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北石槽中小开展语文区级教研活动

北石槽中小

<p>  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可以带动思维、文化、审美等素养的整体发展。为落实“语言与思维一体两面”的语文学科学习本质,尝试构建一种旨在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基于SOLO分类理论 培育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探索暨区级三年级语文研修活动”在北石槽中小举行,区教研员杨雪莲老师主持活动,北石槽中小赵春艳校长及全区50余位语文教师参加活动。</p> <p>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板块进行:现场课观摩;评课交流;专题讲座。</p> <p>  第一节课是由北石槽中小张薇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首先在师生初次上课的真实情景下,开展“以名会友”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学生对新老师的好奇心为激趣点,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打开学生的交际欲望,具化本节口语交际课“听”与“说”的双向训练目标。随后,学生仿照老师的范例,师生互动,通过双向评价,落实听与说的双向训练。接下来,是“好名上榜”环节,是继“模仿”之后的“迁移”,在好名推荐的大情景之下,展开口语交际。通过老师示范讲“毛泽东”的名字,提高说的要求,通过好名推荐的环节,提高听的要求。内容维度从“讲名字本意”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表达维度从“讲清楚”加入了“说出推荐理由”,不断延展名字的“故事圈”,发散学生思维视角,激发学生多角度表达的欲望;而听的要求也在“有礼貌能追问”基础上加入了“适当评价”。用听与说的标准规范、引领学生的听与说走向更好、更高水平。最后“起微信名字”和“重新解释名字”是继前面“模仿、迁移”之后的“创造”性活动。勾连前两个板块,以“讲”名字里的故事为教学主线,使学生的表述经历“记忆性地转述——理解性阐述——创造性地表述”这样层层推进的发展过程;以双向评价为教学暗线,使学生的倾听能力经历“听明白——听明白+有追问——听明白+有追问+会评价”这样滚雪球式的发展,阶梯式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悄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p> <p>  第二节课是由建新小学赵曲萌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古诗教学:“望”山河之胜境——赏析《望天门山》《望洞庭》。赵老师首先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由名言引入,抓住诗题,聚焦题眼“望”字,引导学生巡文入境。然后从“景物”切入,通过抓关键词、地理知识拓展、联系生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从不同形象的关联由“静”走向“动”最后到“情”的过程。接下来,赵老师以“诗人望到了什么”为主线,借助圈画重点景物,搭设思维支点,通过想象入境,连点成面,形成诗歌整体画面的想象。为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情,赵老师课上提供了大量诗歌创作背景。不仅如此,赵老师利用大数据调查,帮助学生梳理李白诗歌文化中写景诗的体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诗歌从单线的拓展上升到多线的关联,体现了“大语文”观。</p> <p>  观课之后,来自区内各所学校的教师围绕以下两方面展研讨,一是本节课学生是否出现了“关联思维”;二是教师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促使学生关联思维出现的?交流中,教师们不仅肯定了学生出现关联思维,同时借助课堂的具体环节进行分析。</p> <p>  交流互动之后,杨雪莲老师进行主题为“基于SOLO分类理论 培育学生高阶思维的基本策略”的讲座。杨老师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讲座,一是“高阶思维”的本质是一种“关联思维”;二是从“高阶思维”形成条件,反推宏观策略;三是从“功能”导向的“关联思维”生成的策略。</p> <p>  讲座中,杨老师从不同文体、不同课型中提炼出具体案例,以例为据,清晰、生动地向老师们讲解了高阶思维生成的基本策略。老师们清楚的认识到,任务、信息、思维方式是高阶思维形成的条件,同时也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宏观结构。此外,从微观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思考:一是连点成面,看见整体;二是聚焦对比,发展规律;三是链接情景,创造生成;四是逐步升级,提升能力。</p> <p>  研无教,则无以立足;教无研,则无以致远。教研凝聚众智,汇聚众力,老师们在分享中收获丰盈,在总结中汲取改进,在反思中渐臻完善。聚而论道,起而践行。北石槽中小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俯身耕耘,砥砺奋进,阔步前行!</p>

学生

思维

老师

高阶

语文

石槽

关联

名字

赵老师

交际