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清秋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我放下手中的笔,轻轻地合上书,我把这多舛的一年,就这样轻轻地合上了。与书相伴的日子,行走在浸润着每一位作者生命温度的字里行间,让我在这个疫情肆虐的流年里,无惧无畏。</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那么,就请允许我用这份书单和近十万字的读书笔记,与您分享读书的快乐。此时,屋外冰天雪地,寒风冽冽,屋内春暖花开,灯光灿灿。</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好书不厌百回读</i></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重读一些读过的书。一页一页地翻阅过去,看着自己曾经随手写下的片言只语,或佩服自己的深刻,或笑话自己的肤浅,或再补充一些新的感悟,那感觉就好像在跟作者和另一个自己对话。</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用了最笨的办法(翻译一章,读一章),重读了《道德经》和《华杉讲透孙子兵法》。</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重读《道德经》,终于明白了白岩松为什么把《道德经》当作自己的人生之书。让我不曾想到的是,《道德经》是全世界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版本最多的一部典籍。别的先不说,细想“道”字的结构——先写一个“首”,就是脑袋,代表思想。再写一个“走之”,就是行动和步伐。有想法,然后付诸行动;有行动,也要伴之以思考,这不就是“知行合一”吗?当我理解了,对同一个道理《论语》从正面解释,而《道德经》是从背面评判时,我觉得我们慢待了它。它是方法论啊,它让每个人都积极面对该做的事,放下不必要的争端,并且接受一切结果。</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我同学说:如果让他一生中只能读一本书,那他一定会选择《孙子兵法》。所以,在他的推荐下,我重读了《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华杉老师的这本书是《孙子兵法》研究方面的鼎力之作。四十万字的解读,纵横开阖,广征博引。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军事典籍,更是跨业智慧库。为官之谋、经商之道、企业管理、职场进阶、为人处事、人生成长都能在其中找到具体可行的思想和方法。就拿读书来说,我从中更深层次地懂得了读书是观照自已,把读书所见,放自已身上体会,放实际事上琢磨,才是真读书的道理。胜心是读书学习上的大病,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而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为了胜过别人,就像读古人的书,还想胜过古人,一有胜心,读书就不是怀着学习的虔诚,而是抱着纠错的快感,这不是“学习型读书”,这是“纠错型读书”。 </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再比如急脾气这事儿,我一直认为这是人们的脾气秉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看完华杉老师的解读之后,我明白了:所谓的急性子,很多时候就是修养不够,不懂等待,更不愿等待的借口。殊不知急躁易怒往往是铸成大错的元凶。</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读而不思也枉然</i></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强调了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读书也是一样,读思结合,才能开卷有益。当然,如果只把读书当成娱乐,那就另当别论了。</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跟熊逸一起读唐诗》是一本有趣而又深刻地从登高、怀古、壮心、羁旅、田园、聚散、思慕、感时、忧愤、隐逸十个方面解读唐诗,并且告诉你在不同场合如何运用唐诗的书。然而,当我看完这本书后,又看到豆瓣上一则关于这本书的短评:读完这本书感受一新,语文课上学的唐诗至今才懂时,我的心被扎到了!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古诗词教学方面,是不是也有讲解不透,拓展不够的情况:是教学设计问题,还是对学情分析不够,或者是练习没跟上……若能补救,又该如何补救呢?</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重读《草房子》时,我想:对于节选小说的教学</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该怎么处理?我之前对《孤独之旅》教学内容的处理,有没有盲人摸象的嫌疑?如果再教学此文,我该如何把苦难逼迫下的成长的苦涩,讲给学生?如果再遇到节选类作品的教学,我又该如何把节选的部分,融合在整部作品中去解读呢?</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读思结合,增知储慧,寻找方法,不断实践,我希望开卷有益,益不只在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 </i></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 </i></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袁枚说 “书非借不能读也”,因为怕人家催,所以看得快,看得认真。《晚熟的人》是我替同事李军取快递截来先睹为快的。这本书是莫言获奖八年后的首部作品。他用十二个小故事串连起的小人物,根植乡土,带着时代的痕迹,讲述了自己获奖后的喜怒哀乐。他借文字审视时代,道出了人情冷暖。</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书中说:“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也仍然善良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不敢说晚熟是一件好事,但请不要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人心,无论这个世界给予我们什么,我们至少应该保留心底的那份真诚和善良。</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莫言说:晚熟,其实也是一种智慧人生。我觉得这话在理:一个人,经历人生的磨练得越久,身上的浮华去得越干净,最后才能水到渠成。人生路漫漫,欲速则不达,要耐得住,才能笑到最后。这也许就是莫言所说的“晚熟”的真正含义吧。</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我是从同学推荐的抖音视频中知道《次第花开》这本书的。