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2月份的头一天,突然接到我孙女班上,家委会主任罗梓琳爸爸的电话,要我给孩子们上一堂《国学课》。</p><p>做为家长,班上有需要,我义不容辞。</p> <p>给孩子们上《国学课》是从他们读一年级开始的。先是天天上课,二年后因夫人身体欠佳,改为每周一次。最后一次课是2019年11月11日。</p> <p>以前上课全部是利用早上,上课前的晨读时间,在教室里进行的。这次不同上课地点改变了,到湘乡《东山书院》。</p><p>《东山书院》听说过,但不知其真面目。</p> <p>这《东山书院》是毛主席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p><p>纪得,1971年8月25日在武昌与华国锋谈话时他说过:我六年私塾(孔夫子),七年洋学堂,后知马列。从“私塾”转到“洋学堂”改变了毛主席的人生。今天要我在此上《国学课》,从现代教育回到孔夫子,倍加为难。</p><p>好在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我硬着头皮决不辜负老师、家委会和孩子们的美意——上好《国学课》。</p><p>没有任何声张的准备了《国学》课本备用。</p> <p>上课的前一天(4号),我收到了邀请函。照片为封面。</p> <p>理解了老师和家委会的用心与目的。照片为內涵上。</p> <p>知道了活动的具体安排。照片为内涵下。</p> <p>十岁是孩子的“外傅”之年,也是脱离“黄口小儿”之年,更是开始有立志、感恩、担当的“成童”之年。</p><p>《礼纪•內则》曰“<b>成童,舞象</b>(古时表现打仗的舞蹈),<b>学射</b>(射箭)<b>御</b>(驾车)。”古时大户人家都要为孩子举办“<b>成童礼</b>”(成长礼)。</p><p>这一年是孩子一生中的重要转折期。</p><p>精心挑选毛泽东主席从孔夫子到洋学堂转变的《东山书院》,引导孩子们过好转折期,可谓用心良苦。</p><p>我心理踏实了很多,不再困惑,信心信增。</p> <p>2020-12-5这天早上,虽是初冬,但无风无雨无太阳,并不寒冷。很适合外出求学。</p><p>一切按计划实施,孩子们一路上欢声笑语,平安到达了“湘乡东山书院”。</p><p>视频为孩子们在车上唱革命歌曲。</p> <p>这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古建筑。创办于1985年,耗时五载,于1900年建成并开始招生。距今整整120年。</p> <p>正面照更美。</p> <p>我们来到东山书院唯一的门口,久违的太阳露出了笑容,欢迎同学们的到来。</p><p>1958年9月10日毛主席为母校书写了校名《东山学校》。</p><p>我们在校门口排队,准备进校。</p> <p>走进挍门必经一石桥,觉得里面很宽大且很安静。</p> <p>桥头有一石井,井旁树下有一大石,石上刻有毛主席当年在此读书时写的一首诗。</p><p>见图片。</p> <p>过了石桥,就是操场,因为场地开阔,树干不高,但树很茂盛。</p> <p>走过操场,准备进入《东山书院》参观。</p> <p>听导游介绍。东山学院。是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好的一个之一。</p><p>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人占领,改作军火库特殊保护,而免遭摧毁。</p> <p>文革期间聪明的湘乡人,提前把门楼上的“岁寒三友”“三官赐福”“八仙过海”“麒麟送子”“一路连科”这五个浮雕遮蔽,换成了《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再无人敢动而保存了下来。</p><p><br></p> <p>大殿里供奉着孔子像。正厅悬掛“公诚勤俭”,二旁柱上楹联:“公毕方将私治,师严然后道尊”。墙两边大字书写:“博学笃志,切问近思”。</p><p><br></p> <p>跟着同学们向前走。</p> <p>去看当时的学生宿舍。</p> <p>这是毛主席当年住的地方,在一楼。</p> <p>门上了锁,从窗户里可以看到房间不小,但很简陋。不过当年能用青砖铺地也算“高级了”。</p> <p>按当时的规定一间屋睡二个人,为什么有个空床呢?</p><p>原来……,见下图。</p> <p>再去看毛主席当年自学的地方。</p> <p>大小跟寝室差不多,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屋顶吊下来的灯,可不是“电灯”而是“油灯”。</p> <p>当时学校很重视学生的仪表形象,专门设立了个理发室。</p> <p>埸地和寝室一样大,很宽敞,设施和现在却没法比。</p> <p>最后去看毛主席上课的地方。</p> <p>东山书院与众不同之处是:教室单独在书院整体建筑之外,经过一段长廊的另一处独立建筑。</p> <p>此处绝不能错过,必须要看。活动的组织者告诉我“上课就在此处”。</p><p>图为教室入口。</p> <p>教室里面很宽大,也很高;二边的窗子采光效果特好;黑板有两块,可上下移动。</p> <p>教室后面墙上的四个大字很醒目《勤于精业》。</p> <p>经允许,我也在毛主座过的位置留了张照片。心潮彭拜。</p> <p>参观后大家到操场快乐的玩耍。</p> <p>家长比孩子还兴奋。</p> <p>拔河比赛好激烈。</p> <p>别忘了这美好的时光。</p> <p>班主任吴莹老师享受着孩子们的快乐。</p> <p>我真羡慕现在的孩子好幸福。