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陈省身老伯离开我们已整整16年了。我们对老伯的怀念无时或息。</p> <p>12月3日,表哥洪一新转发了浙大数学教授许洪伟追忆陈省身先生的微信,让我又一次沉浸在往昔的怀念之中……</p> <p>这是我15年前(2005年12月3日),陈老伯去世一周年时写的忆文,发表于《一代学人钱宝琮》附录。全文如下: </p><p><br></p><p> 怀念敬爱的陈省身老伯</p><p> 钱永红</p><p> </p><p> 数学泰斗,一代几何大师陈省身先生(1911—2004)离开我们已有一年了。我怀念陈省身老伯之情无时或息,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p><p> (一)</p><p> 我们钱家与陈家同为浙江嘉兴人。我祖父钱宝琮先生(琢如)(1892 — 1974)与陈省身之父亲陈宝祯先生(廉青)(1889 — 1967)曾是嘉兴秀水学堂的同学,可谓世交。1922年,陈宝祯先生任职天津法院,举家北迁津门,祖父也于1925年到天津南开大学担任算学系教授,兼授力学、数学史等课程。当时祖父一人住在南开宿舍,闲暇时,常去宙纬路陈家串门。当祖父发觉陈家长子陈省身有数学天才后,便建议年仅14岁的他“以同等学力资格,直接投考南开大学一年级。”一年后,陈省身老伯以数学分数全体考生第二的好成绩进入南开大学理科。由于算学系主任姜立夫教授告假一年去了厦门大学,祖父便成了南开算学系的唯一教授。陈省身老伯选修了祖父的力学和微积分两门基础课程。</p><p> 1927年夏,祖父受聘于中央大学,离津赴宁,第二年又转来杭州,参与组建浙江大学文理学院,成为了浙大首任数学系主任。陈省身老伯于1930年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几年后又赴欧洲深造,1937年才回到国内。</p><p> 祖父与后来成为陈省身岳父的郑之蕃(桐荪)先生(1887 — 1963)也有密切的交往。郑桐荪先生的胞弟郑传(咏春)与我祖父从1912年至1922年同时执教于苏州的江苏省第二工业学校。经过郑传先生的介绍,祖父结识了同是数学教授 —— 郑桐荪先生。晚年祖父曾告诉家人,他与吴江郑家的二兄弟来往密切。祖父与陈宝祯和郑桐荪都是好朋友,又是陈省身的老师,对后来陈家与郑家的联姻,是起过积极的作用。</p><p> 很长一段时间,三家人因时局动荡而中断了联系。然而,陈省身老伯一直没有忘记对自己数学生涯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老师,从1964年到2002年,老伯多次撰文,称:“钱先生专治中国算学史,在这方面很有创见”,还深情地说:“指导启蒙之恩,未敢或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p><p> (二)</p><p> 2002年6月,我设想编辑整理祖父钱宝琮的文集和纪念文集,自然想到了陈省身老伯,特别渴望他的指点与帮助。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冒昧地给他老人家写了信,还附上了浙大出版的《钱宝琮诗词》诗集和我刚编辑完成的家父钱克仁先生(1915 — 2001)纪念文集 ——《名师严父》。令人兴奋不已的是,我很快就收到了他的亲笔回信和回赠的几本他新近出版的文集。我随后拨通了他的寓所电话,老伯带有嘉兴口音的普通话让我感觉格外亲切。他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并答应为我题签、作序。我母亲邹德蓁女士非常高兴,专门致电,表示感谢,老伯却在电话里告诉我母亲:“你儿子的计划很好,我一定要支持!”当年11月,陈老伯邀请我去天津宁园,汇报编书情况,还特地请我吃饭。席间,他又一次回忆起我们两家近百年的友情逸事以及他与我祖父的师友情愫,嘱咐我要尽快将他老师的学术著作公布于世,薪火相传。我将祖父的亲笔诗作《牛顿天体力学赞》(复印本)赠送给老伯,并说1942年12月,祖父在湄潭出席中国物理学会年会贵州分区年会,为纪念牛顿300周年诞辰,作了学术报告——《哥白尼、开卜勒、牛顿》。诗作是他在此情况下有感而发的。他连连称赞说:“你祖父的诗写得很好!”2003年1月,我接到了有老伯签名的特制贺年照片和他作的一首中英文对照的诗:</p><p> 筹算吸引离世远,</p><p> 垂老还乡亦自欢。</p><p> 回首当年旧游地,</p><p> 一生得失已惘然。</p><p> 诗作让人感觉他不仅是一位世界级几何大师,又是一位极富情感的诗人。</p><p> </p><p> (三)</p><p> 陈省身老伯对中国数学史也很有研究。早在1941年,老伯任教西南联大教授时,就在《科学》杂志第25卷第5,6期上发表《中国算学之过去与现在》论文,系统地将中国算学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与他老师的研究不谋而合。2001年,他在世界级刊物《NOTICE OF AMS》上撰文,介绍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历史,以吸引国外众多数学家来北京参加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2004年初,我又荣幸地收到了陈老伯精心设计、自费印制的2004年精美挂历 —— 《数学之美》两册(他在电话里特别关照一册送给我母亲,另一册送给我)。