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国培 感恩相遇

舍得

国培计划——西南大学学习感悟 <p>  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遇到最美的自己,我们来自陕西的50名数学人在重庆西南大学相聚。 19天的同学,同研,同乐,相伴而行,我们在奋力奔跑,努力向前,也许我们不够完美,但我们从未停止脚步……</p><p> </p> <p>  总结此次培训学习,我深感“三个幸运”。本次国培共有50名学员,都是来自陕西108个县市的数学骨干老师,每个市只有2-3个人,而我就是那五十分之一,这是我的第一幸运!第二幸运是在开学的第一天,在陈婷老师设计的破冰活动中,我有幸竞选为这个优秀班级的学习委员,为大家服务,这是我的第二幸运。第三是,我们班的大部分老师都毕业于中等师范学校,即使后面通过努力取得了本科文凭,但未曾体会过真正的大学学习生活,借着这次机会能在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济济的重庆西南大学学习,是我的第三大幸!</p> <p>  所以,基于我的三大幸运,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田校长和校领导班子,能克服各种困难给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感谢全体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和个人的关心。是你们的默默地付出让我能静心的学习。</p> 学习归来 畅谈感想 <p>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提出治学有 “三种境界”:</p><p>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忘尽天涯路 ---悬思</p><p>治学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苦索</p><p>治学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顿悟</p><p> 这三种境界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必须经历重重磨难,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磨练自己,就算失败也并不可怕,至少可以知道错在哪里,然后我们可以不断改变,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成长经历。</p> <p>  重庆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百余年来,西南大学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管理活校”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而坚实迈进。我们为期20天的学习便在这里开启。</p> <p>  20天的时间我们共听了26场讲座报告,每一场的讲座和实例论证让我有很多的收获,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启发新的思考。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当作研究型教师,站在高角度上审视课堂教学,用自己的思考和智慧对待教育事业,熟知课程改革方向,育时代新人,面对新挑战,我们需要做出新的改变,西南大学的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教授宋乃庆教授、黄翔教授、陈婷博士、杨挺教授、易中建教授,登上百家讲坛的李达武教授为我们从宏观到微观,从国际国内的大视野到40分钟的小课堂,从数学理论知识到案例研究,特别是黄翔教授作为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为我们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数学课改发展的新趋势,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第一在目标导向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点要突破的是培养模式、考试评价改革,顶层设计的是课程育人、发展数学学科素养、五育并举,特别强调了十九大以后国家对以上修订更加重视,第二稳步推进考试评价改革,第三从课程方案上研制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聚焦课堂教学和育人方式,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以及如何提高学科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树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意识,关注课堂品质,我们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没有文化,只有技能没有思想。</p> <p>  那么新课程课堂教学我们应该怎样教、学生该怎样学才能落实核心素养?我们要研读课标,深挖教材、了解学情、钻研教法、遵循原则的前提下用好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教学中应当依据课标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为此应坚持一定的教学原则,而不是某种教学模式。因为“教学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近几年来我们看到多种教学模式,如:远到山东杜郎口的自主学习模式 、近到四知学校的“234”教学模式、我们一中前几年提倡的“五个一自主学习模式”等,多到上百种模式。没有一个模式是固定不变的,也没有一个模式能坚持下来,都是半途而废。但无论那种教学唯一不变的是一定的教学原则。即目标原则、结构原则、自然原则、情感原则。</p><p> 首先是目标原则——教学的目标性是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基本要求,是有明确目的性的活动,通过教学活动达到一个预期的目标.在备课时,必须明确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即期望学习者通过学习,在起点能力的基础上,获得什么样的终点能力。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教学目标不应颠倒,(要用已知的解决未知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应层层递进,教学的终极目标应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学的结构性就是指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有把教学材料组织成有序,有内在逻辑,联系紧密甚至深刻的体系,从而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意向。一旦知识形成了结构,不仅容易记忆而且在应用时也才容易提取。我们的中学生最大的一个普遍感受就是很多时候“听得懂课,做不起题”,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是没有真正懂,其原因出在老师的教法不自然上。因此,我们教学时要注重顺序的自然性,注重内在的自然生长。情感原则是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学生才能从学习数学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掌握“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实践(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表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最终到跳出数学教育看数学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良好的学习习惯(即由 “学会”到“会学”), 来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应用能力、创新意识。 最后我们跳出数学看数学,它所创造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其次,“问题”应该成为课堂的心脏。我们需要用智慧的问题引入,用问题推动内容发展,用问题总结,用问题复习旧知,总之就是用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爱上数学,爱上思考,学好数学。 </p> 名校访学 亲身实践 <p>  本次培训期间,共拜访了三所重庆市的名校并与名校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分别是南开中学的分校-----南渝中学、西南大学的附属中学、附中的分校银翔中学。这三所名校都是初中到高中的完全中学,它们在办学理念和课程改革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思想,不愧为百年名校。除此之外,我们还同名校老师展开了两场同课异构活动,南渝中学的黄运、西安七十五中的杨新荣、银翔中学的肖杜、宝鸡市新建路中学的李红梅四位老师授课。内容是是:北师大版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和人教版的勾股定理。四节课,相同的目标、相同的原则、不同的课堂、不同的风格、独特的见解,但都渗透了数学核心素养。课后,重庆市教研室的程教授、国培班的学科带头人刘英英老师,商洛教研室的黄宇飞老师和我对两位老师的课从不同的角度,相同的目标进行了点评。受益匪浅。活动虽已结束,但知识的获取却不及于此,研讨的脚步更不会停歇。</p> 信息技术 锦上添花 <p>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我们体验了一场空前的网络教学热潮,亲身感受到了新时代下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从刚刚开始的各种吐槽到后期的学习进步,我们经历了信息技术带给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帮助,现在很多老师已经从最初的尝试到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服务并使之常态化。在这次国培学习中,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黄刚副教授,为我们安排了数学几何画板的教程。黄刚副教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主要研究数学教育技术和数学软件,给我们所传授的都是宝贵的经验和实用技术,他主要就几何画板这一数学作图工具从浅入深、从易到难、从静态的平面图形到动态的立体都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指导,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学将会成为一个主流模式,作为一线教师,要熟练掌握几何画板。一天的培训远远不够,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摸索,相互学习,让信息技术真正地为我们教学服务。</p> 给老师的几点建议 <p>  1.热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知行合一,做一个眼界开阔,胸怀宽广的教师;</p><p> 2.要做一个一边抓教学、一边搞教研的两条腿走路的教师;</p><p> 3.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做一个耳聪目明、与时俱进的教师。</p><p> 只有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能游刃有余,大刀阔斧,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才能做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教师。</p>

教学

数学

学习

我们

老师

学生

素养

教师

名校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