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景山公园西侧,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北京前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p><p> 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其造园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园林的精华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p><p> 它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灜洲)构思布局。北海和中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象征“蓬莱”,团城象征“瀛洲”,形式独特。园内水面开阔,湖光塔影,亭台楼阁,苍松掩映,叠石岩洞,犹如仙境。</p><p> 全园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有着“仙山琼阁”的之称。布局以琼华岛为中心,山顶白塔耸立,南面寺院依山势排列,直达山麓岸边的牌坊,一桥横跨,与团城的承光殿气势连贯,遥相呼应北面山顶至山麓,亭阁楼榭隐现于幽邃的山石之间,穿插交错,富于变化。山下为傍水环岛而建的半圆形游廊,东接倚晴楼,西连分凉阁,曲折巧妙而饶有意趣。</p><p> 北海景点众多,一般分为:北岸景区、东岸景区、琼岛景区、团城景区四大区块。</p> <p> 从北海公园南门入园,踏上建于元初的永安桥,见名为"堆云"、"积翠"的 两座彩绘牌坊,迎面就是全园的中心--琼华岛,简称琼岛。</p><p> 岛上绿荫如盖,殿阁相连。对面便是永安寺。永安寺内主要建筑有法轮殿、正觉殿、普安殿、配殿、 廊庑、钟鼓楼等。自下而上,依山势而筑。当年帝后们游园后,常来寺烧 香拜怫。正觉殿前,建有"涤霭"、"引胜"、"云依"、"意远"四亭, 对称而典雅美观。由此拾级登上白塔。 这座藏式喇嘛塔,是1651年,为民族和睦,清世祖福临根据西藏喇嘛恼木汗的请求而建,高5.9米,塔身呈宝瓶形,上部为两层铜质伞盖,顶上 设鎏金宝珠塔刹,下筑折角式须弥塔座。塔内藏有喇嘛经文、衣钵和两颗舍利。</p> <p> 法轮殿是永安寺最主要的殿堂。也是进入永安寺第一座院落,内供释迦牟尼佛,八大菩萨和十八罗汉像。</p> <p> 法轮殿前两侧为钟楼、鼓楼。</p> <p> 过法轮寺到正觉寺要爬一段石阶,在石阶上下的中间有一座牌楼,匾额上“龙光”两字透着皇权的至高和威严,背面匾额为“紫照”。牌楼以"龙光,紫照"为题, 寓意祥瑞。龙光为龙泉宝剑之光,紫照 为紫气之映照,尽显皇家大气。</p> <p> 正觉殿内供奉未来佛弥勒和护法韦驮。正觉殿前,建有"涤霭"、"引胜"、"云依"、"意远"四亭, 对称而典雅美观。</p> <p> 过正觉殿就是普安殿。普安殿内供西藏密宗黄教始祖宗喀巴及其两大弟子,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像。东西两侧是密宗的八尊护法神。普安殿前左右为圣果殿、宗镜殿。</p> <p> 过普安殿抬头望去白塔前的善因殿映入眼帘。善因殿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内供奉“大威德金刚神像”一尊。</p> <p> 慧日亭位于琼华岛东坡,智珠殿南面,为北海一景。</p> <p> 智珠殿建在琼华岛东坡的半月城城台上,红墙绿瓦,雄伟壮观,四面有五个牌楼相对,中轴对称、布局别致是我国古建筑中比较少见的,殿内原供奉文殊菩萨一尊。</p> <p> 琼岛春阴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位于北海白塔东北侧。高4.1米,方首加四角攒尖式顶,四脊雕龙,须弥座下承以方形石台,四周围以石栏。</p><p> “琼岛春阴”为金代“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碑正面镌刻乾隆皇帝御书“琼岛春阴”四个大字。其余三面皆刻乾隆帝行书诗句。赞颂的就是琼岛春阴的景色:“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址感怀多;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篁新凤尾娑。