挂历只印制了2000册,老伯国内外的亲朋好友、弟子门人是数以千计的,而他能赐予我家两册,足以表明我们两家的情意浓浓。挂历专门介绍了中国古代两位伟大的数学家 —— 刘徽与祖冲之和他们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功绩。与祖父一样,陈老伯也在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的伟大贡献。</p><p> </p><p> (四)</p><p> 陈省身老伯生前一直很关心《钱宝琮文集》和《钱宝琮纪念文集》的编辑与出版,经常询问进展情况,还特别关照《陈省身传》的作者,华东师大的张奠宙教授向我转达要为文集出资的心愿,以便尽快出书。我们全家人无不为之感动。2004年4月,陈老伯在数学家王元院士的陪同下,南下杭州,给浙大师生作学术报告。我闻讯后,于17日由无锡赶到浙大紫金港校区,聆听了他一个多小时的演讲 —— 《外微分方程》。老伯见到我后,很高兴,特别安排我和表哥洪一新18日上午去西湖国宾馆与他会面。我们如约而至,身着唐装的陈老伯精神焕发,声音洪亮。当得知我计划与浙大出版社商谈出书后,陈老伯非常高兴地说:“钱先生又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我大学的启蒙老师。他执教于浙江大学凡28年,桃李满天下。”“我愿极力推荐这二册书由浙大出版社印刷出版。”当晚,时任浙大党委书记的张浚生先生宴请陈老伯。席间,老伯又专门指出:钱宝琮先生在浙大前后28年,浙大应该出他的文集。</p><p> </p><p> 放心吧,陈老伯,您的心愿就要实现了。浙江大学校方和出版社都很重视您的推荐。两册书将在今年年底定稿,明年就会出版。我衷心地感谢您,永远铭记您对我们钱家几代人的深情厚谊。</p><p> 2005年12月3日 于无锡</p> <p>这是陈老伯1941年发表在《科学》杂志第25卷第5、6期的论文《中国算学之过去与现在》。</p> <p>我与陈老伯的交往开始于2002年。这是陈老伯写给我的两封亲笔信。</p> <p>在老伯的安排下,我于2002年11月北上天津。陈老伯刚给南开大学本科学生上完数学课后,就在宁园寓所接见了我。</p> <p>我送给老伯祖父钱宝琮最后一张与家人的合影,以及祖父的诗作《牛顿天体力学赞》。</p> <p>陈老伯请我吃午饭,胡国定校长作陪。</p> <p>这是陈老伯为我准备编辑的祖父钱宝琮文集撰写的序言。</p> <p>2003年1月,我收到了老伯签名的特制贺年照片。</p> <p>2004年初,我又收到了老伯精心设计、自费印刷的2004年挂历——《数学之美》。</p> <p>2004年4月,陈老伯在王元院士的陪同下,来到浙江。在浙大工作的表哥洪一新得知老伯的行程安排后,马上通知我赶到浙大紫金港。</p> <p>陈老伯在作数学报告前,与我们合影。</p> <p>在会场,我们遇见了王元院士。</p> <p>陈老伯作《外微分方程》报告,我们看的报告投影是老伯的亲笔手书。</p> <p>报告结束后,陈老伯坚持要在紫金港学生食堂与学生们边吃饭边交流。</p> <p>在老伯的安排下,我和一新哥第二天上午去西湖国宾馆与他会面。老伯身着唐装,精神焕发,声音洪亮。</p> <p>老伯听取了我编辑祖父文集的汇报,说:“钱先生是我大学数学的启蒙老师。”</p> <p>陈老伯为其老师文集的出版给浙大写了推荐信。</p> <p>陈老伯来到家乡嘉兴,在南湖边留影。</p> <p>2004年12月3日,陈老伯在天津谢世。南开大学给我快递寄来了讣告。</p> <p>慈母邹德蓁以钱宝琮之儿媳名义发去了唁电。</p> <p>全国各地报刊沉痛悼念陈省身。</p> <p>12月11日,我作为钱宝琮的后代,陈老伯嘉兴老家的亲朋前往天津南开大学吊唁。</p> <p>大姐钱向东创作了挽联:</p><p>数学大家冠名行星蜚声中外</p><p>南开学子师从琢如世交情深</p> <p>这是我保存的通知单。</p> <p>当晚,我参加了南开大学“陈省身先生告别音乐会”。</p> <p>告别音乐会现场</p> <p>12月12日清晨,我随陈家人的车队给老伯送行。</p> <p>这是天津《今晚报》的新闻报道。</p> <p>陈老伯遗体告别仪式会场</p> <p>吊唁大厅</p> <p>与陈老伯家属合影</p> <p>杨振宁先生、叶嘉莹先生也来参加告别仪式。</p> <p>当天下午,南开大学举行了追思会。</p> <p>当天晚上,我再次来到宁园,在老伯遗像前留影。</p> <p>浙江大学派出程家安付校长、许洪伟教授和党颖老师到天津参加吊唁仪式,合影于宁园门口。</p> <p>浙江大学数学系也举行了追思会。</p> <p>2008年底,《一代学人钱宝琮》终于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我去天津南开大学送书,在省身楼前,陈老伯塑像前留影,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p> <p>感谢一新表哥和许洪伟教授为本美篇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