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基于“旅行地图”的团队自助游

🌈彩虹

<p>--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组骨干教师深度研修体悟</p> <p> 逐梦七月,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组骨干教师赴最美南京围绕“社会化学习”进行为期五天的深度研修。大家在全国数学大咖、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及其团队的带领下,开展了一场基于“旅行地图”的团队自助游。 </p><p>-NO.01- </p><p>震 撼 </p><p>  五天的学习,张特及其团队基于攻略性的为我们全面诠释了一张全新的“旅行地图”,为学生未来而教,着力培养社会所需好公民,这种全新的开放的育人方式颠覆了我们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认知,满满震撼。 </p><p> </p><p>培 训 体 会 </p><p>  </p><p>小学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p><p>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吕永芳 </p><p>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提问能力:一、探寻学生提问力的价值;二、学生提问力的现状;三、提升学生提问力的策略;四、回应学生的提问。 </p><p>  关键词:提问能力,提问价值,提问现状,提问策略,回应提问 </p><p>  正 文: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但不会提出问题,本次为期5天的基于“社会化学习”的数学课堂重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小学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p><p>  一、探寻学生提问力的价值 </p><p>  1.提问是儿童的天性 </p><p>  提问是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具有问题意识的儿童常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绞尽脑汁,搜寻头脑中积累的知识,并进行探索、提问,从而对世界的理解也更为透彻。事实上每个人都具有对新颖事物和现象了解与探究的本能。对于儿童来说,周围的世界是那么陌生、新鲜而又充满神秘感,在他的心灵中自然会充盈着满满的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而这宝贵的好奇心恰恰是促使他学习的原动力。也只有富有好奇心的人才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求知的过程中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究更多未知的东西,从而促进完满的发展。 </p><p>  2.提问是课标的准则 </p><p>  201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却更加重要”。因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的源泉。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p>  3.提问是学习的本质 </p><p>  无问不学:学始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源。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更是“数学的心脏”。认知的失衡和重新回归平衡的过程,从提问开始,提出问题对于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p><p>  谁问谁学:在学习中,问题由谁提出,决定了学习的主动权。解决他人提出的问题,和解决自己真正的问题,后者更能产生学习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并在学习中激发出更大的主动性、进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p><p>  好问优学:我们深知,学习中,问题的质量往往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能够真正进入提问者的角色,提问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才会是更适合学生研究的问题,而好问题,才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 </p><p>  新问延学: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力和需求也是不同的,一刀切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学习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拓展学习的宽度,让每个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 </p><p>  4.提问是前人的经验总结 </p><p>  (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p><p>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p><p>  (3)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p><p>  (4)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p><p>  (5)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p><p>  (6)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p><p>  (7)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p><p>  (8)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海森堡; </p><p>  (9)“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苏格拉底; </p><p>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专家学者早已总结出提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话出自《礼记·中庸》,博学即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学法相通,在数学学习中同样适用,提出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 </p><p>  二、学生提问力的现状 </p><p>  虽然课标明确提出了四能的要求,教师也能够认识到提问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价值,但一进入教学实践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但在发现和提出问题上,教师的地位一直难以撼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问,学生再答,学生的学习过程依然以接受教师提问,解决既定问题为主。