乐志诅固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嘉禾;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p> <p> 沿着乾隆帝御题的"琼岛春荫碑"旁的小路前行,可直通迂回曲折的"见春亭"和"看画廊"。</p> <p> 静憩轩位于琼华岛西坡 ,永安寺普安殿西院。建于清代初期,原为清乾隆皇帝读书、休息地方。</p> <p> 悦心殿位于静憩轩西,坐北朝南,面阔5间,前后出廊。殿前有宽敞的月台,为皇帝临时办理政务和召见大臣之处。 </p> <p> 庆霄楼位于悦心殿后院,为青瓦重檐歇山顶,上层面阔五间,四周围廊,下层为五破七间。昔日每逢腊月节,帝后登楼观赏冰嬉、雪景。</p> <p> 淋光殿位于琼华岛西侧玉带桥北、阅古楼南面,殿前左右各建有牌楼。</p> <p> 阅古楼位于琼华岛西北坡。平面近似椭圆形,实为两个半圆左右围合而成的上下两层楼,楼形别具一格。楼内沿墙壁镶嵌着由梁诗正等奉命编次的魏晋以来历代名墨迹的钩摹石刻,共495方,清代帝后常来此阅赏古代翰墨。楼内四壁嵌满《三希堂法帖》石刻,这些是中国古代书法集成的石刻珍品。</p> <p> 铜仙承露盘。位于琼岛西北山腰处,铜仙双手托盘,面北立于蟠龙石柱上。据说,铜盘可承接甘露,为帝后拌药,旨在延年益寿。</p> <p> 延楼游廊。呈半圆形,环抱于琼岛北麓的北海湖畔,长300米,共60间,分上下两层。延楼游廊东西两端分别建有"倚晴楼"和"分凉阁"。它宛如一条彩带,把琼华岛、北海湖紧密地联系起来,起着烘托和丰富山光水色的重要作用。</p> <p> 团城位于北海公园南门西侧,享有“北京城中之城”之称。团城处于故宫、景山、中南海、北海之间,四周风光如画,苍松翠柏。碧瓦朱恒的建筑,构成了北京市内最优美的风景区。 团城象征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灜洲)中的“瀛洲”。</p><p> 团城是明代重修时筑城墙,平面呈圆形,周砌城砖千仞壁立的小城。城台高出地平 4.6米,周长 276米,面积4553平方米 。东、西两侧城墙下各有随墙门一座,上建门楼,东为昭景,西为衍祥,入门可沿蹬道登至城顶台面。蹬道处各设罩门,城台上建筑布局采取对称中兼以园林的布局手法。</p> <p> 渎山大玉海 。制作于至元二年(1265年)。口呈椭圆形,通高70公分,周长493公分,重约3500公斤,周身浮雕海龙、海马、海猪、海犀等出没于波涛之中,栩栩如生。元世祖忽必烈曾将玉瓮放置琼华岛广寒殿中,传说曾用以盛酒大宴群臣。明代广寒殿倒塌,玉瓮失落民间。清乾隆十年(1745年)发现后,乾隆皇帝“令以千金易之,置承光殿中”,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玉瓮亭,将玉瓮陈设于亭中配以汉白玉雕花石座,命翰林四十人,各赋诗一首,刻于亭柱之上。玉瓮厚重古朴,气势雄浑。为元代难得的玉雕精品。</p> <p> 承光殿是团城的主体建筑物。其平面呈十字形,前后有方形月台,正中为重檐大殿,殿四面均有单檐卷棚式抱厦,顶覆黄琉璃瓦绿剪边,飞檐翘角,宏丽轩昂。明代帝、后常来此观烟火,清代改为佛堂,内供白玉佛于承光殿后厦佛龛内,用整块白玉雕琢而成,高1.5米,顶冠和袈裟饰金箔,并嵌有红绿晶石。佛像肌肤洁白,色泽清润,神态颐静慈祥。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抢劫北海公园珍宝时,砍坏玉佛左臂,至今刀迹犹存。</p> <p> 承光殿为全城台的中心,其南有玉瓮亭,其北为敬跻堂,组成了城台的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有古籁堂、余清斋东庑和西庑等。朵云亭、镜澜亭高踞假山上。整座城台黄瓦红墙。金碧辉煌的古建群间,遍植了数十株苍松翠柏。</p> <p> 北海湖东岸主要景点有濠濮间、画舫斋、蚕坛等几组庭院式园中之园,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既充满天然之趣,又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神韵。</p><p> 濠璞间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包括石坊、曲桥、濠濮间、崇椒室、云岫厂等。“濠”与“濮”均为中国古水名。据《庄子.秋水》载,濠指濠水,璞指濮水,寓意闲适无为,自得山水之乐的隐士风雅。乾隆皇帝曾在此园小憩和宴请大臣。</p> <p> 画舫斋位于北海东岸濠璞间北面。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掩映在山林中的一处独立院落。前殿为“春雨淋塘”,中有水池,北为正殿“画舫斋”。