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最伟大的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他演奏的几首小提琴作品

蜀冈散人(lienrong)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是上世纪苏联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同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相比美,在世界音乐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中文名</p><p class="ql-block">大卫·奥伊斯特拉赫</p><p class="ql-block">国籍</p><p class="ql-block">苏联</p><p class="ql-block">出生地</p><p class="ql-block">敖德萨</p><p class="ql-block">出生日期</p><p class="ql-block">1908年</p><p class="ql-block">逝世日期</p><p class="ql-block">1974年</p><p class="ql-block">生平简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苏联最伟大的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从5岁起从敖德萨音乐戏剧学院的斯托里亚尔斯基(Stoliarski)学习,1926年于该学院毕业。1927年应邀赴基辅演奏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由作曲家亲自指挥乐队协奏,其演奏深受作曲家赞赏。1928年移居莫斯科。1930年参加首届乌克兰青年演奏家比赛获一等奖。1934年起任莫斯科音乐学院副教授,1939年升为教授。1937年在布鲁塞尔参加伊萨伊国际小提琴比赛获第一名,从此闻名世界。二战中,他为前线而演奏,1945年与战后第一位访问苏联的美国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合作,在莫斯科演奏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反响极为强烈。之后,频繁在世界各地演奏。1954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1960年获列宁勋章。1974年10月24日,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旅行演出期间,心脏病突发去世。整个音乐界为此感到深深的悲痛。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说: “我感到不仅失去了一位偉大的同行,而且失去了一位亲兄弟”。好在他留下了大量精彩的唱片,虽然未能完美无缺地再现其神采,总可以让我们亲自领略其巨大的人格力量的感染。</p><p class="ql-block">音乐之旅</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代表人物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大卫,1908年生于俄国的敖德萨,他的父亲是具有犹太血统的音乐爱好者,母亲则是歌剧院的合唱队员,在父母的熏陶、感染下,5岁便跟随著名音乐教育家彼得·斯托利亚尔斯基学习小提琴,12岁就开始登台演出,1926年在敖德萨音乐学院毕业。19岁那年得到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的邀请,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他的协奏曲,使大卫很快就在国内取得声誉。1934年大卫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任该校教师,这时他才26岁。他还与钢琴家奥波林合作举办奏鸣曲音乐会,两人又与大提琴家克努舍维茨基组成三重奏团到欧洲数个国家巡演,而他个人演出的曲目几乎包括所有古典和现代最优秀的小提琴作品,遗憾的是克努塞维茨基过早地去世了,从此,心灰意冷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不愿意再与任何人合作,因为与别人合作,他始终找不到与克努塞维茨基一起合作时的良好感觉,就这样,他在后半生中再也没有演奏过三重奏。</p><p class="ql-block">音乐才能</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大卫有着非凡的音乐才能和高深的艺术修养,以充满诗意般的抒情性演奏见长,有着惊人的表现力和精深的技巧,演奏风格纯朴庄重,富于热情,能使音乐达到十分高超的艺术境界,他那甜美、纯净的音色和激动人心的感情,强烈地打动着听众的心灵,被誉为是“莫斯科的帕格尼尼”,并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称号和斯大林、列宁奖金。艺术上曾受到克莱斯勒的强烈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照搬,克莱斯勒的具有唯美倾向的发音手法,在奥伊斯特拉赫那里变成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颤指有时采用艺术化的延迟瞬间开始,造成声音的久远延绵。同时代的很多作曲家都将自己的作品题献给他,如米亚斯科夫斯基、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的小提琴协奏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奏鸣曲等。大卫还善于指挥,1972年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录制莫扎特协奏曲全集,除独奏外,他还兼任指挥,特别是他为儿子的演出所指挥的乐队,被人们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斯氏名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55年他买下"冯塔纳伯爵"。在他所拥有多把斯氏名琴中,"冯塔纳伯爵"是他最珍爱的一把。这把琴与奥伊史特拉赫一起参与了许多音乐会及录音,也伴他渡过了音乐生涯最辉煌的年代。目前,"冯塔纳伯爵"成为意大利收藏家彼得隆戈(PaoloPeterlongo)家族所有,并经常出借给优秀小提琴家,如乌扥乌季(UtoUghi)、意大利顶尖"音乐家合奏团"乐团首席玛丽安娜席尔布(MarianaSirbu)等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大卫·奥伊&nbsp;斯特拉赫最常演奏的曲目,他的生命也与这首乐曲有着密不可分得联结。当十七岁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敖德萨音乐学院就读时,他首度公开演奏的就是这首协奏曲;一九三七年他二十九岁,又以这首作品赢得布鲁塞尔的国际伊萨依大赛的首奖。