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离开大学校园已经八年,在这八年的岁月洗磨中,角色也在不停转换,为人师,为人妻,为人母。 身份越多,牵盼愈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而今再次背着书包穿梭在咸师大的校园中,道路两旁那排排的梧桐树,恰如学时安大的校园。寒冬渐至,叶随风落,树上叶子虽稀稀拉拉的,但却更显生命的力量与坚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周围的地上也满是黄灿灿的落叶,密集得很,有人说,草木亦有情,我相信它们此刻也正如我一样,在这静好的岁月中脉动起伏、呼吸吐纳。</span></p> <p> 台湾著名教授金树人先生曾说“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到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住现在,就看不到未来”。不论何种身份何种职业,若想走的长远,就一定要有人生的规划,我们教师亦是如此。</p><p> 上午,咸师大政治学院院长曾永安教授为我们做了《教师职业成长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题讲座。</p><p> </p> <p> 曾教授不仅指出了目前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进行了详细讲解。我们教师一定要守住教书育人的底线。</p> <p> 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曾教授给我们举了很多实例,但不论是班杜拉思想还是斯托克尔事例都告诉我们,要想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一定要有职业目标,因为工作中不是实现目标带来幸福,而是拥有目标让人幸福。</p> <p> 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如何上好语文课,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最迫切想得到的答案。下午,中学高级教师陈飞跃老师《聚焦“素养为本”教出精彩语文》的讲座,从两方面告诉了我们答案。</p> <p> 一、构建“抓住语文角度、语文要素解读文章”的“文本”课堂。</p><p>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 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核心素养中我们也知道“语言建构与运用”更是语文学科的本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上好语文课,却是我的难点。 </p><p> 今天陈老师就通过《秋天的怀念》《一颗小桃树》《记承天寺夜游》《孔乙己》等等例文,让我更直观的明白了“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打造“文本”课堂。</p> <p> 二、构建“站在孩子立场看待问题”的“生本”课堂。</p><p> 一直以来我将课堂的关注焦点放在了自己身上,评价这节课是否合格的标准也是教学设计是否达成,却忽略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学生效益的提高。</p><p> 陈老师提出了“牧羊理论”,即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再是农民的角色,春种秋收,靠天吃饭;也不再是工人的角色,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而应该是牧民的角色,将学生带到丰美的草原,任由学生自由汲取知识的嫩草,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特点,各得所需,自由、自主发展,这种教师角色的定位,真正回归了教师本位。</p> <p> 一天的学习结束,虽还做不到《道德经》中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但努力做好两位老师所讲:坚定语文前进的目标,打造文本生本的课堂,做幸福的语文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