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校园歌曲,就会有一阵阵暖流在我们内心激荡,对老师的崇敬和感恩之情油然而生。近日,笔者在鲁山一中看到,时针已指向晚上八点钟,该校早已过了放学的时间,而部分办公室和教室依然灯火辉煌。那一盏盏明灯犹如启明星指明了莘莘学子前进的道路,也把冬夜的校园照耀得格外温馨美丽。</p><p><br></p> <p> 教室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正在加班加点、因材施教开展培优补差工作。给优等生讲拔高题,让他们吃得饱跑得快,成为学习标兵、先锋队;帮助后进生查漏补缺,补齐知识短板,让他们赶得上,不掉队,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p><p><br></p> <p> 九<12>班班主任、英语教师高晓燕是全校有名的“严老师”。工作中,她身先士卒,事必躬亲,节节蹲班,科科检查,严把学习质量关。她要求学生当天作业必须当天完成,任何人都不得偷懒懈怠、弄虚作假。平时,学生无论有什么疑难问题她都会热情帮助,耐心讲解,直到完全弄懂为止。高老师每天从早上五点多到校,忙到晚上八点多离校,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喝水。在大家的印象中,她的喉咙每天都是沙哑的,好像从来就没有好过。</p><p><br></p> <p> 严师出高徒,高老师所带的班级年年在中招评估中名列前茅,升学率不断攀升。每年都有数百位家长要求孩子去她所教的班级学习,只是由于学校均衡编班、不许挑班的规章制度而作罢。</p> <p> 九<9>班班主任、数学教师宋鲁娟是学生心目中的妈妈型教师。她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始终把冰心先生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句名言作为座右铭,把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奉献给每一位学生。工作中,宋老师善于用尊重和交流打开学生的心扉,与学生真诚沟通,使后进生重树信心,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宋老师还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孩子们无助慌乱的眼神常常会刺痛她柔软的心灵。对于这些孩子,宋老师毫不吝啬自己的微笑,还经常会伸出双手去拥抱他们,让孩子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p> <p> 每天放学后,宋老师顾不上去接自己年幼的女儿,仍然留在教室里辅导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力争不让每一位孩子掉队。从教20多年来,宋老师的中招成绩年年飘红,连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市初中教育质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每当学生见到宋老师,都会争先恐后地叫“妈妈”,这也许是她最幸福的时刻了。</p><p><br></p> <p> 博学善教抓质量,敬业爱生讲奉献。在鲁山一中,像高晓燕、宋鲁娟这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优秀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正如那夜空中璀璨的恒星,燃烧了自已,照亮了别人。学校每两周举行一次的教师论坛,不断有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教师故事精彩呈现。</p><p><br></p> <p> 一中无闲人,人人皆楷模。除了一线教师之外,还有许多行管处室人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起早贪黑、默默奉献。正是因为有这些老师们的付出和努力,才使鲁山一中这座具有四十年建校历史的地区名校屡创佳绩、经久不衰。</p> <p> 让孩子出彩,促民族复兴。据了解,鲁山一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归根结底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也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只有每个孩子都出彩了,中国才有出彩的机会,民族才有复兴的希望。为此,以刘宪政校长为核心的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同志勇担使命、只争朝夕,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师资力量的同时,通过因材施教、培优补差等一系列教改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丰硕成果。</p><p><br></p> <p> 近十多年来, 鲁山一中的中招成绩一直位居全县公立学校前两名,并先后荣获国家级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省级教育科研基地、市初中教育质量管理奖、县政府三等功、县中招评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每年有千余名从该校走出的毕业生或考入清华、北大等著名学府,或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成功出彩、顺利圆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p> <p>(通讯员:万延生 石玉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