一九六八年大卫·奥伊斯 特拉赫与罗杰斯特文斯基合作,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举行一场音乐会,以庆祝自己的六十岁生日,当晚造成轰动的正是这首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p><p class="ql-block">(摘自百度)</p> <h3>   奥伊斯特拉赫1957年在上海演出</h3> <h3> 这是奥伊斯特拉赫当年在上海16日第二场音乐会的节目单。遗憾的是在这份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有历史意义的节目单里居然没有日期的记载,以至只能通过旧报刊的搜索,才确定是16日这个日期。</h3> <h3>  下半场的曲目及encore曲目都是出版的录音资料中重要的一部分。</h3> <h3>  奥伊斯特拉赫在上海交响乐团排练厅与指挥家黄贻钧先生及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排练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乐团首席是柳和埙先生。</h3> <h3>  上海交响乐团与奥伊斯特拉赫排练现场</h3> <h3>  文汇报1957年10月17日关于奥伊斯特拉赫在上海演出的报道。</h3> <h3> 奥伊斯特拉赫1957年10月15、16日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行了二场不同曲目的音乐会</h3> <h3>  奥伊斯特拉赫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后合影</h3> <h3>  10月18日奥伊斯特拉赫和杨波尔斯基参观访问上海音乐学院,受到贺绿汀院长及师生的热烈欢迎。</h3> <h3> 奥伊斯特拉赫在漕河泾上海音乐学院音响效果颇佳的大礼堂举行了一场音乐会。</h3> <h3>  上海音乐学院师生欢迎奥伊斯特拉赫的热烈场面。</h3> <h3>  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们与奥伊斯特拉赫合影。</h3><h3>前排左起 丁善德,贺绿汀,奥伊斯特拉赫,杨波尔斯基,陈又新,吴乐懿。</h3><h3>后排左起 谭抒真,范继森,朱雅青,陆洪恩,章彦,王人艺,李名强,朱启东,郑延益,xx,毛宇宽。</h3> <h3>  谭抒真,章彦,陈又新,窦立勋陪同奥伊斯特拉赫及杨波尔斯基参观。</h3> <h3>  上海音乐学院赠送玉雕给奥伊斯特拉赫</h3> <h3> 谭抒真与奥伊斯特拉赫</h3> <h3>  谭抒真与奥伊斯特拉赫及杨波尔斯基合影</h3> <h3>  奥伊斯特拉赫与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谭抒真及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系主任章彦教授。</h3> <h3> 奥伊斯特拉赫参观乐器研究所,把斯特拉迪瓦里名琴给大家观赏。</h3> <h3>  上海交响乐团指挥家陆洪恩在文汇报撰写文章,评述奥伊斯特拉赫的艺术魅力。</h3> <h3>  小提琴家陈又新教授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评论奥伊斯特拉赫演奏风格的文章</h3> <h3>  以此纪念伟大的小提琴家大卫 奥伊斯特拉赫到中国访问演出六十二周年纪念日!</h3> <h3>  说明:本美篇中许多珍贵照片来自谭国璋先生所做的美篇《纪念奥伊斯特拉赫1957年到上海的演出》,在此对谭国璋先生表示感谢!</h3> <h3>参观莫斯科新圣女公墓,拜谒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墓</h3> <p class="ql-block">赖莎之墓</p><p class="ql-block"> 赖莎·戈尔巴乔娃,原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夫人的优雅美丽的青铜雕像。戈尔巴乔夫深爱着自己的妻子,特地在旁边空出来的地方为自己百年之后陪伴妻子留出了位置。</p> <p class="ql-block">萧斯塔科维奇之墓</p><p class="ql-block"> 苏联伟大的作曲家萧斯塔科维奇最著名的作品是《列宁格勒交响曲》,德军把列宁格勒围困了3年零1个月,萧斯塔科维奇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创作了《列宁格勒交响曲》大大鼓舞了苏军和列宁格勒的人民的士气,最终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乌兰诺娃之墓</p><p class="ql-block"> 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墓碑是一块洁白的大理石,优美的舞姿永远留在拉碑刻上。</p> <p>拜谒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墓</p> <p>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的小提琴作品CD</p> <p>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p> <p>第一乐章</p> <p>第二乐章</p> <p>第三乐章</p> <p>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p> <p>第一乐章</p> <p>第二乐章</p> <p>第三乐章</p> <p>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p> <p>第一乐章</p> <p>第二乐章</p> <p>第三乐章</p> <p>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保罗·巴杜拉·斯科达演奏莫扎特D-urKV454视频</p> <h3> 欣赏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视频</h3><h3> 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h3> <p>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视频</p><p>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p> <p>第一乐章</p> <p>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p> <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材料、图片资料来源于百度及谭抒真先生《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六十五周年前在上海的演出》等文章,在此衷心感谢谭抒真先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