东西各有一处精巧别致的院落,东为“古柯庭”,西为“小玲珑”。整个画舫斋朱廊环绕,结构精巧,环境别致,形似停泊在北海湖边的一条大船,原引用欧阳修的《画舫斋记》而造其形,得其名。乾隆等清朝皇帝、帝后经常到此游宴、居住、看戏、听评书。</p><p> 春雨林塘因其南面悬挂乾隆御笔“春雨林塘”匾额而得名,殿宇背面悬挂乾隆御题“空水澄鲜”匾额,两方匾额将画舫斋春天细雨朦胧与池水倒映天日的不同美感描绘的淋漓尽致。</p><p> </p> <p> "蚕坛"位于北海湖东北角,系清代后妃们祭祀蚕神之处,也是北京九坛之一。</p> <p> 静心斋位于北海公元园北面,蚕坛西边。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占地面积9308平方米,是皇家园林中写仿江南园林的经典之作。原为乾隆帝书苑,称乾隆小花园,后来辟作皇子的书斋。</p><p> 静心斋的北部是规模宏阔,堆叠巧妙的山石造景,其形态各异,精巧美观。整个山石景色,是仿中国山水画笔法叠石,这无异于用实物造就了一幅真实的山水画。太湖石假山是北海公园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p><p> 镜清斋是整个静心斋景区的主体建筑。此主殿建筑面阔五间,前廊后轩,四面妙手游廊环抱方池,体现了其以池水为主题的布局立意。该殿端庄素雅,乾隆更写下“临池构屋如临镜”的诗句而描绘它。</p> <p> 抱素书房位于镜清斋东边的一座相对独立的小院,主要有抱素书屋和韵琴斋两座建筑组成。院内的水池从北海东北方向引来流水,形成泉瀑,水声如抚琴低吟,有似碧玉落盘,故有韵琴斋之名。这里原为乾隆皇帝及皇太子的读书处。</p> <p> 焙茶坞是乾隆皇帝用于品茗休憩、具有江南风格的茶室。焙茶是制作茶叶的一道工序,匾额上“焙茶”二字更是对江南茶农辛苦劳作的潜在提示。</p> <p> 罨画轩为静心斋园中佳观景处。乾隆皇帝御制罨画轩诗中有“来凭罨画窗,读画隔岸对”句,意思是从这里可观赏到周围如画的美景。</p> <p> 半壁廊。是连接静心斋主要建筑物的纽带,廊随山势起伏迂回,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无穷无尽之感,中国的园林布局,凡重要庭院和建筑物之间,都要在正房、两厢或门两侧设置廊,诸如“抄手游廊”、“爬山廊”、“观景廊”等等,半壁廊则是诸多廊建筑形式中的一种。 </p> <p> 沁泉廊。为桥廊式建筑,它南控中轴,北倚丘壑,与镜清斋相对,位于静心斋园区中心。此廊横架水面,廊下有滚水坝。这里曾是帝后消夏纳凉的地方。廊东不远处有一座精致的汉白玉石拱券桥,俗称小玉带桥。</p> <p> 枕峦亭。耸立与太湖石山峰上,精巧美观,乾隆皇帝曾赞誉它是“莲朵珠宫”。</p> <p> 位于西北侧的叠翠楼为园内的高建筑,楼高两层,登楼远眺,北海景色尽收眼底。该园以山、池、桥、廊、亭、殿、阁的优美建筑布局取胜,园内遍布太湖石假山,与周围亭台轩榭相互辉映,景色幽雅宁静,布局奇妙,是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为园林艺术中的杰作之一。</p> <p> “西天梵境”又称大西天,南临北海湖,东临静心斋,西与大圆境智宝殿相依,与琼华岛贯成一线,是北海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原为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重修并向西扩展。</p><p> 西天梵境坐北朝南,前有四柱七楼琉璃牌坊一座,南向额提为“华藏界”,北向额提为“须弥春”。</p><p> </p> <p> 从华藏界牌楼穿过,意即进入佛门;反面“须弥春”的言外之意即到了“须弥山”这个佛家最神圣的境界。山门为歇山黑琉璃黄剪边顶仿木结构券门,为三座,门之间有琉璃墙,中间门额为“西天梵境”。</p> <p> 过山门内东西为钟鼓楼,重檐歇山调大脊,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后为天王殿五间,歇山调大脊,绿琉璃瓦黄剪边顶,殿内左右立四大金刚。殿外东西各有一座石幢,东边的刻金刚经,西边的刻药师经。</p> <p> 天王殿后为大慈真如殿,建于明万历时,殿五间,为重檐庑殿顶,黑琉璃瓦黄剪边,该殿全部为金丝楠木建成,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之精品。殿内供奉铜佛,佛前有铜塔二,木塔二。木塔即为铜塔之模型。</p><p> 殿东西各有配殿五间,歇山调大脊,绿琉璃瓦顶。殿后历级而登,为华严清界殿,殿三间,重檐歇山,黄琉璃瓦绿剪边顶。