当时只觉得很好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让樊登老师如此推崇。</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看过之后我竟找不出一句合适的话来形容它。它真的是可以随时随地、从任何一页、任何一个段落、任何一字读进去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堆砌的语句,简单质朴的文字带给我润物无声的感受,平静而愉悦。</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今年八月,我去医院复查。抽血时,护士一针下去,回血良好,可当她连接好收集管,却怎么也流不出血来。现在想想,不就是因为害怕而特别紧张的缘故吗?可是,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哪一样会因为我们害怕而绕过去?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身体的不适……挺过来的,人生顿觉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能教会你,怎么与它握手言和。问题要是有办法解决,就用不着害怕,要是没办法解决,害怕有用吗?我所遭遇的一切,不过是过去行为的一个结果。我所要做的就是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它,了结一段旧的因果,开启一个新的善因。所以,痛苦也好,磨难也罢,并不一定总是坏事,人生的得失起伏都可以是让自己觉悟的契机。</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的住宅里一辈子逃亡。”该来的,总还是要来的。</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初读《站在世界的两个边缘》,是同事李军发给我的电子书,后来我决定:把纸质书买回来。</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这是把活着当作一种事业,生命的年轮只有二十岁的程浩的遗作。是他的母亲在他的电脑里,整理了他生前的最后三年,用鼠标一下一下点出来的四十多万字。看了程浩的这些文字,感叹他生命虽短暂,却有着他人无法企及的人生厚度。</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他是职业病人,从一出生就没下地走过路。医生说他活不过五岁,是他的母亲从一张张挂满十厘米长的钉子上的病危通知单里,又抢回了十五年。总有人说上天对他不公平,他却说:命运嘛,休论公道。虽然这话史铁生也说过,然而,面对史铁生,面对程浩,曾经抱怨自己不幸的人们,当然也包括我在内,还有什么资格妄论命运?尽管他的很多想法只是初具雏形,尽管他足不出户,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只停留在书本和网络中,但是,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告诉我: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其短暂。所谓生活,不过就是一种昂着头的艺术!我想,没有谁的一生都是坦途,也没有谁的一生总遭遇不幸。无论如何,请好好活下去,虽然往前走未必是天堂,但地狱一定在身后,所以,不如用一颗不屈的心,拼命地把撞过的南墙,连成坦途。</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有味诗书别样读</i></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i> </i>花不语,风却懂,书不语,爱它的人懂。《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里,把诗和远方融入平常的每个日子——衣服问候着我们的身体,食物慰藉着我们的肠胃,花草愉悦着我们的心情……就连那诸多不顺都亲昵地跟我们开着玩笑。</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床前明月光》里,看到敬一丹老师陪伴生病的母亲的最后日子,直面死亡的残酷,更深刻地理解了,父母是横亘在我们与死亡面前的一堵墙,父母在我们还有来处,父母去,我们只剩归途。</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月亮与六便士》里,斯特里克兰德的选择,是勇气,更是毅力。无论如何选择,请做好自己,而不是成为千篇一律的别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每一本书都有它的灵魂,它像一扇窗,改变着我对世界观望的方向。我把所见所想随手记录下来,十多万字的积累,满满的两大本。我经常把这些读书笔记中的一精彩内容,分享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跟我一起感受读书的快乐。有时我也把读书笔记展示给他们,教他们做读书笔记的方法。</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我还带领他们在了解了名著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拆读名著,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感受。就像《西游记》,在讲读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后,我又引导孩子深入思考:为什么孙悟空的本事那么大,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还要历尽坎坷去西天取经呢?其实他们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就是唐僧一个人:孙悟空就是他的心,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就是那颗不受约束的心;猪八戒就是他的欲望,猪八戒所做的一切都是欲望使然,尽管猪八戒时常犯错,唐僧却从不批评他,就是因为唐僧和我们一样,对自己很宽容;沙和尚就是唐僧的理性,理性就是用来做事的,所以沙和尚总是埋头苦干而言辞极少;白龙马就是唐僧的意志。这样拆读下来,孩子们认识到《西游记》不只是神魔小说,它还告诉我们一个人该如何自我修炼。</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读书如旅行,独行快,众行远。教师就应该像水一样,自己前进,也努力推动别人前进。</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时光太快了,它手中的那根系日长绳,又拉长了昨天。天用云作字,地以水化心,人向书寻真。读书的日子里,我用书中闲趣为生活增添一点亮色,把种种不易化解成恣意的快乐,又绵延出无尽的智慧和幸福,生活给了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借着书为我打开的一扇又一扇窗,照亮前行的路,让身体和灵魂走在路上,做一个有温度的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