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宏村 (一) 古建筑群

薛啸宇

<p>  世界文化遗产宏村: 这次出游的主要目的地就是看篁岭晒秋和走进宏村去感受宏村之美和它那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徽派古建筑。</p><p>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原为汪氏聚居之地,已有870多年历史,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p><p> 1982年,清华同济建筑系的学生发现了宏村的完整精美的古民居,引起政府关注。1986年,宏村旅游开发正式起步。2000年11月,宏村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宏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宏村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p> <p>进入宏村大门后看到“宏村古建筑群”字样的石碑标志,并在“世界遗产”标志前拍照留念。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是宏村“美丽的南湖”。一池粼粼碧水,一座小石桥,连着两道长堤,横穿湖面。村舍层层叠叠,黑白分明。那天濛濛细雨,烟雨朦胧中的南湖别有一番情趣。显得村后的绵绵群山朦朦胧胧,云雾缭绕,如神仙所住。走在南湖精致小巧,像一条玉带横在水面的画桥,人们撑着花伞,穿着鲜艳,水中倒映出五颜六色,再加上青瓦白墙倒映湖面,这样的画面犹如人间仙境一般。走过小桥参观南湖书院。</p> <p>南湖书院: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814年),占地面积为6660平米,是典型的徽州书院结构,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组成,取名“以文家塾”,又叫“南湖书院”。</p> <p>宏村望湖楼:这是祖辈留下的一座老房子,靠近南湖50米,地理位置极佳且这里古色古香。现在这里是宏村望湖楼客栈,和书画茶艺馆,据说生意不错。</p> <p>乐彼园:走进弯弯曲曲的街道,进入一个长廊,远远有一幢古老建筑。走近看到一个院门上写着“乐彼园”,一个看似普通的宏村乐彼园,却是200年历史的重现。是南湖书院最大捐建者汪以文的故居。</p> <p>宽和堂:宽和堂于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从小丧母,孝敬父亲,被百姓爱戴。</p> <p>片玉一支廊:典型的徽派园林回廊设计,两侧设有美人靠,闲暇时依栏而靠。听着虫鸣鸟叫声,夜晚望着院中月光如水,享受着园中的美景,你会感到非常惬意,仿佛时间停留在这一刻。</p> <p>徽州彩绘壁画:主要依存徽派古民居建筑中,其分布与古民居的保护遗存及徽派建筑民间传承状况相关联。近几年,黄山市实施徽派古民居保护维修“百村千幢”工程,使传承人大有用武之地,传承隊伍也在扩大。</p> <p>傍云堂:傍云堂是整体搬迁过来的古宅,“傍云堂”又名秀才第,为樁和堂别厅,原建于祠村翠林,是清末时期秀才的住所,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这栋房子的主人无力继续维修房屋,中坤集团为妥善保存和保护文化遗产,将建筑整体迁至宏村重修。整栋房子做工细腻、用料考究、器宇轩昂,尤以木雕为著。</p> <p>椿和堂:原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是一栋明三间楼带花厅小苑的住宅楼,建筑技艺达到了当时的较高水平,其天花板上面有仙鹤和牡丹,仙鹤延年益寿,牡丹代表富贵长寿,画卷图上周刻为“王母娘娘上寿图”。</p> <p>小巷:小巷不宽是一条具有年代感的青石板路,路边水圳的水长年流淌连绵不断,源源流长,向人们诉说着她曾经的辉煌或哀伤。走在小巷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亦真亦假亦幻似梦。</p> <p>水圳:水圳旁立一牌子。介绍其由来和历史。宏村水圳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一1423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总长1200多米,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五大功能:一是防火;二是调节小气候,改善气温和湿度,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三是饮用;四是洗澡;五是灌溉。</p> <p>胡兴堂:胡兴堂是安徽宏村景区里的一家卖特产伴手礼的老字号,有烧饼、芝片酥、糕点、徽饼等。最有名的是黄山烧饼。</p> <p>敬德堂:整幢建筑装饰简洁,屋柱为方形,是宏村明末清初民居代表作,可以了解普通商人的生活情况和徽州明、清建筑的格局。</p> <p>宏村月沼:月沼是宏村的中心,美中之最。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当时宏村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请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定出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牛形水系蓝图。</p> <p>汪思齐组织人力工匠凿引西溪水,牛肠水圳九曲十弯,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其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p> <p>月沼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人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嬉戏,一片祥和的景象。</p> <p>望月堂:建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占地面积210平米,系前后三间三楼结构。</p> <p>汪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汪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阔24.40米,进深32.70米,脊高10.20米。</p> <p>汪氏祠堂叙乐堂:又名众家厅,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祠堂由门楼厅、前院、议事厅、享堂四部分组成,是家族中开会、祭祖、议事、惩罚、婚嫁的场所。</p> <p>月沼湖畔美女照:宏村的特点就是牛肠一样蜿蜒曲折、环绕全村的水圳,可能说沟渠更被理解。月沼就是宏村的“眼”。这半月形的一弯村中泓泉,就是宏村显得秀丽、婉约的精髓所在。这极具幻彩的水潭吸引亏无数摄影迷、画家来这里写生、拍摄、创作,留下自己的墨宝佳作供世人观赏。</p> <p>下图这个精心打扮的女孩穿着与月沼情景遥相互映的服饰有备而来,特请专业摄影师沿湖拍照,打着洋伞做出各种表情和姿势,成为当天拍照者中最为亮丽的一抹。</p><p><br></p> <p>敬修堂: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占地面积286平米,正厅为后二单元,三间二楼线构,木雕造型独特,线面严谨,庭院内石砌花坛,置石鱼池,是保存完好的典型徽派建筑,院内两侧还有二株百年牡丹,实属民间罕见。</p> <p>承志堂:建于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占地2100平方,正厅、后厅均属回廊二楼三间结构,由厅堂、书房、经堂、池塘、花园、厨房、水井组成,全屋共有内房28间,整幅建筑精雕细刻、朱柱金梁、金碧辉煌,有“民间故宫”之称。</p> <p>树人堂: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占地面积为266平米,系二楼三间结构,花园水池,独具匠心,全屋宅基呈六边形,取“六合大顺”之意,正厅、偏厅背靠水圳,坐北朝南,天花彩绘飞金走彩,厅堂东侧利用有限空地建一小鱼塘,活水长流,院里共有两个小书房,外门为八字门楼,内置悬枋栏板,树人堂为“百业须精,儿孙当教”之意,富意深远。</p> <p>桃源居: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占地面积270平米,系前后三间结构,室内木雕花样繁多,技法多变,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尤其是四扇雕花门,是全村最为精美的雕花门。</p> <p>村口大树-红杨树:学名“枫杨”,胡桃科,枫杨属,别名枰柳、麻柳等,落叶大乔木,小坚果,两端具翅,花期5月,果熟9月。为宏村的风水树,高19米,围6米,树龄500岁,系牛形村“牛角”之一。古时,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先绕树一周然后出村,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洪福齐天。</p> <p>村口大树-银杏树:学名“银杏”,别名公孙树、鸭脚树、蒲扇、裸子植物落叶乔木,寿命极长,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子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系宏村的风水树和牛形村的“牛角”之一,树龄500岁,村中老人辞世,寿棺要绕树三周,寓意高福高寿、子孙满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