即使让学生提问,他们似乎也没有问题可问,哪怕教师的教学、学习素材的呈现中出现了问题,学生也不会提出疑问。 </p><p><br></p> <p>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调查</p> <p> 从上表的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经常提问的百分比在下降,而偶尔提问和从不提问的百分比在逐次增高。做作业不会的时候,我才会想到要问问题的百分比远高于没听懂课的时候我才想要问问题,对老师或对书本知识有疑惑或不同看法的时候我会想到要问问题的百分比最低,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提问能力有待提升。</p><p>  三、提升学生提问力的策略</p><p>  如何提升提问力,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让提问真正促进数学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p><p>  1.营造提问动力系统</p><p>  如何提升儿童提问力,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突破儿童学习中,无问可问,不愿提问的常态,建构能够激发儿童提问的动力体系。</p><p>  (1)创设提问文化</p><p>  学生之所以不愿意提问,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长期的学习中,不能从教师和同伴处获得提问的积极认同,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提问的原动力。因此,提升儿童提问力,要重新建立和形成积极的提问文化氛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面对今天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问题吗?”看着这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知道了这些后,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对学生的原生问题,不要轻易进行价值判断,而应给予充分的认同,对学习中学生派生出的其他问题,即使和本课的学习主题关联不大,也应欣赏和肯定。教师不仅要率先垂范,也要引导其他学生对他人提问做出正面积极的回应,只有在日积月累中,才能营造出宽松、安全的提问环境,进而形成学习中自然、愉悦的提问文化氛围,学生提问才有实现的可能。</p><p>  (2)改变学习方式</p><p>  从接受教师提问,到需要自己提问,对学生来说,不仅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难度系数也从简单的完成任务型,到极富挑战的自主创作型。在学生提问之初,制定提问的制度规范,可以让学生提问从无到有,逐步深入学习的各个环节。</p><p><br></p> <p> 从“问几个”到“问得好”:在学生还没有提问习惯时,哪怕提一个问题,都是颇费脑筋的事情。如果没有强制的要求,学生提问很难进行起来。我们可以在学生提问力培养的初期,以研究任务或作业的形式,明确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借助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方程》的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在每天的学习后,提出1-2个自己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到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问基础,我们就要求学生对整个单元提出不少于10个自己的问题。学生一开始会觉得没有问题可问,甚至会为问而问。但通过不断的问题交流和相互学习,儿童提问的天性会重新点燃,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分辨,哪些问题让你觉得特别受启发?什么问题能够进一步引发你的思考?从而反思自己的提问,好不好?好在哪里?可以如何调整和提升? </p><p>  从“要我问”到“随时问”:学生提问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学生从教师提问我来回答,发展为我的学习从提问开始,需要坚持不懈的在教学中把提问贯彻始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我们在学习开始前,让学生借助研究内容提问:“你认识分数21吗?看到这个分数,有什么疑问吗?”当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解决了部分问题后,让学生继续观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选择两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交流。理解了21的意义后,继续让学生思考,“通过以上的研究,对于分数你还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吗?” </p><p>  坚持在每一次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无论是独立研究环节,还是小组交流,全班学习环节,都能坚持从提问开始,无提问不研究,无提问不交流,无提问不学习,才能让学生提问从被动的教师要求才会问,逐渐发展为只要是学习就需要提问,拥有自觉、主动的提问意识。 </p><p>  (3)跟进评价机制 </p><p>  从评价的终极维度反推学生提问,在评价中展现学生提问的精彩,在评价中体现学生提问的价值,通过评价改革,让学生发现,提问也是学习重要的一环,好的问题能够获得充分的肯定,甚至成为学习中研究的话题,学生的提问才能拥有持久的动力。 </p><p>  作业问题星机制: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相互学习交流,还可以让教师和学习伙伴给出评价。可以是教师阅读学生提问的时候,也可以是学生小组交流问题的时候,给你心目中的好问题画上五角星,或是进行勾画和标注,这是最基本也最容易进行的评价方式。 </p><p>  课堂提问榜机制:自我评价或小组讨论后,推选出值得推荐的问题,写到黑板上,甚至可以标注出提问者的学号或姓名,让自己的提问变成学习中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这样的评价方式,会极大的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让学生更乐于提出自己真实的问题,更有意愿思考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p><p>  问题展示墙机制:对问题的交流学习和评价,不仅可以在班级内部进行,还可以借助一定的区域,开展更大范围的展示、交流,其中,“问题墙”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利用教室中原有的板报,或在教室外的走廊墙面上,开辟出一个专门的展示区域,将课上学生提出的好问题进一步展示给年级、校内其他的班级和同学,可以让学生的提问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点评。在校情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基于学生提问的展示汇报活动,也是对学生提问的一个正向的激励。 </p><p><br></p> <p>2.丰富提问方法系统---有处可提 </p><p>  面对提问,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束手无策,帮助学生借助一定的提问载体,生发原生问题,交流比较,发现提问的一般方法,进而形成有效的提问方法系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是提升提问力研究的重点。 </p><p>  (1)拓展提问的载体 </p><p>  学生的问题一般来说不可能凭空而来,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素材,或实际的问题情境,或是在某一个确定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提出问题。提供有利于学生提问的载体,如利用课本提问,借助课前或课上的研究单提问,甚至可以在作业本上提问,对提升学生提问力非常关键。 </p><p>  在数学课本上提问:过去,我们总认为,数学书没法提前让学生阅读,一是与语文、英语等文本不同,数学书的内容不太好读;二是数学书中已经呈现了学习的问题及问题的详细解答过程和关键知识点,提前阅读会不利于课堂学习。但研究中我们发现,借助数学书,学生反而能生发出更多有意思的问题。观察数学书的标题,阅读数学书中的句子,研究数学书解答相关问题的过程,学生带着思考和提问的需要,和原有的认知经验进行比较,就会生发出许多富有个性特征的新问题。 </p><p>  在研究单上提问:利用学习单,开展独立研究和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新方式。在学习单的设计中,我们不妨增设“我提问”我联想”的小环节,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辨质疑,学会勾连比较,提出自己的问题。 </p><p>  (2)掌握提问的三阶策略 </p><p>  提问力,是学生基本的学习力。因疑而问,是学生提问最朴素的方式。个体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方式,决定了其原生问题的质量。而提升儿童的提问力,需要从其原生提问,不断进阶,通过学习和模仿,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最终形成更为高阶的主动构造和创造性提问的能力。 </p><p>  提问力训练第一阶--经典“六问”法:五W和一H(Five Ws and one H),也称六何分析法,五W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n(何时)、where(何地),一H即how(怎么样、怎么做),它既是一种经典的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技法,在新闻学、管理学、文章写作中,早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学生提问力训练开始阶段,借用这经典六问,可以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的提问句式,顺利提出自己的问题。 </p><p>  提问力训练第二阶--三维“六向”法:借助经典“六问”,让学生从模仿开始提问,形成一定的提问定式后,要及时向提问力的第二阶推进。通过三维“六向”提问法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学会从研究“是什么”开始,向不同的方向寻找新问题,从横向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学习中相同点和不同的,寻求“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从纵向角度去探索,追根究底,探寻“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突破创造,思考“只能这样吗?”“还可以怎样?";还可以回到追古溯今,想办法了解“从哪里来?”“有什么用?”。 </p><p>  提问力训练第三阶--问题思维导图:随着提问力的提升,进入小学高年级后,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整单元提问。整单元的提问,不仅能让学生更整体的了解将要学习研究的内容结构,还可以有利于把问题结构化,形成以问题为内容的“思维导图”,形成更为整合的问题网络。 </p><p>  四、回应学生的提问 </p><p>  回应,在辞典中的含义有两个,一是回答他人的问题,一是响应他人的言语及行为。对学生问题的回应,我们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角度的回应,更需要关注对学生提问行为及言语本身的回应。 </p><p>  1.关注问题的聆听和理解 </p><p>  问题回应中,只有真的听懂了问题,才能做出良好的回应。我们可以通过目光注视,点头摇头,简短的“恩”是的”等动作和语言,鼓励提问的学生完整的表达他的问题。聆听后还要及时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学生表述出的问题和其实际想问的问题,在意义上并不总是完全一致,聆听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解读听到的问题,也会让两者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误差更大。我们可以通过复述的方法,重复一遍他提出的问题;或者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出他的问题,寻求提问同学的确认;还可以帮助他理顺表达语句、调整不够准确的概念,让他重新提出问题,最终让我们和提问的同学,对问题本身达成认识上的共识。 </p><p>  2.给予情感的肯定和鼓励 </p><p>  通过聆听和检验,让提问学生和其他学生、教师形成了对问题的一致性理解后,进一步巩固主体间性关系的一个有效做法是,在进行解决问题的回应前,先做出积极的情感回应。