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绢记忆:民兵高机连

水波

<p><br></p><p>上世纪70~80年代,在毛泽东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要时刻准备打仗”等战略战备思想的指引下,嘉兴的各国营大厂除大挖高规格防空洞外,还广泛训练基干民兵。</p><p><br></p><p>当时的绢纺厂在厂区深20米左右的地下挖出了星罗棋布的防空作战设施,还配有指挥室、医务室、餐厅等。而在我短短7年的嘉绢工作经历中,印象中最具特色的是嘉绢民兵高射机枪连。</p> <p><br></p><p>当年生产、经营、企业文化、教育培训等诸方面都搞得红红火火的嘉绢,把组织培养训练民兵骨干和民兵,作为锻炼职工、强化纪律、促进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厂内专设了人武部,会同各车间选拔出年轻职工组建了上百人的民兵高射机枪连,配上10多挺“54式”高射机枪,除了有男职工组成的几个高机班外,还专设了一个女高机班,训练起来英姿飒爽、威风凛凛。</p> <p><br></p><p>高射机枪曾在我军发展的各个阶段发挥出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渡江战役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武器,解放军和民兵把高射机枪架平后放在船头,连续扫射过去配合抢滩部队冲锋。</p> <p><br></p><p>嘉绢民兵连每年一次的集中训练,既有军事理论教育,又有兵器知识启蒙,还有高射机枪的拆卸组装比赛,最厉害的训练能手是蒙上眼睛把高射机枪拆开各个部件摆齐,再依次装拢,作为实战时的一门绝技。</p> <p><br></p><p>因每次抽调集训阶段是全脱产的,作为分布在生产第一线的年轻职工来说,觉得是一个非常荣耀的事,机修男工能够脱掉油腻斑斑的工作服,挡车女工能扯掉围裙摘下帽子,按那个年代的时尚标准穿得光鲜亮丽地聚在一起,或在厂区里用轻盈的脚步来回晃过,个个感觉特别好!用现在的说法每年的那一段时间是“高光”时刻。</p> <p><br></p><p>40多年前的年轻职工,当年基本上都没能很好地念上书,语文课是用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作为教材,数理化基本上没好好教,更没好好学,还不时地“停课闹革命”,大部分初中毕业就荡在社会上,小部分高中毕业基础也不扎实,能有招工进厂就万事大吉了。</p><p><br></p><p>而被选中进民兵连集训的年轻职工,车间领导认为还是比较上进的,有一定“培养”前途的。所以选出来后都会进行一番“训前教育”,叮嘱要如此这般,要怎么怎么……,总之不能给车间班组丟脸。</p><p><br></p><p>如此这般有被“保送”感觉的轻工,参训后一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听课,刻苦操练,以取得好成绩来回报。</p> <p><br></p><p>高机连内部还开展以一挺机枪为5人操作团队的比赛,曾诞生了首批高机操作比赛第一名的团队。</p> <p><br></p><p>由于厂领导班子的重视,专武干部的努力,绢纺厂的民兵训练,特别是高机连在集训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曾确定在南京军区检阅全民皆兵成就时作为典型受检团队,记得市军分区派出专业军官直接指导,时任机动车间书记的转业老兵任专职指挥,日夜操练,以整齐的队例、娴熟的操作、良好的精神状态,取得了非常好的受检成绩,受到了南京军区和市人武部的褒奖。</p> <p><br></p><p>那时候嘉绢民兵连在嘉兴稍有名气,有些社会上的突击任务,如维持公共活动秩序,抢险救灾等也会指派民兵连参加。军分区领导还邀请民兵连的文艺骨干,赴乍浦守备连文艺联欢演出慰问驻守官兵。</p> <p><br></p><p>由于有了连续几年的各方面训练培养,受训者慢慢养成了肯吃苦,守纪律,讲大局,能贡献的美德,这些都在日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获益非浅。</p><p><br></p><p>回望下面这张骨干集训照片,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当年的民兵有的成为企业的操作能手、技术骨干,有的成为专武干部,有的成为厂级领导,还有的成为市级机关部门的领导。</p> <p><br></p><p>近日,部分曾经在嘉绢高机连集训过的民兵又聚在了一起,大家回忆当年峥嵘岁月,感慨时光快如流水。</p><p><br></p> <p><br></p><p><br></p><p><br></p><p><br></p><p><br></p><p>关联介绍:</p><p>54式高射机枪,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是仿制前苏联德什卡M36/46式高射机枪,1954年生产定型,曾大量装备部队,后被77式高射机枪取代。</p><p><br></p><p>抗美援朝时期,据说志援军曾经用这类高射机枪击落了美军飞机。</p> <p><br></p><p>升级改进后的高射机,现在仍是陆军作战的重要配备。</p><p><br></p><p>不久前的叙利亚内战中,反对派一方还是以类似高射机枪作为主要武器之一。</p><p><br></p><p><br></p><p><br></p><p><br></p> <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感谢王云祥先生提供部分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