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2月9日我们成长工作室与玩转科学组在付老师的12月9日我们成长工作室与玩转科学组在付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第六次线上研修学习,此次活动主要围绕理解儿童的视角以及基于儿童视角引发的活动案例——《小车的探索之旅》展开。</p><p> 活动一开始,各位老师们在教研组群内,利用图文分享自主探索过程中捕捉儿童视角的图片,有的老师还利用语音清晰、完整的讲述了自己发现的“儿童视角”,同时引发我们思考什么是儿童的视角?</p> <p> 从老师们分享的图片故事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的热情、专注和投入。付老师在此基础上引领我们从儿童和教师两方面理解儿童的视角以及儿童视角的含义?帮助我们明确了儿童的视角与儿童视角的关系。</p> <p> 接下来西城区实验幼儿园孟昭玉老师分享中班不断发现儿童视角展开实践活动的案例——《小车的探索之旅》。一个关于小车的游戏,从教师预设的主题引发,再到伴随教师不断发现儿童视角生成的游戏,启发我们一定要真正走进幼儿的游戏,尝试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将儿童视角从理论层面转换成实践与实施。付老师用“观念一变天地宽”对案例进行点评,小车的探索之旅就是教师儿童观不断转变的过程,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沟通者和建构者,给予幼儿实现想法的时间和空间,让有能力有自信的幼儿在实践中展现出来。这样的转变才是不断发现儿童视角的根本,只有不断去理解支持儿童的视角,伴随幼儿兴趣、经验生成的持续呼应的课程才会产生。</p> <p> 案例分享结束以后,我们分小组围绕“理解儿童视角的意义”和“结合实践经验讨论开展主题可能的其他活动?”展开研讨,大家积极参与,畅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梳理成小组经验进行分享。</p> <p> ❤️第一组❤️</p> <p> 🧡第二组🧡</p> <p> 💜第三组💜</p> <p> 💚第四组💚</p> <p> 💙第五组💙</p> <p> 坡度的高低对小车速度和行驶的距离有什么样的影响?怎么样能让小车在轨道上跑起来?等等。活动中也可以梳理孩子的想法,以及制作轨道中遇到的困难,和孩子们的发现,以及孩子们想到的解决的办法等。</p><p> 小组的分享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与思考。之后付老师针对研讨问题进行总结提升,儿童观的转变和明确是发现儿童视角的基础,教师要有一颗愿意走进、发现、理解、支持以及拓展幼儿想法的心,才能不断追随儿童的视角生成幼儿感兴趣的学习,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建立起幼儿与周围环境人、事、物的关系,才能不断实现师幼的同生共长,不断感悟走进每个孩子内心的教育。</p> <p> 最后的教育对话环节,付老师向我们推荐北京市教科院早教所廖丽英专家《科学教育幼儿的教育与学习品质的影响》的视频录像,更新了我们对幼儿科学的认识,不是知识层面的教授而是培养乐学、乐问、乐探索且具有活力的儿童。</p><p> </p> <p> 本次研修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透过案例的分享、研讨以及我们的自主实践,帮助我们充分认识到理解儿童视角的意义和价值,也启发我们必须要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不同兴趣和需求,解读幼儿真实的想法,基于幼儿视角不断延伸活动,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开展游戏、发现游戏、拓展游戏,让主题活动更有趣,让探索更贴近幼儿的内心。</p><p><br></p><p> 编辑:张茜、刘婷、胡明月、马凌云</p><p> 编审:付雁</p><p> 素材提供:组内全体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