认识到学生作为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那我们就需要关注提问活动中他的情感需求,这种需求一旦获得满足,会迅速拉近学习主体间的关系,更容易获得共情的体验,让交流和分享进入平等、融洽的状态。你问了一个很棒的问题,在这个内容的学习中,有人可能只关注了……,而你还能从这个角度发现问题。有的同学觉得这个问题很“傻”,但这就是你困惑的地方,我想肯定还有同学也有这样的疑问,但只有你勇敢的表达了出来,赞一个。对学生问题的积极肯定,不仅可以用话语,还可以通过动作,鼓掌、给个大拇指,甚至是通过记录下来的方式,让提问学生得到鼓励。 </p><p>  3.在讨论中及时解决部分问题 </p><p>  回应问题的一个方式,就是解决问题。之前的研究中,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被分割在两个教学活动中,这让学生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失衡感。毕竟,听懂同学的问题后,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最直接反应。在小组中组织问题讨论时,要通过放大样例的方式,让所有小组形成有效的讨论程序和讨论方法。明确讨论的顺序,可以有一个固定的发言顺序,比如从提问学生开始,或以学号顺序开始,每人依次表达。形成讨论的规定动作。让表达过程尽可能看得到,养成一边说,就一边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的习惯;及时反馈,不能光说同意或很对很好,要说出具体的思考;形成共识后共同复述思路或结论等。 </p><p><br></p> <p> 4.明确有些问题需要搁置 </p><p>  通过讨论,还需要确定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立刻解决,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情况,并能在小组交流中,在对同伴问题达成一致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对是否解决问题做出判断。做出这个判断的过程,需要同组同学共同讨论。如果形成了学习者之间相互理解的主体间性关系,那么提问者在同伴理解自己问题的过程中,也会再次理解自己的问题,小组内形成是否解决这个问题的共识,就会更为容易。对这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分类处理。大家感兴趣而目前的确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在全班进行交流寻求帮助,也可以在课后查找资料、尝试解决。可以通过班级问题墙,把这些问题及探索解决过程中的资料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明白,即使最终也没有解决问题,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过程。还有一类问题,属于个体的疑问,小组内也无法解决,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做好标记,每周进行一次回顾,看看是否还是自己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留言条等方式,和老师进行单独的沟通。 </p><p>  总之提升提问力,是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持学生提问的热情、预防学生提问中的两级分化,把学生的问题真的用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p><p><br></p> <p>-NO.02- </p><p>触 动 </p><p> </p><p>张特及其团队为此次研修精心设计了相关课程,“什么是社会化学习”?“社会化学习”框架,“社会化学习”的学习单怎样设计和使用;如何提升五大学习力……高端报告,内容系统,解读深入,便于我们带的走,能模仿,受益匪浅的同时更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p><p>  </p><p>创意创新创造 静待次第花开 </p><p>——一场基于“旅行地图”的社会化学习 </p><p> </p><p>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余忠瑞 </p><p>浓情七月,流金夏日,在南谯区中小学教研中心主任王孝勤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由张齐华老师及其团队精心组织的“社会化学习,为未来社会培养新公民暨数学课堂重建”,为期五天的专题培训会。 </p><p>7月23日上午,“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为我们呈现了《“社会化学习”的意义、内涵和框架》的专题报告,张老师侃侃而谈,声情并茂,诙谐幽默的讲述、深入浅出的诠释。让我醍醐灌顶、拨云见日,对“社会化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与人交往,不能让课堂成为少数人的狂欢与“多数人的沉默”。因此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种社会化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化学习” 回应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教育应该与真实的生活相关,教育必须有助于学习者应对未来的挑战,教育应该培养和鼓励学习者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新公民。 </p><p><br></p> <p>这五天我们收获了满满的“干货”,五大学习力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可以用“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一边听着报告,一边在思考着、计划着如何在我的课堂中去实施。全国特级教师李勤讲授的《“社会化学习”与学生倾听力提升》,分别从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五个方面介绍了怎样提升学生的倾听力,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洗礼。 </p><p>倾听,多么熟悉的字眼,但我真正了解它的内涵吗?我真正会倾听吗?李校长的讲座让我真正意识到课堂教学中的“倾听”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倾听”,知道了如何提升学生的倾听力。我们先学习了“什么是倾听”——繁体字“聽”解读:用耳朵听、用眼睛听、用心听、尊重为王;心理学上的“倾听,关注、注意、重组、评价和反馈;”倾听结构中,注意、理解、回应;行为表现中倾听的五种层次水平,倾听的缺少、选择性倾听、评价性倾听、解释性倾听、移情性倾听。