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栏目介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故事分享时刻”是红山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专栏节目。由幼儿园的老师、家长为小朋友讲述绘本故事,每周五晚八点准时跟大家见面。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四大发明——印刷术》。讲述教师徐辉老师。</p><p><br></p> <p>自从汉朝发明纸以来,人们的书写方式变得简单多了。但如果想要做成一本书,依然只能靠手工抄写。</p><p>唐朝时,人们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根据每个字的笔画,用刀一笔一笔雕刻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p> <p>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复上纸,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p><p>一页一页的印完后,再把它们装订成册,一本书就做好了,大家把这种印刷方法称为“ 雕版印刷术 ”。</p> <p>随着雕版印刷术的问世,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印厂,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宋庆历年间的杭州印厂里。</p> <p>有个叫毕昇的刻板工人,他工作起来十分认真,每次师傅布置的任务,他都能又快又好的完成。</p> <p>可有一次,他在刻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眼看剩最后一行就刻完了。别人不小心碰到他的手臂,一个“之”子刻坏了,整块雕版就这样作废了。</p> <p>比昇放下刻刀,无奈地走出屋子。院子里有一位老师傅正坐在那里雕刻印章。</p><p>看着看着,毕昇突然来了灵感,他想:“ 能不能用一个印章把刻坏的那个‘之’字给替换下来呢?”</p><p>他决定试一试,他先把那个刻坏的“ 之”子挖出来,又刻了一个大小相同的印章填了上去,没想到居然成功了。</p> <p>一本书印刷完成后,雕版的存放和保存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完成一本书所需要用到的雕版,往往能堆满整间屋子。</p><p>而且为避免雕版发霉或被虫蛀,毕昇和工友们还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把雕版全部搬出来晾晒一次。</p> <p>“ 要是能制造出一种在印刷所有的书时都可以使用的万能雕版就好了!”比昇经常这样想。</p><p>回到家,辛苦了一天的毕昇,跟两个儿子玩儿起了游戏。</p><p>到了晚上,必昇做了一个梦,他梦到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盒子里的小泥兽突然变成了一个一个的汉字块,直到排满了整整一张纸。</p> <p>第二天,毕昇早早地来到印厂,他兴奋地对师傅说:“ 师傅,今天可以让师兄和师弟们跟我一起和泥巴吗?”</p><p>师傅虽然不知道毕昇想要干什么,但还是同意了。</p> <p>毕昇和工友们先用泥巴做成许多大小相同的方块,在每个方块的上面刻上一个汉字,然后用火烧干烧硬,使他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p> <p>接着,毕昇带着工人们到附近的松树林采回很多树胶。他先把树胶撒在一块铁板上,再把胶泥活字摆到上面,然后放到火上使树胶熔化,最后用木板把胶泥活字压齐。</p><p>本以为树胶凝固后,胶泥活字就会固定到铁板上,可是稍微一动铁板,它们还是会掉下来。</p> <p>毕昇和工友们一次次地做实验。后来,在师傅的协助下,他们把树胶换成松香、蜡和纸灰的混合物,终于把胶泥活字固定到了铁板上,成为可以印刷的模型。</p><p>等印刷完成后,再把铁板放到火上一烤,活子就能轻松的拿下来了。把它们按顺序收进木盒,下次还可以继续使用。</p> <p>胶泥活字发明以后,大大节约了印刷成本,节省了印刷时间。接下来人们又发明了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活字印刷术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