球。等大家如痴如醉意忘神迷之际,仅仅在个别点上稍加力度,观众们发自骨子里的“可堂好”就爆炸开来。这种需要观众干什么观众就干什么的演唱情绪和心理牵引,足以证明君秋大师超凡脱俗的舞台美学精神和掌控自如、心音如一的超凡境界。他将“大音希声”的中国哲学思维渗透在唱腔的方方面面,严格的控制强弱音的布局与衔接,让观众听着舒服、松弛、呼吸自如。也将“删繁就简”、“是无等等”等哲学思维运用到了极致,腔体有的一甩而过、毫不多描;有的细腻如丝、勾魂摄魄;有的音弱气不断、气断音还连;做到了疏密有致、留白巧妙。可谓“写意工笔两相宜”!他无愧于“演唱心理的大师”!</p><p> “千金道白四两唱”,足见京剧念白在整个表演程式中举重若轻的份量。君秋大师的念白艺术也是张派声腔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纵观大师的韵白和京白,口语化是非常显著的艺术特色。京剧向来讲究:说就是唱、唱就是说。君秋大师是把这种行业要求做到极致的人。他的韵白滑如丝绒,每个字进行枣核型处理,发音力求圆融,上口字、尖团字不咬的过死,而产生与前后其他字音不协和的音场,影响整段念白的自然流畅和完整统一。他的京白在京腔京韵中蕴含着大篇幅韵律的连接与渗透,字和字之间连接如唱腔般的旋律,无生硬连接和切块之感,这也是沿用他在唱腔中的“音弱气不断、气断音还连”的手法。</p><p> 由于君秋大师的唱念太过突出,一些不了解他本意、不理解张派的人便妄下结论,认为张派只有“唱念”,其他方面表现平平。君秋大师的女儿张学敏老师刚考入戏校时,安排跟赵绮霞先生学习花旦戏《铁弓缘》。她说她要像父亲那样唱大青衣,学校让她学花旦戏,将来怎么继承父亲的衣钵呢?君秋大师却说:“这有什么不好?一个演员总是戏路越宽,基础越全面越好。我当年也经常演出《樊江关》、《悦来店》、《能仁寺》等花旦戏,还在尚小云先生演出的《乾坤福寿镜》中扮演丫鬟寿春,这对我后来演出《梅陇镇》、《打渔杀家》和京白戏《苏武牧羊》、《四郎探母》等戏都很有好处。”从这个事情中,我们应该看到,君秋大师不仅天赋异禀、嗓音独具,并且他本身具备深厚扎实的做、舞功力。可是有人又说了,为什么到后来,在他许多的代表作中,身段动作反而弱化了呢?甚至就往那一站就开始演唱。其实,这就是君秋大师确定流派后力求的“主次分明”。他的“表演无痕,大美无形”是另一个更加高明的舞台美学,其实就如同“一只马鞭千军万马,一组椅凳各种人家”一样的舞台写意美学。其实他将一些不必要的程式化身段加以删减,为的是真正服务并突出唱腔和念白设计,更好的拉近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演人物”变为“是人物”。只要是人物不需要的表演和身段就不要“以多为美”,所以我们不能片面的认为君秋大师动作简单不讲究,进而错误的认为其身段方面的功力不深厚,甚至后学者人为的加入各种调度、手势、身段动作力图“丰满”张派表演上的“漏洞”,其实是狗尾续貂,暴露的是自己本身对大师艺术高度的误解和自身无法驾驭张派唱腔、企图用其他手法平衡,欲盖弥彰的短板。其实,动作不是越多越好,演人物不能堆砌动作,更不能为了动作而动作,因为舞台的一切手段都是为戏和人物在服务。君秋大师明白,这个世界上“减法”永远比“加法”更难,怎么减如何加,是一个初级学员和艺术大师的本质区别。 </p><p> 从张君秋先生留下的录像中,会发现他一举一动、一唱一念都在人物的情感之中,他表演的秦香莲令人落泪,表现的谭记儿令人钦佩,表演的崔莺莺令人怜爱吗,他的确是演谁像谁,演谁是谁。 </p><p> 君秋大师的表演富有娇羞之美。例如《望江亭》之谭记儿、《西厢记》之崔莺莺、《秦香莲》之秦香莲等等人物。谭记儿见白士中之羞怯;崔莺莺见张生之羞怯、秦香莲向门官表明身份之羞怯等等羞怯皆为不同,但都忠实于人物身份、教育程度、心理状态、感情递进等等一系列因素。 </p><p> 君秋大师的表演亦有气势之美,《状元媒》中据理力争的柴郡主、《楚宫恨》里义正辞严的马昭仪、《龙凤呈祥》里怒斥拦江的孙尚香、《秋瑾》里为妇女诤言的秋瑾、《秦香莲》中大堂上面对强权不卑不亢的秦香莲,这些女性骨子里的浩然正气被君秋大师演绎的恰是此人、恰如其分!