</p> <p>时间过的真快,午餐时间到了。</p><p>在农家乐饱餐一顿后,同学们马上回教室换装,准备上课。</p> <p>湘钢三校C163班“国学课”己非一日,早在进小学之日就开始了。</p><p>一年级学《弟子规》;二年级学《三字经》;三年级学《道德经》;四年级学《孝经》。但读《弟子规》从未中断,至少每月的第一个周一早上必读《第子规》。</p><p>去年底,学到“孝治章第八”“新冠肺炎”来了,停课至今。</p><p>图为2019-11-11上午最后一次国学课“纪实”的截图。</p> <p>要上课了,把毛主席的座位空出来,以示尊重。</p> <p>进课堂的第一句话是:110年前的下学期毛主席从韶山来到这里,用了一学期的时间实现了从孔夫子到洋学堂的转变;你们在十岁的今年下学期,用一天的时间来这里为你们的外傅之年转变开个好头。真羡慕你们有如此好福气!</p><p>我有幸来毛主席学习过的课堂,给你们上课,真是诚惶诚恐。</p> <p>《国学课》依然是先行礼,以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p><p>即然换了裝,我们就采用躬手礼。</p><p>照片为开始行礼。</p> <p>一躹躬,礼敬天地,滋养万物;</p><p>二躹躬,礼敬父母,生养抚育;</p><p>三鞠躬,礼敬师长。谆谆教诲。</p> <p>《弟子规》这本书虽然仅有1080个字但却包含了整个儒家思想,它将儒家的行为规范贯穿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p><p>开头就明言“弟子规,圣人训”做人应该如此;结尾是“圣与贤,可训致”人人都能做到。</p><p>毛主席当年是先学“孔夫子”再“学洋学堂”的;我们是先学了现代的教育再补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课的。</p><p>我们先行了礼,有了恭敬心,再读书自然认真。</p><p><br></p> <p>此视频为一位家长在教室后面所拍。效果无大别。</p> <p>读书后张爷爷说:</p><p>人生从小到大到老的转变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从无意识转变到有意识的转变,却是因个人的努力而大不同。</p><p>毛主席的几个人生转变都是自己争取的,从韶山到湘乡是通过考试争取到的;从湘乡到长沙也是通过考试才去的,不是谁恩赐的。</p><p>毛主席从韶山出来时,写了个纸条给爸爸,表明自己的志向,如下:</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孩儿立志出乡关,</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不成名誓不还,</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埋骨何需桑梓地,</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男儿无处不青山。</b></p><p>同学们站起来跟着张爷爷背这首诗《出乡关》。</p> <p>张爷爷接着说恭喜你们碰到了一位好老师。</p><p>常言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在,你们的班主任,吴莹老师出生于教师世家。</p><p>她不厌仕途,以教书为己任,带了二届毕班后,又从一年级起陪伴你们至今,还要到小学毕业。</p><p>她和家委会深思熟虑,选择在你们十岁的当下,这个人生的转折期,在《东山书院》举办《十岁成长礼》可见用心良苦。</p><p>她就向一根腊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你们的人生!</p><p>同学们,纪住她吧——这支难遇的腊烛!</p><p>图为同学们向吳莹老师行谢师礼。</p> <p>张爷爷期待着同学们用实际成长的硕果,来回报老师和家长的期望。</p> <p>最后按常规恭诵感恩词:</p><p>感恩天地滋养万物,</p><p>感恩国家恩惠护佑,</p><p>感恩父母生养抚育,</p><p>感恩老师谆谆教诲,</p><p>感恩所有付出的人。</p><p>结束了这堂特殊的《国学课》。</p> <p>课后与部份同学合影。</p> <p>隨后进入:《有爱相伴,快乐成长,我们十岁啦!》主题班会活动。</p><p>先是同学们在会标上签名立志留念。</p><p>然后是主持人致词。</p> <p>吴老师讲话,愿同学们能承担人类社会的更大责任。</p> <p>家长代表讲话,告诚同学们不辜负老师的期望。</p> <p>学生代表讲话,决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盼,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真学习,立志成为国之栋梁,为人类做出不朽的贡献。</p> <p>同学们在《东山书院》门前合影。</p> <p>我与孙女合影。</p> <p>我们祖孙三代合影。</p> <p>遗憾的是这次没能参观这个陈列馆。不过机会还是有的。</p> <p>难忘的《东山书院》之行。</p><p>感恩吴老师和家委会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p><p>感恩C1603同学和家长们的相伴与照料。</p><p>原湘钢三校C1603班的同学们个个成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