殿后为七佛塔亭,为重檐八角,绿琉璃瓦顶,黄琉璃脊,内有八角石塔一座,塔上刻七世佛和乾隆所书《七佛塔碑记》。塔亭后有一座高大精美的建筑“琉璃河阁”。</p> <p> 九龙壁是原大圆镜智宝殿前的影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高5.96米,厚1.60米,长25.52米。壁的两面用七色琉璃砖瓦镶砌而成。两面各有九条彩色大蟠龙,飞腾戏珠于波涛云际之中。壁上共有大小蟠龙635条。中国现存三座古代九龙壁,唯独这座是双面壁,它是中国琉璃建筑艺术的精华。</p> <p> “快雪堂” 始建于乾隆四十四年( 1775 年),院内还有澄观堂、浴兰轩两座大殿。四周由彩绘游廊连接,快雪堂东西两侧的游廊内嵌有晋代至元代二十位书法家八十篇墨迹石刻四十八方,其中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与乾隆皇帝所做的快雪堂记最为著名</p> <p> 阐福寺位于北海公园西北,原为明代“太素殿”旧址。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谕旨改为佛殿。仿照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的规模,新建殿宇房屋,定名“阐福寺”,成为清代皇室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寺内建有钟楼、鼓楼、天王殿、大佛殿(已无存)。大佛殿外观高大雄伟,殿内供奉千手千眼佛,佛身用整株金丝楠木雕刻,镶嵌有无数珍宝。</p> <p> 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 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 年),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p><p> 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殿,该殿为四角攒尖式建筑,高26.9米,重檐,黄琉璃瓦,绿剪边,鎏金宝顶。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四面窗扉、楠扇细镂花纹,殿内有擎檐柱36根,檐柱28根,金柱20根,贴金柱4根,共计88根。其梁跨度13.5米,是世界上木结构建筑中所罕见的。</p><p> 殿内高处悬挂金匾,上书“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上方为金光灿灿的八角穹窿团龙藻井,十分庄严。殿外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有小方亭一座,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栏石桥,整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p> <p> 万佛楼,也叫万福楼,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皇帝为庆贺其母亲孝圣皇太后八十寿辰时所建。楼内原本供奉着金质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一万尊,但1900年时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万佛楼也被损毁。现在,只剩下这块万佛楼石碑孤零零地竖立在小西天的南面。</p><p> 万佛楼石碑的碑顶雕刻有龙、祥云等精美的装饰,碑身的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着乾隆御题《万佛楼落成瞻礼诗》,碑的底座,除刻有各种装饰外,还在四面刻有用手托碑或用肩扛碑的袒胸露背的壮汉,可谓巧夺天工、栩栩如生。</p> <p> 五龙亭位于北海公园西北角,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 年),中为龙泽亭,左为涌瑞亭、浮翠亭;右为澄祥亭、滋香亭。原是帝后及近臣垂钓赏月的地方,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年)将木制弧形桥改为石桥,并安装了青石栏板、柱子。光绪二十六年( 1900 年)栏板、柱子遭八国联军破坏, 1974年照原样予以恢复。现存五龙亭成为人们眺望白塔及北海湖光山色和休息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