能够将同等的情绪剥离出不同程度和深度,我们怎么能说君秋大师不是当之无愧的殿堂级表演大师?</p><p> 君秋大师是极为高明的京剧大师,他讲求的是自然之美,天然去雕饰,不是单纯地卖弄技艺,搔首弄姿。他对人物的体验和再现是入木三分、炉火纯青的。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将程式化的表演化为有形中的无形。可以这样说,他的表演已经没有了表演的痕迹,的确是大美无形。 </p><p> </p> <p>  君秋大师人物扮相追求圆润丰美。他本身面部饱满、舒展开阔,眼睛如秋水一般,嘴唇丰厚灵巧,他善画浓眉、凤目、樱唇,主要是突出五官的立体与神韵。腮红较为浓重,一则对于双颊有收敛作用,二则为眉眼衬底,愈发秋光流转眉眼多情。穿蟒、宫装等华贵浓烈色彩的服装,面彩也与服装、身份等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穿青褶子、罪衣罪裙等服装,面彩力求清雅。服装色调追求沉稳大气、超凡不俗,多用色系如:湖色、鹅黄、皎月、雪青等;花卉图案也绣以暗喻人物精神高洁的玉兰、栀子、回文等淡雅清新、富有审美情趣的图案。</p><p> 君秋大师的艺术创举如同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藏,是留给我的巨人之肩,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贴近他的创新思维,才有可能在巨人之肩上继续上行。虽然我年轻际遇不够,未能得大师亲授和点拨,但是在我与君秋大师的长子、已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先生最后几年的相处中却得到了最大的肯定和鼓舞。学津先生非常关心我的艺术成长,几次促膝长谈,并在我参加央视大奖赛后第一时间致电与我:就这样唱,你这样唱是对的!不要学那些呜噜呜噜的唱法,一定要坚持你的演唱!听说我在山西三天连演五场大戏,住在佑安医院已经在抽腹腔积水的学津先生,依然坐起来目光炯炯神采飞扬的对我说:金钟都和我说了!你这孩子真有骨子恨劲!好!好!就是要保重身体,千万别累着自己!能够得到素以挑剔和严谨出名的学津先生的肯定和激励,时时刻刻想着学津先生的遗愿,就必须坚定地完成。</p><p> 今年君秋大师百年大祭,各界都纷纷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作为张派艺术的追随者和传承者,我也用个人的力量和院团的支持,为君秋大师的百年诞辰贡献属于自己的贺礼。世界闻名的保利院线拥有全国几十家线下剧院,他们对于我的艺术给与了肯定和支持,破例为我这个京剧演员独资举办了张派经典剧目《西厢记》、《秦香莲》全国十场的巡回演出。由于疫情,导致原计划2020年4月份至5月份的演出,推迟到2020年12月份至2021年1月份。虽然时间推迟了,但是对于君秋大师经典剧目的传递之情永远不晚!对于张派艺术的坚定追随永远不变!我虽然没拜过哪位老师,但是张派的老师们都教过我、君秋大师的资料和声音如影随形的度化着我!有时候如醉如痴的还梦到君秋大师来给我说戏,对于我的演唱误区给与严厉的批评,对于一些点给与了明示和点醒。在我心中,君秋大师是我的冥师!所以,我把真正的研学张派作为实实在在的目标,不在其他方面走捷径、做无用功。只有我真正的站在巨人之肩,我才可以问心无愧的对君秋大师的塑像深鞠一躬,说:我为大师尽孝了!无愧大师创造的艺术,无愧大师高洁人格的楷范!这就是我在君秋大师百年诞辰的日子里所思所想、所感所悟!</p><p> 希望得到院团领导、张派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等艺术前辈、张派理论的研究者、艺术同仁、爱好张派的戏友们的指正和点拨。我愿意将君秋大师的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严谨的传递,努力在舞台上再现大师的创意和精髓!</p><p> 再次感谢北京京剧院院领导给与的这次交流和提升的机会!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