原来“倾听”可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那种浅层的“倾听”。 </p><p>如何提升学生的倾听力?李校长提出了四个策略:1.让学生“愿意”听。一手五指(用心—眼睛,耐心—嘴紧,虚心—身倾,细心—耳侧,专心—手停);2.让学生知道“听谁”;3.让学生明白“听什么”;听结论—正确or错误?片面or全面?听思路—清晰or混乱?繁琐or简洁?现象or本质?听差异—相同or不同?联系or区别?4.让学生掌握“怎么听”。倾听前—思想有准备,头脑有期待;倾听时—重点有捕捉,图文有记录;倾听后—积极有回应,思维有变化。听完李校长的讲座,让我对“倾听”一词有了新的认识,以往对“倾听”还停留在“用心听”的层面,反思自己的课堂,为什么总有人在做一些小动作、说话、玩耍?明明一道题我讲了几种解法,可真正掌握的人却不多呢?发现学生不认真听课,总是强调“用心听”。很多问题的答案直指学生的倾听力,直指作为教师的我对于学生倾听力的培养。殊不知“倾听”包括“用耳听”、“用眼看”、“用心听”和“尊重”等等层面。倾听是要通过思维活动到达认知、理解的全过程,也是一个情感投入的过程。 </p><p><br></p> <p>欣赏积极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让学生有更多思想碰撞的机会,才能让课堂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成为获取知识、生命成长、享受快乐的过程。社会化学习是一趟充满挑战的旅行,当然,旅行的魅力也恰恰蕴含其中。创意创新创造,静待次第花开,让社会化学习真正发生……我相信,所有的挑战,都是机会;所有的困难,都是触点;所有的困境,都孕育希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弱水三千,取其一瓢!真正的学习是行为上的改变,实践—运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改变自己,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现在做起! </p><p>-NO.03- </p><p>反 思 </p><p> </p><p>  五天的头脑风暴,让我们经历了从震撼-触动-心动-想行动的过程,如果实践,我们面临的挑战可能是什么?是师资力量的缺乏、生源素质的不同、或是软硬件条件不允许,还是家长配合程度不高…... </p><p> </p><p>感 悟 内 化 </p><p>    </p><p>收获满满谈感受 勤思躬身浅心行 </p><p>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组 魏晓莹 </p><p>“细雨湿衣奔金陵,静听细学满载回。 纸上得来终觉浅,勤思躬身潜心行。” </p><p>        ——莹于2020年7月26日晚作于金陵城 </p><p>  以一首即兴小诗不显的表达我此时的心境,此刻是庚子(鼠)年农历六月初六的子时,心绪如同海浪般有点小而大的澎湃,思绪万千….. </p><p>        ——题记 </p><p>  一、心仪向往赴金陵 </p><p>  初夏的某一天,接到领导的培训通知,心情开始有些小激动了。张齐华,人称“数学王子”,全国特级教师、南京市小学数学专家,多少小数人心中的膜拜偶像,而就在这个夏季,在滁州市南谯区王孝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带领下,我怀揣着满满的期待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即将进行为期5天的深度研修。聆听并学习张齐华老师及其工作室成员为我们做的《社会化学习——为未来社会培养新公民》的专题培训。满心憧憬奔赴金陵城,给自己为期一周的充电,带着忐忑,带着疑问,带着向往,我开始了南京的学习之旅…… </p><p>  二、收获满满谈感受 </p><p>  在第一天的学习中,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及其工作室的姚晶晶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纷呈的讲座。次日,由其工作室的另外四位成员老师就“社会化学习”的前期实践阶段从不同角度向我们进行了阐述,让我们对“社会化学习”的内涵、意义和路径有了初步的感知。 </p><p>  紧接着工作室成员马丽丽老师就“社会化学习”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力进行了详实的阐述。马丽丽老师语言干练,亲和力极强,让我们从三个维度了解到,在“社会化学习”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力。 </p><p>  工作室成员、全国特级教师李勤老师为我们讲授了《社会化学习与学生倾听力的提升》。分别从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五个方面介绍了怎样提升学生的倾听力,换一种风格、另一种感觉,让我对学生的倾听力有了理论化的认识…… </p><p>  几天的培训学习,张齐华老师及其团队从朴实易懂的理论结合实际出发,引申出一系列教育工作者出现的疑惑,并一一深入剖析,让我从迷雾中走出来,认识到社会化学习中七大学习力的重要性。社会对教育最大的不满,就是我们没有教会学生做人,而当今世界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跟做人有关,做为一个教师,言行极其重要,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什么样的人才,都是需要我们教师谨言慎行、循循善诱。学生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想起,但做过才会理解并长久记住。学习很重要,但当它把看成唯一目标,忽视学生的七大学习力,就可能会出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老师,言传身教及其重要,有的知识是长时间的感染而成,并不是教来的。 </p><p>  三、受益非浅潜心行 </p><p>  从严谨务实、内聚力大的张齐华工作室及其实验团队,到各位教授、专家老师的辛苦教导,在这五天的学习中,我看到了、听到了、悟到了、也得到了。此时,收获多少已不重要,学习的过程让我受益非浅。 </p><p>  勤而思,思而默;默而静,静则灵。 </p><p>  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p><p>  最美的遇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一场无与伦比的头脑风暴,让我们在这个夏天收获满满。且遇见且思考,且思考且前行,且前行且收获。 </p><p>  加油,奋斗,潜心行……. </p><p><br></p> <p>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五天的“团队自助游”,我们深感触动,为学生的未来而教不在心动而是行动</p> <p>  ——省级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组</p>

提问

学生

学习

问题

倾听

数学

提出

教师

可以

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